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台積7奈米助攻!AMD搶吃英特爾CPU市場 - 股票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2-28T11:15
at 2020-02-28T11:15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259/amd-n7-intel-n10-cpu-ces-2020
2.原文內容:
央處理器(CPU)自2019年AMD端出第二代EPYC處理器後,便點燃了戰火。帶著台積電7奈
米的助攻,讓這顆EPYC處理器搶回AMD在CPU市場的表現,從去(2019)年的市場表現來看
,AMD在整體CPU市場的份額已經來到16%,比起去年同期成長0.3%。
這樣的競爭到了今年似乎不見停止,CPU兩家大廠英特爾及AMD都在今年CES展會上端出針
對筆電產品的CPU,其中英特爾更是首度公開市場期待已久的獨立GPU、代號DG1的產品。
端出獨立GPU,英特爾準備好要反擊了嗎?
英特爾架構、繪圖與軟體事業群副總裁Lisa Pearce在演講上以「One More Thing」的方
式帶出了代號「DG1」的GPU,是英特爾首款以Xe為基礎的獨立GPU。
從目前揭露的資訊看來,DG1將是一款針對消費級平台的獨立顯示卡產品,對於創作、遊
戲、影像等有最佳化表現,預計在2020年底問世。
GPU一直是英特爾痛點,這回端出自家第一顆獨立GPU產品,無疑是向市場證明他們在CPU
之外的實力,同時也能對於目前以創作者、電競為市場主流的趨勢,提供完整服務。
英特爾客戶運算事業群執行副總裁Gregory Bryant端出英特爾這次的一大亮點:採用10奈
米+的Tiger Lake筆電處理器。
翻攝intel官方直播連結
不僅如此,英特爾也端出以自家10奈米+製程技術為主的Tiger Lake筆電平台,包含Xe繪
圖架構的CPU、AI加速器和獨立整合式繪圖晶片,號稱將達到雙位數的效能提升,同時對
AI與繪圖效能表現有所幫助;另外Tiger Lake也整合Thunderbolt 4介面跟WiFi 6 Gig+無
線網路,可以提供使用者更好的對外傳輸頻寬。(延伸閱讀:不隨電子五哥兆元夢起舞,
緯創林憲銘揭密5年投資心法)
雖然Tiger Lake上市時間英特爾只透露今年稍晚開始出貨,但針對以14奈米為技術的
Comet Lake平台也推出高階行動處理器Comet Lake-H,主要是提高遊戲性能部分。根據英
特爾副總裁Gregory M Bryant在推特上的文章,Comet Lake-H將於第一季登場。
雖然Comet Lake沒有如外界端出Comet Lake-S桌上型,但是Comet Lake-H的登場無疑也是
展現英特爾對於筆電市場的佈局。Comet Lake-H將分成i5、i7、i9等產品線,最高規格是
擁有8核心、16執行緒,且時脈上看5.0GHz。
台積7奈米助攻!AMD新品第一季熱騰騰登場
另一方面,去年勢氣如虹的AMD,今年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端出Ryzen 4000系列行動
處理器,搶攻筆電市場。同樣採用台積電7奈米技術及Zen 2架構的設計,主要針對商務、
遊戲、創作者的使用者需求來定位,AMD也主打輕薄筆電的U系列及主攻桌上型個人電腦等
高效能產品市場的H系列,最高都擁有8核心、16執行緒,最低耗電只有15W的表現。
這顆最新的Ryzen 7 4000系列的處理器預計將於2020第一季向宏碁、華碩、DELL等筆電廠
商開始供貨,搶攻筆電跟高效能桌機的市場。
兩家大廠雖然都端出新品鎖定搶攻2020年的筆電市場,但背後在供應上都藏有隱憂。
兩大廠同有缺貨之苦,誰能從中受惠?
蘇姿丰於會後接受外媒專訪時表示,近期台積電7奈米的產能確實很滿,供貨的時間也比
預期要來的長,或許這將會是AMD在今年要繼續攻城掠地CPU市場中的一個隱憂:要往前攻
、後防的補給也要足夠才行。
