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解藥的洩密商戰?WHO外洩中國「瑞德 - 股票

By Enid
at 2020-04-24T15:25
at 2020-04-24T15:25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515542
2.原文內容:
抗疫解藥的洩密商戰?WHO外洩中國「瑞德西韋」失敗實驗
「敏感時機,是誰『手滑』洩密?」英國《金融時報》23日晚間獨家指出,被世界寄予抗疫
厚望的美國實驗型藥物「瑞德西韋」,遭世界衛生組織(WHO)意外洩漏了「中國患者臨床
實驗」的初步報告,內容直指瑞德西韋的臨床療效「不彰且出現嚴重副作用」。僅管WHO隨
後致歉,並說明該份報告「才正要展開同儕審查」,錯誤的刊出只是手滑疏失;但新聞曝光
後,研發的美國藥廠「吉立亞」(Gilead)股價卻重創跌停——微妙的是,WHO的疏失是繼
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以後,過去7天來瑞德西韋的第二次「實驗違紀曝光」,只是一則報
喜一則報憂之間,卻都是數百億美金漲跌,且違反科學倫理的爭議問題。
「瑞德西韋」(Remdesivir)是美國加州的生物製藥公司——吉利亞——仍在研發中的實驗
型藥物。研究設定期待,瑞德西韋能夠「抑制病毒自我複製」,進而消除病毒在患者體內的
不斷繁殖生長。但截至目前為止,該種藥物仍處於「實驗階段」,學界與臨床實驗中都還無
法切確證明其對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是否真能具備足夠的療效潛力。
在過去,瑞德西韋曾是為了對抗「伊波拉病毒」而生的實驗藥物。但由於在2019年間的臨床
效率,不如其他藥物選項出色;再加上2019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疫情,在瑞德西韋實
驗成熟之前,就已被默克藥廠與嬌生藥廠的「實驗性疫苗」所控制。因此瑞德西韋才一直沒
有走出實驗階段,直到2020年初,中國疫情失控大爆炸為止。
但根據4月23日深夜,英國《金融時報》所發出的獨家報導,在WHO的通報網路上,「意外外
洩」了一份中國臨床實驗瑞德西韋的「初步報告」,內容直指「瑞德西韋療效並不明顯,甚
至還有明顯副作用」。
這份外流的中國臨床報告,是以237名武漢肺炎患者為實驗對象——其中158人被投放瑞德西
韋;另外79人則是安慰劑對照組——但實驗結果卻表示:瑞德西韋的應用結果並不顯著,用
藥組的康復率與血液中的病毒量,都與未用藥組「差不多」;其中18名用藥受試者還出現「
嚴重的副作用症狀」,而必須在實驗中斷停止用藥。
在報導中,《金融時報》並沒有進一步說明這份外流資訊裡,是否有更進一步的實驗細節,
譬如說:臨床實驗的時間?患者用藥前的感染狀態與實驗中的重症率與致死率?以及施測單
位究竟是中國的那一個醫學單位?唯一見報的實驗資訊,只有該份報告認為「瑞德西韋療效
不彰」的結論。
「這份報告還不可以外流刊出!...是WHO內部溝通出了問題,才會忙中有錯、手滑發行。」
在面對《金融時報》質問時,連忙修正系統下架通報的WHO官方如此表示。
根據WHO的說法,這份中國實驗室上交的臨床報告,根本才正要進入「同儕審查」的驗證階
段——於各種程序與倫理上,都還不具備發表的資格。但因為當前疫情告急、WHO急需追蹤
各種「可能解藥/疫苗」的研發實驗進度,因此WHO才會要求各界優先上傳研究資料,以協
調加速各種抗疫研究。不料最後竟是自己出包,引發巨大的國際爭議。
WHO的「手滑外洩」事件,很快地引發了國際市場的連鎖反應。僅管研發藥廠吉立亞隨即發
表了澄清聲明,除了對WHO的重大疏失表達「嚴重失望」外;吉立亞也反駁中方實驗的「不
恰當敘述」。
吉立亞方面主張,中國報告裡的臨床實驗「參試病例數不足」誤差偏大,很難得出有意義的
實驗結論。與此同時,藥廠方面也強調瑞德西韋應用的真正主力,是用在初期感染者的病情
控制,「而報告裡的數據,也證明了此一說法。」
「瑞德西韋療效不彰」的利空消息傳開後,連續大漲4個的吉利亞股價,23日一度暴跌9.5%
。儘管在相關說法與細節報導出來後,是日跌幅最後縮小成4.34%,但「解藥失敗」的悲觀
氣氛,卻仍重挫了輿論對於瑞德西韋的期待。
雖然在新藥研究的實驗階段,本來就會需要反覆的實證與使用修正;但全球市場對於瑞德西
韋的實驗期待,卻明顯出現了患得患失、甚至是歇斯底里的情緒反應——因為WHO的實驗,
已是短短7天內,第二起「臨床結果」過早外洩的違紀事件。
事實上,在WHO的中國臨床報告外流之前,4月16日美國的芝加哥大學醫學院,也有「違反程
序」的實驗結果外流事件——但和中國的「療效不明顯」結果相比,芝加哥大學的資料卻是
