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設大學的退場 與 我的教育政策 - 經濟
By Adele
at 2008-03-05T15:29
at 2008-03-05T15:2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Education 看板]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Education
標題: [大學] 普設大學的退場 與 我的教育政策
時間: Wed Jan 9 23:25:52 2008
(把一點看法 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不論是支持、補充 或 質疑、反對 都希望能得到各位長期關心教育的人的回應)
現在 尤其是近年在每年大學入學考試放榜後
就會有許多人在檢討 「普設大學」的方向問題
然後不解 「怎麼這麼多檢討聲音 還是不動」
直覺上 會覺得是「動不了 很多大學不想退 -- 缺乏退場機制」
終於 在這樣的民意下 政府釋出了 研究大學退場機制的風向球
but 一個詞讓大家想一想
「立委減半」
「立委減半」怎麼來的 「停建核四」怎麼來的
不都是民眾對亂象不滿 直覺式的要求去除問題根源 然後政治人物照做而來的嗎?
「人民的訴求 總是最不具整體性的,甚至
人民不曉得他們的"訴求",是否是滿足他們的"需求"的較好途逕 --oodh」
要提出 我對 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 的看法
我先從「普設大學的優點」說起 (從談 人本教育 切入)
再說到「普設大學的缺點」 及「讓大學退場」僅能有限改善
再說到「目前大學教育的問題所在」
最後是「我對大學教育的提議」
首先是「普設大學的優點」
普設大學 其實有很大的,已經被台灣人部份享用但還沒被完全開發的好處
「在企業:專業溝通容易」「在個人:專業資訊吸收容易」「在學術:研究起步容易」
很多人認為"人本"就是不要給孩子升學壓力
所以 以為普設大學是符合人本教育精神的
當他們反對普設大學時 也不認同人本教育的精神
然而
在"人本"的教育觀裡 一個核心的理念是 「人會自己去學」
舉個例子來說 也許你是外文系的 但你為了改裝你的125
可能上論壇、可能看雜誌 在收集一大堆資訊和累積了一大堆不太懂的邏輯後
你會跑去學校圖書館借兩本電機、引擎的書來翻翻
以便成為「牛逼的骨灰級玩家」
(這就是人本的主張來源)
但,這個社會上 玩機車、改裝跑車的人多 "玩"外文的人少
玩極限運動的人多、玩會計的人少
玩ps2的人多、玩邏輯學的人少
等有一天 你改裝車的能力夠牛逼了 你要開一家店 你不會作帳
歹勢 你未必找得到會作帳的人(大家都在玩改裝車) 這個國家不作帳 稅從哪收?
從小 有美勞課 所以大家才 "有機會對藝術有興趣"
然後有一大堆藝術家的名字 大家才接受藝術是要學的
然後有教藝術的學校和學院 然後你想學藝術才有得學
也就是說 從一開始 「沒機會讓你有興趣」的學問 在人本的邏輯裡會被消滅
或者說美術課本身就是用公權力介入、不人本的教育
而我們又不可能把所有學問都用公權力插進國中小學中
那除了已上岸的美術、音樂、體育 將有很多學問會埋沒在
olgame、tvgame、電影視中
最後 你改車的技術很牛逼了 你也不會想要開店 因為全台灣沒人在唸管理
沒有「開店」這個概念 只有個體戶和學徒制
把上述說的這些 反過來運轉、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的話
就是 「政府用大量經費讓學術教育普級」
(這也就是我上面說普設大學的三個好處)
這樣 企業要用人 企管系畢業 至少不會不知道ceo
不會不了解現在企業制度化的發展
不會還停留在傳說中「三節送上司禮、經營夫人關係」這種日式傳統企業倫理上
就像 ISO 的建立 目的就是要一個更快、更值得信賴的溝通平台
像會計制度也是 你不用看這家公司的帳和發票
你只要看財報(由簽名的會計負責)
經過大學教育 當然 你還是有機會碰到「大學太混連這個都沒學」的學生
但 至少台灣企業現在用人比較容易
至少 大學生不會是一言不合烙兄弟來公司談的那種人
而對於一般人 因為(半被迫)學了某種專業知識 就算將來不做這行
在做別行的時候 會一直有這領域的觀點可以去刺激他
學過電機的 賣雞排可已自己設計炸鍋、脫油機
學過管理的 開快餐店會有很多差異化的產品點子
對學術而言 廉價的大學生 更是廉價研究生的前提
而廉價研究生 則是廉價論文的前提
而廉價論文 則是業界和學界的肥料
比如說大家看美國FBI辦案 有「前攝性作業」--激怒犯人把他引出來抓的方法
這背後要有語言學(哪些字有哪些效果、哪些用語是哪種地方的人的慣用詞)的支持
在台灣 提出這樣的論文很容易被認為引用數過低
因為這不是「理論性」的論文 但 他卻比理論性的論文更容易被使用
有人研究"人因工程導向的椅子" 國內若是有人研究「適合台灣人的椅子」
也會被認為是引用數不足 也不會上國際期刊 但卻也更實用
台灣並沒有多少企業有設立基礎研究部門的能力(通常是產品發展)
那要有這些研究 不也只能靠政府出錢 養大專生升研究生 讓他們寫這些「肥料」嗎?