此外,英特爾也存有自己供貨上的問題,去年曾傳出針對缺貨一事發信向客戶道歉,採用
10奈米的Ice Lake被外界解讀是在製程上遇到瓶頸,打著10奈米+的Tiger Lake是否能順
利解決這個問題,也是英特爾要面對的。
筆電CPU市場一直是英特爾的強項,面對AMD一波波的出擊,英特爾在筆電平台一口氣端出
獨立GPU、新一代處理器Tiger Lake,邊防守、邊攻擊的方式鞏固市場。另外,英特爾也
以「Project Athena筆電創新計畫」跟OEM廠商打團體戰:利用英特爾CPU的技術以及近年
來在AI的表現,提供客戶可以更個人化產品,包括今年在CES展上亮相的雙螢幕設計筆電
,或是端出代號「Horseshoe Bend」的折疊式概念筆電皆是如此。
不過英特爾另一個問題是,產品上市的時間都較AMD來的慢。AMD表示Ryzen 4000系列行動
處理器將在今年第一季問世,而英特爾的高階行動處理器Comet Lake-H也同樣於第一季上
市,不過這個處理器的技術是採用英特爾14奈米,兩家之間在筆電平台的較勁結果會如何
,或許今年Computex展上可以有更明朗的態勢。
至於Tiger Lake筆電處理器雖有英特爾10奈米+加持,但僅表示今年稍晚開始出貨,而獨
立GPU「DG1」上市時間更是沒有明確表態,因此英特爾該如何「後發制人」留下了疑問。
反觀AMD,在筆電市場雖孤軍奮戰,但Ryzen 4000系列行動處理器獲宏碁、DELL等OEM業者
採用,華碩ROG Zephyrus G14筆電也首度啟用AMD這顆處理器,華碩官方表示將於上半年
登場,對Ryzen 4000系列可以說是振奮的訊息。
相對於英特爾、甚至是以GPU為主的NVIDIA都採取團體戰的方式跟OEM廠商合作,如何創造
一個更完整的生態圈,並確保自家產品能有一定水準、效能的表現,AMD要怎麼靠這個產
品再搶下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值得觀察。
3.心得/評論:
過去聲勢很大的amd 推出 ryzen cpu號稱效能強大
配上gg的代工 結果市占率好像沒啥改變
--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259/amd-n7-intel-n10-cpu-ces-2020
2.原文內容:
央處理器(CPU)自2019年AMD端出第二代EPYC處理器後,便點燃了戰火。帶著台積電7奈
米的助攻,讓這顆EPYC處理器搶回AMD在CPU市場的表現,從去(2019)年的市場表現來看
,AMD在整體CPU市場的份額已經來到16%,比起去年同期成長0.3%。
這樣的競爭到了今年似乎不見停止,CPU兩家大廠英特爾及AMD都在今年CES展會上端出針
對筆電產品的CPU,其中英特爾更是首度公開市場期待已久的獨立GPU、代號DG1的產品。
端出獨立GPU,英特爾準備好要反擊了嗎?
英特爾架構、繪圖與軟體事業群副總裁Lisa Pearce在演講上以「One More Thing」的方
式帶出了代號「DG1」的GPU,是英特爾首款以Xe為基礎的獨立GPU。
從目前揭露的資訊看來,DG1將是一款針對消費級平台的獨立顯示卡產品,對於創作、遊
戲、影像等有最佳化表現,預計在2020年底問世。
GPU一直是英特爾痛點,這回端出自家第一顆獨立GPU產品,無疑是向市場證明他們在CPU
之外的實力,同時也能對於目前以創作者、電競為市場主流的趨勢,提供完整服務。
英特爾客戶運算事業群執行副總裁Gregory Bryant端出英特爾這次的一大亮點:採用10奈
米+的Tiger Lake筆電處理器。
翻攝intel官方直播連結
不僅如此,英特爾也端出以自家10奈米+製程技術為主的Tiger Lake筆電平台,包含Xe繪
圖架構的CPU、AI加速器和獨立整合式繪圖晶片,號稱將達到雙位數的效能提升,同時對
AI與繪圖效能表現有所幫助;另外Tiger Lake也整合Thunderbolt 4介面跟WiFi 6 Gig+無
線網路,可以提供使用者更好的對外傳輸頻寬。(延伸閱讀:不隨電子五哥兆元夢起舞,
