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拜登的基建計劃市場根本不買單 - 股票
By Barb Cronin
at 2021-03-18T00:04
at 2021-03-18T00:04
Table of Contents
摩根大通:拜登的基建計劃 市場壓根不買帳
在關注美聯儲利率決議的同時,投資者也正密切關注拜登的基建和稅收計劃。
目前計劃的細節尚未公佈,但摩根大通對稅收計劃作出了以下概述:
1.將公司稅從21%提高至28%;
2.削減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企業等公司的稅收優惠;
3.提高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人群的個人所得稅稅率;
4.擴大遺產稅範圍;
5.對年收入至少100萬美元的個人徵收更高的資本利得稅。
(拜登在競選過程中稱計劃徵收更高的個人所得稅)
6.伊莉莎白·沃倫的"超級百萬富翁稅法案"
該法案將對家庭凈資產和信託基金在5000萬至10億美元之間的個人每年徵收2%的稅,
對10億美元以上的個人額外徵收1%的附加稅。
上述內容對於市場來說意味著什麼?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評估了該提案與一條關鍵條款得出假設:
如果民主黨人不取消阻撓議事,那麼法案通過所需票數將從60票降至50票。
第一個問題是基建法案能否在兩黨合作下獲得通過。
如果可以,那麼共和黨在為法案提供資金的稅收方面所能接受的範圍是有限的。
共和黨會以最激進的方式予以反對,例如以下幾項:
1.更改資本利得稅;
2.向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的個人徵收附加稅;
3.徵收超級富豪稅。
不過,正如《華爾街日報》那篇文章所說的那樣,在法律訴訟過程中,徵收超級
富豪稅可能得不到支持,因為它對房產徵收聯邦稅,而這被普遍認為超出了聯邦
政府的許可權。
當中最簡單的可能是將公司稅推高到28%,並在不增加40萬美元附加稅條款的情況
下恢復奧巴馬時期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如果民主黨人選擇通過和解程式來通過基建法案,那麼問題就變成了曼欽(Manchin)
和希尼瑪會如何投票。
儘管兩位參議員都擔心政府的財政赤字和總債務水準,但規模較小的基礎設施計劃
可能比規模較大的稅收提案更容易贏得他們的支援。
此外,曼欽表示,他不會支持沒有兩黨支援的基礎設施法案,而目前擬定的法案不太
可能得到兩黨的支援。
如果想要通過該基建法案,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1.需要兩黨的支援
2.增加稅收以抵消支出、
3.在不取消阻撓議事的前提下通過該法案。
過去20多年裡,人們一直認為兩黨會強烈支援基礎設施法案,但它成為法律的可能性
是否很低? 摩根大通的跨資產策略主管約翰·諾曼德(John Normand)表示,大多
數資產市場都沒有對基礎設施法案成為法律進行定價。
諾曼德的主要觀點如下:
1、對於債券來說,奇怪的是基礎設施計劃有可能增加經濟過熱的風險,
通脹預期和遠期利率卻那麼溫和。
(當然,美國10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持續上升)
2、現在還很難說收益率上升是否會影響到股市的整體走向。
目前沒有人會因為債券收益率高於股息收益率而感到不安,未來幾年情況更是如此。
3、值得注意的是,在對重大政策舉措的預期中,大多數大宗商品和大宗
商品股票並不昂貴,且接近公允價值。
為什麼一些可能受到基礎設施法案嚴重影響的市場沒有出現激進的定價?
