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不能只比費用高低!專家提醒這點 - 理財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21-04-16T01:27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聯合新聞網

內容:

上週,有幾位網友看了網路上,對於某張新上市投資型保單的「評論」文章,就轉貼網址
來詢問筆者的看法。簡單來說,這兩篇文章最大的重點是:投資型保單(特別是類全委保
單)要抽很高的解約費用及代操費用,完全不如直接投資基金或ETF。

在陳述個人的看法前,筆者想先跟讀者們「交個底」—個人完全不支持為了私利,而向客
戶銷售不適當商品的黑心業務員,也同時贊同「保險的各項費用率很高」,以及「保險就
該回歸保障」的核心價值。

但是,筆者倒想建議有心做好此生理財規劃的民眾:假設永遠都會「比費用率高低」,而
不仔細了解自己投資了什麼?或是「所買的投資工具,是否符合自己理財需求」,那麼,
這一輩子恐怕都難以達到既定的理財目標。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金融業在世界各國,都是被高度監理的產業。所有銷售給一般大眾商
品的文宣品,都必須詳細交待相關的費用及風險揭露等資訊。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投資人
當然可以在同一類型標的中,找到費用率最低的標的。

只要每一位投資人夠認真,把包括基金或保險在內的各種金融商品DM,拿出來仔細閱讀一
下,就可以輕易做出「費用率高低」的比較。但是,每一種投資工具,都有不同的費用率
。且更重要的是,每一種理財工具的「優勢」及「功能」各有差異,再加上每一個人對於
不同金融品的專業度及熟悉度不同,個人理財需求也不同。所以,筆者想在此提醒一般民
眾以下5大重點:

重點一、「費用率低」只是挑選標的的重要依據「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這是因
為理財大眾在進行任何投資理財決策前,最好要有以下3大考量:

筆者提醒一般民眾在選擇投資工具時,必須考慮到個人理財目標的階段性、隱形成本、保
持彈性等因素。 路透
筆者提醒一般民眾在選擇投資工具時,必須考慮到個人理財目標的階段性、隱形成本、保
持彈性等因素。 路透
1.理財目的與投資期間,必須與相對應的金融商品配合。筆者在之前的專欄中,曾經不只
一次提到:一般人在選擇投資理財商品時,永遠不能只比費用率,而必須視個人不同理財
目標的階段性需求而定。

也就是說,投資理財商品的選擇,永遠沒有一個制式化,適合每一個人的標準答案,而只
有隨著每一個人的不同階段需求而變換。在某些人看來,利潤薄到不行的工具,可能就是
某些人「不得不」的選項。

例如10年後要創業及買房,這筆自備款及創業基金是絕對不容打折的,既定的時間也不能
延後,那麼,民眾最該優先考量的,絕對不會是「收益極大化」,而是「在目標期間內『
保本兼保息』」,以免10年後理財目標落空或縮水。

當然相對的,假設民眾是進行長期的退休規劃,期間可能長達20或30年。由於存退休金的
人還有工作,還有承擔虧損風險的能力。所以,特別是在現今低利率環境下,是可以在「
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選擇「獲利極大化」的標的(當然,兩者必需同時考量,不是只
有「獲利極大化」而已)。

2.除了參考個人對於風險的忍受程度外,還要包括投資專業度,以及對商品的了解程度。
以近來媒體熱衷報導的投資台股為例,雖然各媒體上常見所謂的「投資達人」成功故事。
但是,一般散戶可以捫心自問一下:這麼多年來,自己的投資績效到底如何?

假設自己每天光是公事就忙不完,沒有多少看盤、盯盤的時間,儘管基金或ETF要抽取一
定的手續費及管理費,選擇各個委由專家「代操」的基金或ETF,就是民眾不得不的最佳
選擇。

筆者並不否認,在國內2300萬云云眾生之中,總是會有不少位「投資達人」,其投資績效
「非常優異」。但是,那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而當絕大多數散戶的操作績效,並沒有辦
法「贏過專家」時,一般大眾也真的不要想在投資領域,存有太多「人定勝天」的錯誤迷
思才好。

3.參考金融商品的其他附加好處。這裡所謂的「好處」,當然還有包括「保本、保息」,
以及資產較多者的「節稅」等考量。舉例來說,儘管目前市場利息很低,仍有人心甘情願
選擇銀行定存或儲蓄險。