緯創林憲銘揭密5年投資心法)
雖然Tiger Lake上市時間英特爾只透露今年稍晚開始出貨,但針對以14奈米為技術的
Comet Lake平台也推出高階行動處理器Comet Lake-H,主要是提高遊戲性能部分。根據英
特爾副總裁Gregory M Bryant在推特上的文章,Comet Lake-H將於第一季登場。
雖然Comet Lake沒有如外界端出Comet Lake-S桌上型,但是Comet Lake-H的登場無疑也是
展現英特爾對於筆電市場的佈局。Comet Lake-H將分成i5、i7、i9等產品線,最高規格是
擁有8核心、16執行緒,且時脈上看5.0GHz。
台積7奈米助攻!AMD新品第一季熱騰騰登場
另一方面,去年勢氣如虹的AMD,今年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端出Ryzen 4000系列行動
處理器,搶攻筆電市場。同樣採用台積電7奈米技術及Zen 2架構的設計,主要針對商務、
遊戲、創作者的使用者需求來定位,AMD也主打輕薄筆電的U系列及主攻桌上型個人電腦等
高效能產品市場的H系列,最高都擁有8核心、16執行緒,最低耗電只有15W的表現。
這顆最新的Ryzen 7 4000系列的處理器預計將於2020第一季向宏碁、華碩、DELL等筆電廠
商開始供貨,搶攻筆電跟高效能桌機的市場。
兩家大廠雖然都端出新品鎖定搶攻2020年的筆電市場,但背後在供應上都藏有隱憂。
兩大廠同有缺貨之苦,誰能從中受惠?
蘇姿丰於會後接受外媒專訪時表示,近期台積電7奈米的產能確實很滿,供貨的時間也比
預期要來的長,或許這將會是AMD在今年要繼續攻城掠地CPU市場中的一個隱憂:要往前攻
、後防的補給也要足夠才行。
此外,英特爾也存有自己供貨上的問題,去年曾傳出針對缺貨一事發信向客戶道歉,採用
10奈米的Ice Lake被外界解讀是在製程上遇到瓶頸,打著10奈米+的Tiger Lake是否能順
利解決這個問題,也是英特爾要面對的。
筆電CPU市場一直是英特爾的強項,面對AMD一波波的出擊,英特爾在筆電平台一口氣端出
獨立GPU、新一代處理器Tiger Lake,邊防守、邊攻擊的方式鞏固市場。另外,英特爾也
以「Project Athena筆電創新計畫」跟OEM廠商打團體戰:利用英特爾CPU的技術以及近年
來在AI的表現,提供客戶可以更個人化產品,包括今年在CES展上亮相的雙螢幕設計筆電
,或是端出代號「Horseshoe Bend」的折疊式概念筆電皆是如此。
不過英特爾另一個問題是,產品上市的時間都較AMD來的慢。AMD表示Ryzen 4000系列行動
處理器將在今年第一季問世,而英特爾的高階行動處理器Comet Lake-H也同樣於第一季上
市,不過這個處理器的技術是採用英特爾14奈米,兩家之間在筆電平台的較勁結果會如何
,或許今年Computex展上可以有更明朗的態勢。
至於Tiger Lake筆電處理器雖有英特爾10奈米+加持,但僅表示今年稍晚開始出貨,而獨
立GPU「DG1」上市時間更是沒有明確表態,因此英特爾該如何「後發制人」留下了疑問。
反觀AMD,在筆電市場雖孤軍奮戰,但Ryzen 4000系列行動處理器獲宏碁、DELL等OEM業者
採用,華碩ROG Zephyrus G14筆電也首度啟用AMD這顆處理器,華碩官方表示將於上半年
登場,對Ryzen 4000系列可以說是振奮的訊息。
相對於英特爾、甚至是以GPU為主的NVIDIA都採取團體戰的方式跟OEM廠商合作,如何創造
一個更完整的生態圈,並確保自家產品能有一定水準、效能的表現,AMD要怎麼靠這個產
品再搶下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值得觀察。
3.心得/評論:
過去聲勢很大的amd 推出 ryzen cpu號稱效能強大
配上gg的代工 結果市占率好像沒啥改變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Yedda
at 2020-03-01T19:50
at 2020-03-01T19:50

