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期望值系統的心得分享 - 股票
By Olga
at 2014-02-04T14:23
at 2014-02-04T14:23
Table of Contents
過年閒閒沒事,分享一些這幾年來的操作心得。
希望帶給大家一點幫助。
1 本金多寡不是重點,重點在操作系統
常常聽到有人說,我沒辦法投資,因為本金太少了。
以現在這麼發達的金融市場而言,除非真的是少到只有幾千元。
不然,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本金部位的標的。
本金多,只是讓你可以操作的商品種類變多,
而且對於某些人的系統而言,他需要比較多的加碼次數,
或者是分批進場的需要,所以,本金少的話,
這些系統會跑不起來。
這是唯一的問題,只要擁有的本金可以讓你自己的操作系統順利運作,
基本上,就不影響投資操作。
無法賺錢的系統就算本金非常雄厚,也只是無腦一直攤平安慰自己,
不賣就不賠,跟會不會賺錢一點關係都沒有。
2 建構一個正期望值的系統
投資,基本上就是一個期望值的遊戲。
期望值 = 勝率 X 每次賺錢的金額 + 敗率 X 每次虧損的金額
百發百中的投資聖杯根本不存在,任何自稱發現了投資聖杯,
穩賺不賠的投資,除了詐騙以外,還是詐騙~~
下次當您聽到有人推薦你穩賺不賠的商品,
但可以一年賺多少多少,把錢省下來捐給慈善機構還比較有意義一點。
報酬跟風險基本上是具有正相關,但現在市場上,
充滿了很多高風險,卻低報酬的商品和投資工具。
投資必定具有風險,所以我們要做的,
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去建構出一個正期望值的系統。
心理必須很清楚一個觀念,再怎麼研究,
再怎麼分析,停損還是必定會碰到的狀況。
因此,假設自己建構出來的操作邏輯,
你相信他是正期望值系統,那麼遇到停損狀況時,
就勇敢的停損下去吧。不要因為幾次的停損就開始懷疑自己的系統。
實務上,我們常聽到這種說法 :
原本操作的方法是機械化的,
若60ma上揚,回檔碰到60ma就加碼買進。
若跌破60ma,則停損賣出。
原本操作都很順利,結果遇到某一次跌破60ma,
結果過幾天又再度上漲。
不甘心這次被停損洗掉,就在這系統上,加上了另外一條規則,
必須要跌破60ma超過三天沒有站回去,才停損。
以上的這種狀況,就是一個典型懷疑自己系統的例子。
不是說加上那條規則不對,而是如果習慣這樣做,
表示這個正期望值系統一開始就不夠好。
每次發生例外就去加上一條規則,
時間久了,這個系統可能充滿了例外的例外,
幾十條規則互相抵觸的時候,到底是要買還是要賣?
關鍵還是,只要相信自己的操作系統是正期望值的,
就是照這系統操作下去,長時間下去,
回報必定是正的。
3 停損系統的測不準原理
虧損金額 = 停損機率 x 每次停損的金額
但我們沒有辦法同時減少停損機率和每次停損的金額。
任何一個正期望值系統裡,一定有自己的停損原則。
但投資人在處理停損的時候,常會發現一個問題。
當停損範圍設的比較小的時候,常常會被行情洗來洗去,
事後去怨嘆被震盪洗掉。下一次停損範圍就越拉越大。
但當停損範圍開始設大以後,每次的停損會變的很痛。
一般人最常的反應就是,這次會不一樣,凹凹看好了。
不然一砍下去我前幾次的獲利就全部沒有了...
只要順利躲過一次,凹單的魔鬼就在心裡埋下了種子,
基本上這個人已經沒救了。等待他的就是一波千點行情,
被掃出去畢業。
常常看到有人分享所謂的賺便當操作方法,基本上都是這種狀況,
除非他的心理素質非常強,停損也跟賺便當停利一樣這麼嚴格,
不然這個系統一定不會是正期望值的,賺十幾次抵不過一次凹單賠的。
完全沒有意義的操作。
因此,心裡要很明確的知道,不可能同時減少停損機率和停損金額。
這兩者呈現負相關,如果自己的系統一直在停損,
停損到已經讓自己懷疑系統是不是出問題。
可以去檢視一下是不是這個停損邏輯有問題?