所以 普設大學 有他的好處 不單是為了提高升學率降低升學壓力
甚至 「普設大學」 和 「人本教育、降低學童壓力」的精神正好相反
再來,談「普設大學的缺點」和「讓大學退場」
很顯然「台灣的 普設大學 政策」並沒有帶來理論中這麼多的好處
-- 「大學生素質低落」
而且 他所帶來的好處 並沒有被台灣人轉為利益
-- 「大學生比狗多 (並不被視為一件好事)」
其中原因 我以之前提到「證照」的成功要素來看:
證照要有兩項支撐點 1.工作機會 2.是專業技術
前者就不說了
後者的意思是 產業必需升級到需要大量的高技術人員
讓高等技術證照被學校視為必要 然後技職畢業生的素質才能因此而提高
而這張證照所代表的技術 也才不會是 非專科、無證照的人學一下也會的
就像機車路考太簡單 有照無照 其實實際意義就不大
(在同樣那篇裡 我提到教育往產業靠攏 產業往教育靠攏 提高教育的工作競爭力
也可以用來思考大學教育問題
政治板有 或見 http://www.wretch.cc/blog/oodh&article_id=4938906)
沒有錯,普設大學是讓台灣產、官、學界 滿地爛葉(肥料)
但似乎沒有被台灣人利用
如上所述 如果產業不利用這項技術
那這項技術的證照(學歷)也就沒價值 那學生也就不會去花時間學
且
如果這張證照(學歷)的取得太過容易 那這張證照也就無法保障學生的救業
「讓大學退場」 只能解決其中第二個問題 讓證照(學歷)變得難拿
但國家並不是大學生的 那些沒拿到證照(學歷)的人一樣是公民
讓他們沒有競爭力 損失的國是國家整體的經濟能力(只是換來政府經費的寬裕)
而且
這項措施並無法有效的讓 學歷所隱含的技術知識 就因此被企業利用
結果 的確 拿到學歷的人都是精英 但企業還是有「進職場還要再教」成本
老師、學長 還是跟你說「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將來你就業之後...」
然後學生還是要學不學 報告還是找資料大賽和ppt秀
那麼「現在大學教育的問題在」
上述的問題來自目前台灣的大學對於「什麼時候做什麼」的定義
其實 上了大學 該學過的基礎都學了
照理來說(照理來說...)該有接觸其他領域的機會也都有了
是一個「很適合"人本"」的時點
但 一方面也許是台灣教育體系官員思想的僵化
一方面是台灣義務教育還是太填鴨了 (很多人上了大學才接觸社團)
所以無法「照理來說」
於是 台灣的大學還在沿習國小、中、高中 的
「把所有你可能用到的都教你」的方向
而認為 往興趣發展是課餘、研究所的事
認為 和產業接軌是就業 或接研究case的事
也就導致上述「大學所學的無法學以致用、也和興趣無關」
從這點擴大
無法學以致用 爛葉就難以變肥料 台灣研究生的論文被業界利用的程度就不高
與興趣無關 就不會太認真在吸收
將來就算個人有「被所學刺激 改良目前工作」的機會 也無法有效掌握
企業徵人 對大學學歷 也充滿不信任
因而
癱瘓了整個大學教育、浪費了社會資源 也 浪費了大學生的生命
問題不在「大學有幾間」 而在 「大學在教什麼」
一度 政府提出「教學型大學」 和「研究型大學」之分
但沒有「推動」 也沒有「整體措施」
變成只是提名教學優良的 多補貼一點錢 而樣而已
「我的大學教育政策」
研究部份
店家&產業 的 研發、管理化
要學以致用 的前題是 「有 "學了 可以 致用" 的"那項學問"」
高等證照能吸引學生去考 就要有多夠的企業和職缺 用得上這家證照
產業之中 我覺得「店家」更重要
台灣的一般微型企業 普遍不認為自己的專業算「學術」
就算他根你說「這裡面學問很多」 也不會把它和大專聯想在一起
在「賣政見..」 一文中 我提到
(板上有 或見http://www.wretch.cc/blog/oodh&article_id=4889175)
「各鄉鎮市設專門單位 由鄰近管學院認養(派人) 扶導 村里 設置商店街、商圈
等微型、自助型管理組,提高一般店家管理認識、提高微型產業收益、增加管理
人材彈性工作機會並增加管理系所研究、實習標的」
就是一項解決方法
以通案來說 就是「提高微型企業(店家) 對大學的利用率」
要提高 就要有人去思考該怎麼利用
具體的方法上 因為微型企業(店家)並沒有能力請顧問
所以要成立「商會」「商店街」 目前商會都是大企業在玩的(像三三會)
或是 以本身營利為目的 的連鎖店總公司
政府要是能促成一個 只要一個月繳一百塊就能加入拿月刊的「牛肉麵協會」
那這個協會 自然就會去推動畜牧業、餐飲業
或者 某個商店街自然就有錢、有地位去請鄰近大學的教授帶他的學生來研究行銷
更重要的是 「全民拼」概念的形成
透過微型企業的商會、商店街 的成立 各行各業都會意識到自己行業的可精進性
也能讓他們更有自信、成就感
如果要談 全球化競爭 大家、包括政府學者 都會說
「大企業 在研發、行銷有優勢」
但在提高國力研發能力時 又不會想到要「小的拼成大的」
而只會像以往一樣「推動」「呼籲」 -- 這樣是不夠的
回到大學教育上 在校所學 能夠被使用 才會讓學生更有動力學
才能讓學校和研究者 有更多的經費來源
更重要的是「真的和產業接上了」 才更能知道「該教什麼」
而不會只能
「將來你們也不一定會用到 只好都不教深、把基礎都教給你們
將來你們就業、上碩班再學」
因為在學校就和各種能運用到產業接觸了 所以 不只是單一的研究路線
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和自己學科相關各種光怪陸離的行業
(學 生化 的可能接觸到高山茶商會 要研究 調味茶 與 機能性茶飲 的醫療效果
學行為科學的可能接觸到 觀光郵輪或漁船 要研究 遠洋船上員工和旅客的心理)
要不然 現在 文法商社 的大學生 除了背課文 背名人名言外
有幾個找到求學的意義?
