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棄雷達採相機 同欣電、采鈺搭熱潮 - 股票

By William
at 2021-05-27T15:45
at 2021-05-27T15:45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標題:
特斯拉棄雷達採相機 同欣電、采鈺搭熱潮
原文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52450
發布時間:
0527
原文內容:
特斯拉 (TSLA-US) 宣布,將放棄自駕系統 Autopilot、FSD 中的雷達設備,5 月起部分
新車自駕系統將改為全鏡頭偵測,市場看好,隨著特斯拉大動作採用視覺偵測,有助車用
鏡頭發展,CMOS 影像感測器市場將顯著擴大,台廠供應鏈同欣電 (6271-TW)、采鈺
(6789-TE) 可望因此受惠。
特斯拉向來積極採用視覺偵測,一台車配備 8 個環景鏡頭,並搭配 1 個前置雷達、12
個超聲波感測器,主要透過鏡頭影像分析路況,藉此避開路障,也可提高機器學習程度。
隨著鏡頭需求增加,CIS 市場也擴大,根據研調機構 IC Insights 最新報告指出,CIS
今年受惠手機多鏡頭化趨勢延續,加上汽車需求復甦,今年市場重返成長,總產值估約
228 億美元,年增高達 19%。
台廠多是國際 CIS 大廠的合作夥伴,包括 SONY、SAMSUNG、OmniVision 以及 ON Semi
等,其中,同欣電合併勝麗後,囊括 CIS 市場的前幾大客戶,生產的車用 CIS 就獲特斯
拉及各大品牌車廠採用。
近來車用 CIS 需求強勁,同欣電預計,今年資本支出主要用於擴增車用 CIS 封測產線,
以滿足客戶需求,同時也不排除在後續的八德新廠,再擴建車用新產能。
此外,儘管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認為,光學雷達是「傻瓜才選的技術」,稱其太貴且難以
使用,但特斯拉車款至今仍未完全放棄使用雷達感測。
同欣電也與 LiDAR 國際知名大廠合作,看好其偵測技術能夠在在視線不清下,提高路況
識別能力,有助高功率半導體雷射技術發展,雙方目前也已進入樣品、小量試產階段,可
望在未來進一步貢獻業績。
心得/評論:
同欣電吃勝麗這交易還真的挺划算的
畢竟感覺同欣電越來越往車用市場走
今年同欣電大概賺10.5吧
利多反應完還得等新廠蓋完、產能全開&不缺料
那時候可能會有機會噴到4.500吧
不知道 當兩年的中期投資吧
--
特斯拉棄雷達採相機 同欣電、采鈺搭熱潮
原文連結: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52450
發布時間:
0527
原文內容:
特斯拉 (TSLA-US) 宣布,將放棄自駕系統 Autopilot、FSD 中的雷達設備,5 月起部分
新車自駕系統將改為全鏡頭偵測,市場看好,隨著特斯拉大動作採用視覺偵測,有助車用
鏡頭發展,CMOS 影像感測器市場將顯著擴大,台廠供應鏈同欣電 (6271-TW)、采鈺
(6789-TE) 可望因此受惠。
特斯拉向來積極採用視覺偵測,一台車配備 8 個環景鏡頭,並搭配 1 個前置雷達、12
個超聲波感測器,主要透過鏡頭影像分析路況,藉此避開路障,也可提高機器學習程度。
隨著鏡頭需求增加,CIS 市場也擴大,根據研調機構 IC Insights 最新報告指出,CIS
今年受惠手機多鏡頭化趨勢延續,加上汽車需求復甦,今年市場重返成長,總產值估約
228 億美元,年增高達 19%。
台廠多是國際 CIS 大廠的合作夥伴,包括 SONY、SAMSUNG、OmniVision 以及 ON Semi
等,其中,同欣電合併勝麗後,囊括 CIS 市場的前幾大客戶,生產的車用 CIS 就獲特斯
拉及各大品牌車廠採用。
近來車用 CIS 需求強勁,同欣電預計,今年資本支出主要用於擴增車用 CIS 封測產線,
以滿足客戶需求,同時也不排除在後續的八德新廠,再擴建車用新產能。
此外,儘管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認為,光學雷達是「傻瓜才選的技術」,稱其太貴且難以
使用,但特斯拉車款至今仍未完全放棄使用雷達感測。
同欣電也與 LiDAR 國際知名大廠合作,看好其偵測技術能夠在在視線不清下,提高路況
識別能力,有助高功率半導體雷射技術發展,雙方目前也已進入樣品、小量試產階段,可
望在未來進一步貢獻業績。
心得/評論:
同欣電吃勝麗這交易還真的挺划算的
畢竟感覺同欣電越來越往車用市場走
今年同欣電大概賺10.5吧
利多反應完還得等新廠蓋完、產能全開&不缺料
那時候可能會有機會噴到4.500吧
不知道 當兩年的中期投資吧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Una
at 2021-05-28T14:50
at 2021-05-28T14:50

By Noah
at 2021-06-02T03:27
at 2021-06-02T03:27

By Sandy
at 2021-06-04T18:43
at 2021-06-04T18:43

By Valerie
at 2021-06-05T12:10
at 2021-06-05T12:10

By Franklin
at 2021-06-07T23:04
at 2021-06-07T23:04

By Quanna
at 2021-06-09T05:10
at 2021-06-09T05:10

By Freda
at 2021-06-11T14:28
at 2021-06-11T14:28

By Faithe
at 2021-06-15T20:08
at 2021-06-15T20:08

By Ursula
at 2021-06-16T20:25
at 2021-06-16T20:25

By Lily
at 2021-06-20T01:30
at 2021-06-20T01:30

By Cara
at 2021-06-20T19:10
at 2021-06-20T19:10

By Leila
at 2021-06-25T07:58
at 2021-06-25T07:58

By Joe
at 2021-06-26T13:40
at 2021-06-26T13:40

By Tom
at 2021-06-27T09:26
at 2021-06-27T09:26

By Hazel
at 2021-06-28T19:24
at 2021-06-28T19:24

By Andy
at 2021-06-29T11:28
at 2021-06-29T11:2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7-01T16:04
at 2021-07-01T16:04

By Rachel
at 2021-07-03T04:27
at 2021-07-03T04:27

By Mary
at 2021-07-07T07:47
at 2021-07-07T07:47
Related Posts
〈美股盤後〉拜登下令調查新冠起源 四大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5-27T15:11
at 2021-05-27T15:11
0527 上市投信買賣超排行

By Elma
at 2021-05-27T14:51
at 2021-05-27T14:51
台積電拉尾盤 台股跌42點16,601點

By Rebecca
at 2021-05-27T14:33
at 2021-05-27T14:33
MSCI調整,啊結果漲停買不到怎麼辦?

By Jacky
at 2021-05-27T14:25
at 2021-05-27T14:25
現沖獲利手法分享

By Megan
at 2021-05-27T14:03
at 2021-05-27T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