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聽到的 - 稅務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05-03-26T03:0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ippotsai (不忘初心)》之銘言:
: 剛剛看中時電子報的標題 (國庫吃緊 稅暴來襲!)
: 讓我想到寒假回家時聽到的一種增加國庫收入的方式:
: 國稅局發函給中小企業, 要求說明進項稅額小於銷項稅額之原因,
: 負責人去國稅局, 稅務員就開始漫天喊價,
: 就差額部分要論以稅捐稽徵法第44條未取得合法憑證,
: 處以5%之罰鍰, 然後兩邊就開始討價還價.

基本上 討價還價這個狀況很正常
如果要按照真的營業額核課 我想企業才會真的哭
以往稅務行政常為了避免人情而低核課
等到了稅收不足變成不得不開始檢討以往的核課標準
以舊有的標準 幾乎每一家都是偏低 (某縣市目前實務統計來估)
就憑證來說 不少是跟地下工廠取貨 以低成本進貨 這些無憑證的交易
當然就是要核課的黑洞了
平心而論 景氣不好生意難作 但真的賺不夠嗎
去查每家 每家都說沒賺錢 俗諺有云 殺頭生意有人做 賠錢生意無人為
以實務來看 營所稅還有很大的稽徵空間

中國自古重農抑商的文化 對營業所得和資本利得是認為是easy money
而勤勞所得就是該受保護 但諷刺的是薪資所得反而是負擔較重的一方
所以變成要降低勤勞所得負擔 而提高營業所得的付出 達到所謂的公平
關於稅的東西太複雜就不在這裡說了

: 如果負責人態度強硬不讓稅務員處罰,
: 稅務員就威脅差額部分要論為毛利, 用以核定營所稅,
: 最後有被函查的公司很多都因此不得不讓步,
: 繳點罰鍰以換取營所稅免於被核定高於同業利潤標準毛利率.

基本上 如果認為稅務員執行有問題 請去告
不得不讓步這種說法 我覺得有待商確
我看到的是企業大聲來罵 還找人關說
新的行政法規讓稅務員業務執行上綁手綁腳
一份真實的報表是沒有空間讓人去找麻煩的

純討論 bow

--
歡迎來到 選擇權討論版{不良牛牧場 bbs.badcow.com.tw} [喜好類] option
在股票市場中交易過兩、三年的人,幾乎都有一套自己的交易方法。
並且能因此而獲利,但是總體上的交易成績並不是非常理想。
因為他們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盲點,惟有拋下自我才能成功。
http://www.blogtw.com/blog.php?user=dori

--
Tags: 稅務

All Comments

假使租屋租金達到12萬?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05-03-24T21:20
※ 引述《focuslight (淡水阿給)》之銘言: : 假使一年房屋租金支出達到12萬以下,都可以作為列舉扣除額 : 假使我不跟房東講,自己留下收據,明年報稅時,把他當作扣除額 : 房東如果沒報租金收入,反而變成逃漏稅,那房東不是會看我不爽嗎? : 所以我聽說都是一開始租屋就要談好,不報稅,但是租金算便宜 ...

假使租屋租金達到12萬?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05-03-24T20:21
假使一年房屋租金支出達到12萬以下,都可以作為列舉扣除額 假使我不跟房東講,自己留下收據,明年報稅時,把他當作扣除額 房東如果沒報租金收入,反而變成逃漏稅,那房東不是會看我不爽嗎? 所以我聽說都是一開始租屋就要談好,不報稅,但是租金算便宜一點 這樣的話,這項扣除額不就形同虛設了嗎? 實務上確實是這樣 ...

轉帳單筆如果超過100萬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05-03-24T19:58
※ [本文轉錄自 Loan 看板] 作者: eeasy (Swear It Again) 看板: Loan 標題: [問題] 轉帳單筆如果超過100萬 時間: Thu Mar 24 19:33:11 2005 ※ [本文轉錄自 Bank_Service 看板] 作者: eeasy (Swear It A ...

Re: 請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05-03-24T14:06
精華區8-3-8,可以直接回答你不少疑問 如果還有不懂,在拿出來討論吧^^ 另外,不論是93年幾月畢業,只要在93年畢業都可跟父母合併申報 申報時須檢附學生證或畢業證書!!! 至於是否與父母合併申報或自己單獨申報,需要試算後才知道哪種方案比較 ...

扣繳單的金額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05-03-24T13:50
如同前面回文的意見,企業的稅率跟個人的稅率頗有差距 所以很多企業寧願用人頭虛報薪資,然後補貼人頭的需要多繳的綜所稅 一般來說,企業所賺的錢比起一般上班族賺的死薪水來的多且快 每年的收入又可扣掉成本與費用才課稅,比一般人優惠許多 可節稅的管道也比我們多,所以不建議讓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