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幾張(或幾%)call公司比較容易成功? - 股票
By Olga
at 2013-10-17T03:09
at 2013-10-17T03:0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test520 (投對胎才是王道)》之銘言:
: 一般的法人通常買進的股票張數都夠多,或者受惠於法人身份
: 所以call公司通常比較容易問到訊息
: 有沒有人知道一般的自然人(就是散戶),大概要有幾張(或幾%)的股票
: 去call公司打探消息比較容易成功?
: 還是說有多少股票不是重點,要看公司爽不爽跟你說?
: 還是說一切完全看發言人心情?
: 因為有時很想一次壓很多張在某檔股票,但對公司實際狀況不瞭解就又縮手了
: 常常因此錯失很多機會,故有此一問,請有經驗的指導一下喔...
小弟不才進投資圈的時候從券商基層的研究員做起,
幾年打滾下來也拜訪過700家公司了,上千次的拜訪次數,
一些淺見和打撞出來的心得和板友們做一個小小的分享 :)
>>>>>
首先第一關當然是要能約到公司的發言窗口,每家公司的體制不一樣,
有些是發言人,有些是財務經理,但是也不乏一些公司長期都是由
總經理或董事長出馬和投資人座談的,當然層級越高,對方能講的權限也較高。
第一關約訪我覺的關鍵不在你有多少持股,第一個公司的股東名冊不是隨時update的,
公司方面除非要開股東會前,大體來說也不知道每個來拜訪的人的持股比例。
另外應該說你也根本不必要也不應該只是為了拜訪公司這個目的
而去增加手中的持股,因為如果拜訪後的結果是不好的,
那要處理手中的股票不是很麻煩嗎?
公司的發言或投資人關係體系會不會大小眼,當然會。你如果是大投信或是
私募基金公司,也是就一般稱做的Buy Side,會容易的多,因為你是直接
有money power把股價買上去的人。那另外名氣比較大的券商或投顧分析師,
因為有喊盤的power,約訪也不是很困難。實務上來講用自然人就真的難一點,
如果可以的話,去設立一個投資公司,或是請有開投資公司的朋友幫你做一張名片,
用法人的身分在第一關約訪的成功度還是會提升很多的。
(這件事沒有想像中複雜,成本就是一些會計師的設立費用)
其實第一關當你成功幾次之後,和對方的投資人關係體系熟悉之後,會越來越簡單,
有的時候會變成只要對方有空,不討厭你,沒事就可以去喝茶聊天當朋友敘舊。
>>>>>
但是重點難的是第二個階段,你要怎麼問出你心中想要的數字或資訊?
大部分初心者的研究員,為了回家和老闆交功課,都會直接想問人家營收的QoQ,YoY
再問個毛利率,有沒有業外收入,整個財報eps不就估出來了嗎?當然沒這麼美好,
沒有人會這樣直接回答你的。因為那樣的行為就證交法廣義而言是涉及資訊
不對稱的內線的,是犯法的。他和你非親非故的,你賺到了也不會分他半毛,
如果你大嘴巴講出去了,或是一個投資人根本是來者不善私下錄音,
這些直接數據如果講了,公司輕則被證交所罰款,重則被金管會調查,
因此這些所謂的"直接數據" 沒有人會跟你說的,
頂多能告訴你上下半年營收比是46比還是55比,就已經算是把你當麻吉了。
因此到了中階者的研究員或分析師,會開始拐彎抹角的去問一些所謂的P/Q數據,
也就是俗稱的P/Q model,P指的是price(價格),尤其是每個產品線的asp,
Q指的是quantity(數量),那把每個產品線的P*Q加起來,不就是公司的營收了嗎?
所以到這個階段有點經驗的研究員或分析師,
會問的問題就是這間公司逐項的產品單價或成本多少,出貨量又如何。
這些數據依照主管機關的規定就是模糊地帶,因為他不算直接涉及財報內容。
公司是可以講的,但是重點來了,你是我的誰呢?
我把我公司的毛利率,產品售價,成本,銷售數據告訴你,那如果你是對手
公司派來的,或是你拜訪其他公司的時候講出去了,我公司機密不都外洩了嗎?
