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度限制外資參與股市的小想法 - 投資

By Linda
at 2007-10-18T04:22
at 2007-10-18T04:22
Table of Contents
我沒去過印度、相信在版上大部分鄉民也沒去過
所以對於印度如何如何我們都是靠有限的資訊
在摸索與拼湊印度的全貌
看到今天新聞講到印度股市大跌的原因
是因為要限制外人投資參與憑證這件事
剛好前陣子看過葛老新書中談到印度部分
我反倒是比較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的背景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葛林斯班的新書是否有認真拜讀過
但是看到他對於印度基本面的看法我倒是覺得還蠻深入
剛剛又把他書中有關印度的章節再拿出來看一次
以下的看法我大部分是引述葛林斯班書中的看法
並非我原創的想法,在此先提醒一下免得大家誤會^^
葛老描述印度是個「執照是王」的國家
也因為如此印度政府效率非常不好
在重重的管制下(任何經濟活動都要執照)
所以印度得到一個溫和的經濟成長率
所以長期被人戲稱「印度阿三」(經濟成長率約3%上下)
印度會採用如此多重管制
是因為其繼承殖民母國英國先前的費邊社會主義
(不知道費邊社會主義是啥的,請上google或維基百科查)
也就是說透過執政菁英做中央經濟計畫管制
可以有效管控市場競爭所帶來的經濟破壞力
過多的證照與管制對於經濟成長並沒有幫助
從印度長期溫吞的經濟發展可以得到驗證
「裁量,就是權力」,葛老書中這段話很傳神
也就是說在核發執照過程
印度公務員就有權力決定是否核發
因為不能保證每個人只為公益而不為私利
這給予貪腐很大的生存空間
所以印度以前給予人們的印象跟落後國家差不了多少
貪污、效率不彰、賄賂等投資負面指數偏高
自冷戰後的全球經濟發展史其實總結一句話可以說明
那就是中央計畫經濟的國家改採市場經濟
獲得經濟快速成長的高額報酬史
全球化的趨勢對於各國帶來很好的發展機會
這根植於市場充分競爭經濟下各國根據自身條件得到良好發展
但是印度在這點上卻是猶豫不決
他們不願意放棄傳統菁英式的費邊社會主義
但是卻積極參與全球化成長最大快的區塊:資訊科技產業
只是弔詭的是印度軟體工業發展全世界數一數二
但是資訊硬體產業卻是相對落後甚多
這是因為印度整體製造業先天失調加上後天限制緣故
破舊的基礎建設、落後法律與限制印度製造業往規模經濟發展
所以印度走法相較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比較奇特一點
因為他們還是受到政治菁英長期社會主義文化傾向影響
對於全盤採用市場經濟還是有掙扎
自從1991年納拉辛哈‧勞(Narasimha Rao)擔任印度總理後
任用曼莫翰‧辛(Manmohan Singh)擔任財政部長後情勢有了點變化
他把印度從過往嚴格的經濟管控中略微釋放開
只是開放與傳統之間還是很掙扎
畢竟印度的的包袱不輕(某種程度上可能比中國還重)
葛老的新書對於印度有很多蠻深入的討論與描述
有興趣可以去翻翻與瞭解
可以就其中的觀點找些數據資料來佐證
相關資料可以上OECD或IMF等網站找統計資料庫驗證
有關印度與中國經濟比較
可以參考這個網址http://0rz.tw/3f3c7
裡面有很多資訊與數據
光是FDI flow & stock
無論是累計統計數字或者是年度數字
印度對外資的吸引力不若中國強大
這些統計數字也顯示印度在對外開放上
仍不若中國大刀闊斧的減少吸引外資阻力
對中國、印度、其他新興市場等經濟統計數據
有興趣的版友可以去以下幾個網站搜尋並做點功課
1.OECD(http://stats.oecd.org)
2.IMF(http://www.imf.org)
3.Eurostat(http://0rz.tw/4e2QO) - 這是針對歐元區的經濟統計
4.WorldBank(http://www.worldbank.org/)
5.UN Statistics Division(http://unstats.un.org/unsd/default.htm)
至於這次印度當局對股市的措施
會對印度長期股市或者經濟有什麼影響
從這一項短期措施很難去評斷長期影響
我只能從其經濟主義思考模式
以期與全球化角度去理解其中意義
但是要能評斷這措施對長期經濟發展好或壞
我不是學者,我也缺乏大量數據佐證
所以對此我不亂講以免淪為打嘴砲
另外附帶一提的是
中國先前通過的「物權法」是個重要且重大的影響事件
它從制度面承認並保障個人財產權
等同於宣示中國全力擁抱資本主義