不是無計畫地"鼓勵"學校多建教合作
而是建立一個充滿建教合作機會的環境
這同時能讓台灣產業、服務精致化
也能提高內需 讓內需消費提高競爭力 (雖然提高所得的同時會提高物價)
上面說的,是「研究」的部份 但 並不是「研究所」的部份
大學就可以開始了 我也有提過 讓研究、發明結果代替考試成為得到大專文憑的規劃
接下來 是「教學」的部份
「文憑制度證照化」、「教學制度補教化」
要提高大學生的素質 ok 全國的大學文憑用統一評分標準的
像高中升大學一樣 但這次決定的不是升學 而是文憑
不是只有考試 而是包括研發成果 也可以把實習內容納入
不管你唸到哪個學校 審核過就畢業 不過就沒畢業 也不管你上多少課
讓大學課程像補習班一樣 你不一定要去上
這樣學校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生畢業率 才會提高教學品質
才會體會學生為什麼不來上課
因為現在的大學 不論前後段(尤期是排名後段的)
都有一種「你來念這間,將來考到哪 你大概心裡有數了吧」的「高中辦學心態」
所以「升學率」並不會有太大的誘因
然而 入了學的學生畢不了業 一來會讓學校覺得對不起學生
二來會直接地讓學生不想來念這間學校 所以會是很強的 負面誘因
同樣的 出錢的家長 和出時間的學生 也會有「既然念了 就得畢業」的體認
而不是「既然念了 就會畢業吧」的假設
所以 「教學制度 補教化」
並不是指 現在大學教的爛 要向補習班看齊
而是 在制度上 讓每個學系 都成為他那個系 在台灣的一間補習班
也不用擔心每個學校同個系教的科目有差異
各大學、各系 向教育部提出今年新生 在未來四年會學到的科目
由大考中心找老師就每一科出題 並作題庫 (當然,不是要照著考啦)
每年依題庫和今年新題材發佈出題綱要
學生們在畢業前能考完所屬科系的每一個指定科目就可以拿到文憑
這就是 「文憑 證照化」
說起來 會讓人覺得這是新點子、異想
但其實現在許多學校都可以拿英檢抵英文學分
像高職要拿證照才能畢業一樣
這些例子 都在表示 全國性的證照 在評分 和 激勵學習 上比學校更有優勢
事實上 很多科系也都有他自己領域的證照 只是大多吃太廣不能代表全部科目
可以讓政府統一 就每科都作證照 而不是會計師執照、建築師執照 這樣而已
如此 一方面可以維持職業證照的難度 也可以讓大學文憑證照不要太難
可以保留教師授課時的自由(不會難到 你非照著課本教不可還有很多自由授課時間)
當然,有些科目要面試、實驗 可以把這部分分數留給各校決定
像高中升大專的指定科目、術科考試一樣
政府也可以統一訂定 研發成果的加分規範 或 實習報告書的加分規範
一定要用一個詞來形容 就是「競爭」
但 政府是建立一個會自然競爭的環競
不是出來做競爭的裁判 -- 你,退場! 你,有補助!
