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欽:輿論曾挺紫光併台半導體業 「中 - 股票

By Harry
at 2021-01-24T22:08
at 2021-01-24T22:0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u22 (裝配匠)》之銘言:
: 1.原文連結:
: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 https://reurl.cc/Q79lLZ
: 2.原文內容:
: 沈榮欽:輿論曾挺紫光併台半導體業 「中國崛起論」是最主要論點
: 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曾宣稱,將入股台積電、買下聯發科,但其卻在去年底爆出
連
: 續巨額債務違約,信用等級也遭調降。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今(22)在臉書上
指
: 出,台灣在2015年曾出現支持紫光併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聲音,而當時談話節目中支持
紫
: 光併購的最主要論點,則是「中國崛起論」,該論點認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若沒有中
國
: 市場支持,將立刻破產。
: 在台積電股價飆漲之際,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今在臉書上,回顧台灣各界為何
曾
: 在2015年,贊同紫光併購台灣半導體產業,並整理出3大支持論點,包括:1.政府不該
介
: 入民間經濟活動、2.中國崛起之必然、3.(面板產業的)前車之鑑。
: 沈榮欽指出,第1點有新自由主義的影子,但最少人支持,且在2015年的台灣並無市場
,
: 因為「紫光背後的中國政府資金過於顯著。」沈榮欽舉出,中國曾在2014年公布《國家
集
: 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其首批投資資金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加上中央和地方政
府
: 的大量補助(地方政府的投資超過1兆4200億元人民幣),這股「造芯大躍進」運動,
讓
: 中國出現超過27萬家自稱為半導體相關的企業。
: 沈榮欽表示,第2點的中國崛起論,不僅在台灣頗有市場,也是2015年談話節目中,支
持
: 紫光併購的最主要論點。沈榮欽稱,中國最大進口產品是半導體,且有強烈的意志發展
半
: 導體產業,而中國半導體產業也可能隨著該國經濟崛起,遲早超越台灣,如紫光集團董
事
: 長趙偉國在得知到張忠謀不願出售台積電後,就揚言將豪砸1.5兆元人民幣,在5年內擠
下
: 台積電。
: 此外,趙偉國更認為紫光併購台積電,「是對台灣的恩惠」,其曾揚言若「若台灣拒絕
(
: 中資投資半導體),將遊說中國政府日後不准台灣的半導體賣到中國」;台灣半導體每
年
: 對中國大量出超、依賴中國市場,若沒有中國市場支持,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恐「立刻破
產
: 」。
: 沈榮欽表示,2015年時值馬政府的最後一年,當時台灣股市下跌,對比中國股市上漲和
在
: 世界各地併購,讓中國崛起論受到部分台灣輿論支持。
: 關於第3點「前車之鑑」,沈榮欽稱其為「當時最有力的論點之一」,因為台灣曾拒絕
中
: 資注入面板業,但台灣面板業隨後卻在中國「國家隊」的支援下虧損連連,導致有輿論
認
: 為,台灣應記取面板業的教訓,「贊成紫光併購半導體產業,以免歷史重演」。
: 但沈榮欽指出,將面板與半導體產業比較是錯誤類比,「是對於歷史誤解的主因」,一
般
: 人不僅很看出這種錯誤,「連當時科技業、金融業與投資界的許多大老,也犯下同樣的
錯
: 誤」,導致對「國家隊發展科技」有盲目的信心。
: 目前,紫光集團合計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債務,累計達17.42億元人民幣;全資子公
司
: 紫光國際控股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美元債,合計達4.62億美元。
: 3.心得/評論:
: ※必需填寫滿20字
: 不知道當時版上的討論風向如何
: 現在似乎找不太到2015年版上關於此事的討論了
: 不過2016年還有留下一些相關的
: 事後來看還好沒有被紫光併購阿
其實現在看都有點事後諸葛
那時候的中國 跟1980-1990的台灣一樣猛
胡時期gdp 10年內翻了接近6倍
https://i.imgur.com/Kv1nQtC.jpg
那時候一堆機構都預測2021 2022左右中國就可以超越美國
雖然基期高一點
但其實照胡時代成長速度打個2折
這個預測也是完全合理的
誰知道習的廢超越預期
志大才疏 虎頭蛇尾
漲價去庫存 把資金往房產趕
一線城房價所得比50倍 驅趕人才
為了政治安定把民企打殘 搞國進民退
