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四次工業革命 - 經濟
By Carol
at 2016-06-05T16:17
at 2016-06-05T16:17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自: http://www.jackie-datascience.com/
綜觀人類發展的1萬6千年歷史, 我們若以18世紀的工業革命(1770年左右)當作一分水嶺,
根據Ian Morris的巨著「西方憑什麼」一書所用的社會發展指數的評分方法, 可以看到東
西方社會發展的走勢如下。
[來源: Ian Morris的西方憑什麼]
[來源: Ian Morris的西方憑什麼]
[來源: Ian Morris的西方憑什麼]
[來源: Ian Morris的西方憑什麼]
從圖上可以看到, 工業革命後的一百年人類文明的發展是超過過去一萬五千年的發展總和
。在此不討論東西方文明的差異,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Morris這本極富洞察力的著作「
西方憑什麼」(此書即是探究西方文明為何在近代能遠遠領先東方文明的背後的原因, 作
者從上古猿人時期到21世紀, 深度探索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與各時期的東西方的領先與落後
)。
從圖可以知道人類發展的速度在工業革命後是以指數上升, 機器動力取代人力, 社會產生
大批失業勞工, 社會生產組織型態從家庭手工業轉變為工廠, 工廠用雇用失業工人, 工廠
流程的單純化, 領取微薄薪水的工人負責的是流水線下的單站工作, 由於被取代性極高,
工作機會少失業工人多, 工人害怕失業的現實下, 雇主因此有了剝削勞工的強大動機, 因
此社會產生了階級(勞方與資方)矛盾, 因此社會最終誔生了社會主義(Robert Owen
1771~1858)與共產主義(Karl Marx 1818~1883)。
從資產階級的角度看待社會生產力的經典巨著, Adam Smith的國富論, 誔生於1776年, 幾
乎與社會主義思潮在同一時期誔生。而Adam Smith的「國富論」與Karl Marx的「資本論
」則呈現了看待資本市場的二種階級觀點。
科技與社會是連動的! 革命性的科技的產生往往是為了提高生產力, 提高生產力的背後通
常是節省人力成本, 因此企業生產力的提升與勞工薪資上漲是不具連動關係的(勞工薪資
往往因此而凍漲), 而被解雇的工人往往需要再次的職業訓練, 學習另一種機器無法取代
的技能…
歷史告訴我們, 科技的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所伴隨的解雇與勞工剝削, 往往會造成嚴
重的階級對立與不穩定, 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例子來對照21世紀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似乎
極具啟發性!
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的階級對立 <–> 21世紀的貧富差距與M型社會
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的勞工剝削 <–> 21世紀的勞工薪資凍漲
第一次工業革命取代人力 <–> 第四次工業革命取代人力與腦力
18世紀的共產/社會主義思潮為勞工發聲<–> 20/21世紀的勞基法保謢勞工
狀況似乎更加嚴峻, 過去第一次工業革命取代的是人力, 但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只取代人力
, 也取代腦力(人工智慧科技), 那麼一個高度自動化的世界會是什麼樣貌? 若連知識工作
者也被取代的話, 又該如何? 社會的中產階級勞動力若被大幅取代, 那麼就代表著中產階
級的終結, 而中產階級的終結也意謂著支撐經濟的購買力消失, 那麼經濟會不會崩潰?
因此有經濟學與社會學家為因應未來自動化科技即將產生的大量失業問題所鼓吹的上調最
低基本工資與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UBI)政策。
我認為資本主義發展至今已不可避免的誔生了因應嚴重資本主義缺陷的社會主義機制, 因
為當財富往頂端的1%人口聚集時, 為了維持社會穩定與消除階級對立, 政府利用法律與政
策來保護勞工與增加社會福利的作法, 是必然的作法。
直到今天, 我們依然在社會發展的指數上升線上, 未來的科技發展速度是以二年一倍的速
度往前推進(Ray Kurzweil的加速回報定律與摩爾定律的預測, 因此會有所謂的發展「奇
點」), 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過去個人電腦產業有50年的生命週期, 而2007年由Apple帶起的
的智慧型手機產業的生命週期可能只有10年…一切都在加速!
根據歷史, 由科技發展所引發的社會與經濟的蝴蝶效應, 是人類共同經歷過的, 且未來有
可能以不同型態出現。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6-07T06:13
at 2016-06-07T06:13
By Yedda
at 2016-06-09T12:59
at 2016-06-09T12:59
By Sarah
at 2016-06-11T04:13
at 2016-06-11T04:13
By Rosalind
at 2016-06-12T18:37
at 2016-06-12T18:37
By Audriana
at 2016-06-14T19:14
at 2016-06-14T19:14
Related Posts
各國負債查詢
By Adele
at 2016-05-28T10:23
at 2016-05-28T10:23
完全競爭市場問題
By Iris
at 2016-05-25T23:42
at 2016-05-25T23:42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譯本
By Carol
at 2016-05-24T18:51
at 2016-05-24T18:51
一題總經綜合題
By Kristin
at 2016-05-23T14:23
at 2016-05-23T14:23
考研所陳正倉的個經適合嗎?
By Gilbert
at 2016-05-22T14:32
at 2016-05-22T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