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不愛儲蓄了?4月住戶存款大降6兆 - 股票
By Ingrid
at 2018-05-19T19:52
at 2018-05-19T19:52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3150611
2.原文內容:
大陸人不愛儲蓄了?4月住戶存款大降6兆
2018-05-19 10:04聯合報 記者李仲維╱即時報導
圖為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鈔票。 中新社資料照
長期以來,大陸居民儲蓄一直呈現高增長,但這一指標正在悄悄改變。人行最新發布的4
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4月新增存款人民幣5,352億元,從存款結構看,當月新增存款主要
來自企業部門,住戶存款則大降人民幣1.32兆元(約新台幣6兆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
幅。
證券時報報導,此一變化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但實際上,這並非居民儲蓄存款首次出現負
增長。今年2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曾公開表示,中國大陸槓桿率出現兩
大變化,宏觀上未降,結構上有所調整,去年中國大陸居民第一次出現儲蓄增長率為負,
這意味大陸居民很快就會成為一個赤字部門。
他強調,M2增長掉下來了,居民儲蓄存款掉下來了,企業的定期存款掉下來了,後果很嚴
重。
短期來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有特定的時間因素,除了今年4月外,去年4月和10月均出現
過居民存款大幅減少的情況。因為每逢季末,銀行大都有衝業績的慣例,加上宏觀審慎評
估考核壓力,瘋狂攬儲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會擠壓和透支接下來的存款規模。
在儲蓄減少的同時,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居民貸款增量連續超過存款增量,2017年居
民貸款增加人民幣7.1兆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8兆元,中長期貸款為5.3兆元。
從資金流向來看,儲蓄降低、槓桿率上升成為長期趨勢的機率很大。
報導稱,若居民存款下降成為長期趨勢,將會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影響。一方面,作為影
響投資的重要因素,儲蓄下降會導致投資下降,進而可能拉低經濟增速;另一方面,在存
款競爭壓力下,銀行可能會提高貸款報價,進而提高融資成本,使居民和企業的槓桿率升
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防範金融風險。
3.心得/評論:
美國次貸風暴後家庭凈資產與負債變化:
以美國家庭凈資產看,2008年為56.5兆美元,家庭債務成長率-0.1%,聯邦政府債務成長
率21.4%。至2011年,家庭凈資產升至63.8兆美元,家庭債務成長率下降至-0.5%,聯邦
政府債務成長率降到10.8%。2012年,家庭凈資產升至69.9兆美元,家庭債務成長率下降
至2%,聯邦政府債務成長率降到10.1%。至2016年美國家庭部門槓桿率從危機的高峰值
降低了約19%,從2007年的98%降到2016年的79%。失業率從金融危機後最高失業率的
2009年10月10%下降到2上個月的4.1%。
到2012年美國家庭浄資產已回復到危機前水準之上,家庭去槓桿化歷經4年才完成。至
2017年底,美國家庭財富達到98.75兆美元,比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時的家庭財富大縮水
的56.5兆美元,多增加了42.25兆美元。不過更正確的說法是美國富人更有錢了。美國前
10%最富有家庭所擁有的家庭財富,佔所有家庭財富的75%,而餘下90%家庭只能分享在25
%的財富中,財富分配更加失衡的不公平。紐約大學經濟學家沃爾夫(Edward Wolff)的
研究也指陳,2016年美國家庭的平均財富已高出2007年約7%,但中位數財富(median
wealth)比2007年低34%,顯示財富差距呈現拉大趨勢。
去年末,美國家庭債務規模約占GDP的67%,低於2009年初約87%,從金融危機時期的高
位回落。不過,此比率自2013年春季降至低谷後,至今家庭債務與 GDP比率已回漲約18%
。美國聯準會的報告說,美國家庭房貸和信債務總額,約為其稅後所得的95.7%,比2007
年二房次貸泡沫時期的125%為低。對照儲蓄率,去年僅有3.74%,遠低於2016年的5.98
%和2015年的7.19%。儲蓄率降低而舉債率攀升,或有刺激經濟成長作用,但若消費者債
務持續偏高恐將拖累美國的GDP,家庭債務增加5%將使美國未來3年的GDP實質減少1.25%
,從而導致下次經濟停滯或衰退深化和時間延長,也是需留意的風險。
--
七魄興輪無上伊甸瑜珈雖然是以看來較為平和的方式以蟬蛻和生乳取代血肉等腥穢之物
作為密義源起供養;然而聚歛於上的是冥界的深冤與大樂奔瀉的淨慈,行者於閉關修持
之時若生起退失動搖之心,則神識旋即離散且肉身消殞;即便如此還是願意受灌頂嗎?
---妖道七祖《攝一切魔根本瑜珈論/誓命問品第一》---
文章代碼(AID): #1K0Lp7VP (CFantasy) [ptt.cc] Re: [新聞] 湖南偏鄉驚曝百餘......