或者自己的心理和資金狀態,其實可以負擔比較大的虧損,
適度的調高停損範圍來降低停損機率。
相反的,若一次停損非常痛,會造成本金大量的虧損,
進而讓自己砍不下去,那這個停損邏輯,
可能就會造成將來凹單的可能性,那麼適度的減少每次停損金額,
也許就是一個好的選項。
4 基本分析 vs 技術分析
對於初學者而言,其實學技術分析比基本分析簡單容易得多了。
原因在於,基本面的分析,須要考慮的因子,越多越好
但是技術面的因子,越簡單越少越好。
這個根本上的差異,造成了學習上的難易度差異。
盤勢,不是漲就是跌,簡單的二元論。
但就基本面分析角度而言,以這幾天全球股市大跌來講,
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幾十個、幾百個、甚至幾千個。
但一般人用基本面角度分析,常常會流於簡單的錯誤因果關係。
有人會說,會跌是因為美國縮減QE規模,導致熱錢退出股市,所以大跌。
但之前已經縮減過一次100億,之後股市卻是繼續創歷史新高。
這就是為什麼,股市老師好當,財經記者好當,但投資賺錢很難。
因為每天有幾千幾百個理由,可以去"解釋"為什麼漲,為什麼跌。
總可以找出理由來嘴砲,你看,我昨天是不是有講?
我們常可以看到新聞這種標題
"FED調高利率一碼,壓抑通膨,造成熱錢回流,股市大跌"
"FED調高利率一碼,暗示市場資金仍然氾濫,熱錢流竄造成股市大漲"
同樣的一個結果,市場未必會用同樣的結果回應。
因為分析基本面單一的因子,很難建構出正期望值的系統。
若打算用基本面分析,那要懂的東西要更多更全面,
比須考慮非常多的經濟、財報、全球市場,利率、匯率等等因素。
這對初學者來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半吊子的分析只會變成股市老師或財經記者,不會變成一個成功的投資者。
相對起來,技術分析卻是相反的,要求純粹。
我不會去批評任何一種技術分析,因為每種可以長久流傳下來的技術分析,
都有他一定的價值,但是採取越多種技術分析,
"未必"會提高正期望值。
單純只看60MA,說不定期望值還,
比同時考慮5 10 20 60 120五條線來的高。
關鍵還是在你所用的技術分析,有沒有配合的停損邏輯,
最後是,你能不能嚴格的遵守你所創立的正期望值系統。
很多人只有技術分析,但不能有對應的停損方法,只有停利方法。
這點就先掃掉一半的人了,
"利潤會自己照顧自己,我們要面對的虧損"
接下來,就能夠嚴格遵守自己系統的人,
就更少了。用說的都很簡單,真的要停利,要停損,
需要很強的執行力和決心,所以投資很難。
找出一個簡單,適合自己的技術分析邏輯,
搭配一個好的停損系統,然後,確實的執行下去。
你會發現,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其實賺大錢,賠小錢不難。
先寫到這,可能會覺得,都沒寫道怎麼分析阿,
怎麼分析,看要從哪個角度切入,
不是三言兩語寫得完的。
我不喜歡去爭論多空,
因為,同一個行情,有人做多會賺錢,有人做空會賺錢。
多空,進場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正期望值系統,大概就是這篇文章我想表達的重點了。
有空再來分享一下自己怎麼分析囉
謝謝您看完,祝賺大錢。
--
往上爬的時候要對別人好一點,因為你走下坡的時候會碰到他們
--
希望帶給大家一點幫助。
1 本金多寡不是重點,重點在操作系統
常常聽到有人說,我沒辦法投資,因為本金太少了。
以現在這麼發達的金融市場而言,除非真的是少到只有幾千元。
不然,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本金部位的標的。
本金多,只是讓你可以操作的商品種類變多,
而且對於某些人的系統而言,他需要比較多的加碼次數,
或者是分批進場的需要,所以,本金少的話,
這些系統會跑不起來。
這是唯一的問題,只要擁有的本金可以讓你自己的操作系統順利運作,
基本上,就不影響投資操作。
無法賺錢的系統就算本金非常雄厚,也只是無腦一直攤平安慰自己,