統一焦點的評分模式 也才可以讓人就其評分標準進行討論
像討論推甄考題有沒有疑異一樣
要不然 就算有學生覺得自己老師的考核方法很差 也沒辦法 也無法引起社會注意
如此一來 大學自然而然會把教學一塊看重
而名校大學部 也不會再以升學率作標榜(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會太不用功)
而會轉向提高研發成果 來作為形象塑求
教學型大學的排名不再有義意 -- 因為教學品質被文憑核發機制維持住了
教學力強的大學 自然有畢率作廣告
而研究型力強的大學 也不必然會吸引較優質的高中畢業生
(而是較單純只吸引大畢業、碩班的考生)
政府要發專案經費 也才不用怕引來明星學校獨大的質疑
反正發給他們作研究 也不會害教的好的大學收不到學生
總結
從環境下手
店家&產業 的 研發化 以提升研究動能、經費來源 和學以致用的契機
從制度下手
「文憑制度證照化」、「教學制度補教化」 以維提大專教學品質
就是我的 對 教育 的提議
當然 上述兩點 並不是沒有疑異 學者這麼多 歡迎大家討論~
(網頁版 http://www.wretch.cc/blog/oodh&article_id=4940344 )
----------------------------------------------------------
簡單來說 我認為
普及化的大專教育有他的優點 政府如果不缺錢
也沒有發展一流大學的具體計畫 退場其實沒那麼重要;
「萬人應考」的文中說 高中高職生 被浪費了四年
實際上 他們不升學去就業也未必能多學到什麼
他們上了大學 四年內多少了解何為經濟 何為統計
了解管理、微積分概念 習慣報告 多接觸通識 英文
將來不論是老闆比較好用 或是自己要創業較有 概念或創意
都會比高中職畢業就工作來得好
更何況台灣目前在職教育
尤其對非上班族的 勞工或服務生(高中職普遍出路) 的再教育作的很差
公立的職訓不主動也只教那兩項 民間的人力公司又只著眼在大專碩士生以上的層級
不讓他們升學 放出去競爭更辛苦
美國的人 有意識到想再受教育 (有時候是因為經濟因素無法就學)
可以唸各大學的函授課程 -- 國內只有空中大學 也不普及
也可以加入人力派遣 付費上專業課程 來配合某些職業需求
也從小就了解 職涯、生涯 規劃的意義 教育體系也支援他們即時受教
他們當然可以把單獨大學這塊 視為菁英教育 甚至是單純供需+社福 議題
(而沒有 國力發展、國人勞動力品質 的問題)
台灣大部份的勞動人口 除了計程車和賣小吃(有連鎖、坊間有人授課)之外
幾乎失業了就是在家
會上職訓中心的不多,去了多半也只是學電腦
才會有四年前 8100 計劃的出現 (提供短期就業機會 但錢派完也就沒了)
如果他們都有上過大學 至少懂得上網找證照補習班考試
至少懂得去試著作soho族
至少懂得差異化行銷 作網拍族
簡言之
我不支持加速讓大學退場這種事
當然 現在大學品質不良 也許是該讓一些大學退場 -- 也不妨讓其他大專成立
回到我文中一句話「 這個社會不只是拿到文憑的大學生的」
板上精華區 提及 大學退場的需求
是來自 「大學」這個 訊號 被稀釋和廉價化
所以讓大學畢業者感到壓力 甚至不公平
我想 要的話 我甚至不排斥政府補助、在行政(工作證 或 移民)上支援
大量地協助 各大專 向國外聘教授 來台成立更多研究所
讓感到壓力的大學生 能以過半的比例地考上去
當然,我必需說 上述的作法 只有在台灣產業轉型時、轉型後 才有價值和必要
如果台灣產業 持續停留在世界代工 (不論是高科技或中小企業)
那也許 真的讓一些大學倒掉 讓一學高中高職生考不上去
反正他們大學所學的 將來職場上多半用不到 讓他們學歷低點 至少工資低點
但如果台灣還想要轉型往 研發、管理、文創 發展的話
那 普及的教育
所能提供的 一定水準的人力資源
(至少不容易 蹺班抽菸偷東西 沒有 追女生有小孩要結婚 的困擾
除了 約兄弟飆車玩olg 還會看點新聞、還會對新知有興趣 )
才能成為企業轉型的潤滑劑
這是我的想法啦...
--
███◣ @PTT ◢█ █◢█ ◢◤◥◢◤◥◣
█ ██ █ ▄ ◣ ██ ◤█ ▆▆ ▆▆ 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wai
--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Education
標題: [大學] 普設大學的退場 與 我的教育政策
時間: Wed Jan 9 23:25:52 2008
(把一點看法 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不論是支持、補充 或 質疑、反對 都希望能得到各位長期關心教育的人的回應)
現在 尤其是近年在每年大學入學考試放榜後
就會有許多人在檢討 「普設大學」的方向問題
然後不解 「怎麼這麼多檢討聲音 還是不動」
直覺上 會覺得是「動不了 很多大學不想退 -- 缺乏退場機制」
終於 在這樣的民意下 政府釋出了 研究大學退場機制的風向球
but 一個詞讓大家想一想
「立委減半」
「立委減半」怎麼來的 「停建核四」怎麼來的
不都是民眾對亂象不滿 直覺式的要求去除問題根源 然後政治人物照做而來的嗎?
「人民的訴求 總是最不具整體性的,甚至
人民不曉得他們的"訴求",是否是滿足他們的"需求"的較好途逕 --oodh」
要提出 我對 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 的看法
我先從「普設大學的優點」說起 (從談 人本教育 切入)
再說到「普設大學的缺點」 及「讓大學退場」僅能有限改善
再說到「目前大學教育的問題所在」
最後是「我對大學教育的提議」
首先是「普設大學的優點」
普設大學 其實有很大的,已經被台灣人部份享用但還沒被完全開發的好處
「在企業:專業溝通容易」「在個人:專業資訊吸收容易」「在學術:研究起步容易」
很多人認為"人本"就是不要給孩子升學壓力
所以 以為普設大學是符合人本教育精神的
當他們反對普設大學時 也不認同人本教育的精神
然而
在"人本"的教育觀裡 一個核心的理念是 「人會自己去學」
舉個例子來說 也許你是外文系的 但你為了改裝你的125
可能上論壇、可能看雜誌 在收集一大堆資訊和累積了一大堆不太懂的邏輯後
你會跑去學校圖書館借兩本電機、引擎的書來翻翻
以便成為「牛逼的骨灰級玩家」
(這就是人本的主張來源)
但,這個社會上 玩機車、改裝跑車的人多 "玩"外文的人少
玩極限運動的人多、玩會計的人少
玩ps2的人多、玩邏輯學的人少
等有一天 你改裝車的能力夠牛逼了 你要開一家店 你不會作帳
歹勢 你未必找得到會作帳的人(大家都在玩改裝車) 這個國家不作帳 稅從哪收?
