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業務員懂-望聞問切:請拒絕銷售導向 - 理財
By Heather
at 2007-11-10T20:43
at 2007-11-10T20:43
Table of Contents
ミスをして落ち込んだ時は、ドンマイ弁当。
Δ五大訣竅,慎選你的財富顧問 -
-怎麼挑選保險顧問-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群(http://0rz.tw/d83gK)
【vol.20070701, Mon, 09 Jul, 2007】
====================================================
具有專業認證的理專,不見得等於好的財富顧問,如何從銀
行、證券、保險業眾多理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財富顧問,成
為現代投資人必修的學分。
 ̄ ̄ ̄ ̄ ̄ ̄ ̄
(任何金融商品,包括保險,都必須先作功課)
 ̄ ̄ ̄ ̄
根據美林環球投顧統計,在台灣高達一.三兆美元的家計部
門資產中,竟有四○%左右集中在新台幣的現金或銀行定期
存款;另外有三○%以上,則是自行投資股市。這樣的結果
,似乎與民國七、八○年代的模式,沒有太大差異。
(亞洲儲蓄率普遍有偏高的狀況)
“這是很極端的保守跟極端風險,”美林環球投顧總經理程
淑芬說,“台灣投資人應慢慢提升兩者之間的資產比例,
也就是『有管理的財富』(Managed Asset),相對而言,較
能穩健獲利。”
繼銀行業衝刺三百萬資產以上的財富管理業務之後,證券業
、保險業也相繼加入戰局。原先熟悉的保險業務員或證券營
業員,開始搖身一變,成為“財富管理專員”。
(部分銀行對小資產客戶,亦有個人理財專員的服務)
如何從銀行、證券、保險業眾多理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財
富顧問,成為現代投資人必修的學分。以下是幾個判斷的要
訣。
=====================================================
要訣一:四證照兩資格
金管會依據“財富管理應注意事項”,為從事相關業務的人
員,訂定共同的遵循標準。不論來自銀行、投信或投顧業,
要掛上“財富管理專員”頭銜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通過“四
證照兩資格”的專業認證考驗,包含壽險證照、信託證照、
產險證照以及投資型保單證照,加上證券高業資格和投信投
顧業務資格的其中一項。另外,還要受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
課程訓練。
(雜誌報導,台灣保險業務員超過一半未持有投資型證照)
http://0rz.tw/5e3h1  ̄ ̄ ̄ ̄ ̄ ̄  ̄ ̄ ̄ ̄ ̄
富邦金控財富管理部資深協理陳怡芬比喻,“財富管理不只
一個面向,專員不能只賣藥,要像家庭醫生一樣,具有內科
、骨科、外科等專業之後,才能對症下藥。”
(商品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 ← 定義不清成話術)
投資人可要求理專提出相關證明文件,做為判斷對方是否適
任的第一步。  ̄ ̄ ̄ ̄ ̄ ̄ ̄ ̄
要訣二:溝通過程是否專業
具有專業認證的理專,不見得等於好的財富顧問。中國信託
商業銀行副總經理隋榮欣建議投資人,還要從雙方互動溝通
的過程中,判斷理專是否盡責。
 ̄ ̄ ̄ ̄
“可以直接問理專,假設我今天有五百萬,你要怎麼幫我規
劃,”隋榮欣說,這時一個具有服務熱誠和正直特質的理專
應該會進一步確認顧客的金錢來源、財務狀況,以及包括
家庭成員、職業和投資經驗等背景,再提出適當的建議。
“若是對方急急忙忙拿出投資組合的『菜單』,要你選擇,
就代表他還不夠資格稱為好的財富管理專員,只能算是銷售
導向的業務員,”隋榮欣說。
另一方面,顧客也有資訊提供的義務,“但台灣人有時候還
是比較避諱談自己的財務狀況,”陳怡芬笑著說。她建議,
在雙方建立基本互信後,消費者也應該主動而誠實地提供財
