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內容請益 - 投資
By Andy
at 2021-08-23T13:39
at 2021-08-23T13:3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auntfish (autfish)》之銘言:
: 大家好,是這樣的,今年剛接觸投資,閱讀了幾本書籍,但覺得漫步華爾街中的其中一段
: 敘述跟我看其他有提到資產配置的書籍有衝突,在網路上找過相關資料,但還是沒辦法解
: 惑,所以來這邊向各位前輩請教。
: 對這個領域的涉略還不是很多,在邏輯上可能有各種不通順,還請大家多包涵了><
: 漫步華爾街p.376練習7A中,建議投資人在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時期以高股
: 利股票取代部分債券,以解決債券此時的低利水準。
: 「相對穩定的成長股股利會比相同公司的債券票面利率高很多,而且未來還有成長性(文
: 中以AT&T為例)……而且成長股的股利波動不會比同公司的債券投資組合波動還要大。…
: …可以讓風險更低,報酬更穩定。」
: 這裡有幾個疑問:
因為手上是舊版還沒這段,這段應該是2015年版以後加的,
其實這段建議本身在指數投資界就有不少爭議和探討,
但仔細查了英文原文之後,發現更大的問題是
這段翻譯奇爛無比,完全把意思譯錯了…。
所以你會很多有疑問是很正常的。 先講它的翻譯錯誤:
1、這段講的從來都不是「成長股」,而是「股利成長股」(股利持續有增加的股票)
2、根本沒講到債券的「票面利率」,而中間講4.5%或其他提到的,都應是指債券的
實質利率(到期殖利率) 然後中文文字又和股票殖利率混在一團超級亂。
3、然後講波動那段並不是在「股利波動」而是說「投資組合波動」(而且是保守地說
「波動有可能沒有比較大」)
4、最後兩句絕對不是什麼「風險更低、報酬更穩定」 (這兩句因為是下一頁
我網上查不到中文翻譯)
完整的句子 是說「在設定為較低風險的部位中,部分用股票(指股息成長股)取代
債券可能是適合的」
: 1. 將債券以高股利股票取代,不是等於更動資產配置的比例了嗎?之前看到以定存取代
: 債券的討論也有類似的疑問
沒錯,就是更動資產配置的比例,要作更改當然有它的目標,可能是報酬,可能是風險。
但是否合理要看論述本身的根據,以及每個人自身的需求。
像這裡墨基爾這段的重點就是要解決債券殖利率過低的問題,他在較早版本的一些配置
建議是以「綜合債券」(類似bnd 這種公債為主公司債為輔的) 當作債券配置,
但在整體利率過低時,這類債券的殖利率(預期報酬)可能連通膨都不及
所以才想用其他的替代品(他有寫說股利成長股只是一部分,實際上他在
書中應該有其他地方的一些建議舉例中可以看到,
還有的是用純公司債,甚至新興市場美元公債來替代一部分)
但他這段很大的爭議就是,不管從哪種角度來看 股利成長股的風險都還是比較大,
也許例子中舉的 AT&T 的股票跟 AT&T的15年公司債 兩者波動的差距沒這麼大,
而且它的股票和大盤的相關度蠻低的,確實有一些配置效果。
但如果把債券拉到整體公司債,或整體綜合債券,那債券本身風險(以及與
股市部位搭配之後整體)肯定是小於 AT&T 或其他股息成長股(或相關ETF)
所以他始終也都是用比較保守的「可能」,而且最多建議「一部分」取代。
實際上要不要這樣作,我認為還是看是否願意用較高的風險換較高的預期報酬。
(選擇全公司債或甚至新興市場美元債都類似狀況)
: 2. 看這段描述會覺得債券的用途是用來創造現金流的,但目前對債券的認知比較像是利
: 用其與股市的低甚至是負相關性來降低波動,一個保險的概念(?)
這就純粹是翻譯錯誤造成的。
墨基爾原本的 重點是 債券預期報酬太低,
所以使用預期報酬更高(股利率高於債券殖利率而且股票本身還會成長)
,但整體風險可能不會更高(但這點如前所述很有爭議)
的股利成長股來代替。
所以並沒有把重點放在現金流,仍然是關注報酬和風險。
: 3. 文中的舉例以公司債為例,是不是原本配置以政府債為主,就不需要考量這些問題呢
: ?感覺問題就又回到,配置債券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呢?