By Ingrid
at 2020-03-02T18:39
at 2020-03-02T18:39

By Robert
at 2020-03-07T08:17
at 2020-03-07T08:17

By Genevieve
at 2020-03-09T16:37
at 2020-03-09T16:37

By Mary
at 2020-03-12T15:34
at 2020-03-12T15:34

By Rachel
at 2020-03-13T22:05
at 2020-03-13T22:05

By Agatha
at 2020-03-16T15:44
at 2020-03-16T15:44

By Regina
at 2020-03-17T10:45
at 2020-03-17T10:45

By Emma
at 2020-03-20T19:02
at 2020-03-20T19:02

By Jake
at 2020-03-22T08:43
at 2020-03-22T08:43

By Quintina
at 2020-03-26T10:23
at 2020-03-26T10:23

By Catherine
at 2020-03-28T14:43
at 2020-03-28T14:43

By Blanche
at 2020-03-31T15:50
at 2020-03-31T15:50

By Kyle
at 2020-04-02T19:59
at 2020-04-02T19:59

By Joe
at 2020-04-03T05:10
at 2020-04-03T05:10

By Dinah
at 2020-04-06T21:27
at 2020-04-06T21:27

By Lydia
at 2020-04-11T00:33
at 2020-04-11T00:33

By Eden
at 2020-04-12T12:37
at 2020-04-12T12:37

By Odelette
at 2020-04-12T21:13
at 2020-04-12T21:13

By Yedda
at 2020-04-15T11:12
at 2020-04-15T11:12

By Ursula
at 2020-04-17T23:43
at 2020-04-17T23:43

By Elizabeth
at 2020-04-22T02:15
at 2020-04-22T02:15

By Eartha
at 2020-04-23T01:24
at 2020-04-23T01:24

By Queena
at 2020-04-25T06:05
at 2020-04-25T06:05

By Hedwig
at 2020-04-29T09:10
at 2020-04-29T09:10

By Dora
at 2020-05-03T16:46
at 2020-05-03T16:46

By Carol
at 2020-05-07T20:03
at 2020-05-07T20:03

By Anonymous
at 2020-05-11T08:48
at 2020-05-11T08:48

By Una
at 2020-05-16T02:29
at 2020-05-16T02:29

By Isabella
at 2020-05-17T06:40
at 2020-05-17T06:40

By Olga
at 2020-05-19T09:20
at 2020-05-19T09:20

By Mason
at 2020-05-23T02:20
at 2020-05-23T02:20

By Frederica
at 2020-05-27T18:03
at 2020-05-27T18:03

By Kelly
at 2020-05-29T15:56
at 2020-05-29T15:56

By Selena
at 2020-06-02T15:07
at 2020-06-02T15:07

By Lydia
at 2020-06-07T03:22
at 2020-06-07T03:22

By Oliver
at 2020-06-11T19:40
at 2020-06-11T19:40
Related Posts
回憶1987大崩盤

By Jake
at 2020-02-28T11:15
at 2020-02-28T11:15
真正的關鍵不是武漢肺炎 而是過度膨脹的

By William
at 2020-02-28T11:09
at 2020-02-28T11:09
2330 台積電 空

By Kyle
at 2020-02-28T11:05
at 2020-02-28T11:05
5G晶片大戰 演變為三強爭霸

By Brianna
at 2020-02-28T11:01
at 2020-02-28T11:01
寶德聲請破產 國發基金、銀行虧大了

By Yuri
at 2020-02-28T10:58
at 2020-02-28T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