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川普關稅 中共要沒收私營企業補血 - 股票

By Harry
at 2018-10-03T09:39
at 2018-10-03T09:39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0/2/n10756837.htm
2.原文內容:
扛不住川普關稅 中共要沒收私營企業補血?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綜合報導)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開始打擊中國經濟,有跡象表明,中共開始接管國內私營企業。
自稱資深金融人士的吳小平最近撰文說,「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使命,應逐漸離場」。
雖然這篇文章遭到大量反彈,最終被拿下,但是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指出,中共政府通過允許這篇文章發表,似乎在測試公眾對這個想法的情緒。
「在中國,如果有一些東西政府不想讓人們聽到,它就無法存活下來。只要它出現在互聯網或微信,它就會被立刻刪除。」謝田告訴美國之音,「然而這個人(吳小平)的呼籲在網上停留了這麼長時間。」
中國私營公司面臨著日益困難的局勢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私營公司面臨著日益困難的局勢。在今年頭七個月,私營工業公司的累積盈利比一年前下滑28%。相反,國營企業盈利上升28%,而且增長在繼續加速。
由於美國關稅瞄準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中國公司面臨著額外的壓力。七月份,一名司法專家在中共官媒撰寫評論文章說,由於貿易戰,中國將看到一波破產潮。
儘管吳小平的文章引發猜測紛紛,但是中共當局上週承諾,北京將繼續支持私營領域,同時加強國營企業。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學者邱達生(Darson Chiu)認為,不論北京怎麼做,它都會努力增加它對經濟的掌控。
「不論它是將私營企業國有化還是讓國企變得更大,它都是為了擴大控制。」邱達生告訴美國之音。從中共政府的角度而言,「擴大國企規模將讓它更容易倡導計劃經濟和管理風險。」
國有資本大規模進入民營企業
前國企高管、去年離職成為民營企業家的王彬(化名)告訴BBC,目前中共的國家大環境肯定是對民營企業不利,很多行業的准入,只有國營企業可以。此外,國有企業貸款利率很低,而民企很難拿到貸款,即使拿到,利率也高。「國進民退是事實,這一跡象從十八大以後就開始顯露了。」
獨立學者、前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成員吳偉告訴BBC,現在中共對於整個經濟和社會的控制已經深入到了幾乎每一個領域和層次,深入到社會每一個細胞。「我認為這是一種歷史性倒退。按照目前的狀況發展下去,我對前景很悲觀。中國民企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會繼續萎縮,會越來越艱難。」
9月10日,馬雲宣布,將在一年後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並宣布了接班人。有人解讀,這是中國商業環境惡化下馬雲的明智離場。
馬雲退場的同時,中國國有資本被曝開始大規模進入上市民營企業。據中國財新傳媒的不完全統計,僅是上市公司層面,2018年以來就已經有近20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國有資本。在已經完成的9個案例中,國有資本共出資超過62億元。
3.心得/評論:
前幾天習禁評還特地出來安撫、說沒有國進民退這回事,
可其實嘴巴講出來的話都是空的,實際做了甚麼才是真的;
目前中國所有的跡象都在表明國進民退是現在進行式,
大家能跑的都在快點跑、跑不掉的就慢慢一個個被退休。
而國進民退是不是好的?實際公家單位的弊病大家都知道,
像中國國企佔了超過70%的資源、卻只創造不到30%的GDP;
民企則貢獻了中國至少50%的GDP,60%的稅收,70%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
當這些民企通通被轉變成國企後應該會很精采。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
「川普總統天天看大紀元」 真實報導獲讚賞
http://tinyurl.com/y9tpd2r2
--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0/2/n10756837.htm
2.原文內容:
扛不住川普關稅 中共要沒收私營企業補血?
(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綜合報導)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開始打擊中國經濟,有跡象表明,中共開始接管國內私營企業。
自稱資深金融人士的吳小平最近撰文說,「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的使命,應逐漸離場」。
雖然這篇文章遭到大量反彈,最終被拿下,但是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指出,中共政府通過允許這篇文章發表,似乎在測試公眾對這個想法的情緒。
「在中國,如果有一些東西政府不想讓人們聽到,它就無法存活下來。只要它出現在互聯網或微信,它就會被立刻刪除。」謝田告訴美國之音,「然而這個人(吳小平)的呼籲在網上停留了這麼長時間。」
中國私營公司面臨著日益困難的局勢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私營公司面臨著日益困難的局勢。在今年頭七個月,私營工業公司的累積盈利比一年前下滑28%。相反,國營企業盈利上升28%,而且增長在繼續加速。
由於美國關稅瞄準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中國公司面臨著額外的壓力。七月份,一名司法專家在中共官媒撰寫評論文章說,由於貿易戰,中國將看到一波破產潮。
儘管吳小平的文章引發猜測紛紛,但是中共當局上週承諾,北京將繼續支持私營領域,同時加強國營企業。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學者邱達生(Darson Chiu)認為,不論北京怎麼做,它都會努力增加它對經濟的掌控。
「不論它是將私營企業國有化還是讓國企變得更大,它都是為了擴大控制。」邱達生告訴美國之音。從中共政府的角度而言,「擴大國企規模將讓它更容易倡導計劃經濟和管理風險。」
國有資本大規模進入民營企業
前國企高管、去年離職成為民營企業家的王彬(化名)告訴BBC,目前中共的國家大環境肯定是對民營企業不利,很多行業的准入,只有國營企業可以。此外,國有企業貸款利率很低,而民企很難拿到貸款,即使拿到,利率也高。「國進民退是事實,這一跡象從十八大以後就開始顯露了。」
獨立學者、前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成員吳偉告訴BBC,現在中共對於整個經濟和社會的控制已經深入到了幾乎每一個領域和層次,深入到社會每一個細胞。「我認為這是一種歷史性倒退。按照目前的狀況發展下去,我對前景很悲觀。中國民企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會繼續萎縮,會越來越艱難。」
9月10日,馬雲宣布,將在一年後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並宣布了接班人。有人解讀,這是中國商業環境惡化下馬雲的明智離場。
馬雲退場的同時,中國國有資本被曝開始大規模進入上市民營企業。據中國財新傳媒的不完全統計,僅是上市公司層面,2018年以來就已經有近20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國有資本。在已經完成的9個案例中,國有資本共出資超過62億元。
3.心得/評論:
前幾天習禁評還特地出來安撫、說沒有國進民退這回事,
可其實嘴巴講出來的話都是空的,實際做了甚麼才是真的;
目前中國所有的跡象都在表明國進民退是現在進行式,
大家能跑的都在快點跑、跑不掉的就慢慢一個個被退休。
而國進民退是不是好的?實際公家單位的弊病大家都知道,
像中國國企佔了超過70%的資源、卻只創造不到30%的GDP;
民企則貢獻了中國至少50%的GDP,60%的稅收,70%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
當這些民企通通被轉變成國企後應該會很精采。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
「川普總統天天看大紀元」 真實報導獲讚賞
http://tinyurl.com/y9tpd2r2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Anonymous
at 2018-10-03T12:11
at 2018-10-03T12:11