不是,因為政府債的殖利率只會更低,所以才更是墨基爾寫這段要面對
問題(債券報酬過低)的對象。 如前所述,早期建議的綜合債券裡面也是以公債為
主,墨基爾在新版之中就是建議可用 更高風險的資產來取代它。
然後的確就回到配置債券的用意,如果重點全在降低風險,而
完全不在意預期報酬特別低,那選全公債自然是最合理,
但如果降低風險的同時,又希望報酬不要過低,就會可能搭
一些公司債,或積極一點全用公司債,或甚至如果贊同墨基爾的建議
搭配一部分新興債 或 股息成長股(雖然把股票當低風險部位我個人
是不贊同) 都是可能的作法。
: 腦袋有點打結,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幫忙解惑呢?
--
: 大家好,是這樣的,今年剛接觸投資,閱讀了幾本書籍,但覺得漫步華爾街中的其中一段
: 敘述跟我看其他有提到資產配置的書籍有衝突,在網路上找過相關資料,但還是沒辦法解
: 惑,所以來這邊向各位前輩請教。
: 對這個領域的涉略還不是很多,在邏輯上可能有各種不通順,還請大家多包涵了><
: 漫步華爾街p.376練習7A中,建議投資人在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時期以高股
: 利股票取代部分債券,以解決債券此時的低利水準。
: 「相對穩定的成長股股利會比相同公司的債券票面利率高很多,而且未來還有成長性(文
: 中以AT&T為例)……而且成長股的股利波動不會比同公司的債券投資組合波動還要大。…
: …可以讓風險更低,報酬更穩定。」
: 這裡有幾個疑問:
因為手上是舊版還沒這段,這段應該是2015年版以後加的,
其實這段建議本身在指數投資界就有不少爭議和探討,
但仔細查了英文原文之後,發現更大的問題是
這段翻譯奇爛無比,完全把意思譯錯了…。
所以你會很多有疑問是很正常的。 先講它的翻譯錯誤:
1、這段講的從來都不是「成長股」,而是「股利成長股」(股利持續有增加的股票)
2、根本沒講到債券的「票面利率」,而中間講4.5%或其他提到的,都應是指債券的
實質利率(到期殖利率) 然後中文文字又和股票殖利率混在一團超級亂。
3、然後講波動那段並不是在「股利波動」而是說「投資組合波動」(而且是保守地說
「波動有可能沒有比較大」)
4、最後兩句絕對不是什麼「風險更低、報酬更穩定」 (這兩句因為是下一頁
我網上查不到中文翻譯)
完整的句子 是說「在設定為較低風險的部位中,部分用股票(指股息成長股)取代
債券可能是適合的」
: 1. 將債券以高股利股票取代,不是等於更動資產配置的比例了嗎?之前看到以定存取代
: 債券的討論也有類似的疑問
沒錯,就是更動資產配置的比例,要作更改當然有它的目標,可能是報酬,可能是風險。
但是否合理要看論述本身的根據,以及每個人自身的需求。
像這裡墨基爾這段的重點就是要解決債券殖利率過低的問題,他在較早版本的一些配置
建議是以「綜合債券」(類似bnd 這種公債為主公司債為輔的) 當作債券配置,
但在整體利率過低時,這類債券的殖利率(預期報酬)可能連通膨都不及
所以才想用其他的替代品(他有寫說股利成長股只是一部分,實際上他在
書中應該有其他地方的一些建議舉例中可以看到,
還有的是用純公司債,甚至新興市場美元公債來替代一部分)
但他這段很大的爭議就是,不管從哪種角度來看 股利成長股的風險都還是比較大,
也許例子中舉的 AT&T 的股票跟 AT&T的15年公司債 兩者波動的差距沒這麼大,
而且它的股票和大盤的相關度蠻低的,確實有一些配置效果。
但如果把債券拉到整體公司債,或整體綜合債券,那債券本身風險(以及與
股市部位搭配之後整體)肯定是小於 AT&T 或其他股息成長股(或相關ETF)
所以他始終也都是用比較保守的「可能」,而且最多建議「一部分」取代。
實際上要不要這樣作,我認為還是看是否願意用較高的風險換較高的預期報酬。
(選擇全公司債或甚至新興市場美元債都類似狀況)
: 2. 看這段描述會覺得債券的用途是用來創造現金流的,但目前對債券的認知比較像是利
: 用其與股市的低甚至是負相關性來降低波動,一個保險的概念(?)