從小 有美勞課 所以大家才 "有機會對藝術有興趣"
然後有一大堆藝術家的名字 大家才接受藝術是要學的
然後有教藝術的學校和學院 然後你想學藝術才有得學
也就是說 從一開始 「沒機會讓你有興趣」的學問 在人本的邏輯裡會被消滅
或者說美術課本身就是用公權力介入、不人本的教育
而我們又不可能把所有學問都用公權力插進國中小學中
那除了已上岸的美術、音樂、體育 將有很多學問會埋沒在
olgame、tvgame、電影視中
最後 你改車的技術很牛逼了 你也不會想要開店 因為全台灣沒人在唸管理
沒有「開店」這個概念 只有個體戶和學徒制
把上述說的這些 反過來運轉、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的話
就是 「政府用大量經費讓學術教育普級」
(這也就是我上面說普設大學的三個好處)
這樣 企業要用人 企管系畢業 至少不會不知道ceo
不會不了解現在企業制度化的發展
不會還停留在傳說中「三節送上司禮、經營夫人關係」這種日式傳統企業倫理上
就像 ISO 的建立 目的就是要一個更快、更值得信賴的溝通平台
像會計制度也是 你不用看這家公司的帳和發票
你只要看財報(由簽名的會計負責)
經過大學教育 當然 你還是有機會碰到「大學太混連這個都沒學」的學生
但 至少台灣企業現在用人比較容易
至少 大學生不會是一言不合烙兄弟來公司談的那種人
而對於一般人 因為(半被迫)學了某種專業知識 就算將來不做這行
在做別行的時候 會一直有這領域的觀點可以去刺激他
學過電機的 賣雞排可已自己設計炸鍋、脫油機
學過管理的 開快餐店會有很多差異化的產品點子
對學術而言 廉價的大學生 更是廉價研究生的前提
而廉價研究生 則是廉價論文的前提
而廉價論文 則是業界和學界的肥料
比如說大家看美國FBI辦案 有「前攝性作業」--激怒犯人把他引出來抓的方法
這背後要有語言學(哪些字有哪些效果、哪些用語是哪種地方的人的慣用詞)的支持
在台灣 提出這樣的論文很容易被認為引用數過低
因為這不是「理論性」的論文 但 他卻比理論性的論文更容易被使用
有人研究"人因工程導向的椅子" 國內若是有人研究「適合台灣人的椅子」
也會被認為是引用數不足 也不會上國際期刊 但卻也更實用
台灣並沒有多少企業有設立基礎研究部門的能力(通常是產品發展)
那要有這些研究 不也只能靠政府出錢 養大專生升研究生 讓他們寫這些「肥料」嗎?
所以 普設大學 有他的好處 不單是為了提高升學率降低升學壓力
甚至 「普設大學」 和 「人本教育、降低學童壓力」的精神正好相反
再來,談「普設大學的缺點」和「讓大學退場」
很顯然「台灣的 普設大學 政策」並沒有帶來理論中這麼多的好處
-- 「大學生素質低落」
而且 他所帶來的好處 並沒有被台灣人轉為利益
-- 「大學生比狗多 (並不被視為一件好事)」
其中原因 我以之前提到「證照」的成功要素來看:
證照要有兩項支撐點 1.工作機會 2.是專業技術
前者就不說了
後者的意思是 產業必需升級到需要大量的高技術人員
讓高等技術證照被學校視為必要 然後技職畢業生的素質才能因此而提高
而這張證照所代表的技術 也才不會是 非專科、無證照的人學一下也會的
就像機車路考太簡單 有照無照 其實實際意義就不大
(在同樣那篇裡 我提到教育往產業靠攏 產業往教育靠攏 提高教育的工作競爭力
也可以用來思考大學教育問題
政治板有 或見 http://www.wretch.cc/blog/oodh&article_id=4938906)
沒有錯,普設大學是讓台灣產、官、學界 滿地爛葉(肥料)
但似乎沒有被台灣人利用
如上所述 如果產業不利用這項技術
那這項技術的證照(學歷)也就沒價值 那學生也就不會去花時間學
且
如果這張證照(學歷)的取得太過容易 那這張證照也就無法保障學生的救業
「讓大學退場」 只能解決其中第二個問題 讓證照(學歷)變得難拿
但國家並不是大學生的 那些沒拿到證照(學歷)的人一樣是公民
讓他們沒有競爭力 損失的國是國家整體的經濟能力(只是換來政府經費的寬裕)
而且
這項措施並無法有效的讓 學歷所隱含的技術知識 就因此被企業利用
結果 的確 拿到學歷的人都是精英 但企業還是有「進職場還要再教」成本
老師、學長 還是跟你說「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將來你就業之後...」
然後學生還是要學不學 報告還是找資料大賽和ppt秀
那麼「現在大學教育的問題在」
上述的問題來自目前台灣的大學對於「什麼時候做什麼」的定義
其實 上了大學 該學過的基礎都學了
照理來說(照理來說...)該有接觸其他領域的機會也都有了
是一個「很適合"人本"」的時點
但 一方面也許是台灣教育體系官員思想的僵化
一方面是台灣義務教育還是太填鴨了 (很多人上了大學才接觸社團)
所以無法「照理來說」
於是 台灣的大學還在沿習國小、中、高中 的
「把所有你可能用到的都教你」的方向
而認為 往興趣發展是課餘、研究所的事
認為 和產業接軌是就業 或接研究case的事
也就導致上述「大學所學的無法學以致用、也和興趣無關」
從這點擴大
無法學以致用 爛葉就難以變肥料 台灣研究生的論文被業界利用的程度就不高
與興趣無關 就不會太認真在吸收
將來就算個人有「被所學刺激 改良目前工作」的機會 也無法有效掌握
企業徵人 對大學學歷 也充滿不信任
因而
癱瘓了整個大學教育、浪費了社會資源 也 浪費了大學生的生命
問題不在「大學有幾間」 而在 「大學在教什麼」