因為這是資本主義重要核心精神
一點淺見~
--
所以對於印度如何如何我們都是靠有限的資訊
在摸索與拼湊印度的全貌
看到今天新聞講到印度股市大跌的原因
是因為要限制外人投資參與憑證這件事
剛好前陣子看過葛老新書中談到印度部分
我反倒是比較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的背景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葛林斯班的新書是否有認真拜讀過
但是看到他對於印度基本面的看法我倒是覺得還蠻深入
剛剛又把他書中有關印度的章節再拿出來看一次
以下的看法我大部分是引述葛林斯班書中的看法
並非我原創的想法,在此先提醒一下免得大家誤會^^
葛老描述印度是個「執照是王」的國家
也因為如此印度政府效率非常不好
在重重的管制下(任何經濟活動都要執照)
所以印度得到一個溫和的經濟成長率
所以長期被人戲稱「印度阿三」(經濟成長率約3%上下)
印度會採用如此多重管制
是因為其繼承殖民母國英國先前的費邊社會主義
(不知道費邊社會主義是啥的,請上google或維基百科查)
也就是說透過執政菁英做中央經濟計畫管制
可以有效管控市場競爭所帶來的經濟破壞力
過多的證照與管制對於經濟成長並沒有幫助
從印度長期溫吞的經濟發展可以得到驗證
「裁量,就是權力」,葛老書中這段話很傳神
也就是說在核發執照過程
印度公務員就有權力決定是否核發
因為不能保證每個人只為公益而不為私利
這給予貪腐很大的生存空間
所以印度以前給予人們的印象跟落後國家差不了多少
貪污、效率不彰、賄賂等投資負面指數偏高
自冷戰後的全球經濟發展史其實總結一句話可以說明
那就是中央計畫經濟的國家改採市場經濟
獲得經濟快速成長的高額報酬史
全球化的趨勢對於各國帶來很好的發展機會
這根植於市場充分競爭經濟下各國根據自身條件得到良好發展
但是印度在這點上卻是猶豫不決
他們不願意放棄傳統菁英式的費邊社會主義
但是卻積極參與全球化成長最大快的區塊:資訊科技產業
只是弔詭的是印度軟體工業發展全世界數一數二
但是資訊硬體產業卻是相對落後甚多
這是因為印度整體製造業先天失調加上後天限制緣故
破舊的基礎建設、落後法律與限制印度製造業往規模經濟發展
所以印度走法相較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比較奇特一點
因為他們還是受到政治菁英長期社會主義文化傾向影響
對於全盤採用市場經濟還是有掙扎
自從1991年納拉辛哈‧勞(Narasimha Rao)擔任印度總理後
任用曼莫翰‧辛(Manmohan Singh)擔任財政部長後情勢有了點變化
他把印度從過往嚴格的經濟管控中略微釋放開
只是開放與傳統之間還是很掙扎
畢竟印度的的包袱不輕(某種程度上可能比中國還重)
葛老的新書對於印度有很多蠻深入的討論與描述
有興趣可以去翻翻與瞭解
可以就其中的觀點找些數據資料來佐證
相關資料可以上OECD或IMF等網站找統計資料庫驗證
有關印度與中國經濟比較
可以參考這個網址http://0rz.tw/3f3c7
裡面有很多資訊與數據
光是FDI flow & stock
無論是累計統計數字或者是年度數字
印度對外資的吸引力不若中國強大
這些統計數字也顯示印度在對外開放上
仍不若中國大刀闊斧的減少吸引外資阻力
對中國、印度、其他新興市場等經濟統計數據
有興趣的版友可以去以下幾個網站搜尋並做點功課
1.OECD(http://stats.oecd.org)
2.IMF(http://www.imf.org)
3.Eurostat(http://0rz.tw/4e2QO) - 這是針對歐元區的經濟統計
4.WorldBank(http://www.worldbank.org/)
5.UN Statistics Division(http://unstats.un.org/unsd/default.htm)
至於這次印度當局對股市的措施
會對印度長期股市或者經濟有什麼影響
從這一項短期措施很難去評斷長期影響
我只能從其經濟主義思考模式
以期與全球化角度去理解其中意義
但是要能評斷這措施對長期經濟發展好或壞
我不是學者,我也缺乏大量數據佐證
所以對此我不亂講以免淪為打嘴砲
另外附帶一提的是
中國先前通過的「物權法」是個重要且重大的影響事件
它從制度面承認並保障個人財產權
等同於宣示中國全力擁抱資本主義
因為這是資本主義重要核心精神
一點淺見~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By Susan
at 2007-10-21T21:29
at 2007-10-21T21:29

