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0家電池相關企業合作建立供應鏈 - 股票
By Quanna
at 2021-03-18T11:19
at 2021-03-18T11:19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標題:
日本30家電池相關企業合作建立供應鏈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bit.ly/38UJsUy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3月17日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https://imgur.com/KVJYHIC
日本為了與中國在電動車電池市場相互競爭,希望在日本本土建立一條自主的電池供應鏈
,日本政府組織約30家日本電池相關企業將在4月建立供應鏈合作關係。這些公司包括GS
Yuasa、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和Sumitomo Metal Mining。
電池約占電動車製造成本的30%,是主要關鍵零組件。這30多家公司將合作,以提高電池
材料採購以及電池生產和供應的效率。還將與日本經濟產業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合作,提出稀有金屬冶煉和回收利用的指導方針。
因為中國在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佔有率最高,且擁有豐富的鎳、鋰等稀有金屬,可用於
電動車電池的生產。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資料,2020年寧德時代(CATL)以24%的市占率居全球
電動車電池市場之首,其次是LG Energy Solution(23.5%)、松下(18.5%)、比亞迪(
6.7%)、Samsung SDI(5.8%)和SK Innovation(5.4%)。前十名中,中國公司的市占率
合計為37.5%,韓國和日本則分別為34.7%和19.9%。
索尼(Sony)和松下(Panasonic)等日本製造商一直是汽車電池的先驅。但自2000年代
末以來,中國的競爭對手已經嶄露頭角,其中寧德時代(CATL)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車
鋰電池製造商。日本的旭化成(Asahi Kasei),曾經是全球電池隔膜材料的領導者,
2019年也輸給了中國的上海恩捷(Shanghai Energy)。
日本政府正在組建一個約2兆日元(192億美元)的基金,支持開發脫碳技術,並考慮提供
數千億日元的補貼,資助新電池的開發。日本政府的目標是支援國內大規模電池生產基礎
設施的發展,政府也將協助採購鋰金屬等稀有金屬材料。
固態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替代品
日本的電池研發重心在全固態電池(all-solid-state battery;ASSB)領域。目前,豐
田(Toyota)在全球全固態電池開發處於領先地位,擁有數千項專利。傳出豐田正計畫在
近期發佈採用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韓國、中國和德國的電池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也在研
究全固態電池。
固態電池是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缺點的潛在良方,包括單次充電的行駛距離相對較短以及
充電時間。豐田計畫在2020年代初成為第一家銷售配備固態電池的電動車的公司,並預計
在2021年推出一款原型車。
豐田正在研發的採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其續航里程將是使用傳統鋰離子電池的兩倍以上
,且不需犧牲車內空間。
固態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替代品。固態電池將降低火災風險,並增加能量密度,能量
密度衡量的是電池相對於其重量所能提供的能量。
搭配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充電時間可縮短三分之二,只需要10分鐘,充電時間縮短三分之二
。固態電池可以在保持車內空間的同時,延長電動車的行駛距離。
新型態電池轉變也會對供應鏈企業產生影響
不同型態電池也須從材料到硬體設備及軟體系統的配合,導致成本的增加。日本汽車材料
製造商正急於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以供應汽車製造商。三井金屬礦業(Mitsui Mining
and Smelting)將啟動一個試驗設施,為電池生產固體電解質。該生產基地位於埼玉縣,
從2021年開始,每年可生產幾十噸的固體電解液,以滿足新製造設備訂單需求。
石油公司出光興產(Idemitsu Kosan)正在千葉縣的工廠安裝固體電解質的生產設備,目
標2021年投入生產,製造固體電解質需要固態硫化物,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
也在開發相關材料。
日本政府一直鼓勵在本土開發固態電池,擔憂重蹈覆轍,電池高技術將落入中國手中。
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計畫透過與美國新創QuantumScape合資成立的公司,最快在
2025年實現固態電池的生產。