一度 政府提出「教學型大學」 和「研究型大學」之分
但沒有「推動」 也沒有「整體措施」
變成只是提名教學優良的 多補貼一點錢 而樣而已
「我的大學教育政策」
研究部份
店家&產業 的 研發、管理化
要學以致用 的前題是 「有 "學了 可以 致用" 的"那項學問"」
高等證照能吸引學生去考 就要有多夠的企業和職缺 用得上這家證照
產業之中 我覺得「店家」更重要
台灣的一般微型企業 普遍不認為自己的專業算「學術」
就算他根你說「這裡面學問很多」 也不會把它和大專聯想在一起
在「賣政見..」 一文中 我提到
(板上有 或見http://www.wretch.cc/blog/oodh&article_id=4889175)
「各鄉鎮市設專門單位 由鄰近管學院認養(派人) 扶導 村里 設置商店街、商圈
等微型、自助型管理組,提高一般店家管理認識、提高微型產業收益、增加管理
人材彈性工作機會並增加管理系所研究、實習標的」
就是一項解決方法
以通案來說 就是「提高微型企業(店家) 對大學的利用率」
要提高 就要有人去思考該怎麼利用
具體的方法上 因為微型企業(店家)並沒有能力請顧問
所以要成立「商會」「商店街」 目前商會都是大企業在玩的(像三三會)
或是 以本身營利為目的 的連鎖店總公司
政府要是能促成一個 只要一個月繳一百塊就能加入拿月刊的「牛肉麵協會」
那這個協會 自然就會去推動畜牧業、餐飲業
或者 某個商店街自然就有錢、有地位去請鄰近大學的教授帶他的學生來研究行銷
更重要的是 「全民拼」概念的形成
透過微型企業的商會、商店街 的成立 各行各業都會意識到自己行業的可精進性
也能讓他們更有自信、成就感
如果要談 全球化競爭 大家、包括政府學者 都會說
「大企業 在研發、行銷有優勢」
但在提高國力研發能力時 又不會想到要「小的拼成大的」
而只會像以往一樣「推動」「呼籲」 -- 這樣是不夠的
回到大學教育上 在校所學 能夠被使用 才會讓學生更有動力學
才能讓學校和研究者 有更多的經費來源
更重要的是「真的和產業接上了」 才更能知道「該教什麼」
而不會只能
「將來你們也不一定會用到 只好都不教深、把基礎都教給你們
將來你們就業、上碩班再學」
因為在學校就和各種能運用到產業接觸了 所以 不只是單一的研究路線
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和自己學科相關各種光怪陸離的行業
(學 生化 的可能接觸到高山茶商會 要研究 調味茶 與 機能性茶飲 的醫療效果
學行為科學的可能接觸到 觀光郵輪或漁船 要研究 遠洋船上員工和旅客的心理)
要不然 現在 文法商社 的大學生 除了背課文 背名人名言外
有幾個找到求學的意義?
不是無計畫地"鼓勵"學校多建教合作
而是建立一個充滿建教合作機會的環境
這同時能讓台灣產業、服務精致化
也能提高內需 讓內需消費提高競爭力 (雖然提高所得的同時會提高物價)
上面說的,是「研究」的部份 但 並不是「研究所」的部份
大學就可以開始了 我也有提過 讓研究、發明結果代替考試成為得到大專文憑的規劃
接下來 是「教學」的部份
「文憑制度證照化」、「教學制度補教化」
要提高大學生的素質 ok 全國的大學文憑用統一評分標準的
像高中升大學一樣 但這次決定的不是升學 而是文憑
不是只有考試 而是包括研發成果 也可以把實習內容納入
不管你唸到哪個學校 審核過就畢業 不過就沒畢業 也不管你上多少課
讓大學課程像補習班一樣 你不一定要去上
這樣學校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生畢業率 才會提高教學品質
才會體會學生為什麼不來上課
因為現在的大學 不論前後段(尤期是排名後段的)
都有一種「你來念這間,將來考到哪 你大概心裡有數了吧」的「高中辦學心態」
所以「升學率」並不會有太大的誘因
然而 入了學的學生畢不了業 一來會讓學校覺得對不起學生
二來會直接地讓學生不想來念這間學校 所以會是很強的 負面誘因
同樣的 出錢的家長 和出時間的學生 也會有「既然念了 就得畢業」的體認
而不是「既然念了 就會畢業吧」的假設
所以 「教學制度 補教化」
並不是指 現在大學教的爛 要向補習班看齊
而是 在制度上 讓每個學系 都成為他那個系 在台灣的一間補習班
也不用擔心每個學校同個系教的科目有差異
各大學、各系 向教育部提出今年新生 在未來四年會學到的科目
由大考中心找老師就每一科出題 並作題庫 (當然,不是要照著考啦)
每年依題庫和今年新題材發佈出題綱要
學生們在畢業前能考完所屬科系的每一個指定科目就可以拿到文憑
這就是 「文憑 證照化」
說起來 會讓人覺得這是新點子、異想
但其實現在許多學校都可以拿英檢抵英文學分
像高職要拿證照才能畢業一樣
這些例子 都在表示 全國性的證照 在評分 和 激勵學習 上比學校更有優勢
事實上 很多科系也都有他自己領域的證照 只是大多吃太廣不能代表全部科目
可以讓政府統一 就每科都作證照 而不是會計師執照、建築師執照 這樣而已
如此 一方面可以維持職業證照的難度 也可以讓大學文憑證照不要太難
可以保留教師授課時的自由(不會難到 你非照著課本教不可還有很多自由授課時間)
當然,有些科目要面試、實驗 可以把這部分分數留給各校決定
像高中升大專的指定科目、術科考試一樣
政府也可以統一訂定 研發成果的加分規範 或 實習報告書的加分規範
一定要用一個詞來形容 就是「競爭」
但 政府是建立一個會自然競爭的環競
不是出來做競爭的裁判 -- 你,退場! 你,有補助!
