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吞恐龍 全球人壽將成國華第二? - 保險

By Sandy
at 2012-12-17T15:52
at 2012-12-17T15:52
Table of Contents
小雞吞恐龍 全球人壽將成國華人壽第二?
盤點市場三大疑慮
台灣英文新聞 Taiwan News
台灣金融史上首樁遭政府接管的保險公司 -- 國華人壽,在延宕逾三年、數度延長接管期
後,日前,終於在各界關切下,在公開標售議價過程,由全球人壽擊退其他三家保險同業
的競爭,以883億元最低的賠付金額得標。金管會與保安基金自認,終於甩掉了這個長達
四年的燙手山芋。但,市場人士卻擔心,全球人壽本身體質諸多疑慮仍待釐清,此時卻又
標下國華、掌握八百多億鉅額賠付金,日後若經營不得宜,恐將造成更大資金缺口,甚至
演變成國華人壽第二。
更令人震驚的是,就在全球人壽標下國華隔日,竟因涉入公司幕後大股東美孚建設集團所
捲入的數筆土地交易案,遭檢調人員率隊大舉前往公司調閱相關資料,市場上更是一片議
論紛紛;質疑全球標購國華的適格問題不絕於耳。對此,雖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與保險局
局長曾玉瓊立即出面力挺,表示全球人壽毫無適格問題。然一位資深保險市場人士卻指出
,全球人壽併國華人壽最大問題,不在法規上的適格問題,而在更嚴肅的誠信及經營能力
問題。
針對國華人壽標售案與全球人壽本身仍存在諸多質疑,立院日前已在朝野協商中達成協議
,將邀請金管會、保安基金與法務部進行專案報告,甚至不排除作出主決議案,要求行政
機關在該案充分釋疑前應暫緩交割,也為全球人壽是否能順利接手國華再次埋下變數。
疑慮一:誠信問題
一位已退休的保險專家表示;全球人壽從世界最大保險集團之一的荷商AEGON進軍台灣起
,標榜世界級的經營團隊,本來期望在台灣保險市場占一席之地,但卻始終未達經營績效
。自民國95年起,荷商遵從台灣主管機關要求,一路增資,前後歷經八次增資,股本由
92.4億元在短短三年內,增資到271億元,但績效並未隨著增資而顯現出來。
後來,AEGON集團內部評估增資無效即應打退堂鼓,毅然決定退出台灣保險市場。98年4月
,荷商以30億元將全球人壽賣給了目前的本土經營團隊,由美孚建設與結親家關係的台玻
集團共同成立中瑋一公司買下。
現今全球人壽經營團隊,於98年4月甫接手時曾信誓旦旦對外表示將陸續增資百億元。結
果,當年9月在金管會正式核准全球人壽出售案後,新東家對增資一事承諾卻大幅縮水,
不過,新東家當時仍言之鑿鑿表明將增資至少三十億元,只是,中瑋一後續卻公然無視當
初承諾,讓市場人士大喊不敢恭維。
疑慮二:資金能力問題
據了解,金管會當年對中瑋一吃下全球人壽一案的審查,內部一直存在雜音,這也是為何
中瑋一在4月份買下全球後,金管會遲至9月才正式通過審查。金管會當初主要疑慮,就在
於對中瑋一後續資金能力不放心。中瑋一這家由台玻與美孚轉投資的公司,買下全球時,
資本額一度竟僅500萬元,後雖然在金管會要求下增至5.5億元,但以此規模吃下資本額超
過兩百億、總資產近兩千億的全球人壽,所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仍備受市場關注。
此後,經金管會再三要求,全球人壽新東家分別在98年底增資10億元,99年12月再增資15
億元,但,總計兩次增資僅達25億元,距離已大幅縮水而對金管會承諾的30億,仍差了5
億元。
更啟人疑竇的是,面對增資不力質疑的全球人壽,今年七月,更反其道而行大規模減資
239億元,一舉將資本額降至57億元。全球人壽的說法是,減資乃是為日後股票上市須彌
補公司累積虧損的必要之舉,但鉅額減資仍然引發市場上的諸多臆測。
疑慮三:不動產投資風險問題
最後,一位保險學者私下透漏,除了上述誠信與資金的問題之外,全球人壽另一個值得高
度留意的問題,就在不動產的投資風險上。
這位學者表示:在荷商時期,全球人壽資金投入不動產的金額始終掛零,然而,在中瑋一
接手後,因為大股東美孚本業為不動產,入主全球後更是憑恃著壽險事業大筆資金,大舉
