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分析:美中貿易戰 台灣可能獲益 - 股票
By Hedwig
at 2019-09-14T20:49
at 2019-09-14T20:49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909140166.aspx
2.原文內容: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14日專電)
法國迴聲報(Les Echos)一篇文章提到,在中國品牌華為或小米的排擠下,「台灣製造
」科技的過往榮光轉向新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可能在美中貿易戰之中獲益。
這篇以「台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科
技巨星」為題的文章於12日上線,從台灣電腦品牌華碩旗下電競品牌「玩家共和國」寫起
,提到華碩要重新穩健起步,在玩家個人電腦及配備市場上大力投資,這是一個強勁成長
、附加價值又高的領域。
這類超強電腦專為電玩特殊需求而進行最優化設計,價值可能達數千歐元。華碩並非唯一
投入電競發展的例子,其他「台灣製造」的大型科技品牌也同樣不得不改變,在華為、小
米帶來的壓力下,有些台灣企業難以真正在市場上成功取得優勢,於是轉向其他領域,例
如製造電腦和手機的華碩或宏碁都投入電競以及專業人士使用的電腦。
這種經營多元化也擴及電子代工龍頭產業,例如鴻海科技集團,鴻海在中國大陸組裝
iPhone,也因蘋果公司(Apple Inc.)在中國的銷售衰退而遭波及,須做其他準備。
生產半導體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也一樣,2018年,智慧型手機年度銷售量衰
退,台積電也應尋找「B計畫」。報導引述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說法表示,隨著第5代行
動通訊技術(5G)、超級電腦、物聯網及自動駕駛車出現,台積電的前景還有很多機會。
報導提到,這種產業轉變在台灣歷史上並非偶然,早在30、40年前,隨著台灣民主轉型、
企業成立及個人電腦出現,變化就開始了。
在美國,資訊企業如微軟(Microsoft)及蘋果在1970年代成立,太平洋另一端的台灣當
時也準備迎接變革,台灣處於產業鏈中,很快就成為電子代工及製造零組件的必然選擇,
甚至一些赴美發展的台灣工程師被聘回台灣參與工業建設,鴻海、宏碁、台積電和華碩相
繼誕生。
而中國大陸在此期間,在前領袖鄧小平治理下,才剛對世界開放,「中國製造」尚未普及
,那時台灣才是「世界工廠」。
台灣製造商漸漸在產業鏈中提升價值,例如華碩設計自己的電腦主機板,推出自有品牌電
腦及手機,但很快就遇到來自中國的壓力。2005年,中國科技公司聯想(Lenovo)收購國
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的電腦部門,顯出企圖心。
接著是華為的進擊,華為從服務電信營運商轉向消費大眾,推出智慧型手機;然後小米於
2010年成立,在短時間內竄起。
報導提到,面對這些動輒耗費鉅資的企業、面對中國工業強勢能量,是很難抵抗的。台灣
的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陳佩利說,台灣缺土地、勞工、人才、水、電,有種說法指這是
台灣的「五缺」。
於是漸漸的,台灣企業開始吞苦果,即使在台灣還有一些市場,在全球市占率卻很低,或
衰退得很快。科技公司谷歌(Google)於2017年收購台灣企業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的部分業務,顯示這個台灣科技公司未能真正成功在國際上成為強勢品牌。
根據報導,科技部長陳良基坦言,台灣過去缺乏國際行銷人才,越接近消費者,越需要一
個能引起迴響的品牌。
台灣過去選擇了企業對企業(B2B)模式,以服務工業大廠牌為優先。但陳良基說,台灣
還是有優秀工程師,未來就看專門化及利基市場。
因此,台灣科技大廠的未來還是看好,尤其朝向利基市場的轉變正好發生在幾名具代表性
的企業領袖交棒的時刻,例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辭去集團董事
長職務。
報導提到,與此同時,台灣的政府希望從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中獲益,為了不被美國對中
方所課的貨物關稅波及,一些台灣電子製造業者把部分工廠從中國大陸移回台灣,響應台
灣官方鼓勵台商回台投資。
文章最後表示,有賴於美中之間的衝突,台灣再度變得有吸引力,這片被颱風和中國軍隊
近距離威脅的土地,或許贏了第一局。
(編輯:周永捷)
3.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關於各大領域、產業在美中貿易戰的獲益/損傷程度,應該也已經談論許久了……
不過大概還是老話一句,看談判結果後再說吧?