統一焦點的評分模式 也才可以讓人就其評分標準進行討論
像討論推甄考題有沒有疑異一樣
要不然 就算有學生覺得自己老師的考核方法很差 也沒辦法 也無法引起社會注意
如此一來 大學自然而然會把教學一塊看重
而名校大學部 也不會再以升學率作標榜(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會太不用功)
而會轉向提高研發成果 來作為形象塑求
教學型大學的排名不再有義意 -- 因為教學品質被文憑核發機制維持住了
教學力強的大學 自然有畢率作廣告
而研究型力強的大學 也不必然會吸引較優質的高中畢業生
(而是較單純只吸引大畢業、碩班的考生)
政府要發專案經費 也才不用怕引來明星學校獨大的質疑
反正發給他們作研究 也不會害教的好的大學收不到學生
總結
從環境下手
店家&產業 的 研發化 以提升研究動能、經費來源 和學以致用的契機
從制度下手
「文憑制度證照化」、「教學制度補教化」 以維提大專教學品質
就是我的 對 教育 的提議
當然 上述兩點 並不是沒有疑異 學者這麼多 歡迎大家討論~
(網頁版 http://www.wretch.cc/blog/oodh&article_id=4940344 )
----------------------------------------------------------
簡單來說 我認為
普及化的大專教育有他的優點 政府如果不缺錢
也沒有發展一流大學的具體計畫 退場其實沒那麼重要;
「萬人應考」的文中說 高中高職生 被浪費了四年
實際上 他們不升學去就業也未必能多學到什麼
他們上了大學 四年內多少了解何為經濟 何為統計
了解管理、微積分概念 習慣報告 多接觸通識 英文
將來不論是老闆比較好用 或是自己要創業較有 概念或創意
都會比高中職畢業就工作來得好
更何況台灣目前在職教育
尤其對非上班族的 勞工或服務生(高中職普遍出路) 的再教育作的很差
公立的職訓不主動也只教那兩項 民間的人力公司又只著眼在大專碩士生以上的層級
不讓他們升學 放出去競爭更辛苦
美國的人 有意識到想再受教育 (有時候是因為經濟因素無法就學)
可以唸各大學的函授課程 -- 國內只有空中大學 也不普及
也可以加入人力派遣 付費上專業課程 來配合某些職業需求
也從小就了解 職涯、生涯 規劃的意義 教育體系也支援他們即時受教
他們當然可以把單獨大學這塊 視為菁英教育 甚至是單純供需+社福 議題
(而沒有 國力發展、國人勞動力品質 的問題)
台灣大部份的勞動人口 除了計程車和賣小吃(有連鎖、坊間有人授課)之外
幾乎失業了就是在家
會上職訓中心的不多,去了多半也只是學電腦
才會有四年前 8100 計劃的出現 (提供短期就業機會 但錢派完也就沒了)
如果他們都有上過大學 至少懂得上網找證照補習班考試
至少懂得去試著作soho族
至少懂得差異化行銷 作網拍族
簡言之
我不支持加速讓大學退場這種事
當然 現在大學品質不良 也許是該讓一些大學退場 -- 也不妨讓其他大專成立
回到我文中一句話「 這個社會不只是拿到文憑的大學生的」
板上精華區 提及 大學退場的需求
是來自 「大學」這個 訊號 被稀釋和廉價化
所以讓大學畢業者感到壓力 甚至不公平
我想 要的話 我甚至不排斥政府補助、在行政(工作證 或 移民)上支援
大量地協助 各大專 向國外聘教授 來台成立更多研究所
讓感到壓力的大學生 能以過半的比例地考上去
當然,我必需說 上述的作法 只有在台灣產業轉型時、轉型後 才有價值和必要
如果台灣產業 持續停留在世界代工 (不論是高科技或中小企業)
那也許 真的讓一些大學倒掉 讓一學高中高職生考不上去
反正他們大學所學的 將來職場上多半用不到 讓他們學歷低點 至少工資低點
但如果台灣還想要轉型往 研發、管理、文創 發展的話
那 普及的教育
所能提供的 一定水準的人力資源
(至少不容易 蹺班抽菸偷東西 沒有 追女生有小孩要結婚 的困擾
除了 約兄弟飆車玩olg 還會看點新聞、還會對新知有興趣 )
才能成為企業轉型的潤滑劑
這是我的想法啦...