「極其有用!明顯救命」。
在外流給美國醫藥新聞網站《STAT News》的說明影片中,負責瑞德西韋臨床實驗的芝大傳
染病學專家穆蘭(Kathleen Mullane),興奮地表示:芝大目前已完成了一部份的第三階段
實驗,過程中團隊曾對135名武漢肺炎患者——其中包含113名重症病患——每日投藥瑞德西
韋。結果在短短幾天內,「絕大多患者都明顯好轉」,最終只有2人死亡,其餘133人「全數
康復出院」。
僅管芝加哥大學事後嚴正地澄清,穆蘭團隊的實驗結果還有待後續的對照與分析,「僅管實
驗患者在10天內的成效非常明顯」,但實驗仍在初期階段,根本不足以證明切確的療效結論
。因此就算《STAT News》的報導確實是當前實驗結果,芝加哥大學也無法評論「瑞德西韋
的療效潛力是否足以樂觀期待」。
微妙的是,穆蘭團隊的外流事件,與本回WHO的外洩風波相同,當事結果通報的傳訊對口都
是「學界通報」——穆蘭是向「某一研究單位分享初步資料」,不料卻遭故意外洩。而此一
結果也迅速引發了市場震盪,並刺激吉利亞的股價是日暴漲將近10%。
除了股價炒作的「洩密事故」外,疫情中的兩大對立事主——美國與中國——在過去2個星
期來,也因WHO的防疫通報透明度而嚴重摩擦,之中也同樣牽扯了疫情、WHO與抗議藥物的研
究。
美國方面,像是白宮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日前就放砲「質疑中國打算透過存疑疫
苗大賺一筆」,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則以「每日」為單位,不斷砲轟「中國政府
涉嫌銷毀初期病毒樣本,至今還持續掩蓋各種疫情的科學真相」。
而中國方面,則自3月不斷質疑瑞德西韋的療效,並大舉放出「自製疫苗/解藥」進度超前
的利多資訊。與此同時,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時凍結美國給WHO的經費」後,中國政府
也在4月23日——也就是上述瑞德西韋實驗室見的同一日——宣布「將捐獻3,000萬美金供WH
O抗疫研究」。
3.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如果真相真的如最後一段所說的那樣
那中國還真的不是一般缺德、惡劣
繼全球販售無用口罩、篩檢試劑後
又再次為了賺錢及荼毒全世界
塞錢給WHO要求配合演戲嗎?
下星期該還給錯殺股一個公道吧
--
※過長無法點擊者必須縮網址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515542
2.原文內容:
抗疫解藥的洩密商戰?WHO外洩中國「瑞德西韋」失敗實驗
「敏感時機,是誰『手滑』洩密?」英國《金融時報》23日晚間獨家指出,被世界寄予抗疫
厚望的美國實驗型藥物「瑞德西韋」,遭世界衛生組織(WHO)意外洩漏了「中國患者臨床
實驗」的初步報告,內容直指瑞德西韋的臨床療效「不彰且出現嚴重副作用」。僅管WHO隨
後致歉,並說明該份報告「才正要展開同儕審查」,錯誤的刊出只是手滑疏失;但新聞曝光
後,研發的美國藥廠「吉立亞」(Gilead)股價卻重創跌停——微妙的是,WHO的疏失是繼
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以後,過去7天來瑞德西韋的第二次「實驗違紀曝光」,只是一則報
喜一則報憂之間,卻都是數百億美金漲跌,且違反科學倫理的爭議問題。
「瑞德西韋」(Remdesivir)是美國加州的生物製藥公司——吉利亞——仍在研發中的實驗
型藥物。研究設定期待,瑞德西韋能夠「抑制病毒自我複製」,進而消除病毒在患者體內的
不斷繁殖生長。但截至目前為止,該種藥物仍處於「實驗階段」,學界與臨床實驗中都還無
法切確證明其對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是否真能具備足夠的療效潛力。
在過去,瑞德西韋曾是為了對抗「伊波拉病毒」而生的實驗藥物。但由於在2019年間的臨床
效率,不如其他藥物選項出色;再加上2019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疫情,在瑞德西韋實
驗成熟之前,就已被默克藥廠與嬌生藥廠的「實驗性疫苗」所控制。因此瑞德西韋才一直沒
有走出實驗階段,直到2020年初,中國疫情失控大爆炸為止。
但根據4月23日深夜,英國《金融時報》所發出的獨家報導,在WHO的通報網路上,「意外外
洩」了一份中國臨床實驗瑞德西韋的「初步報告」,內容直指「瑞德西韋療效並不明顯,甚
至還有明顯副作用」。
這份外流的中國臨床報告,是以237名武漢肺炎患者為實驗對象——其中158人被投放瑞德西
韋;另外79人則是安慰劑對照組——但實驗結果卻表示:瑞德西韋的應用結果並不顯著,用