務資訊,才能使財富顧問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以上段落,另於「附註」提供淺見)
要訣三:多比較,再決定
如何在銀行理專、證券營業員和保險業務員三大金融產業中
做抉擇?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杜純琛建議,應評估自身的風
險屬性和職業背景,以及平常的投資習慣,再下決定。
部份學者亦指出,中老年退休族風險承受度相對較低,加上
與保險業務員可能往來較密切,因此較適合透過保險業尋找
財富管理顧問。
(亦曾聽過有"微薄"的退休金全梭投資型保單的報導~囧||)
證券業和投資銀行,具有即時性和對市場上投資標的敏感度
,兆豐證券總經理張明傑說,“這是證券業吸引投資人財富
管理的優勢。”適合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人。
而銀行由於具有帳戶優勢,若結合豐富的產品平台,搭配專
業人士的建議,原則上適合所有投資人。
要訣四:品牌仍有參考價值
“貨比三家不吃虧”,也是重點之一,同一產業的不同企業,
做法差異也可能很大。以金融商品來說,各銀行的商品平台
大不同。例如富邦金控的財富管理只銷售自家保險和境內基
金,中信等金控採取開放式平台。前者優點是對商品熟悉與
掌握程度較高,後者則有選擇的多樣性,端看消費者如何取
捨。
此外,不一定要迷信名牌,但也不要輕易相信來路不明的廠
牌。陳怡芬指出,近來境外投資盛行,部份投資人為規避海
外投資金額上限,採用境外委託開戶,甚至委託機構代為透
過私募基金投資海外標的,方法琳瑯滿目。
但也因如此,許多人誤信不肖業者,將大筆資金交由來歷不
明的資產管理公司,“被騙的話不但血本無歸,還投訴無門
。
”至於明確受到國內法律規範,投資人也有一定保障的財富
管理機構中,如何從中擇優?隋榮欣指出,可從幾個簡單的
指標如專業理專人數、基本服務態度、商品的過去報酬率與
選擇性做初步判斷。
而隨著來往增加,投資人可以觀察財富管理機構對於風險控
管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投資人財務狀況的掌握與建議是否深
入,做為是否續約的參考。
要訣五:長期往來建立互信
不論選擇哪家金融業者或某位理財專員,做為主要往來的財
富管理顧問,在平均報酬和風險控制均可接受的條件下,維
持長期的關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在國外,許多有聲譽的私人銀行,他們與客戶的關係常常
橫跨數代,”哥本哈根私人銀行台灣區代表董瑞芝說,“這
種彼此間相互瞭解信賴,共創財富成長的模式,可以做為台
灣財富管理的示範。”
目前台灣財富管理銀行的模式是,客戶若達一定程度存款,
開設財富管理帳戶,銀行會指定一位專任的理財專員服務。
“但今天你要是覺得這個不對味,是可以要求更換的,不見
得要任由別人決定,”陳怡芬強調,寧可一開始就挑選好
適合自己的專員,也不要頻頻更換,“否則理專和客戶永
遠缺乏互信基礎,很可能就只是買和賣的關係而已。”
 ̄ ̄ ̄ ̄  ̄ ̄ ̄ ̄ ̄ ̄ ̄ ̄
(有機會應一併瞭解業務員之家庭背景、成長學經歷etc.)
=====================================================
結語:公司本身皆屬營利事業,然而眾多行業之中,保險業是
少數自詡「愛與關懷」的營利機構,其下之業務員銷售
過程,更是以「助人」為訴求--
在某版曾有位mag大說:「獨未考慮人性」-
人性的二維面向是: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2.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常人皆於其間動態調整,調整後判定業務有良或無良)
要回應mag大的是,保險業務員在此二維面向中,若取
偏「1.」者,不但「非屬造福」、恐反成「造X」。因
其"惡劣"行為乃是被"愛與關懷"四字華麗包裹住,受害
者成為「資訊不對稱」下的苦主,何罪之有?
大自然裡,「鮮豔的花花草草通常是有毒的」。
人言亦然,聽來漂亮的話的話,其背後意義,探求者幾
多!?留待人們--探求--了...