--
███◣ @PTT ◢█ █◢█ ◢◤◥◢◤◥◣
█ ██ █ ▄ ◣ ██ ◤█ ▆▆ ▆▆ 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wai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Belly
at 2008-03-06T03:52
at 2008-03-06T03:52
By Callum
at 2008-03-08T01:25
at 2008-03-08T01:25
By Doris
at 2008-03-09T10:28
at 2008-03-09T10:28
By Kristin
at 2008-03-13T01:01
at 2008-03-13T01:01
By Caroline
at 2008-03-16T15:26
at 2008-03-16T15:26
By Suhail Hany
at 2008-03-18T04:15
at 2008-03-18T04:15
By Enid
at 2008-03-22T20:54
at 2008-03-22T20:54
By Noah
at 2008-03-27T02:27
at 2008-03-27T02:27
By Ula
at 2008-03-28T10:36
at 2008-03-28T10:36
By Joe
at 2008-03-31T17:23
at 2008-03-31T17:23
By Joe
at 2008-04-03T03:18
at 2008-04-03T03:18
By Agatha
at 2008-04-04T16:40
at 2008-04-04T16:40
By Lauren
at 2008-04-07T13:13
at 2008-04-07T13:13
By Yuri
at 2008-04-08T12:54
at 2008-04-08T12:54
By Odelette
at 2008-04-12T18:01
at 2008-04-12T18:01
By Liam
at 2008-04-13T19:52
at 2008-04-13T19:52
By Frederic
at 2008-04-18T19:26
at 2008-04-18T19:26
By Selena
at 2008-04-20T22:57
at 2008-04-20T22:57
By Mason
at 2008-04-22T07:16
at 2008-04-22T07:16
By Kristin
at 2008-04-26T17:13
at 2008-04-26T17:1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4-27T13:20
at 2008-04-27T13:20
By Damian
at 2008-04-27T23:18
at 2008-04-27T23:18
By Noah
at 2008-04-30T02:41
at 2008-04-30T02:41
By Joe
at 2008-04-30T08:09
at 2008-04-30T08:09
By Anthony
at 2008-05-02T00:58
at 2008-05-02T00:58
By Hedda
at 2008-05-04T01:31
at 2008-05-04T01:31
By Sarah
at 2008-05-06T02:29
at 2008-05-06T02:29
By Connor
at 2008-05-08T06:03
at 2008-05-08T06:03
By Megan
at 2008-05-13T03:28
at 2008-05-13T03:28
By Hazel
at 2008-05-18T03:16
at 2008-05-18T03:16
By Yedda
at 2008-05-22T00:18
at 2008-05-22T00:18
By Rae
at 2008-05-24T10:58
at 2008-05-24T10:58
By Steve
at 2008-05-27T15:14
at 2008-05-27T15:14
By Bethany
at 2008-05-30T05:32
at 2008-05-30T05:32
By Ingrid
at 2008-05-31T11:45
at 2008-05-31T11:45
By Leila
at 2008-05-31T15:05
at 2008-05-31T15:05
By Poppy
at 2008-06-01T19:09
at 2008-06-01T19:09
By Kelly
at 2008-06-02T03:12
at 2008-06-02T03:12
By Edwina
at 2008-06-05T17:33
at 2008-06-05T17:33
By Liam
at 2008-06-09T15:21
at 2008-06-09T15:21
By Quintina
at 2008-06-13T08:16
at 2008-06-13T08:16
By Mason
at 2008-06-17T16:51
at 2008-06-17T16:51
By Charlie
at 2008-06-19T06:47
at 2008-06-19T06:47
By James
at 2008-06-20T19:43
at 2008-06-20T19:43
By Yedda
at 2008-06-24T23:02
at 2008-06-24T23:02
By Tracy
at 2008-06-25T16:43
at 2008-06-25T16:43
By Susan
at 2008-06-29T06:51
at 2008-06-29T06:51
By Jessica
at 2008-06-30T08:50
at 2008-06-30T08:50
By Charlie
at 2008-07-01T20:46
at 2008-07-01T20:46
By Sandy
at 2008-07-02T10:33
at 2008-07-02T10:33
By Selena
at 2008-07-06T06:23
at 2008-07-06T06:23
By Jacob
at 2008-07-09T14:22
at 2008-07-09T14:22
By Suhail Hany
at 2008-07-13T18:10
at 2008-07-13T18:10
By Enid
at 2008-07-15T14:06
at 2008-07-15T14:06
Related Posts
97 年台大研究所考題
By Yedda
at 2008-03-05T01:22
at 2008-03-05T01:22
關於財務經濟學的問題
By Freda
at 2008-03-05T00:22
at 2008-03-05T00:22
有沒有麵粉上漲,臭豆腐也跟著漲的八掛
By Poppy
at 2008-03-05T00:10
at 2008-03-05T00:10
國際市場 中央經濟94年考題
By Kelly
at 2008-03-04T23:29
at 2008-03-04T23:29
RBC的理論應用
By Olga
at 2008-03-04T23:27
at 2008-03-04T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