不賣就不賠,跟會不會賺錢一點關係都沒有。
2 建構一個正期望值的系統
投資,基本上就是一個期望值的遊戲。
期望值 = 勝率 X 每次賺錢的金額 + 敗率 X 每次虧損的金額
百發百中的投資聖杯根本不存在,任何自稱發現了投資聖杯,
穩賺不賠的投資,除了詐騙以外,還是詐騙~~
下次當您聽到有人推薦你穩賺不賠的商品,
但可以一年賺多少多少,把錢省下來捐給慈善機構還比較有意義一點。
報酬跟風險基本上是具有正相關,但現在市場上,
充滿了很多高風險,卻低報酬的商品和投資工具。
投資必定具有風險,所以我們要做的,
是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去建構出一個正期望值的系統。
心理必須很清楚一個觀念,再怎麼研究,
再怎麼分析,停損還是必定會碰到的狀況。
因此,假設自己建構出來的操作邏輯,
你相信他是正期望值系統,那麼遇到停損狀況時,
就勇敢的停損下去吧。不要因為幾次的停損就開始懷疑自己的系統。
實務上,我們常聽到這種說法 :
原本操作的方法是機械化的,
若60ma上揚,回檔碰到60ma就加碼買進。
若跌破60ma,則停損賣出。
原本操作都很順利,結果遇到某一次跌破60ma,
結果過幾天又再度上漲。
不甘心這次被停損洗掉,就在這系統上,加上了另外一條規則,
必須要跌破60ma超過三天沒有站回去,才停損。
以上的這種狀況,就是一個典型懷疑自己系統的例子。
不是說加上那條規則不對,而是如果習慣這樣做,
表示這個正期望值系統一開始就不夠好。
每次發生例外就去加上一條規則,
時間久了,這個系統可能充滿了例外的例外,
幾十條規則互相抵觸的時候,到底是要買還是要賣?
關鍵還是,只要相信自己的操作系統是正期望值的,
就是照這系統操作下去,長時間下去,
回報必定是正的。
3 停損系統的測不準原理
虧損金額 = 停損機率 x 每次停損的金額
但我們沒有辦法同時減少停損機率和每次停損的金額。
任何一個正期望值系統裡,一定有自己的停損原則。
但投資人在處理停損的時候,常會發現一個問題。
當停損範圍設的比較小的時候,常常會被行情洗來洗去,
事後去怨嘆被震盪洗掉。下一次停損範圍就越拉越大。
但當停損範圍開始設大以後,每次的停損會變的很痛。
一般人最常的反應就是,這次會不一樣,凹凹看好了。
不然一砍下去我前幾次的獲利就全部沒有了...
只要順利躲過一次,凹單的魔鬼就在心裡埋下了種子,
基本上這個人已經沒救了。等待他的就是一波千點行情,
被掃出去畢業。
常常看到有人分享所謂的賺便當操作方法,基本上都是這種狀況,
除非他的心理素質非常強,停損也跟賺便當停利一樣這麼嚴格,
不然這個系統一定不會是正期望值的,賺十幾次抵不過一次凹單賠的。
完全沒有意義的操作。
因此,心裡要很明確的知道,不可能同時減少停損機率和停損金額。
這兩者呈現負相關,如果自己的系統一直在停損,
停損到已經讓自己懷疑系統是不是出問題。
可以去檢視一下是不是這個停損邏輯有問題?
或者自己的心理和資金狀態,其實可以負擔比較大的虧損,
適度的調高停損範圍來降低停損機率。
相反的,若一次停損非常痛,會造成本金大量的虧損,
進而讓自己砍不下去,那這個停損邏輯,
可能就會造成將來凹單的可能性,那麼適度的減少每次停損金額,
也許就是一個好的選項。
4 基本分析 vs 技術分析
對於初學者而言,其實學技術分析比基本分析簡單容易得多了。
原因在於,基本面的分析,須要考慮的因子,越多越好
但是技術面的因子,越簡單越少越好。
這個根本上的差異,造成了學習上的難易度差異。
盤勢,不是漲就是跌,簡單的二元論。
但就基本面分析角度而言,以這幾天全球股市大跌來講,
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幾十個、幾百個、甚至幾千個。
但一般人用基本面角度分析,常常會流於簡單的錯誤因果關係。
有人會說,會跌是因為美國縮減QE規模,導致熱錢退出股市,所以大跌。
但之前已經縮減過一次100億,之後股市卻是繼續創歷史新高。
這就是為什麼,股市老師好當,財經記者好當,但投資賺錢很難。
因為每天有幾千幾百個理由,可以去"解釋"為什麼漲,為什麼跌。
總可以找出理由來嘴砲,你看,我昨天是不是有講?