--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晚唐】李商隱《春雨》
--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909140166.aspx
2.原文內容: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14日專電)
法國迴聲報(Les Echos)一篇文章提到,在中國品牌華為或小米的排擠下,「台灣製造
」科技的過往榮光轉向新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可能在美中貿易戰之中獲益。
這篇以「台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的科
技巨星」為題的文章於12日上線,從台灣電腦品牌華碩旗下電競品牌「玩家共和國」寫起
,提到華碩要重新穩健起步,在玩家個人電腦及配備市場上大力投資,這是一個強勁成長
、附加價值又高的領域。
這類超強電腦專為電玩特殊需求而進行最優化設計,價值可能達數千歐元。華碩並非唯一
投入電競發展的例子,其他「台灣製造」的大型科技品牌也同樣不得不改變,在華為、小
米帶來的壓力下,有些台灣企業難以真正在市場上成功取得優勢,於是轉向其他領域,例
如製造電腦和手機的華碩或宏碁都投入電競以及專業人士使用的電腦。
這種經營多元化也擴及電子代工龍頭產業,例如鴻海科技集團,鴻海在中國大陸組裝
iPhone,也因蘋果公司(Apple Inc.)在中國的銷售衰退而遭波及,須做其他準備。
生產半導體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也一樣,2018年,智慧型手機年度銷售量衰
退,台積電也應尋找「B計畫」。報導引述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說法表示,隨著第5代行
動通訊技術(5G)、超級電腦、物聯網及自動駕駛車出現,台積電的前景還有很多機會。
報導提到,這種產業轉變在台灣歷史上並非偶然,早在30、40年前,隨著台灣民主轉型、
企業成立及個人電腦出現,變化就開始了。
在美國,資訊企業如微軟(Microsoft)及蘋果在1970年代成立,太平洋另一端的台灣當
時也準備迎接變革,台灣處於產業鏈中,很快就成為電子代工及製造零組件的必然選擇,
甚至一些赴美發展的台灣工程師被聘回台灣參與工業建設,鴻海、宏碁、台積電和華碩相
繼誕生。
而中國大陸在此期間,在前領袖鄧小平治理下,才剛對世界開放,「中國製造」尚未普及
,那時台灣才是「世界工廠」。
台灣製造商漸漸在產業鏈中提升價值,例如華碩設計自己的電腦主機板,推出自有品牌電
腦及手機,但很快就遇到來自中國的壓力。2005年,中國科技公司聯想(Lenovo)收購國
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的電腦部門,顯出企圖心。
接著是華為的進擊,華為從服務電信營運商轉向消費大眾,推出智慧型手機;然後小米於
2010年成立,在短時間內竄起。
報導提到,面對這些動輒耗費鉅資的企業、面對中國工業強勢能量,是很難抵抗的。台灣
的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秘書陳佩利說,台灣缺土地、勞工、人才、水、電,有種說法指這是
台灣的「五缺」。
於是漸漸的,台灣企業開始吞苦果,即使在台灣還有一些市場,在全球市占率卻很低,或
衰退得很快。科技公司谷歌(Google)於2017年收購台灣企業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的部分業務,顯示這個台灣科技公司未能真正成功在國際上成為強勢品牌。
根據報導,科技部長陳良基坦言,台灣過去缺乏國際行銷人才,越接近消費者,越需要一
個能引起迴響的品牌。
台灣過去選擇了企業對企業(B2B)模式,以服務工業大廠牌為優先。但陳良基說,台灣
還是有優秀工程師,未來就看專門化及利基市場。
因此,台灣科技大廠的未來還是看好,尤其朝向利基市場的轉變正好發生在幾名具代表性
的企業領袖交棒的時刻,例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辭去集團董事
長職務。
報導提到,與此同時,台灣的政府希望從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中獲益,為了不被美國對中
方所課的貨物關稅波及,一些台灣電子製造業者把部分工廠從中國大陸移回台灣,響應台
灣官方鼓勵台商回台投資。
文章最後表示,有賴於美中之間的衝突,台灣再度變得有吸引力,這片被颱風和中國軍隊
近距離威脅的土地,或許贏了第一局。
(編輯:周永捷)
3.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關於各大領域、產業在美中貿易戰的獲益/損傷程度,應該也已經談論許久了……
不過大概還是老話一句,看談判結果後再說吧?
