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圖對等定理 - 經濟

By Ingrid
at 2006-11-15T13:28
at 2006-11-15T13:28
Table of Contents
我搞懂為什麼會有跨代的問題
原因是原始的文獻是 Barro 在1974發表在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的文章,標題: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該文採用疊代模型,
所以有跨代的問題。公共經濟學有債留子孫的問題,所以針對這個問題,
就必須牽扯跨代。在我的認知裡,要了解Ricardian equivalence,是不需要
跨代這樣的環境,加入了跨代,問題會變得有點複雜,徒增初學者的困擾。
但是要解釋跨代所衍生的問題,就不得不使用疊代模型。
發問者提到跨代間的移轉,據我的理解,應該指的是遺產動機,
假如是這樣,父母為什麼要留遺產給小孩?因為父母愛小孩,會為他們
著想,如同為自己著想。假如父母預知現在的政府債務會讓下一代負擔,
父母會如何做呢?我猜是增加目前的儲蓄,遺留給下一代的子孫,讓他們
能夠應付課稅,而使其消費不受影響。照此推論,Ricardian equivalence
是否會成立? 就留待大家判斷。
我上篇文章已經提到 ''談論這個理論,是用不著跨代模型,反而是政府做
決策(課稅、發行公債),都應該是對同一個代表性消費者做才行。若用到跨代模
型,有可能兩代是不一樣的人,而使李嘉圖等值定理無法成立。除非有利他主義
存在,老年人關心年輕人,如同關心自己一樣,這樣就可以把兩代不同的人視為
相同的人'',假如大家能了解這段話,應該可以判斷出跨間移轉(贈與、遺產)對
該定理的影響。
峰兒^^
※ 引述《soun (峰兒)》之銘言:
: ※ 引述《jellyfish945 (oo沒有暱稱oo)》之銘言:
: : 我翻了兩本書
: : 其中一本書的基本假設提到公債負擔不會移轉給下一代
: : 但另一本卻說會移轉給下一代
: : 請問有誰可以稍微解釋一下嗎??
: : 謝謝!!!!!
: 李嘉圖等值定理是說政府的融通方式不論是增
: 稅融通或是債券融通對消費者的消費-儲蓄決策的影
: 響都是一樣的。
: 主要的理由是消費者的行為具前瞻性,他的消費
: 水準是由終生所得決定。假如你知道這個消費理論的
: 假說,就可以知道李嘉圖等值定理的邏輯,因為增稅
: 融通和債券融通,對消費者的終生所得的影響是一樣
: 的,所以兩種融通方式對消費者的消費-儲蓄決策才會
: 一樣。
: 談論這個理論,是用不著跨代模型,反而是政府做
: 決策(課稅、發行公債),都應該是對同一個代表性消費者
: 做才行。若用到跨代模型,有可能兩代是不一樣的人,
: 而使李嘉圖等值定理無法成立。除非有利他主義存在,
: 老年人關心年輕人,如同關心自己一樣,這樣就可以
: 把兩代不同的人視為相同的人。
: 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有書會談到下一代的問題,這個
: 是我無法理解的。
: 峰兒^^
--
原因是原始的文獻是 Barro 在1974發表在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的文章,標題: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該文採用疊代模型,
所以有跨代的問題。公共經濟學有債留子孫的問題,所以針對這個問題,
就必須牽扯跨代。在我的認知裡,要了解Ricardian equivalence,是不需要
跨代這樣的環境,加入了跨代,問題會變得有點複雜,徒增初學者的困擾。
但是要解釋跨代所衍生的問題,就不得不使用疊代模型。
發問者提到跨代間的移轉,據我的理解,應該指的是遺產動機,
假如是這樣,父母為什麼要留遺產給小孩?因為父母愛小孩,會為他們
著想,如同為自己著想。假如父母預知現在的政府債務會讓下一代負擔,
父母會如何做呢?我猜是增加目前的儲蓄,遺留給下一代的子孫,讓他們
能夠應付課稅,而使其消費不受影響。照此推論,Ricardian equivalence
是否會成立? 就留待大家判斷。
我上篇文章已經提到 ''談論這個理論,是用不著跨代模型,反而是政府做
決策(課稅、發行公債),都應該是對同一個代表性消費者做才行。若用到跨代模
型,有可能兩代是不一樣的人,而使李嘉圖等值定理無法成立。除非有利他主義
存在,老年人關心年輕人,如同關心自己一樣,這樣就可以把兩代不同的人視為
相同的人'',假如大家能了解這段話,應該可以判斷出跨間移轉(贈與、遺產)對
該定理的影響。
峰兒^^
※ 引述《soun (峰兒)》之銘言:
: ※ 引述《jellyfish945 (oo沒有暱稱oo)》之銘言:
: : 我翻了兩本書
: : 其中一本書的基本假設提到公債負擔不會移轉給下一代
: : 但另一本卻說會移轉給下一代
: : 請問有誰可以稍微解釋一下嗎??
: : 謝謝!!!!!
: 李嘉圖等值定理是說政府的融通方式不論是增
: 稅融通或是債券融通對消費者的消費-儲蓄決策的影
: 響都是一樣的。
: 主要的理由是消費者的行為具前瞻性,他的消費
: 水準是由終生所得決定。假如你知道這個消費理論的
: 假說,就可以知道李嘉圖等值定理的邏輯,因為增稅
: 融通和債券融通,對消費者的終生所得的影響是一樣
: 的,所以兩種融通方式對消費者的消費-儲蓄決策才會
: 一樣。
: 談論這個理論,是用不著跨代模型,反而是政府做
: 決策(課稅、發行公債),都應該是對同一個代表性消費者
: 做才行。若用到跨代模型,有可能兩代是不一樣的人,
: 而使李嘉圖等值定理無法成立。除非有利他主義存在,
: 老年人關心年輕人,如同關心自己一樣,這樣就可以
: 把兩代不同的人視為相同的人。
: 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有書會談到下一代的問題,這個
: 是我無法理解的。
: 峰兒^^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Iris
at 2006-11-16T09:20
at 2006-11-16T09:20
Related Posts
請問經濟學跟租稅有關的章節有哪些?

By Susan
at 2006-11-15T02:34
at 2006-11-15T02:34
Re: 請問需求的價格彈性橫為1的需求曲線

By Hedda
at 2006-11-15T02:11
at 2006-11-15T02:11
請問資本邊際效率與投資邊際效率的意義

By Jake
at 2006-11-15T01:57
at 2006-11-15T01:57
請問資本邊際效率與投資邊際效率的意義

By Una
at 2006-11-14T17:40
at 2006-11-14T17:40
請各位強者開書單@@"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11-14T17:09
at 2006-11-14T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