藥組的康復率與血液中的病毒量,都與未用藥組「差不多」;其中18名用藥受試者還出現「
嚴重的副作用症狀」,而必須在實驗中斷停止用藥。
在報導中,《金融時報》並沒有進一步說明這份外流資訊裡,是否有更進一步的實驗細節,
譬如說:臨床實驗的時間?患者用藥前的感染狀態與實驗中的重症率與致死率?以及施測單
位究竟是中國的那一個醫學單位?唯一見報的實驗資訊,只有該份報告認為「瑞德西韋療效
不彰」的結論。
「這份報告還不可以外流刊出!...是WHO內部溝通出了問題,才會忙中有錯、手滑發行。」
在面對《金融時報》質問時,連忙修正系統下架通報的WHO官方如此表示。
根據WHO的說法,這份中國實驗室上交的臨床報告,根本才正要進入「同儕審查」的驗證階
段——於各種程序與倫理上,都還不具備發表的資格。但因為當前疫情告急、WHO急需追蹤
各種「可能解藥/疫苗」的研發實驗進度,因此WHO才會要求各界優先上傳研究資料,以協
調加速各種抗疫研究。不料最後竟是自己出包,引發巨大的國際爭議。
WHO的「手滑外洩」事件,很快地引發了國際市場的連鎖反應。僅管研發藥廠吉立亞隨即發
表了澄清聲明,除了對WHO的重大疏失表達「嚴重失望」外;吉立亞也反駁中方實驗的「不
恰當敘述」。
吉立亞方面主張,中國報告裡的臨床實驗「參試病例數不足」誤差偏大,很難得出有意義的
實驗結論。與此同時,藥廠方面也強調瑞德西韋應用的真正主力,是用在初期感染者的病情
控制,「而報告裡的數據,也證明了此一說法。」
「瑞德西韋療效不彰」的利空消息傳開後,連續大漲4個的吉利亞股價,23日一度暴跌9.5%
。儘管在相關說法與細節報導出來後,是日跌幅最後縮小成4.34%,但「解藥失敗」的悲觀
氣氛,卻仍重挫了輿論對於瑞德西韋的期待。
雖然在新藥研究的實驗階段,本來就會需要反覆的實證與使用修正;但全球市場對於瑞德西
韋的實驗期待,卻明顯出現了患得患失、甚至是歇斯底里的情緒反應——因為WHO的實驗,
已是短短7天內,第二起「臨床結果」過早外洩的違紀事件。
事實上,在WHO的中國臨床報告外流之前,4月16日美國的芝加哥大學醫學院,也有「違反程
序」的實驗結果外流事件——但和中國的「療效不明顯」結果相比,芝加哥大學的資料卻是
「極其有用!明顯救命」。
在外流給美國醫藥新聞網站《STAT News》的說明影片中,負責瑞德西韋臨床實驗的芝大傳
染病學專家穆蘭(Kathleen Mullane),興奮地表示:芝大目前已完成了一部份的第三階段
實驗,過程中團隊曾對135名武漢肺炎患者——其中包含113名重症病患——每日投藥瑞德西
韋。結果在短短幾天內,「絕大多患者都明顯好轉」,最終只有2人死亡,其餘133人「全數
康復出院」。
僅管芝加哥大學事後嚴正地澄清,穆蘭團隊的實驗結果還有待後續的對照與分析,「僅管實
驗患者在10天內的成效非常明顯」,但實驗仍在初期階段,根本不足以證明切確的療效結論
。因此就算《STAT News》的報導確實是當前實驗結果,芝加哥大學也無法評論「瑞德西韋
的療效潛力是否足以樂觀期待」。
微妙的是,穆蘭團隊的外流事件,與本回WHO的外洩風波相同,當事結果通報的傳訊對口都
是「學界通報」——穆蘭是向「某一研究單位分享初步資料」,不料卻遭故意外洩。而此一
結果也迅速引發了市場震盪,並刺激吉利亞的股價是日暴漲將近10%。
除了股價炒作的「洩密事故」外,疫情中的兩大對立事主——美國與中國——在過去2個星
期來,也因WHO的防疫通報透明度而嚴重摩擦,之中也同樣牽扯了疫情、WHO與抗議藥物的研
究。
美國方面,像是白宮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日前就放砲「質疑中國打算透過存疑疫
苗大賺一筆」,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則以「每日」為單位,不斷砲轟「中國政府
涉嫌銷毀初期病毒樣本,至今還持續掩蓋各種疫情的科學真相」。
而中國方面,則自3月不斷質疑瑞德西韋的療效,並大舉放出「自製疫苗/解藥」進度超前
的利多資訊。與此同時,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時凍結美國給WHO的經費」後,中國政府
也在4月23日——也就是上述瑞德西韋實驗室見的同一日——宣布「將捐獻3,000萬美金供WH
O抗疫研究」。
3.心得/評論:
※必需填寫滿20字
如果真相真的如最後一段所說的那樣
那中國還真的不是一般缺德、惡劣
繼全球販售無用口罩、篩檢試劑後
又再次為了賺錢及荼毒全世界
塞錢給WHO要求配合演戲嗎?
下星期該還給錯殺股一個公道吧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
at 2020-04-28T07:05
at 2020-04-28T07:05