中國科技集團清陶能源發展(昆山)將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1.53億美元)於固態電池
等領域的研發。這項投資將從2021年開始,為期三年。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日本政府希望透過開發固態電池,能鞏固未來在市場的地位,與中國、韓國競爭,並鼓勵
供應鏈上下游公司合作。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日本30家電池相關企業合作建立供應鏈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原文連結:
http://bit.ly/38UJsUy
(請善用縮網址工具)
發布時間:
2021年3月17日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原文內容:
https://imgur.com/KVJYHIC
日本為了與中國在電動車電池市場相互競爭,希望在日本本土建立一條自主的電池供應鏈
,日本政府組織約30家日本電池相關企業將在4月建立供應鏈合作關係。這些公司包括GS
Yuasa、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和Sumitomo Metal Mining。
電池約占電動車製造成本的30%,是主要關鍵零組件。這30多家公司將合作,以提高電池
材料採購以及電池生產和供應的效率。還將與日本經濟產業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合作,提出稀有金屬冶煉和回收利用的指導方針。
因為中國在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佔有率最高,且擁有豐富的鎳、鋰等稀有金屬,可用於
電動車電池的生產。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資料,2020年寧德時代(CATL)以24%的市占率居全球
電動車電池市場之首,其次是LG Energy Solution(23.5%)、松下(18.5%)、比亞迪(
6.7%)、Samsung SDI(5.8%)和SK Innovation(5.4%)。前十名中,中國公司的市占率
合計為37.5%,韓國和日本則分別為34.7%和19.9%。
索尼(Sony)和松下(Panasonic)等日本製造商一直是汽車電池的先驅。但自2000年代
末以來,中國的競爭對手已經嶄露頭角,其中寧德時代(CATL)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車
鋰電池製造商。日本的旭化成(Asahi Kasei),曾經是全球電池隔膜材料的領導者,
2019年也輸給了中國的上海恩捷(Shanghai Energy)。
日本政府正在組建一個約2兆日元(192億美元)的基金,支持開發脫碳技術,並考慮提供
數千億日元的補貼,資助新電池的開發。日本政府的目標是支援國內大規模電池生產基礎
設施的發展,政府也將協助採購鋰金屬等稀有金屬材料。
固態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替代品
日本的電池研發重心在全固態電池(all-solid-state battery;ASSB)領域。目前,豐
田(Toyota)在全球全固態電池開發處於領先地位,擁有數千項專利。傳出豐田正計畫在
近期發佈採用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韓國、中國和德國的電池製造商和汽車製造商也在研
究全固態電池。
固態電池是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缺點的潛在良方,包括單次充電的行駛距離相對較短以及
充電時間。豐田計畫在2020年代初成為第一家銷售配備固態電池的電動車的公司,並預計
在2021年推出一款原型車。
豐田正在研發的採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其續航里程將是使用傳統鋰離子電池的兩倍以上
,且不需犧牲車內空間。
固態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替代品。固態電池將降低火災風險,並增加能量密度,能量
密度衡量的是電池相對於其重量所能提供的能量。
搭配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充電時間可縮短三分之二,只需要10分鐘,充電時間縮短三分之二
。固態電池可以在保持車內空間的同時,延長電動車的行駛距離。
新型態電池轉變也會對供應鏈企業產生影響
不同型態電池也須從材料到硬體設備及軟體系統的配合,導致成本的增加。日本汽車材料
製造商正急於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以供應汽車製造商。三井金屬礦業(Mitsui Mining
and Smelting)將啟動一個試驗設施,為電池生產固體電解質。該生產基地位於埼玉縣,
從2021年開始,每年可生產幾十噸的固體電解液,以滿足新製造設備訂單需求。
石油公司出光興產(Idemitsu Kosan)正在千葉縣的工廠安裝固體電解質的生產設備,目
標2021年投入生產,製造固體電解質需要固態硫化物,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
也在開發相關材料。
日本政府一直鼓勵在本土開發固態電池,擔憂重蹈覆轍,電池高技術將落入中國手中。
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計畫透過與美國新創QuantumScape合資成立的公司,最快在
2025年實現固態電池的生產。