搞出一堆紫光這種騙補廢物
所以當時的判斷其實很難論對錯
如果是胡再幹個10年
可能真的就是中國崛起了
台灣和全世界算是比較幸運才逃過一劫
--
: 1.原文連結:
: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 https://reurl.cc/Q79lLZ
: 2.原文內容:
: 沈榮欽:輿論曾挺紫光併台半導體業 「中國崛起論」是最主要論點
: 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曾宣稱,將入股台積電、買下聯發科,但其卻在去年底爆出
連
: 續巨額債務違約,信用等級也遭調降。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今(22)在臉書上
指
: 出,台灣在2015年曾出現支持紫光併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聲音,而當時談話節目中支持
紫
: 光併購的最主要論點,則是「中國崛起論」,該論點認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若沒有中
國
: 市場支持,將立刻破產。
: 在台積電股價飆漲之際,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今在臉書上,回顧台灣各界為何
曾
: 在2015年,贊同紫光併購台灣半導體產業,並整理出3大支持論點,包括:1.政府不該
介
: 入民間經濟活動、2.中國崛起之必然、3.(面板產業的)前車之鑑。
: 沈榮欽指出,第1點有新自由主義的影子,但最少人支持,且在2015年的台灣並無市場
,
: 因為「紫光背後的中國政府資金過於顯著。」沈榮欽舉出,中國曾在2014年公布《國家
集
: 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其首批投資資金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加上中央和地方政
府
: 的大量補助(地方政府的投資超過1兆4200億元人民幣),這股「造芯大躍進」運動,
讓
: 中國出現超過27萬家自稱為半導體相關的企業。
: 沈榮欽表示,第2點的中國崛起論,不僅在台灣頗有市場,也是2015年談話節目中,支
持
: 紫光併購的最主要論點。沈榮欽稱,中國最大進口產品是半導體,且有強烈的意志發展
半
: 導體產業,而中國半導體產業也可能隨著該國經濟崛起,遲早超越台灣,如紫光集團董
事
: 長趙偉國在得知到張忠謀不願出售台積電後,就揚言將豪砸1.5兆元人民幣,在5年內擠
下
: 台積電。
: 此外,趙偉國更認為紫光併購台積電,「是對台灣的恩惠」,其曾揚言若「若台灣拒絕
(
: 中資投資半導體),將遊說中國政府日後不准台灣的半導體賣到中國」;台灣半導體每
年
: 對中國大量出超、依賴中國市場,若沒有中國市場支持,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恐「立刻破
產
: 」。
: 沈榮欽表示,2015年時值馬政府的最後一年,當時台灣股市下跌,對比中國股市上漲和
在
: 世界各地併購,讓中國崛起論受到部分台灣輿論支持。
: 關於第3點「前車之鑑」,沈榮欽稱其為「當時最有力的論點之一」,因為台灣曾拒絕
中
: 資注入面板業,但台灣面板業隨後卻在中國「國家隊」的支援下虧損連連,導致有輿論
認
: 為,台灣應記取面板業的教訓,「贊成紫光併購半導體產業,以免歷史重演」。
: 但沈榮欽指出,將面板與半導體產業比較是錯誤類比,「是對於歷史誤解的主因」,一
般
: 人不僅很看出這種錯誤,「連當時科技業、金融業與投資界的許多大老,也犯下同樣的
錯
: 誤」,導致對「國家隊發展科技」有盲目的信心。
: 目前,紫光集團合計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債務,累計達17.42億元人民幣;全資子公
司
: 紫光國際控股負有清償義務的已到期美元債,合計達4.62億美元。
: 3.心得/評論:
: ※必需填寫滿20字
: 不知道當時版上的討論風向如何
: 現在似乎找不太到2015年版上關於此事的討論了
: 不過2016年還有留下一些相關的
: 事後來看還好沒有被紫光併購阿
其實現在看都有點事後諸葛
那時候的中國 跟1980-1990的台灣一樣猛
胡時期gdp 10年內翻了接近6倍
https://i.imgur.com/Kv1nQtC.jpg
那時候一堆機構都預測2021 2022左右中國就可以超越美國
雖然基期高一點
但其實照胡時代成長速度打個2折
這個預測也是完全合理的
誰知道習的廢超越預期
志大才疏 虎頭蛇尾
漲價去庫存 把資金往房產趕
一線城房價所得比50倍 驅趕人才
為了政治安定把民企打殘 搞國進民退
搞出一堆紫光這種騙補廢物
所以當時的判斷其實很難論對錯
如果是胡再幹個10年
可能真的就是中國崛起了
台灣和全世界算是比較幸運才逃過一劫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Tracy
at 2021-01-25T08:07
at 2021-01-25T08:07