我的上游供應鏈可能因為我毛利率好跟我抬價,下游供應鏈可能跟我砍價,
我的對手可能削價搶單。因此實務上,這些數據也是很難問到的,能得到從中幾個
數據就已經是把你當麻吉了。
>>>>>
到了高階的分析師,這種P/Q數據也好,對方能講的數據也好,
能問的都知道該怎麼問了。對方能講的,也都講了。
接下來要更進階的,就是心理學了。
這個每個分析師的方法可能各有不同,用錢砸的做公關的有,談利益交換的也有。
那以我個人而言,這些法律有疑義的方法我都不用,我喜歡用激將法。
這裡不好用敘述的講,我直接舉一個親身經歷好了。
我曾經去拜訪過一家做XX的龍頭公司,姑且稱為A。
然後我也拜訪過他的競爭對手,姑且稱為B。
那時候的狀況是,市場上傳聞A得到了某個國際axxle大廠的訂單。
那個時候axxle是擎天之勢,只要成為他的供應鏈的,
營收都會爆衝,股價可以漲一倍。
這種消息當然要去拜訪A公司,如果可以得到確認,那重壓下去就賺翻。
我去拜訪A之前會先去拜訪了B,先對這產業最新情況進行瞭解,再去拜訪A。
到A那邊的時候,當然也是把能問的P/Q數據,他能講的東西問一問講一講,
但那其實都只是前戲而已,對方當然也知道你來的目的,也不會說太多。
然後我突然說了一句:"我剛從B那回來,他們的人說他們拿到了axxle的訂單,
三個月後出貨。"
這時候一定要觀察對方的表情,以這次例子來說,他馬上臉色就變了。
然後說 "不可能吧?他們的技術,良率應該還達不到。"
(記住一個訣竅,你要人講出他想藏的秘密,你要先講出一個他不知道的事情來震撼他。
這個部分有一本書叫做FBI審問犯人的技巧,裡面有講很多,可以參考。)
我會接著說:"真的阿,他們的人說他們的技術已經可以把良率提升到xx了,
axxle也派工程師來查看帶樣本回去了。"
他臉色一沉,又突然笑著說:"我告訴你!絕對不可能,你隨便他去講,絕對不可能。"
當下我就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次的對談,他沒有洩漏任何機密資訊,
他沒有證實,承認或否認他接到axxle的訂單,他什麼東西也沒告訴我。
一點沒有內線資訊,就算有錄音公開也是notthing。
我回去第一件事就是下單買A一千多張,他什麼也沒告訴我,但是過了一個多月後報紙上
證實了A的產品已經通過axxle的認證,而股價之後漲了一倍,我財富紮實的賺了一倍,
然後獲利了結,出場。
>>>>>
以上三個階段,自己的一些淺見還供您及板友們參考。
約訪公司不難,重點真的是在怎麼問,這地方需要多一些的實戰經驗累積。
個人淺見,僅分享之 :)
--
: 一般的法人通常買進的股票張數都夠多,或者受惠於法人身份
: 所以call公司通常比較容易問到訊息
: 有沒有人知道一般的自然人(就是散戶),大概要有幾張(或幾%)的股票
: 去call公司打探消息比較容易成功?
: 還是說有多少股票不是重點,要看公司爽不爽跟你說?
: 還是說一切完全看發言人心情?
: 因為有時很想一次壓很多張在某檔股票,但對公司實際狀況不瞭解就又縮手了
: 常常因此錯失很多機會,故有此一問,請有經驗的指導一下喔...
小弟不才進投資圈的時候從券商基層的研究員做起,
幾年打滾下來也拜訪過700家公司了,上千次的拜訪次數,
一些淺見和打撞出來的心得和板友們做一個小小的分享 :)
>>>>>
首先第一關當然是要能約到公司的發言窗口,每家公司的體制不一樣,
有些是發言人,有些是財務經理,但是也不乏一些公司長期都是由
總經理或董事長出馬和投資人座談的,當然層級越高,對方能講的權限也較高。
第一關約訪我覺的關鍵不在你有多少持股,第一個公司的股東名冊不是隨時update的,
公司方面除非要開股東會前,大體來說也不知道每個來拜訪的人的持股比例。
另外應該說你也根本不必要也不應該只是為了拜訪公司這個目的
而去增加手中的持股,因為如果拜訪後的結果是不好的,
那要處理手中的股票不是很麻煩嗎?