中國科技集團清陶能源發展(昆山)將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1.53億美元)於固態電池
等領域的研發。這項投資將從2021年開始,為期三年。
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日本政府希望透過開發固態電池,能鞏固未來在市場的地位,與中國、韓國競爭,並鼓勵
供應鏈上下游公司合作。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bit.ly/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m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4.發文請依照格式文章標明段落,不符合格式者依4-1刪文處分。
------------------ 以上注意事項請勿刪除 違者4-1 刪文處分-----------------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Connor
at 2021-03-20T01:53
at 2021-03-20T01:53
By Regina
at 2021-03-21T15:54
at 2021-03-21T15:54
By Tom
at 2021-03-22T07:35
at 2021-03-22T07:35
By Susan
at 2021-03-27T02:22
at 2021-03-27T02:22
By Genevieve
at 2021-03-27T21:08
at 2021-03-27T21:08
By Irma
at 2021-03-30T05:04
at 2021-03-30T05:0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3-30T07:12
at 2021-03-30T07:12
By Mary
at 2021-03-31T09:15
at 2021-03-31T09:15
By Edwina
at 2021-04-01T23:44
at 2021-04-01T23:44
By Frederica
at 2021-04-06T09:54
at 2021-04-06T09:54
By Gilbert
at 2021-04-06T12:23
at 2021-04-06T12:23
By Eartha
at 2021-04-10T01:18
at 2021-04-10T01:18
By Noah
at 2021-04-14T16:44
at 2021-04-14T16:44
By Annie
at 2021-04-17T08:09
at 2021-04-17T08:09
By Caitlin
at 2021-04-18T08:58
at 2021-04-18T08:58
By Isla
at 2021-04-20T07:55
at 2021-04-20T07:55
By Robert
at 2021-04-23T05:45
at 2021-04-23T05:45
By Kyle
at 2021-04-26T19:33
at 2021-04-26T19:33
By Jacob
at 2021-05-01T07:43
at 2021-05-01T07:43
By Doris
at 2021-05-05T02:00
at 2021-05-05T02:00
By Puput
at 2021-05-09T10:55
at 2021-05-09T10:55
By Leila
at 2021-05-13T13:09
at 2021-05-13T13:09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5-13T21:07
at 2021-05-13T21:07
By Gilbert
at 2021-05-16T20:27
at 2021-05-16T20:27
By Agnes
at 2021-05-20T13:50
at 2021-05-20T13:50
By Lucy
at 2021-05-22T08:29
at 2021-05-22T08:29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5-24T04:06
at 2021-05-24T04:06
By Hedwig
at 2021-05-25T08:04
at 2021-05-25T08:04
By Andy
at 2021-05-28T00:44
at 2021-05-28T00:44
By Olive
at 2021-05-31T10:14
at 2021-05-31T10:14
By Quintina
at 2021-06-03T12:49
at 2021-06-03T12:49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6-05T17:12
at 2021-06-05T17:12
Related Posts
工研院最強獨角獸「瀚薪」為何一夕變中資
By Madame
at 2021-03-18T10:52
at 2021-03-18T10:52
獨》投資人驚慌 台船董事放棄增資案認購
By Audriana
at 2021-03-18T10:48
at 2021-03-18T10:48
中信全面當機是怎樣?
By Irma
at 2021-03-18T10:32
at 2021-03-18T10:32
工研院最強獨角獸「瀚薪」為何一夕變中資
By Faithe
at 2021-03-18T10:03
at 2021-03-18T10:03
請問債劵ETF 會保本嗎?
By Oscar
at 2021-03-18T10:01
at 2021-03-18T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