現金卡與信用卡---政府介入規範 - 經濟

By Caroline
at 2005-11-26T00:20
at 2005-11-26T00:2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jonson (老爺會看到)》之銘言:
: 目前金融卡利率為18~20%,不可否認的確是蠻高的。
只有信用卡跟現金卡的循環利率才會高到18%~20%,金融卡的利率是不可能這麼高的 :P
循環利率會如此高的原因是由于每月計息、額度循環動用
折算成年利率才有這種水位
: 相對在郵局存款只有1%多,這可以說是暴利啊!
郵匯局一年期定存機動利率1.87%
存款息對照信用卡的循環利息利差看起來很高
但是基本上存款利率是銀行的資金成本
扣除資金成本、人事成本,還有資訊、設備等成本
(幫消費者申辦現金卡總要一些作業成本吧)
個人金融的實質利差可能只剩10%不到
另外,信用卡、現金卡循環利率會收這麼高的原因便在於
這是「信用」貸款,而不是「擔保」放款
銀行端無法像企業戶那樣可以清楚掌控每個消費者的信用狀況
於是只好以高利差來取代,或者應該說來彌補倒帳風險
因為倒帳本身就是一種成本,風險大多由銀行承擔
個人信貸額度很少能超過100萬
銀行花這麼多的資源、成本服務一個客戶一年只能賺他10萬
這樣損益兩抵之下,是不是暴利,恐怕很難論定。
: 但因此政府就可以進場管制嗎?如果管制後會可能發生什麼後果。
進場管制?政府對金融業的管制不會比其他產業來的少
各位有興趣可以翻一翻銀行法,或者相關法令
有些法條甚至細到管制行員收受客戶餽贈的金額上限(指的是年節送禮之類的餽贈)
完全不管制的話,金融業可以玩的花樣更多
例如亞洲金融風暴那年彭淮南下令禁止新台幣NDF交易
假使現在完全沒有管制,NDF交易是否會對新台幣匯率波動有影響?
匯率會漸趨收斂還是發散?
相信連課本上的理論都還沒有個定論
: 如果壓低利率,銀行也核卡率會下降否,利率應該是由市場決定,如果
利率一部份是市場決定,一部份是央行決定(不然央行在升息做啥)
各銀行依照本身條件再往上加碼,報價給客戶
利率事實上原本、早就由市場決定
無論存放款利率都有牌告,文宣、手冊上都有充分揭露,甚至可以與客戶議價
願意以高利率向銀行借貸的人,一定也是對本身信用有所顧慮的人才願意接受
銀行要承擔這筆借款無法追討的風險,自然就會從利率上貼水
: 冒然壓低利率,也許因此會造成黑市交易的盛行,反而造成反效果。
: 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借款者本身要建立正確的理財觀才是治本的方法吧!
不好意思,不是針對jonson個人,只是剛好在這篇文章回文而已
市場自由化不是萬靈丹,政府管制也不是全有全無律
市場機制已經在發揮它的功效了,即便是在這樣一個充滿管制的環境下
所謂的「卡奴」多是過度消費,或是沒有考量自身還款來源,甚至信用有瑕疵者
才會接受、並使用如此高的利率
本身沒有正確理財觀的消費者,便會被市場給「淘汰」
(接受吧,這也是市場機制的殘酷面)
--
理性總是存在著,不過總不是以理性的形式存在。
--
: 目前金融卡利率為18~20%,不可否認的確是蠻高的。
只有信用卡跟現金卡的循環利率才會高到18%~20%,金融卡的利率是不可能這麼高的 :P
循環利率會如此高的原因是由于每月計息、額度循環動用
折算成年利率才有這種水位
: 相對在郵局存款只有1%多,這可以說是暴利啊!
郵匯局一年期定存機動利率1.87%
存款息對照信用卡的循環利息利差看起來很高
但是基本上存款利率是銀行的資金成本
扣除資金成本、人事成本,還有資訊、設備等成本
(幫消費者申辦現金卡總要一些作業成本吧)
個人金融的實質利差可能只剩10%不到
另外,信用卡、現金卡循環利率會收這麼高的原因便在於
這是「信用」貸款,而不是「擔保」放款
銀行端無法像企業戶那樣可以清楚掌控每個消費者的信用狀況
於是只好以高利差來取代,或者應該說來彌補倒帳風險
因為倒帳本身就是一種成本,風險大多由銀行承擔
個人信貸額度很少能超過100萬
銀行花這麼多的資源、成本服務一個客戶一年只能賺他10萬
這樣損益兩抵之下,是不是暴利,恐怕很難論定。
: 但因此政府就可以進場管制嗎?如果管制後會可能發生什麼後果。
進場管制?政府對金融業的管制不會比其他產業來的少
各位有興趣可以翻一翻銀行法,或者相關法令
有些法條甚至細到管制行員收受客戶餽贈的金額上限(指的是年節送禮之類的餽贈)
完全不管制的話,金融業可以玩的花樣更多
例如亞洲金融風暴那年彭淮南下令禁止新台幣NDF交易
假使現在完全沒有管制,NDF交易是否會對新台幣匯率波動有影響?
匯率會漸趨收斂還是發散?
相信連課本上的理論都還沒有個定論
: 如果壓低利率,銀行也核卡率會下降否,利率應該是由市場決定,如果
利率一部份是市場決定,一部份是央行決定(不然央行在升息做啥)
各銀行依照本身條件再往上加碼,報價給客戶
利率事實上原本、早就由市場決定
無論存放款利率都有牌告,文宣、手冊上都有充分揭露,甚至可以與客戶議價
願意以高利率向銀行借貸的人,一定也是對本身信用有所顧慮的人才願意接受
銀行要承擔這筆借款無法追討的風險,自然就會從利率上貼水
: 冒然壓低利率,也許因此會造成黑市交易的盛行,反而造成反效果。
: 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借款者本身要建立正確的理財觀才是治本的方法吧!
不好意思,不是針對jonson個人,只是剛好在這篇文章回文而已
市場自由化不是萬靈丹,政府管制也不是全有全無律
市場機制已經在發揮它的功效了,即便是在這樣一個充滿管制的環境下
所謂的「卡奴」多是過度消費,或是沒有考量自身還款來源,甚至信用有瑕疵者
才會接受、並使用如此高的利率
本身沒有正確理財觀的消費者,便會被市場給「淘汰」
(接受吧,這也是市場機制的殘酷面)
--
理性總是存在著,不過總不是以理性的形式存在。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Ingrid
at 2005-11-29T10:35
at 2005-11-29T10:35

By Elvira
at 2005-12-01T19:34
at 2005-12-01T19:34

By Rachel
at 2005-12-05T20:23
at 2005-12-05T20:23

By Carol
at 2005-12-07T20:49
at 2005-12-07T20:49

By Agatha
at 2005-12-10T13:18
at 2005-12-10T13:18

By Ina
at 2005-12-10T22:11
at 2005-12-10T22:11
Related Posts
Re: 版友名單/自我介紹

By Margaret
at 2005-11-25T22:27
at 2005-11-25T22:27
現金卡與信用卡---政府介入規範

By Sarah
at 2005-11-25T20:00
at 2005-11-25T20:00
Engle's speech

By Lydia
at 2005-11-25T18:17
at 2005-11-25T18:17
Re: 版友名單/自我介紹

By Caitlin
at 2005-11-25T17:43
at 2005-11-25T17:43
Re: 版友名單/自我介紹

By Edward Lewis
at 2005-11-25T16:59
at 2005-11-25T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