公司的發言或投資人關係體系會不會大小眼,當然會。你如果是大投信或是
私募基金公司,也是就一般稱做的Buy Side,會容易的多,因為你是直接
有money power把股價買上去的人。那另外名氣比較大的券商或投顧分析師,
因為有喊盤的power,約訪也不是很困難。實務上來講用自然人就真的難一點,
如果可以的話,去設立一個投資公司,或是請有開投資公司的朋友幫你做一張名片,
用法人的身分在第一關約訪的成功度還是會提升很多的。
(這件事沒有想像中複雜,成本就是一些會計師的設立費用)
其實第一關當你成功幾次之後,和對方的投資人關係體系熟悉之後,會越來越簡單,
有的時候會變成只要對方有空,不討厭你,沒事就可以去喝茶聊天當朋友敘舊。
>>>>>
但是重點難的是第二個階段,你要怎麼問出你心中想要的數字或資訊?
大部分初心者的研究員,為了回家和老闆交功課,都會直接想問人家營收的QoQ,YoY
再問個毛利率,有沒有業外收入,整個財報eps不就估出來了嗎?當然沒這麼美好,
沒有人會這樣直接回答你的。因為那樣的行為就證交法廣義而言是涉及資訊
不對稱的內線的,是犯法的。他和你非親非故的,你賺到了也不會分他半毛,
如果你大嘴巴講出去了,或是一個投資人根本是來者不善私下錄音,
這些直接數據如果講了,公司輕則被證交所罰款,重則被金管會調查,
因此這些所謂的"直接數據" 沒有人會跟你說的,
頂多能告訴你上下半年營收比是46比還是55比,就已經算是把你當麻吉了。
因此到了中階者的研究員或分析師,會開始拐彎抹角的去問一些所謂的P/Q數據,
也就是俗稱的P/Q model,P指的是price(價格),尤其是每個產品線的asp,
Q指的是quantity(數量),那把每個產品線的P*Q加起來,不就是公司的營收了嗎?
所以到這個階段有點經驗的研究員或分析師,
會問的問題就是這間公司逐項的產品單價或成本多少,出貨量又如何。
這些數據依照主管機關的規定就是模糊地帶,因為他不算直接涉及財報內容。
公司是可以講的,但是重點來了,你是我的誰呢?
我把我公司的毛利率,產品售價,成本,銷售數據告訴你,那如果你是對手
公司派來的,或是你拜訪其他公司的時候講出去了,我公司機密不都外洩了嗎?
我的上游供應鏈可能因為我毛利率好跟我抬價,下游供應鏈可能跟我砍價,
我的對手可能削價搶單。因此實務上,這些數據也是很難問到的,能得到從中幾個
數據就已經是把你當麻吉了。
>>>>>
到了高階的分析師,這種P/Q數據也好,對方能講的數據也好,
能問的都知道該怎麼問了。對方能講的,也都講了。
接下來要更進階的,就是心理學了。
這個每個分析師的方法可能各有不同,用錢砸的做公關的有,談利益交換的也有。
那以我個人而言,這些法律有疑義的方法我都不用,我喜歡用激將法。
這裡不好用敘述的講,我直接舉一個親身經歷好了。
我曾經去拜訪過一家做XX的龍頭公司,姑且稱為A。
然後我也拜訪過他的競爭對手,姑且稱為B。
那時候的狀況是,市場上傳聞A得到了某個國際axxle大廠的訂單。
那個時候axxle是擎天之勢,只要成為他的供應鏈的,
營收都會爆衝,股價可以漲一倍。
這種消息當然要去拜訪A公司,如果可以得到確認,那重壓下去就賺翻。
我去拜訪A之前會先去拜訪了B,先對這產業最新情況進行瞭解,再去拜訪A。
到A那邊的時候,當然也是把能問的P/Q數據,他能講的東西問一問講一講,
但那其實都只是前戲而已,對方當然也知道你來的目的,也不會說太多。
然後我突然說了一句:"我剛從B那回來,他們的人說他們拿到了axxle的訂單,
三個月後出貨。"
這時候一定要觀察對方的表情,以這次例子來說,他馬上臉色就變了。
然後說 "不可能吧?他們的技術,良率應該還達不到。"
(記住一個訣竅,你要人講出他想藏的秘密,你要先講出一個他不知道的事情來震撼他。
這個部分有一本書叫做FBI審問犯人的技巧,裡面有講很多,可以參考。)
我會接著說:"真的阿,他們的人說他們的技術已經可以把良率提升到xx了,
axxle也派工程師來查看帶樣本回去了。"
他臉色一沉,又突然笑著說:"我告訴你!絕對不可能,你隨便他去講,絕對不可能。"
當下我就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次的對談,他沒有洩漏任何機密資訊,
他沒有證實,承認或否認他接到axxle的訂單,他什麼東西也沒告訴我。
一點沒有內線資訊,就算有錄音公開也是notthing。
我回去第一件事就是下單買A一千多張,他什麼也沒告訴我,但是過了一個多月後報紙上
證實了A的產品已經通過axxle的認證,而股價之後漲了一倍,我財富紮實的賺了一倍,
然後獲利了結,出場。
>>>>>
以上三個階段,自己的一些淺見還供您及板友們參考。
約訪公司不難,重點真的是在怎麼問,這地方需要多一些的實戰經驗累積。
個人淺見,僅分享之 :)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Andrew
at 2013-10-21T16:16
at 2013-10-21T16:16
By Margaret
at 2013-10-24T22:17
at 2013-10-24T22:17
By Franklin
at 2013-10-27T21:36
at 2013-10-27T21:36
By Hazel
at 2013-10-31T04:17