涉足不動產投資,四處獵地。根據全球人壽資料顯示,中瑋一入主全球三年時間,公司資
金在不動產投資部位,從零一路成長到今年第三季財報所揭露的近一百六十億元。
另一位財金學者坦言,壽險公司利用投保戶的資金獵地炒房,若購買未來可推案之土地必
須有相當約束力,畢竟購地的壽險業常為建設公司背後金主,不僅對其他建設公司不公平
,藉此炒高房價也讓民眾觀感不佳。
但除此之外,全球人壽更大的問題,還在於外界對其所購置的土地是否涉及不當與違法的
質疑。
全球人壽經營權轉移於98年9月正式獲金管會核准換後,立即在隔年2月起陸續以11億8千5
百萬元,向九鼎建設董事長吳清源及其胞妹吳麗珠,買下數筆位於新竹光武段之土地。上
述土地在一年多前,吳氏兄妹,係以1億6千餘萬購得,短短一年兩個月,卻以七倍多價格
轉手賣給全球人壽。此項驚人的交易,在市場上曾經引發不小爭議。不乏市場人士質疑,
全球人壽的資本是否可能因而遭到不法搬出。可是遺憾的是,當時的金管會對此竟然置若
罔聞。
對於金融界不尋常的土地交易,前金管會副主委兼代理主委呂東英曾表示,行政主管單位
並無強而有力的司法調查權,因此,若發現有不法之嫌的交易案,就應該毫不猶豫的蒐集
相關資料,然後移送檢調單位偵辦。否則,就是涉及縱容及失職之罪。
在本刊記者向全球人壽針對此案求證時,公司僅表示一切交易均經過估價公司進行估價,
並無買貴現象,然並未針對為何同一筆土地價格一年內相差數倍解釋。
兩度以小吃大 道德風險飆升
而今全球人壽吃下國華,並進帳保安基金八百多億來自納稅人的賠付金後,是否代表全球
將能夠動用更多資金投入不動產市場?實際上,雖然全球人壽對外表示公司經營去年度起
已開始轉虧為盈,但細究獲利來源,似有頗高比重來自不動產投資。倘若吃下國華後的全
球人壽持續將重心押在配合大股東的不動產投資計畫,倘若日後不動產市場泡沫化憂慮成
真,以目前僅剩57億元資本額的規模,是否將會引發另一場更大的危機與風險,絕對值得
主管機關與百萬保戶高度關切。
此外,荷商時期的全球人壽一直委託中華信評對公司進行評等,並定期對外公開披露,然
而本刊查閱全球人壽公司網址時卻發現,如今全球人壽已表明未委託任何信評機構進行評
等。對此,全球人壽坦承,公司在98年4月與中華信評合約期滿後即已終止信評,這個時
間點恰恰是新東家買下全球人壽之時,不禁讓人不解,荷商時期面臨虧損並多次遭主管機
關要求增資,卻仍願意委託信評公司評等以昭公信,何以中瑋一入主後,這兩年一再標榜
轉虧為盈,但卻反而不願意接受評等?
一位擔任過壽險公司總經理的市場專家表示,金管會任由保險安定基金拿鉅額的人民納稅
錢,交給目前的全球人壽經營者,的確是一項極大的冒險。因為,從98年4月至今,實在
無法證明現有團隊,有足夠的能力,能將全球人壽帶往健全保險公司的道路上。更何況,
現在更吃下了一隻深受重傷的恐龍。這位資深行家擔心,全球人壽合併國華人壽經營得好
,其利益是歸現有的經營團隊,若經營不好,窟窿越來越大時,恐又成為國華人壽第二,
再度重演爛攤子丟給金管會的悲劇。他語重心長地以台灣高鐵為例,昔劉泰英曾預言,得
標的高鐵經營團隊,根本是小孩玩大車,遲早會經營不善再丟回給政府。他只希望國人保
佑,全球吃下國華最後不至於發展成為高鐵案的翻版。
2012/12/17
出處連結: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2099004
想法評論:
值得全球人壽和國華人壽的保戶共同留意。
--
盤點市場三大疑慮
台灣英文新聞 Taiwan News
台灣金融史上首樁遭政府接管的保險公司 -- 國華人壽,在延宕逾三年、數度延長接管期
後,日前,終於在各界關切下,在公開標售議價過程,由全球人壽擊退其他三家保險同業
的競爭,以883億元最低的賠付金額得標。金管會與保安基金自認,終於甩掉了這個長達
四年的燙手山芋。但,市場人士卻擔心,全球人壽本身體質諸多疑慮仍待釐清,此時卻又
標下國華、掌握八百多億鉅額賠付金,日後若經營不得宜,恐將造成更大資金缺口,甚至
演變成國華人壽第二。
更令人震驚的是,就在全球人壽標下國華隔日,竟因涉入公司幕後大股東美孚建設集團所