By Caitlin
at 2021-01-30T02:05
at 2021-01-30T02:05

By Lucy
at 2021-01-30T05:10
at 2021-01-30T05:10

By Eden
at 2021-01-31T23:36
at 2021-01-31T23:36

By Hardy
at 2021-02-05T18:00
at 2021-02-05T18:00

By Zenobia
at 2021-02-09T21:48
at 2021-02-09T21:48

By Bethany
at 2021-02-11T06:49
at 2021-02-11T06:49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2-13T23:58
at 2021-02-13T23:58

By Faithe
at 2021-02-14T23:18
at 2021-02-14T23:18

By Edwina
at 2021-02-15T08:18
at 2021-02-15T08:18

By Noah
at 2021-02-17T06:26
at 2021-02-17T06:26

By Annie
at 2021-02-21T06:23
at 2021-02-21T06:23

By Wallis
at 2021-02-21T23:18
at 2021-02-21T23:18

By Dinah
at 2021-02-23T22:28
at 2021-02-23T22:28

By Jake
at 2021-02-24T07:03
at 2021-02-24T07:03

By Kumar
at 2021-02-27T14:54
at 2021-02-27T14:54

By John
at 2021-03-04T13:54
at 2021-03-04T13:54

By Freda
at 2021-03-06T16:09
at 2021-03-06T16:09

By Zenobia
at 2021-03-08T13:07
at 2021-03-08T13:07

By Iris
at 2021-03-10T01:26
at 2021-03-10T01:26

By Ophelia
at 2021-03-11T09:17
at 2021-03-11T09:17

By Mary
at 2021-03-15T01:42
at 2021-03-15T01:42

By Selena
at 2021-03-19T17:23
at 2021-03-19T17:23

By Kelly
at 2021-03-22T19:19
at 2021-03-22T19:19

By Joe
at 2021-03-24T02:50
at 2021-03-24T02:50

By Ina
at 2021-03-27T02:44
at 2021-03-27T02:44

By Yuri
at 2021-03-28T21:55
at 2021-03-28T21:55

By Suhail Hany
at 2021-04-01T03:17
at 2021-04-01T03:17

By Hardy
at 2021-04-03T12:30
at 2021-04-03T12:30

By Yuri
at 2021-04-07T16:32
at 2021-04-07T16:32

By Kyle
at 2021-04-08T03:11
at 2021-04-08T03:11

By Susan
at 2021-04-09T15:13
at 2021-04-09T15:13

By Gary
at 2021-04-14T07:43
at 2021-04-14T07:43

By Jacob
at 2021-04-18T14:31
at 2021-04-18T14:31

By Olivia
at 2021-04-19T10:41
at 2021-04-19T10:41

By Olivia
at 2021-04-21T13:18
at 2021-04-21T13:18

By Lydia
at 2021-04-23T01:44
at 2021-04-23T01:44

By Aaliyah
at 2021-04-25T12:49
at 2021-04-25T12:49

By Heather
at 2021-04-26T03:04
at 2021-04-26T03:04

By Agatha
at 2021-04-28T21:37
at 2021-04-28T21:37

By Hamiltion
at 2021-04-30T11:33
at 2021-04-30T11:33

By Hedda
at 2021-05-01T23:11
at 2021-05-01T23:11

By Callum
at 2021-05-05T16:43
at 2021-05-05T16:43

By Harry
at 2021-05-07T01:57
at 2021-05-07T01:57

By Thomas
at 2021-05-08T20:37
at 2021-05-08T20:37

By Iris
at 2021-05-13T20:33
at 2021-05-13T20:33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5-17T16:26
at 2021-05-17T16:26

By Cara
at 2021-05-19T11:42
at 2021-05-19T11:42

By Olive
at 2021-05-22T22:19
at 2021-05-22T22:19

By Victoria
at 2021-05-24T04:05
at 2021-05-24T04:05
Related Posts
居家隔離5000人,算利多還是利空?

By Olive
at 2021-01-24T22:07
at 2021-01-24T22:07
居家隔離5000人,算利多還是利空?

By Xanthe
at 2021-01-24T21:49
at 2021-01-24T21:49
居家隔離5000人,算利多還是利空?

By Delia
at 2021-01-24T21:40
at 2021-01-24T21:40
六董座都看好這一產業!景氣比去年好 訂單回溫預估業績增二

By Puput
at 2021-01-24T21:34
at 2021-01-24T21:34
居家隔離5000人,算利多還是利空?

By Ida
at 2021-01-24T21:31
at 2021-01-24T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