at 2013-10-31T04:17
By Ula
at 2013-11-03T16:17
at 2013-11-03T16:17
By Ingrid
at 2013-11-07T04:43
at 2013-11-07T04:43
By Queena
at 2013-11-09T16:38
at 2013-11-09T16:38
By Cara
at 2013-11-10T19:56
at 2013-11-10T19:56
By Yedda
at 2013-11-12T22:46
at 2013-11-12T22:46
By Ula
at 2013-11-14T13:11
at 2013-11-14T13:11
By Quintina
at 2013-11-18T17:51
at 2013-11-18T17:51
By Michael
at 2013-11-22T15:43
at 2013-11-22T15:43
By Annie
at 2013-11-25T07:56
at 2013-11-25T07:56
By Elma
at 2013-11-26T15:09
at 2013-11-26T15:09
By Blanche
at 2013-11-30T19:23
at 2013-11-30T19:23
By Liam
at 2013-12-01T12:00
at 2013-12-01T12:00
By Olive
at 2013-12-05T12:39
at 2013-12-05T12:39
By Daniel
at 2013-12-09T08:36
at 2013-12-09T08:36
By Gilbert
at 2013-12-11T09:07
at 2013-12-11T09:07
By Daph Bay
at 2013-12-12T08:07
at 2013-12-12T08:07
By Zanna
at 2013-12-17T00:57
at 2013-12-17T00:57
By Wallis
at 2013-12-19T21:32
at 2013-12-19T21:32
By Eden
at 2013-12-24T20:56
at 2013-12-24T20:56
By Lauren
at 2013-12-28T19:04
at 2013-12-28T19:04
By Yuri
at 2014-01-02T15:57
at 2014-01-02T15:57
By Ursula
at 2014-01-04T12:25
at 2014-01-04T12:25
By Connor
at 2014-01-04T22:31
at 2014-01-04T22:31
By Jack
at 2014-01-07T17:37
at 2014-01-07T17:37
By Leila
at 2014-01-09T11:25
at 2014-01-09T11:25
By Sarah
at 2014-01-11T02:26
at 2014-01-11T02:26
By Ethan
at 2014-01-13T16:46
at 2014-01-13T16:46
By Hardy
at 2014-01-15T19:38
at 2014-01-15T19:38
By John
at 2014-01-16T08:02
at 2014-01-16T08:02
By Lydia
at 2014-01-18T18:05
at 2014-01-18T18:05
By Olga
at 2014-01-21T18:45
at 2014-01-21T18:45
By Andrew
at 2014-01-24T06:04
at 2014-01-24T06:04
By Xanthe
at 2014-01-25T21:58
at 2014-01-25T21:58
By Zora
at 2014-01-29T10:48
at 2014-01-29T10:48
By Emily
at 2014-02-02T21:55
at 2014-02-02T21:55
By Daniel
at 2014-02-05T23:13
at 2014-02-05T23:13
By Anonymous
at 2014-02-06T11:31
at 2014-02-06T11:31
By Catherine
at 2014-02-07T08:47
at 2014-02-07T08:47
By Zanna
at 2014-02-11T14:45
at 2014-02-11T14:45
By Eden
at 2014-02-15T22:48
at 2014-02-15T22:48
By Puput
at 2014-02-20T09:16
at 2014-02-20T09:16
By Annie
at 2014-02-24T06:51
at 2014-02-24T06:51
By Skylar Davis
at 2014-02-26T04:36
at 2014-02-26T04:36
By Anonymous
at 2014-03-02T03:37
at 2014-03-02T03:37
By Zanna
at 2014-03-06T21:48
at 2014-03-06T21:48
By Sierra Rose