By Sarah
at 2007-10-22T06:33
at 2007-10-22T06:33

By Ingrid
at 2007-10-22T14:12
at 2007-10-22T14:12

By Olga
at 2007-10-27T09:53
at 2007-10-27T09:53

By Jack
at 2007-10-30T16:56
at 2007-10-30T16:56

By Skylar Davis
at 2007-11-02T22:19
at 2007-11-02T22:19

By Hedwig
at 2007-11-05T12:58
at 2007-11-05T12:58

By Caitlin
at 2007-11-09T21:57
at 2007-11-09T21:57

By Hedy
at 2007-11-10T15:45
at 2007-11-10T15:45

By James
at 2007-11-15T04:38
at 2007-11-15T04:38

By Donna
at 2007-11-19T21:58
at 2007-11-19T21:5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7-11-21T05:53
at 2007-11-21T05:53

By Edith
at 2007-11-24T12:59
at 2007-11-24T12:59

By Damian
at 2007-11-26T14:14
at 2007-11-26T14:14

By Sandy
at 2007-11-29T20:14
at 2007-11-29T20:14

By Oscar
at 2007-12-02T12:50
at 2007-12-02T12:50

By Kelly
at 2007-12-07T00:20
at 2007-12-07T00:20

By Hazel
at 2007-12-10T08:08
at 2007-12-10T08:08

By Doris
at 2007-12-11T18:45
at 2007-12-11T18:45

By Robert
at 2007-12-14T19:41
at 2007-12-14T19:41

By Harry
at 2007-12-16T07:05
at 2007-12-16T07:05

By Frederica
at 2007-12-17T06:50
at 2007-12-17T06:50

By Freda
at 2007-12-18T12:40
at 2007-12-18T12:40

By Elvira
at 2007-12-19T02:28
at 2007-12-19T02:28

By Xanthe
at 2007-12-21T18:32
at 2007-12-21T18:32

By Doris
at 2007-12-23T18:37
at 2007-12-23T18:37

By Jacob
at 2007-12-25T10:34
at 2007-12-25T10:34

By Ophelia
at 2007-12-28T03:22
at 2007-12-28T03:22

By Eden
at 2008-01-01T01:17
at 2008-01-01T01:17

By Xanthe
at 2008-01-05T23:23
at 2008-01-05T23:23

By Sierra Rose
at 2008-01-07T07:07
at 2008-01-07T07:07

By Jake
at 2008-01-10T23:57
at 2008-01-10T23:57

By Andy
at 2008-01-14T08:12
at 2008-01-14T08:12

By Lily
at 2008-01-19T07:42
at 2008-01-19T07:42

By Rachel
at 2008-01-23T12:05
at 2008-01-23T12:05

By Hazel
at 2008-01-25T14:57
at 2008-01-25T14:57

By Zanna
at 2008-01-26T04:41
at 2008-01-26T04:41

By Anthony
at 2008-01-28T00:13
at 2008-01-28T00:13

By Hedda
at 2008-02-01T02:23
at 2008-02-01T02:23
Related Posts
中國投資比例

By Ethan
at 2007-10-18T02:53
at 2007-10-18T02:53
Re: 這次下修 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By Erin
at 2007-10-18T01:03
at 2007-10-18T01:03
有人聽過"皇鑫國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嗎?

By Puput
at 2007-10-18T00:05
at 2007-10-18T00:05
Re: 這次下修 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By Zora
at 2007-10-18T00:02
at 2007-10-18T00:02
Re: 這次下修 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By Kyle
at 2007-10-17T23:47
at 2007-10-17T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