附註:1.拒絕馬上提出投保建議書之業務員
2.拒絕不以保障為優先之規劃(比如無保障先規劃投資型)
3.拒絕不提醒定期險(壽險、醫療etc.)重要性之業務
4.拒絕投其所好之業務(例如客戶想領回,"忘"說保障)
5.拒絕不懂金流之業務(例如把保險支出說成:是資產、像吃飯)
6.拒絕超過預算,仍"虛化"無限制之業務
7.拒絕接受退佣之業務(因為這讓爛業務有長期生活空間)
8.拒絕攀親帶故之業務(同星座、同血型什麼的,跟保障規劃無關)
--淺見,謝謝--
----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盡-
-早知如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風辭‧李白(701-762)
--
Δ五大訣竅,慎選你的財富顧問 -
-怎麼挑選保險顧問-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群(http://0rz.tw/d83gK)
【vol.20070701, Mon, 09 Jul, 2007】
====================================================
具有專業認證的理專,不見得等於好的財富顧問,如何從銀
行、證券、保險業眾多理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財富顧問,成
為現代投資人必修的學分。
 ̄ ̄ ̄ ̄ ̄ ̄ ̄
(任何金融商品,包括保險,都必須先作功課)
 ̄ ̄ ̄ ̄
根據美林環球投顧統計,在台灣高達一.三兆美元的家計部
門資產中,竟有四○%左右集中在新台幣的現金或銀行定期
存款;另外有三○%以上,則是自行投資股市。這樣的結果
,似乎與民國七、八○年代的模式,沒有太大差異。
(亞洲儲蓄率普遍有偏高的狀況)
“這是很極端的保守跟極端風險,”美林環球投顧總經理程
淑芬說,“台灣投資人應慢慢提升兩者之間的資產比例,
也就是『有管理的財富』(Managed Asset),相對而言,較
能穩健獲利。”
繼銀行業衝刺三百萬資產以上的財富管理業務之後,證券業
、保險業也相繼加入戰局。原先熟悉的保險業務員或證券營
業員,開始搖身一變,成為“財富管理專員”。
(部分銀行對小資產客戶,亦有個人理財專員的服務)
如何從銀行、證券、保險業眾多理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財
富顧問,成為現代投資人必修的學分。以下是幾個判斷的要
訣。
=====================================================
要訣一:四證照兩資格
金管會依據“財富管理應注意事項”,為從事相關業務的人
員,訂定共同的遵循標準。不論來自銀行、投信或投顧業,
要掛上“財富管理專員”頭銜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通過“四
證照兩資格”的專業認證考驗,包含壽險證照、信託證照、
產險證照以及投資型保單證照,加上證券高業資格和投信投
顧業務資格的其中一項。另外,還要受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
課程訓練。
(雜誌報導,台灣保險業務員超過一半未持有投資型證照)
http://0rz.tw/5e3h1  ̄ ̄ ̄ ̄ ̄ ̄  ̄ ̄ ̄ ̄ ̄
富邦金控財富管理部資深協理陳怡芬比喻,“財富管理不只
一個面向,專員不能只賣藥,要像家庭醫生一樣,具有內科
、骨科、外科等專業之後,才能對症下藥。”
(商品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 ← 定義不清成話術)
投資人可要求理專提出相關證明文件,做為判斷對方是否適
任的第一步。  ̄ ̄ ̄ ̄ ̄ ̄ ̄ ̄
要訣二:溝通過程是否專業
具有專業認證的理專,不見得等於好的財富顧問。中國信託
商業銀行副總經理隋榮欣建議投資人,還要從雙方互動溝通
的過程中,判斷理專是否盡責。
 ̄ ̄ ̄ ̄
“可以直接問理專,假設我今天有五百萬,你要怎麼幫我規
劃,”隋榮欣說,這時一個具有服務熱誠和正直特質的理專
應該會進一步確認顧客的金錢來源、財務狀況,以及包括
家庭成員、職業和投資經驗等背景,再提出適當的建議。
“若是對方急急忙忙拿出投資組合的『菜單』,要你選擇,
就代表他還不夠資格稱為好的財富管理專員,只能算是銷售
導向的業務員,”隋榮欣說。
另一方面,顧客也有資訊提供的義務,“但台灣人有時候還
是比較避諱談自己的財務狀況,”陳怡芬笑著說。她建議,
在雙方建立基本互信後,消費者也應該主動而誠實地提供財
務資訊,才能使財富顧問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以上段落,另於「附註」提供淺見)
要訣三:多比較,再決定
如何在銀行理專、證券營業員和保險業務員三大金融產業中
做抉擇?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杜純琛建議,應評估自身的風
險屬性和職業背景,以及平常的投資習慣,再下決定。
部份學者亦指出,中老年退休族風險承受度相對較低,加上
與保險業務員可能往來較密切,因此較適合透過保險業尋找
財富管理顧問。
(亦曾聽過有"微薄"的退休金全梭投資型保單的報導~囧||)
證券業和投資銀行,具有即時性和對市場上投資標的敏感度