假設投資理財世界,一切比的都是「費用率最低」及「報酬率最高」,至少在長期市場低
利率之下,銀行定存及儲蓄險這兩種商品,應該早就從這市場消失才對。但實際上並沒有


究其原因,不是持有者不知道這兩種商品「報酬率低的可憐」,而是民眾心裡考量的,是
擺在「資金安穩性」及「節稅」這兩大考量之上。環顧目前市場的各種金融投資工具,不
論是再會賺錢的基金或ETF,能夠提供固定配息的月配息基金,利息收入都免不了被列入
個人綜所稅「利息收入」之列,並且在單筆超過2萬元時,還要再被課一筆健保補充保費
;如果當事人在累積財富的期間中不幸身故,所有累積資產都必須被列入個人遺產中計算


筆者提出,不管是基金或保單,發行總有一定的成本存在,投資人千算萬算也算不過金融
機構。 聯合報系資料照
筆者提出,不管是基金或保單,發行總有一定的成本存在,投資人千算萬算也算不過金融
機構。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重點二、「看不見的隱形成本」還比「看得見的費用」還關鍵。也就是說,投資人除了立
即可見的費用外,還要更加注意「隱藏成本」。就以「0前收費用」的金融商品為例,投
資人以為自己一毛錢都不用支付嗎?

民眾在投資這類商品之初,也許資金可以100%進行投資,但是,這類「後收型」商品所
伴隨的,卻是其他一般大眾難以發現的「隱藏成本」。其中最主要是「前幾年的高解約費
用」,以及「內含管理費」。而所謂的「免費的最貴」,正是這個道理。

也許有投資人說:「後收費用雖高,但至少期初投資金額是100%,且只要我忍住前幾年
不解約,金融機構就完全佔不到我任何便宜」?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投資人在前幾年「被迫忍住不賣」的意思,就等於「資金要idle(閒置)在標的上多年而
動彈不得」。假設投資後標的淨值不斷下跌,投資人鐵定損失掉「轉投資其他標的獲利」
的機會。

更何況,不管是基金或保單,發行總有一定的成本存在。「0前收費用」不代表發行機構
全是「吃素的」,不賺投資人任何一毛錢,鐵定會在內含的管理費上「賺回來」。

再以自己直接投資海外為例,特別是美股ETF的管理費是很低,但,投資人有考慮過每次
換匯的成本、匯率的損失,以及日後解約等時間成本嗎?更重要的是,一旦發生什麼投資
糾紛,有多少國人有那「嚇嚇叫」的外語能力及「美國時間」,與國外金融機構在海外的
法庭「據理力爭」與打官司呢?

重點三、投資不是「恆久不換」,也不是「有賺就跑」。由於新投資都有一定的成本,所
以,原本已經投資獲利的標的沒有必要(例如投資前景並未改變,或是尚未達到原先所設
定的停利標準),就真的不宜「輕舉妄動」,還是乖乖繼續投資為上。

就算投資人想要及早「落袋為安」,但也最好謹守「獲利擺放到另一個保本、保息的戶頭
裡」,以及「原投資繼續(例如持續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兩大原則。

重點四、投資人千算萬算,別想算得過金融機構。理論上,不同金融工具的成本不同,向
客戶所收取的費用多寡也有差異。但當同一類別的金融商品費用率不一樣時,低費率的標
的,有可能是真的「佛心來著」,但也很有可能是將費用,藏在某個並非顯而易見的地方


所以,投資人真的不必太早就一廂情願地,相信自己絕對可以「賺贏金融機構」(拿到最
低的費用)。相關細節,請見筆者之前的專欄—《「我是有錢人」迷思610》小心「聰明
反被聰明誤」。

重點五、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一直以來,筆者都會遇到不少投資人大罵業務員
「只知道賺佣金,盡賣一些黑心商品給自己」。對於這些抱怨與忿怒,個人總會奉勸他們
「黑心業務員必有嚴重的業力,日後必須自行承擔相關的果報。但是,每一個人都該對自
己的人生負責。因此,一定要對自己的理財目標,有一個清楚而明確的『定見』才是」。

不要忘了:所有的銷售人員優先想到的,絕大多數是先讓自己糊口的佣金,而不會100%
是客戶的利益。至於所謂「網路上的投資達人們」,多半是從單一投資的角度,極少會從
全方位的理財規劃視角切入,當然更不會比一般大眾更了解你自己。所以,一旦理財大眾
不在乎自己的錢,那就更沒有人會在乎你(妳)了!