By Robert
at 2020-05-03T05:03
at 2020-05-03T05:03

By Steve
at 2020-05-05T03:44
at 2020-05-05T03:44

By Puput
at 2020-05-09T17:15
at 2020-05-09T17:15

By Adele
at 2020-05-13T06:40
at 2020-05-13T06:40

By Candice
at 2020-05-16T00:42
at 2020-05-16T00:42

By Barb Cronin
at 2020-05-18T08:28
at 2020-05-18T08:28

By Barb Cronin
at 2020-05-20T06:59
at 2020-05-20T06:59

By Jessica
at 2020-05-23T08:10
at 2020-05-23T08:10

By Edith
at 2020-05-27T16:02
at 2020-05-27T16:02

By Oliver
at 2020-05-31T10:27
at 2020-05-31T10:27

By Sandy
at 2020-06-03T20:22
at 2020-06-03T20:22

By Freda
at 2020-06-05T13:40
at 2020-06-05T13:40

By Jack
at 2020-06-06T00:48
at 2020-06-06T00:48

By Cara
at 2020-06-09T13:12
at 2020-06-09T13:12

By Damian
at 2020-06-14T02:39
at 2020-06-14T02:39

By Heather
at 2020-06-17T00:17
at 2020-06-17T00:17

By Sandy
at 2020-06-19T20:34
at 2020-06-19T20:34

By James
at 2020-06-24T16:35
at 2020-06-24T16:35

By Ivy
at 2020-06-26T07:35
at 2020-06-26T07:35

By Ursula
at 2020-06-29T23:57
at 2020-06-29T23:57

By Frederica
at 2020-07-01T23:12
at 2020-07-01T23:1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7-03T08:12
at 2020-07-03T08:12