捲入的數筆土地交易案,遭檢調人員率隊大舉前往公司調閱相關資料,市場上更是一片議
論紛紛;質疑全球標購國華的適格問題不絕於耳。對此,雖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與保險局
局長曾玉瓊立即出面力挺,表示全球人壽毫無適格問題。然一位資深保險市場人士卻指出
,全球人壽併國華人壽最大問題,不在法規上的適格問題,而在更嚴肅的誠信及經營能力
問題。
針對國華人壽標售案與全球人壽本身仍存在諸多質疑,立院日前已在朝野協商中達成協議
,將邀請金管會、保安基金與法務部進行專案報告,甚至不排除作出主決議案,要求行政
機關在該案充分釋疑前應暫緩交割,也為全球人壽是否能順利接手國華再次埋下變數。
疑慮一:誠信問題
一位已退休的保險專家表示;全球人壽從世界最大保險集團之一的荷商AEGON進軍台灣起
,標榜世界級的經營團隊,本來期望在台灣保險市場占一席之地,但卻始終未達經營績效
。自民國95年起,荷商遵從台灣主管機關要求,一路增資,前後歷經八次增資,股本由
92.4億元在短短三年內,增資到271億元,但績效並未隨著增資而顯現出來。
後來,AEGON集團內部評估增資無效即應打退堂鼓,毅然決定退出台灣保險市場。98年4月
,荷商以30億元將全球人壽賣給了目前的本土經營團隊,由美孚建設與結親家關係的台玻
集團共同成立中瑋一公司買下。
現今全球人壽經營團隊,於98年4月甫接手時曾信誓旦旦對外表示將陸續增資百億元。結
果,當年9月在金管會正式核准全球人壽出售案後,新東家對增資一事承諾卻大幅縮水,
不過,新東家當時仍言之鑿鑿表明將增資至少三十億元,只是,中瑋一後續卻公然無視當
初承諾,讓市場人士大喊不敢恭維。
疑慮二:資金能力問題
據了解,金管會當年對中瑋一吃下全球人壽一案的審查,內部一直存在雜音,這也是為何
中瑋一在4月份買下全球後,金管會遲至9月才正式通過審查。金管會當初主要疑慮,就在
於對中瑋一後續資金能力不放心。中瑋一這家由台玻與美孚轉投資的公司,買下全球時,
資本額一度竟僅500萬元,後雖然在金管會要求下增至5.5億元,但以此規模吃下資本額超
過兩百億、總資產近兩千億的全球人壽,所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仍備受市場關注。
此後,經金管會再三要求,全球人壽新東家分別在98年底增資10億元,99年12月再增資15
億元,但,總計兩次增資僅達25億元,距離已大幅縮水而對金管會承諾的30億,仍差了5
億元。
更啟人疑竇的是,面對增資不力質疑的全球人壽,今年七月,更反其道而行大規模減資
239億元,一舉將資本額降至57億元。全球人壽的說法是,減資乃是為日後股票上市須彌
補公司累積虧損的必要之舉,但鉅額減資仍然引發市場上的諸多臆測。
疑慮三:不動產投資風險問題
最後,一位保險學者私下透漏,除了上述誠信與資金的問題之外,全球人壽另一個值得高
度留意的問題,就在不動產的投資風險上。
這位學者表示:在荷商時期,全球人壽資金投入不動產的金額始終掛零,然而,在中瑋一
接手後,因為大股東美孚本業為不動產,入主全球後更是憑恃著壽險事業大筆資金,大舉
涉足不動產投資,四處獵地。根據全球人壽資料顯示,中瑋一入主全球三年時間,公司資
金在不動產投資部位,從零一路成長到今年第三季財報所揭露的近一百六十億元。
另一位財金學者坦言,壽險公司利用投保戶的資金獵地炒房,若購買未來可推案之土地必
須有相當約束力,畢竟購地的壽險業常為建設公司背後金主,不僅對其他建設公司不公平
,藉此炒高房價也讓民眾觀感不佳。
但除此之外,全球人壽更大的問題,還在於外界對其所購置的土地是否涉及不當與違法的
質疑。
全球人壽經營權轉移於98年9月正式獲金管會核准換後,立即在隔年2月起陸續以11億8千5
百萬元,向九鼎建設董事長吳清源及其胞妹吳麗珠,買下數筆位於新竹光武段之土地。上
述土地在一年多前,吳氏兄妹,係以1億6千餘萬購得,短短一年兩個月,卻以七倍多價格
轉手賣給全球人壽。此項驚人的交易,在市場上曾經引發不小爭議。不乏市場人士質疑,
全球人壽的資本是否可能因而遭到不法搬出。可是遺憾的是,當時的金管會對此竟然置若
罔聞。
對於金融界不尋常的土地交易,前金管會副主委兼代理主委呂東英曾表示,行政主管單位