筆者指出,投資工具「不能單看投報率最高,還要參考風險高低」,一般大眾在選擇任何
一個工具時,必須參考很多指標,才能挑出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本報資料照片
筆者指出,投資工具「不能單看投報率最高,還要參考風險高低」,一般大眾在選擇任何
一個工具時,必須參考很多指標,才能挑出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本報資料照片
最後回到文章開頭網友的問題,筆者想在此做一個簡單的結論:假設想純從「費用成本最
低」來考慮,對於只愛買單一基金或ETF的投資人來說,直接去投信公司申購,可能還有
機會享有「終身零手續費」的優惠,也不會被多扣一筆「銀行信託管理費」。

但是,假設投資基金及ETF項目多,卻不願意被銀行理專,三不五時地慫恿轉換投資標的
(每買賣一次,就會多收一筆申購及贖回費用),那麼,雖然變額年金險要被課一筆保單
費用,卻可以讓投資人每年,享有「至少轉換4-6次(有的甚至可高達12次)的免轉換費
用」的優惠。

再者,如果不希望所投資(累積)的資產,萬一自己不幸身故,全都被列入遺產中,無法
享有「節稅」的可能(請注意嘍,筆者沒有在此把話「說死」,只說「有節稅可能」。但
是,如果民眾是投資一般基金,鐵定100%是沒有任何節稅空間的。

又如果是海外的資產,不但可能被課的稅金更多,何年何月能夠拿到錢,恐怕都還是未定
之數),雖然壽險都有一定的保險成本(採用「自然費率」的變額萬能壽險,高齡保戶的
成本還更高),當事人在「兩相權衡」之下,恐怕「選擇購買保單(在此,不一定是變額
(萬能)壽險,也可以是傳統壽險)」的決定,才會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筆者想再一次重複叮嚀:正如同選擇投資工具,「不能單看投報率最高,還要參考風險高
低」一樣,一般大眾在選擇任何一個工具時,除了報酬率、風險及與個人匹配性之外,必
須參考很多指標,才能挑出最適合自己的標的!

假設不知道自己的理財目標及需求,心中又沒有任何理財規劃的正確知識與定見,輕易相
信不同「專家」的看法時,恐怕只有可能讓自己的理財目標,與現實狀況「越離越遠」。

https://udn.com/news/story/121591/5359487

心得:



--

All Comments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21-04-19T04:35
???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21-04-20T00:43
投資型保單不要碰 要節稅有的是方法 end
Olive avatar
By Olive
at 2021-04-23T06:45
這專家感覺不是很了解什麼是指數投資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21-04-24T01:44
洗文仔

小叮嚀/年輕人投資 五招必學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21-04-16T01:25
來源:經濟日報 內容: 年輕人爭相投入理財市場,但金融業者建議要掌握好投資契機,以及要先建立好財務目標 ,利用三階段好好的幫自己理財。 星展銀行(台灣)消費金融處負責人孫可基指出,民眾在理財前第一步,先確立財務目標 ,訂立資產保值和資產增值的比例與目標,第二步,掌握「先理債再理財」,第三步,「 儲蓄與投 ...

七年級理財│擺脫低利率 兩路並進讓錢長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21-04-16T01:23
來源:工商時報 內容: 年紀超過35歲之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退休和買房計畫,尤其這幾年市場利率持續低迷, 我決定把過去存在銀行的錢做更有效的運用,尤其去年沒能趕上股市的多頭行情相當懊悔 ,但又怕今年全數進入股市會買在高點,把過去幾年存下來的錢都賠掉。 最近媒體與網路上常推薦許多適合退休的投資標的,但我想 ...

建立正確理財觀念 瀚亞:把握親子理財三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21-04-16T01:22
來源:聯合新聞網 內容: 家長總是希望能提供最好的資源給小孩,不過什麼東西對他們未來最有幫助?瀚亞投資表 示,若能盡早幫兒童建立基礎理財觀念,將能成為他們一輩子受用的禮物,父母可以在學 齡前、學齡期,以及青少年階段,配合實際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 英國保誠人壽集團旗下資產管理公司瀚亞投資,針對亞洲區父母做 ...

《達人理財秘訣》陳麗香:美元強 會升到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21-04-16T01:22
來源:自由時報 內容: 美國殖利率在1月的時候還停在0.91,後來因為市場對於油價的竄升,及未來對通膨的預 期,所以在2月份一路從0.91升到1.39,突破1.50一直到最近的1.70,所以在短短的第一 季,10年美債的殖利率就從0.9飆到1.74,幾乎是快要兩倍的成長,所以因為這個殖利率 的走勢,也帶動美 ...

24歲存款不到5萬「壓力山大」 她急問: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21-04-16T01:21
來源:udn 內容: 許多人到了一定年紀對存款都會有點壓力,一名月薪25k的小資女在Dcard發文表示,目前 快24歲了但存款不到5萬,扣除每月的房租跟生活開支,一個月存到5千就算不錯,急詢問 該如何投資理財?更吐露心聲「覺得快被錢的壓力壓垮了」。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平時一直都是住外面,薪水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