在固定收益領域,缺乏風險溢價可能反映出的是財政刺激很難引發長期通脹,
以及美聯儲很難通過通脹變動來制定政策。
大宗商品方面,人們應該擔心,預期中的信貸放緩將如何影響賤金屬的需求,即使像
美國這樣需求不大的國家,其需求增長也可能在未來10年提速。
能源方面,歐佩克+擁有閒置產能,美國鑽井公司最終會對高油價作出反應
民主黨的基礎設施計劃將會更關注綠色能源而不是化石能源,因此人們擔心
石油市場是否會無限期保持緊張局勢。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Robert
at 2021-03-18T23:42
at 2021-03-18T23:42
By Candice
at 2021-03-23T11:37
at 2021-03-23T11:37
By Thomas
at 2021-03-24T03:35
at 2021-03-24T03:35
By Agatha
at 2021-03-28T11:55
at 2021-03-28T11:55
By Daph Bay
at 2021-03-31T15:42
at 2021-03-31T15:42
By Blanche
at 2021-04-05T12:22
at 2021-04-05T12:22
By William
at 2021-04-07T02:45
at 2021-04-07T02:45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4-11T23:06
at 2021-04-11T23:06
By George
at 2021-04-16T18:04
at 2021-04-16T18:0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1-04-16T22:30
at 2021-04-16T22:30
By Annie
at 2021-04-17T18:51
at 2021-04-17T18:51
By Brianna
at 2021-04-19T22:13
at 2021-04-19T22:13
By Candice
at 2021-04-20T02:40
at 2021-04-20T02:40
By Valerie
at 2021-04-21T19:02
at 2021-04-21T19:02
By Noah
at 2021-04-23T22:26
at 2021-04-23T22:26
By Kyle
at 2021-04-28T06:32
at 2021-04-28T06:32
By Yuri
at 2021-05-01T04:46
at 2021-05-01T04:46
By Queena
at 2021-05-02T06:24
at 2021-05-02T06:24
By Anonymous
at 2021-05-04T08:38
at 2021-05-04T08:38
By Erin
at 2021-05-06T14:26
at 2021-05-06T14:26
By Kyle
at 2021-05-07T18:01
at 2021-05-07T18:01
By Lauren
at 2021-05-11T15:43
at 2021-05-11T15:43
By Quanna
at 2021-05-16T02:06
at 2021-05-16T02:06
By Olive
at 2021-05-19T13:17
at 2021-05-19T13:17
By Liam
at 2021-05-20T06:11
at 2021-05-20T06:11
By Jack
at 2021-05-24T01:46
at 2021-05-24T01:46
By Kumar
at 2021-05-28T07:25
at 2021-05-28T07:25
By Madame
at 2021-05-30T04:17
at 2021-05-30T04:17
By Zora
at 2021-05-31T02:00
at 2021-05-31T02:00
By Emily
at 2021-05-31T22:14
at 2021-05-31T22:14
By James
at 2021-06-01T20:13
at 2021-06-01T20:13
By Isabella
at 2021-06-02T08:00
at 2021-06-02T08:00
By Kumar
at 2021-06-04T05:26
at 2021-06-04T05:26
By Megan
at 2021-06-08T07:42
at 2021-06-08T07:42
By Tracy
at 2021-06-12T07:17
at 2021-06-12T07:17
By Thomas
at 2021-06-15T23:32
at 2021-06-15T23:32
By Quanna
at 2021-06-20T22:20
at 2021-06-20T22:20
By Audriana
at 2021-06-22T17:49
at 2021-06-22T17:49
By Cara
at 2021-06-22T22:32
at 2021-06-22T22:32
By Emily
at 2021-06-25T05:14
at 2021-06-25T05:14
Related Posts
New Challenge For The Powell Fed: A St
By Genevieve
at 2021-03-17T23:23
at 2021-03-17T23:23
美公債殖利率跳升科技股承壓 美股開盤尖
By Frederica
at 2021-03-17T23:20
at 2021-03-17T23:20
台積電棄息賣壓殺出 大戶落跑原因曝
By Megan
at 2021-03-17T23:12
at 2021-03-17T23:12
外資連買鴻海大掃近十萬張 盤中股價創11
By Heather
at 2021-03-17T23:02
at 2021-03-17T23:02
股票抽籤匯款
By Frederic
at 2021-03-17T22:39
at 2021-03-17T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