--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晚唐】李商隱《春雨》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Enid
at 2019-09-15T16:38
at 2019-09-15T16:38
By Regina
at 2019-09-17T18:59
at 2019-09-17T18:59
By Yuri
at 2019-09-20T10:38
at 2019-09-20T10:38
By Rebecca
at 2019-09-22T08:07
at 2019-09-22T08:07
By Harry
at 2019-09-23T23:41
at 2019-09-23T23:41
By Noah
at 2019-09-24T16:20
at 2019-09-24T16:20
By David
at 2019-09-29T01:09
at 2019-09-29T01:09
By Dinah
at 2019-10-01T18:22
at 2019-10-01T18:22
By George
at 2019-10-02T12:05
at 2019-10-02T12:05
By Selena
at 2019-10-06T10:55
at 2019-10-06T10:55
By Kyle
at 2019-10-07T05:25
at 2019-10-07T05:25
By Frederica
at 2019-10-10T13:22
at 2019-10-10T13:22
By Una
at 2019-10-15T10:28
at 2019-10-15T10:28
By Ursula
at 2019-10-16T17:56
at 2019-10-16T17:56
By Todd Johnson
at 2019-10-20T08:20
at 2019-10-20T08:20
By Joseph
at 2019-10-23T04:29
at 2019-10-23T04:29
By Brianna
at 2019-10-26T18:51
at 2019-10-26T18:51
By Charlotte
at 2019-10-28T18:42
at 2019-10-28T18:42
By Sarah
at 2019-10-29T15:53
at 2019-10-29T15:53
By Elma
at 2019-11-03T03:47
at 2019-11-03T03:47
By Una
at 2019-11-07T14:29
at 2019-11-07T14:29
By Hedwig
at 2019-11-11T16:21
at 2019-11-11T16:21
By Todd Johnson
at 2019-11-12T23:01
at 2019-11-12T23:01
By Charlotte
at 2019-11-15T05:45
at 2019-11-15T05:45
By Edwina
at 2019-11-16T06:14
at 2019-11-16T06:14
By Quintina
at 2019-11-19T16:16
at 2019-11-19T16:16
By Jessica
at 2019-11-20T17:57
at 2019-11-20T17:57
By Isla
at 2019-11-24T21:22
at 2019-11-24T21:22
By Frederica
at 2019-11-26T06:36
at 2019-11-26T06:36
By Ophelia
at 2019-11-29T02:11
at 2019-11-29T02:11
By Steve
at 2019-12-02T10:12
at 2019-12-02T10:12
By Caroline
at 2019-12-04T03:00
at 2019-12-04T03:00
By Dorothy
at 2019-12-06T16:31
at 2019-12-06T16:31
Related Posts
請推薦海外Reits ETF
By Zora
at 2019-09-14T16:11
at 2019-09-14T16:11
Google付347億元 與法國稅務和解
By Catherine
at 2019-09-14T15:16
at 2019-09-14T15:16
加權指數、00632R、0050 討論
By Elma
at 2019-09-14T14:35
at 2019-09-14T14:35
壽險股ifrs17
By Todd Johnson
at 2019-09-14T14:00
at 2019-09-14T14:00
今年來股民平均賺36萬 上市櫃總市值增3.8
By Jake
at 2019-09-14T13:50
at 2019-09-14T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