By Wallis
at 2018-10-08T04:24
at 2018-10-08T04:24

By Todd Johnson
at 2018-10-11T11:05
at 2018-10-11T11:05

By Hedy
at 2018-10-15T05:12
at 2018-10-15T05:12

By Ida
at 2018-10-16T09:32
at 2018-10-16T09:32

By Zanna
at 2018-10-17T00:56
at 2018-10-17T00:56

By Eden
at 2018-10-17T19:19
at 2018-10-17T19:19

By Necoo
at 2018-10-19T22:12
at 2018-10-19T22:12

By Delia
at 2018-10-21T05:58
at 2018-10-21T05:58

By Doris
at 2018-10-22T23:56
at 2018-10-22T23:56

By Rosalind
at 2018-10-24T15:32
at 2018-10-24T15:32

By Rachel
at 2018-10-28T06:46
at 2018-10-28T06:46

By Emily
at 2018-10-28T08:19
at 2018-10-28T08:19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10-30T11:45
at 2018-10-30T11:45

By Iris
at 2018-10-31T12:58
at 2018-10-31T12:58

By Hedwig
at 2018-11-04T17:21
at 2018-11-04T17:21

By Una
at 2018-11-05T15:21
at 2018-11-05T15:21

By Andy
at 2018-11-09T08:30
at 2018-11-09T08:30

By Jacky
at 2018-11-14T05:15
at 2018-11-14T05:15

By Rae
at 2018-11-16T05:35
at 2018-11-16T05:35

By Harry
at 2018-11-18T22:34
at 2018-11-18T22:34

By Olga
at 2018-11-22T11:48
at 2018-11-22T11:48

By Mason
at 2018-11-26T23:08
at 2018-11-26T23:08

By Victoria
at 2018-12-01T11:01
at 2018-12-01T11:01

By Noah
at 2018-12-01T17:17
at 2018-12-01T17:17

By Frederic
at 2018-12-05T08:33
at 2018-12-05T08:33

By Franklin
at 2018-12-09T01:59
at 2018-12-09T01:59

By Freda
at 2018-12-12T19:12
at 2018-12-12T19:12
Related Posts
大盤 雙十行情

By Enid
at 2018-10-03T09:39
at 2018-10-03T09:39
要如何勸勸我朋友

By George
at 2018-10-03T09:38
at 2018-10-03T09:38
有足額券可以放空的券商

By Lily
at 2018-10-03T09:32
at 2018-10-03T09:32
大摩預測 2018年中國鋼鐵需求見頂

By Ingrid
at 2018-10-03T09:26
at 2018-10-03T09:26
工業電腦 友通下半年持續成長

By Lily
at 2018-10-03T09:01
at 2018-10-03T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