這就純粹是翻譯錯誤造成的。
墨基爾原本的 重點是 債券預期報酬太低,
所以使用預期報酬更高(股利率高於債券殖利率而且股票本身還會成長)
,但整體風險可能不會更高(但這點如前所述很有爭議)
的股利成長股來代替。
所以並沒有把重點放在現金流,仍然是關注報酬和風險。
: 3. 文中的舉例以公司債為例,是不是原本配置以政府債為主,就不需要考量這些問題呢
: ?感覺問題就又回到,配置債券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呢?
不是,因為政府債的殖利率只會更低,所以才更是墨基爾寫這段要面對
問題(債券報酬過低)的對象。 如前所述,早期建議的綜合債券裡面也是以公債為
主,墨基爾在新版之中就是建議可用 更高風險的資產來取代它。
然後的確就回到配置債券的用意,如果重點全在降低風險,而
完全不在意預期報酬特別低,那選全公債自然是最合理,
但如果降低風險的同時,又希望報酬不要過低,就會可能搭
一些公司債,或積極一點全用公司債,或甚至如果贊同墨基爾的建議
搭配一部分新興債 或 股息成長股(雖然把股票當低風險部位我個人
是不贊同) 都是可能的作法。
: 腦袋有點打結,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幫忙解惑呢?
--
All Comments
By Caroline
at 2021-08-27T01:58
at 2021-08-27T01:58
By Kama
at 2021-08-30T14:17
at 2021-08-30T14:17
By Poppy
at 2021-09-03T02:35
at 2021-09-03T02:35
By Gary
at 2021-09-06T14:54
at 2021-09-06T14:54
By Faithe
at 2021-09-10T03:13
at 2021-09-10T03:13
By Joe
at 2021-09-13T15:32
at 2021-09-13T15:32
By Zora
at 2021-09-17T03:51
at 2021-09-17T03:51
By Oscar
at 2021-09-20T16:10
at 2021-09-20T16:10
By Tom
at 2021-09-24T04:29
at 2021-09-24T04:29
By Yuri
at 2021-09-27T16:48
at 2021-09-27T16:48
By Rachel
at 2021-09-25T01:10
at 2021-09-25T01:10
By Sandy
at 2021-09-28T13:29
at 2021-09-28T13:29
By Zanna
at 2021-09-25T01:10
at 2021-09-25T01:10
By Delia
at 2021-09-28T13:29
at 2021-09-28T13:29
By Adele
at 2021-09-25T01:10
at 2021-09-25T01:10
By Liam
at 2021-09-28T13:29
at 2021-09-28T13:29
By Dinah
at 2021-09-25T01:10
at 2021-09-25T01:10
By Iris
at 2021-09-28T13:29
at 2021-09-28T13:29
By Tracy
at 2021-09-25T01:10
at 2021-09-25T01:10
By Kyle
at 2021-09-28T13:29
at 2021-09-28T13:29
Related Posts
24歲女 新保單規劃
By Madame
at 2021-08-23T02:19
at 2021-08-23T02:19
38歲男資產配置
By Anthony
at 2021-08-23T00:19
at 2021-08-23T00:19
41歲男既有保單檢視(富邦/國泰)年繳8萬
By Brianna
at 2021-08-22T23:19
at 2021-08-22T23:19
漫步華爾街內容請益
By Rebecca
at 2021-08-22T22:03
at 2021-08-22T22:03
英股券商 IB 外另一選擇 Trading 212
By Selena
at 2021-08-22T00:19
at 2021-08-22T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