,兆豐證券總經理張明傑說,“這是證券業吸引投資人財富
管理的優勢。”適合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人。
而銀行由於具有帳戶優勢,若結合豐富的產品平台,搭配專
業人士的建議,原則上適合所有投資人。
要訣四:品牌仍有參考價值
“貨比三家不吃虧”,也是重點之一,同一產業的不同企業,
做法差異也可能很大。以金融商品來說,各銀行的商品平台
大不同。例如富邦金控的財富管理只銷售自家保險和境內基
金,中信等金控採取開放式平台。前者優點是對商品熟悉與
掌握程度較高,後者則有選擇的多樣性,端看消費者如何取
捨。
此外,不一定要迷信名牌,但也不要輕易相信來路不明的廠
牌。陳怡芬指出,近來境外投資盛行,部份投資人為規避海
外投資金額上限,採用境外委託開戶,甚至委託機構代為透
過私募基金投資海外標的,方法琳瑯滿目。
但也因如此,許多人誤信不肖業者,將大筆資金交由來歷不
明的資產管理公司,“被騙的話不但血本無歸,還投訴無門
。
”至於明確受到國內法律規範,投資人也有一定保障的財富
管理機構中,如何從中擇優?隋榮欣指出,可從幾個簡單的
指標如專業理專人數、基本服務態度、商品的過去報酬率與
選擇性做初步判斷。
而隨著來往增加,投資人可以觀察財富管理機構對於風險控
管的重視程度,以及對投資人財務狀況的掌握與建議是否深
入,做為是否續約的參考。
要訣五:長期往來建立互信
不論選擇哪家金融業者或某位理財專員,做為主要往來的財
富管理顧問,在平均報酬和風險控制均可接受的條件下,維
持長期的關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在國外,許多有聲譽的私人銀行,他們與客戶的關係常常
橫跨數代,”哥本哈根私人銀行台灣區代表董瑞芝說,“這
種彼此間相互瞭解信賴,共創財富成長的模式,可以做為台
灣財富管理的示範。”
目前台灣財富管理銀行的模式是,客戶若達一定程度存款,
開設財富管理帳戶,銀行會指定一位專任的理財專員服務。
“但今天你要是覺得這個不對味,是可以要求更換的,不見
得要任由別人決定,”陳怡芬強調,寧可一開始就挑選好
適合自己的專員,也不要頻頻更換,“否則理專和客戶永
遠缺乏互信基礎,很可能就只是買和賣的關係而已。”
 ̄ ̄ ̄ ̄  ̄ ̄ ̄ ̄ ̄ ̄ ̄ ̄
(有機會應一併瞭解業務員之家庭背景、成長學經歷etc.)
=====================================================
結語:公司本身皆屬營利事業,然而眾多行業之中,保險業是
少數自詡「愛與關懷」的營利機構,其下之業務員銷售
過程,更是以「助人」為訴求--
在某版曾有位mag大說:「獨未考慮人性」-
人性的二維面向是: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2.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常人皆於其間動態調整,調整後判定業務有良或無良)
要回應mag大的是,保險業務員在此二維面向中,若取
偏「1.」者,不但「非屬造福」、恐反成「造X」。因
其"惡劣"行為乃是被"愛與關懷"四字華麗包裹住,受害
者成為「資訊不對稱」下的苦主,何罪之有?
大自然裡,「鮮豔的花花草草通常是有毒的」。
人言亦然,聽來漂亮的話的話,其背後意義,探求者幾
多!?留待人們--探求--了...
附註:1.拒絕馬上提出投保建議書之業務員
2.拒絕不以保障為優先之規劃(比如無保障先規劃投資型)
3.拒絕不提醒定期險(壽險、醫療etc.)重要性之業務
4.拒絕投其所好之業務(例如客戶想領回,"忘"說保障)
5.拒絕不懂金流之業務(例如把保險支出說成:是資產、像吃飯)
6.拒絕超過預算,仍"虛化"無限制之業務
7.拒絕接受退佣之業務(因為這讓爛業務有長期生活空間)
8.拒絕攀親帶故之業務(同星座、同血型什麼的,跟保障規劃無關)
--淺見,謝謝--
----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盡-
-早知如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風辭‧李白(701-762)
--
All Comments
By Kristin
at 2007-11-11T12:33
at 2007-11-11T12:33
By Faithe
at 2007-11-13T13:25
at 2007-11-13T13:25
By Thomas
at 2007-11-17T23:09
at 2007-11-17T23:09
Related Posts
想降低郵局的儲蓄險金額
By Noah
at 2007-11-10T11:49
at 2007-11-10T11:49
目前這個情況還適合投資嗎?
By Regina
at 2007-11-10T11:35
at 2007-11-10T11:35
請問投資型保險
By Quanna
at 2007-11-09T22:39
at 2007-11-09T22:39
請問這是何種投資工具?
By Christine
at 2007-11-09T21:21
at 2007-11-09T21:21
請問這是何種投資工具?
By Liam
at 2007-11-09T21:21
at 2007-11-09T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