並無強而有力的司法調查權,因此,若發現有不法之嫌的交易案,就應該毫不猶豫的蒐集
相關資料,然後移送檢調單位偵辦。否則,就是涉及縱容及失職之罪。
在本刊記者向全球人壽針對此案求證時,公司僅表示一切交易均經過估價公司進行估價,
並無買貴現象,然並未針對為何同一筆土地價格一年內相差數倍解釋。
兩度以小吃大 道德風險飆升
而今全球人壽吃下國華,並進帳保安基金八百多億來自納稅人的賠付金後,是否代表全球
將能夠動用更多資金投入不動產市場?實際上,雖然全球人壽對外表示公司經營去年度起
已開始轉虧為盈,但細究獲利來源,似有頗高比重來自不動產投資。倘若吃下國華後的全
球人壽持續將重心押在配合大股東的不動產投資計畫,倘若日後不動產市場泡沫化憂慮成
真,以目前僅剩57億元資本額的規模,是否將會引發另一場更大的危機與風險,絕對值得
主管機關與百萬保戶高度關切。
此外,荷商時期的全球人壽一直委託中華信評對公司進行評等,並定期對外公開披露,然
而本刊查閱全球人壽公司網址時卻發現,如今全球人壽已表明未委託任何信評機構進行評
等。對此,全球人壽坦承,公司在98年4月與中華信評合約期滿後即已終止信評,這個時
間點恰恰是新東家買下全球人壽之時,不禁讓人不解,荷商時期面臨虧損並多次遭主管機
關要求增資,卻仍願意委託信評公司評等以昭公信,何以中瑋一入主後,這兩年一再標榜
轉虧為盈,但卻反而不願意接受評等?
一位擔任過壽險公司總經理的市場專家表示,金管會任由保險安定基金拿鉅額的人民納稅
錢,交給目前的全球人壽經營者,的確是一項極大的冒險。因為,從98年4月至今,實在
無法證明現有團隊,有足夠的能力,能將全球人壽帶往健全保險公司的道路上。更何況,
現在更吃下了一隻深受重傷的恐龍。這位資深行家擔心,全球人壽合併國華人壽經營得好
,其利益是歸現有的經營團隊,若經營不好,窟窿越來越大時,恐又成為國華人壽第二,
再度重演爛攤子丟給金管會的悲劇。他語重心長地以台灣高鐵為例,昔劉泰英曾預言,得
標的高鐵經營團隊,根本是小孩玩大車,遲早會經營不善再丟回給政府。他只希望國人保
佑,全球吃下國華最後不至於發展成為高鐵案的翻版。
2012/12/17
出處連結: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2099004
想法評論:
值得全球人壽和國華人壽的保戶共同留意。
--
Tags:
保險
All Comments

By Jack
at 2012-12-19T15:45
at 2012-12-19T15:45

By Mary
at 2012-12-23T15:27
at 2012-12-23T15:27

By Annie
at 2012-12-24T22:19
at 2012-12-24T22:19

By Cara
at 2012-12-26T15:14
at 2012-12-26T15:14

By Joe
at 2012-12-30T01:48
at 2012-12-30T01:48

By Skylar Davis
at 2013-01-03T07:05
at 2013-01-03T07:05

By Zora
at 2013-01-07T18:01
at 2013-01-07T18:01
Related Posts
請問一下60萬資金的存法?

By Odelette
at 2012-12-17T15:26
at 2012-12-17T15:26
請問一下如果有60萬資金的存法?

By Kama
at 2012-12-17T14:40
at 2012-12-17T14:40
花旗富邦守護一家專案

By Margaret
at 2012-12-17T11:03
at 2012-12-17T11:03
7年級夫妻資產配置

By James
at 2012-12-17T10:27
at 2012-12-17T10:27
從美國匯美金回台買美元保單

By George
at 2012-12-17T03:33
at 2012-12-17T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