at 2014-03-09T22:12
at 2014-03-09T22:12
By Lauren
at 2014-03-13T13:29
at 2014-03-13T13:29
By Tracy
at 2014-03-15T12:39
at 2014-03-15T12:39
By Emma
at 2014-03-19T05:02
at 2014-03-19T05:02
By Thomas
at 2014-03-20T05:31
at 2014-03-20T05:31
By David
at 2014-03-24T08:27
at 2014-03-24T08:27
By Delia
at 2014-03-25T18:01
at 2014-03-25T18:01
By Hardy
at 2014-03-29T23:22
at 2014-03-29T23:22
By Queena
at 2014-04-02T02:16
at 2014-04-02T02:16
By Catherine
at 2014-04-05T02:43
at 2014-04-05T02:43
By Delia
at 2014-04-06T18:45
at 2014-04-06T18:45
By Adele
at 2014-04-11T15:55
at 2014-04-11T15:55
By Connor
at 2014-04-13T20:28
at 2014-04-13T20:28
By Jacob
at 2014-04-16T17:28
at 2014-04-16T17:28
By Rosalind
at 2014-04-20T06:58
at 2014-04-20T06:58
By Ursula
at 2014-04-20T22:59
at 2014-04-20T22:59
By Daniel
at 2014-04-25T16:52
at 2014-04-25T16:52
By Frederica
at 2014-04-28T19:15
at 2014-04-28T19:15
By Hedy
at 2014-04-30T03:45
at 2014-04-30T03:45
By Tristan Cohan
at 2014-05-01T14:09
at 2014-05-01T14:09
By Frederic
at 2014-05-06T03:22
at 2014-05-06T03:22
By Kelly
at 2014-05-10T13:07
at 2014-05-10T13:07
By Mason
at 2014-05-14T22:15
at 2014-05-14T22:15
By Frederic
at 2014-05-18T04:10
at 2014-05-18T04:10
By Joseph
at 2014-05-18T07:45
at 2014-05-18T07:45
By Frederica
at 2014-05-21T15:23
at 2014-05-21T15:2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4-05-24T08:02
at 2014-05-24T08:02
By Oscar
at 2014-05-28T09:40
at 2014-05-28T09:40
By Isla
at 2014-06-01T16:20
at 2014-06-01T16:20
By Charlotte
at 2014-06-04T04:01
at 2014-06-04T04:01
By Audriana
at 2014-06-08T05:09
at 2014-06-08T05:09
By Odelette
at 2014-06-09T12:16
at 2014-06-09T12:16
By Valerie
at 2014-06-09T23:07
at 2014-06-09T23:07
By Franklin
at 2014-06-10T22:54
at 2014-06-10T22:54
By Mary
at 2014-06-13T21:42
at 2014-06-13T21:42
By Kyle
at 2014-06-18T08:09
at 2014-06-18T08:09
By Leila
at 2014-06-19T07:47
at 2014-06-19T07:47
Related Posts
請問精華區裡→技術分析→型態少了什麼?
By Ingrid
at 2013-10-16T11:51
at 2013-10-16T11:51
近期盤勢心得分享
By Adele
at 2013-10-13T22:02
at 2013-10-13T22:02
AMC賄選第一季 月黑風高聊聊大盤操作1.
By Quanna
at 2013-10-08T11:11
at 2013-10-08T11:11
globekiller
By David
at 2013-10-06T22:46
at 2013-10-06T22:46
IMF
By Caroline
at 2013-10-06T18:59
at 2013-10-06T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