我們常可以看到新聞這種標題
"FED調高利率一碼,壓抑通膨,造成熱錢回流,股市大跌"
"FED調高利率一碼,暗示市場資金仍然氾濫,熱錢流竄造成股市大漲"
同樣的一個結果,市場未必會用同樣的結果回應。
因為分析基本面單一的因子,很難建構出正期望值的系統。
若打算用基本面分析,那要懂的東西要更多更全面,
比須考慮非常多的經濟、財報、全球市場,利率、匯率等等因素。
這對初學者來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半吊子的分析只會變成股市老師或財經記者,不會變成一個成功的投資者。
相對起來,技術分析卻是相反的,要求純粹。
我不會去批評任何一種技術分析,因為每種可以長久流傳下來的技術分析,
都有他一定的價值,但是採取越多種技術分析,
"未必"會提高正期望值。
單純只看60MA,說不定期望值還,
比同時考慮5 10 20 60 120五條線來的高。
關鍵還是在你所用的技術分析,有沒有配合的停損邏輯,
最後是,你能不能嚴格的遵守你所創立的正期望值系統。
很多人只有技術分析,但不能有對應的停損方法,只有停利方法。
這點就先掃掉一半的人了,
"利潤會自己照顧自己,我們要面對的虧損"
接下來,就能夠嚴格遵守自己系統的人,
就更少了。用說的都很簡單,真的要停利,要停損,
需要很強的執行力和決心,所以投資很難。
找出一個簡單,適合自己的技術分析邏輯,
搭配一個好的停損系統,然後,確實的執行下去。
你會發現,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其實賺大錢,賠小錢不難。
先寫到這,可能會覺得,都沒寫道怎麼分析阿,
怎麼分析,看要從哪個角度切入,
不是三言兩語寫得完的。
我不喜歡去爭論多空,
因為,同一個行情,有人做多會賺錢,有人做空會賺錢。
多空,進場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正期望值系統,大概就是這篇文章我想表達的重點了。
有空再來分享一下自己怎麼分析囉
謝謝您看完,祝賺大錢。
--
往上爬的時候要對別人好一點,因為你走下坡的時候會碰到他們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Isabella
at 2014-02-09T04:59
at 2014-02-09T04:59
By Ethan
at 2014-02-12T04:35
at 2014-02-12T04:35
By Dora
at 2014-02-13T20:27
at 2014-02-13T20:27
By Thomas
at 2014-02-13T22:23
at 2014-02-13T22:23
By Aaliyah
at 2014-02-14T02:33
at 2014-02-14T02:33
By Kristin
at 2014-02-16T16:42
at 2014-02-16T16:42
By Lucy
at 2014-02-16T22:07
at 2014-02-16T22:07
By Genevieve
at 2014-02-19T01:46
at 2014-02-19T01:46
By Dorothy
at 2014-02-23T13:06
at 2014-02-23T13:06
By Kelly
at 2014-02-26T16:28
at 2014-02-26T16:28
By Jake
at 2014-03-01T08:25
at 2014-03-01T08:25
By Skylar Davis
at 2014-03-05T09:24
at 2014-03-05T09:24
By Caroline
at 2014-03-06T15:38
at 2014-03-06T15:38
By Steve
at 2014-03-10T08:03
at 2014-03-10T08:03
By Sierra Rose
at 2014-03-10T16:39
at 2014-03-10T16:39
By Elma
at 2014-03-14T18:59
at 2014-03-14T18:59
By Sandy
at 2014-03-15T00:52
at 2014-03-15T00:5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4-03-18T12:00
at 2014-03-18T12:0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4-03-18T18:55
at 2014-03-18T18:55
By Elizabeth
at 2014-03-23T11:16
at 2014-03-23T11:16
Related Posts
由工程師觀點看歷史數據回測
By Joe
at 2014-02-04T00:31
at 2014-02-04T00:31
技術分析與交易3
By Lucy
at 2014-02-03T21:58
at 2014-02-03T21:58
技術分析與交易2
By Quintina
at 2014-02-03T21:07
at 2014-02-03T21:07
技術分析與交易
By Olivia
at 2014-02-03T19:24
at 2014-02-03T19:24
時間差攻擊投資法
By George
at 2014-02-03T06:01
at 2014-02-03T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