By Cara
at 2020-07-03T11:52
at 2020-07-03T11:52

By Heather
at 2020-07-06T13:46
at 2020-07-06T13:46

By Jake
at 2020-07-11T00:50
at 2020-07-11T00:50

By Ophelia
at 2020-07-14T03:06
at 2020-07-14T03:06

By Sandy
at 2020-07-18T04:58
at 2020-07-18T04:58

By Necoo
at 2020-07-22T11:22
at 2020-07-22T11:22

By Caitlin
at 2020-07-24T11:02
at 2020-07-24T11:02

By Tom
at 2020-07-27T01:02
at 2020-07-27T01:02

By Steve
at 2020-07-27T18:44
at 2020-07-27T18:44

By Kyle
at 2020-07-31T10:42
at 2020-07-31T10:42

By Franklin
at 2020-08-05T00:45
at 2020-08-05T00:45

By Erin
at 2020-08-06T00:56
at 2020-08-06T00:56

By Robert
at 2020-08-08T18:35
at 2020-08-08T18:35

By Gilbert
at 2020-08-10T07:13
at 2020-08-10T07:13

By Lily
at 2020-08-11T00:28
at 2020-08-11T00:28

By Belly
at 2020-08-14T13:34
at 2020-08-14T13:34

By Irma
at 2020-08-16T14:04
at 2020-08-16T14:04

By Emily
at 2020-08-20T12:17
at 2020-08-20T12:17

By Ophelia
at 2020-08-24T14:23
at 2020-08-24T14:23

By Joe
at 2020-08-25T14:41
at 2020-08-25T14:41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8-30T04:56
at 2020-08-30T04:56

By Jake
at 2020-09-01T05:10
at 2020-09-01T05:10

By Cara
at 2020-09-05T17:39
at 2020-09-05T17:39

By Catherine
at 2020-09-10T05:16
at 2020-09-10T05:16

By Catherine
at 2020-09-10T20:58
at 2020-09-10T20:58

By Victoria
at 2020-09-14T15:55
at 2020-09-14T15:55

By Elma
at 2020-09-18T22:06
at 2020-09-18T22:06

By Mason
at 2020-09-22T13:46
at 2020-09-22T13:46

By Thomas
at 2020-09-23T12:14
at 2020-09-23T12:14

By David
at 2020-09-27T21:55
at 2020-09-27T21:55

By Hardy
at 2020-10-02T15:21
at 2020-10-02T15:21

By Ethan
at 2020-10-03T03:10
at 2020-10-03T03:10

By Caroline
at 2020-10-07T15:04
at 2020-10-07T15:04

By Ida
at 2020-10-10T17:59
at 2020-10-10T17:59

By Rachel
at 2020-10-12T17:02
at 2020-10-12T17:02

By Ingrid
at 2020-10-15T06:18
at 2020-10-15T06:18

By Olivia
at 2020-10-16T01:29
at 2020-10-16T01:29

By John
at 2020-10-17T07:57
at 2020-10-17T07:57

By Damian
at 2020-10-22T05:16
at 2020-10-22T05:16

By James
at 2020-10-23T19:15
at 2020-10-23T19:15

By Hedwig
at 2020-10-28T12:52
at 2020-10-28T12:52

By Edward Lewis
at 2020-11-01T20:12
at 2020-11-01T20:12

By Leila
at 2020-11-04T22:38
at 2020-11-04T22:38

By James
at 2020-11-06T17:01
at 2020-11-06T17:01
Related Posts
長榮航 請3天事假送1天薪水

By Iris
at 2020-04-24T15:19
at 2020-04-24T15:19
109年04月24日 三大法人買賣金額統計表

By Kelly
at 2020-04-24T14:58
at 2020-04-24T14:58
Fed無法印黃金 美銀上調黃金目標價至3000

By Sierra Rose
at 2020-04-24T14:54
at 2020-04-24T14:54
台經院:台積電今年仍為護國神山

By Rachel
at 2020-04-24T14:44
at 2020-04-24T14:44
Fed無法印黃金 美銀上調黃金目標價至3000

By Liam
at 2020-04-24T14:33
at 2020-04-24T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