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無用論vs.有用論 - 股票
By Suhail Hany
at 2017-06-13T00:45
at 2017-06-13T00:4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3714443 (metalheads)》之銘言:
: 各位好
: 我可能把焦點弄模糊了
: 我想問各位
: 如果 心理面調整好了 風控也做好了
: 系統回測結果也不錯
: 但是實際下去最後如果不能賺錢
: 這樣可能的問題點是什麼?
: 這是我最想問的問題
: 感謝各位回覆
: 還有這不是作業也不是報告QQ
事實上,沒有任何的指標可以告訴你「一定會賺錢」。
包含回測,也只是一項參考的依據。
投資市場是一個結果論。不論你今天推測的再多再好,都有可能事與願違。
也許是系統性風險,也許是資金移轉。
種種原因都可能造成結果不如預期。
這跟你採取的是技術分析或是籌碼分析或是基本分析都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有關連的是你怎麼運用這些分析指標,又是用甚麼樣的心態去面對這筆交易。
我們最終追求的不是全勝,而是透過大賺小賠,贏多輸少來累積財富。
所以準備好心理面,做足各種分析,
這些只是幫助你拿到比不做準備的人更多一些的機會而已,不代表必勝。
對小弟來說,我對股市的體悟有點像是在航海。
這場航海的目的是走得更遠(累積財富)。
基本面選得好就像選擇一艘好船,可以讓你抵抗更多風浪,有機會走得更遠
技術面就像是一個掌舵手,能觀察洋流,順勢而為
籌碼面就像是觀測海象的航海士,觀察各種影響,趨吉避凶。
但即使你擁有了最好的船、最棒的舵手、最精準的航海士,
面對滔天巨浪,這些準備也不一定就能讓你前進。
但是缺少這些準備,你能順利前進的機率就更渺茫。
做好了功課,卻沒能成功賺到錢,其實真正的原因你可以問自己
1.我的方向是否與趨勢相符?
2.我的標的是否具備未來成長性?
3.為何市場對於該標的的看法跟我相反?影響因素來自哪裡?
(EX:未來展望不佳、市場資金輪動、法人獲利了結、公司治理不佳等..)
4.技術面的轉折點是否被忽略?
5.切入點是否偏高?停損停利點的設定有無微調必要?
6.找尋強者的文章或請益高手,讓自己代入強者的思維在梳理一次頭緒。
7.總結上面六點後,問自己下次能怎麼改進投資策略。
上述七點裡面,其實小弟認為6跟7是最重要的步驟。
第六點最簡單的運用方式是PTT的精華區。
當你卡關了,逛逛精華區,有時候會找出另一種思維幫你破關。
小弟利用CATCH版的精華區順利的脫團,追到我老婆。
小弟也利用股版的精華區,學到不少心法,我確實感受到成長。
只能說偉哉PTT,實在惠我良多。
另一種應用方式是板上的標的文,小弟認為標的文的正確使用方法
『絕對不是跟單』
跟單前你不懂這檔標的,跟單後你也是一知半解,
從頭到尾都糊里糊塗,唯一清楚的只有賺錢還是賠錢了...
這種使用方式比起不看標的文還更慘...
重要的是這些標的文的選股邏輯是甚麼?
他的策略又是什麼?
他對於訊號的設定可能是那些?
這些東西的內化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寶藏。
第七點提到的是「策略」
當打球、做報告、把妹都需要擬定策略增加勝率時,
我想投資這種難度更高的東西肯定也需要運用策略來加持勝率。
所謂策略,不是設定好買點、停損點、停利點然後就ALL IN等困霸數錢。
前三件事情和最後一件事都沒錯,錯的是ALL IN。
誠如回文開頭所說,不論你推估得再好,都可能面對失敗的可能。
除非你是套利,否則真的不建議開場就ALL IN。
因為不會有人知道你ALL IN所以被嚇到蓋牌。
設定策略流程大致如下,
試單->訊號確認->加碼->持續確認訊號->再加碼。
同時也應該設定在不同階段發生何等層級損失時應該做出的加減碼。
這個比例的拿捏和時機的掌握,以及預先的準備,綜合起來就是策略。
有策略的投資才會有準備好面對各種風險的應對措施。
綜合以上,小弟認為分析的方法是否有效並非您的問題重點
討論有效或無效,不如學習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然後擬定策略,確實執行。
畢竟,總是有人靠著不同的分析方式賺到錢,不是嗎?
希望這樣的內容對您的問題有幫助,謝謝。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Genevieve
at 2017-06-16T22:23
at 2017-06-16T22:23
By George
at 2017-06-17T16:59
at 2017-06-17T16:59
By Joseph
at 2017-06-22T03:44
at 2017-06-22T03:44
By Joseph
at 2017-06-25T13:55
at 2017-06-25T13:55
By Emma
at 2017-06-29T15:39
at 2017-06-29T15:39
By Hardy
at 2017-07-03T12:37
at 2017-07-03T12:37
By Gary
at 2017-07-06T17:21
at 2017-07-06T17:21
By Candice
at 2017-07-11T02:40
at 2017-07-11T02:40
By Jacky
at 2017-07-11T17:18
at 2017-07-11T17:18
By Anthony
at 2017-07-14T20:03
at 2017-07-14T20:03
By Michael
at 2017-07-15T07:32
at 2017-07-15T07:32
By Delia
at 2017-07-16T21:57
at 2017-07-16T21:57
By Delia
at 2017-07-17T22:21
at 2017-07-17T22:21
By Anthony
at 2017-07-18T15:50
at 2017-07-18T15:50
By Gilbert
at 2017-07-23T02:08
at 2017-07-23T02:08
By Daniel
at 2017-07-23T19:27
at 2017-07-23T19:27
By Zora
at 2017-07-25T02:36
at 2017-07-25T02:36
Related Posts
技術分析無用論vs.有用論
By Odelette
at 2017-06-12T23:51
at 2017-06-12T23:51
想用程式得知公司月營收資料更新了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06-12T23:44
at 2017-06-12T23:44
齊柏林效應 撤銷亞泥展延連署逼近7萬人
By Tom
at 2017-06-12T23:28
at 2017-06-12T23:28
106年06月12日信用交易統計
By Blanche
at 2017-06-12T22:27
at 2017-06-12T22:27
美科技股續下殺 蘋果慘跌逾4%
By Yuri
at 2017-06-12T22:22
at 2017-06-12T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