文章網址: http://webptt.com/m.aspx?n=bbs/CFantasy/M.1409375431.A.7D9.html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3150611
2.原文內容:
大陸人不愛儲蓄了?4月住戶存款大降6兆
2018-05-19 10:04聯合報 記者李仲維╱即時報導
圖為銀行工作人員正在清點鈔票。 中新社資料照
長期以來,大陸居民儲蓄一直呈現高增長,但這一指標正在悄悄改變。人行最新發布的4
月金融統計數據顯示,4月新增存款人民幣5,352億元,從存款結構看,當月新增存款主要
來自企業部門,住戶存款則大降人民幣1.32兆元(約新台幣6兆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
幅。
證券時報報導,此一變化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但實際上,這並非居民儲蓄存款首次出現負
增長。今年2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曾公開表示,中國大陸槓桿率出現兩
大變化,宏觀上未降,結構上有所調整,去年中國大陸居民第一次出現儲蓄增長率為負,
這意味大陸居民很快就會成為一個赤字部門。
他強調,M2增長掉下來了,居民儲蓄存款掉下來了,企業的定期存款掉下來了,後果很嚴
重。
短期來看,居民儲蓄存款下降有特定的時間因素,除了今年4月外,去年4月和10月均出現
過居民存款大幅減少的情況。因為每逢季末,銀行大都有衝業績的慣例,加上宏觀審慎評
估考核壓力,瘋狂攬儲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會擠壓和透支接下來的存款規模。
在儲蓄減少的同時,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居民貸款增量連續超過存款增量,2017年居
民貸款增加人民幣7.1兆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8兆元,中長期貸款為5.3兆元。
從資金流向來看,儲蓄降低、槓桿率上升成為長期趨勢的機率很大。
報導稱,若居民存款下降成為長期趨勢,將會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影響。一方面,作為影
響投資的重要因素,儲蓄下降會導致投資下降,進而可能拉低經濟增速;另一方面,在存
款競爭壓力下,銀行可能會提高貸款報價,進而提高融資成本,使居民和企業的槓桿率升
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防範金融風險。
3.心得/評論:
美國次貸風暴後家庭凈資產與負債變化:
以美國家庭凈資產看,2008年為56.5兆美元,家庭債務成長率-0.1%,聯邦政府債務成長
率21.4%。至2011年,家庭凈資產升至63.8兆美元,家庭債務成長率下降至-0.5%,聯邦
政府債務成長率降到10.8%。2012年,家庭凈資產升至69.9兆美元,家庭債務成長率下降
至2%,聯邦政府債務成長率降到10.1%。至2016年美國家庭部門槓桿率從危機的高峰值
降低了約19%,從2007年的98%降到2016年的79%。失業率從金融危機後最高失業率的
2009年10月10%下降到2上個月的4.1%。
到2012年美國家庭浄資產已回復到危機前水準之上,家庭去槓桿化歷經4年才完成。至
2017年底,美國家庭財富達到98.75兆美元,比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時的家庭財富大縮水
的56.5兆美元,多增加了42.25兆美元。不過更正確的說法是美國富人更有錢了。美國前
10%最富有家庭所擁有的家庭財富,佔所有家庭財富的75%,而餘下90%家庭只能分享在25
%的財富中,財富分配更加失衡的不公平。紐約大學經濟學家沃爾夫(Edward Wolff)的
研究也指陳,2016年美國家庭的平均財富已高出2007年約7%,但中位數財富(median
wealth)比2007年低34%,顯示財富差距呈現拉大趨勢。
去年末,美國家庭債務規模約占GDP的67%,低於2009年初約87%,從金融危機時期的高
位回落。不過,此比率自2013年春季降至低谷後,至今家庭債務與 GDP比率已回漲約18%
。美國聯準會的報告說,美國家庭房貸和信債務總額,約為其稅後所得的95.7%,比2007
年二房次貸泡沫時期的125%為低。對照儲蓄率,去年僅有3.74%,遠低於2016年的5.98
%和2015年的7.19%。儲蓄率降低而舉債率攀升,或有刺激經濟成長作用,但若消費者債
務持續偏高恐將拖累美國的GDP,家庭債務增加5%將使美國未來3年的GDP實質減少1.25%
,從而導致下次經濟停滯或衰退深化和時間延長,也是需留意的風險。
--
七魄興輪無上伊甸瑜珈雖然是以看來較為平和的方式以蟬蛻和生乳取代血肉等腥穢之物
作為密義源起供養;然而聚歛於上的是冥界的深冤與大樂奔瀉的淨慈,行者於閉關修持
之時若生起退失動搖之心,則神識旋即離散且肉身消殞;即便如此還是願意受灌頂嗎?
---妖道七祖《攝一切魔根本瑜珈論/誓命問品第一》---
文章代碼(AID): #1K0Lp7VP (CFantasy) [ptt.cc] Re: [新聞] 湖南偏鄉驚曝百餘......
文章網址: http://webptt.com/m.aspx?n=bbs/CFantasy/M.1409375431.A.7D9.html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Aaliyah
at 2018-05-21T20:32
at 2018-05-21T20:32
By Xanthe
at 2018-05-25T09:11
at 2018-05-25T09:11
By Connor
at 2018-05-29T01:00
at 2018-05-29T01:00
By Bennie
at 2018-06-02T11:23
at 2018-06-02T11:23
By Rae
at 2018-06-04T20:13
at 2018-06-04T20:13
By Cara
at 2018-06-08T01:16
at 2018-06-08T01:16
By Rae
at 2018-06-08T13:59
at 2018-06-08T13:59
By Ula
at 2018-06-10T05:57
at 2018-06-10T05:57
By Donna
at 2018-06-14T03:57
at 2018-06-14T03:57
By Xanthe
at 2018-06-14T13:57
at 2018-06-14T13:57
By Andrew
at 2018-06-15T14:34
at 2018-06-15T14:34
By James
at 2018-06-15T21:58
at 2018-06-15T21:58
By George
at 2018-06-16T06:43
at 2018-06-16T06:43
By Tom
at 2018-06-19T20:28
at 2018-06-19T20:28
By Ivy
at 2018-06-22T16:50
at 2018-06-22T16:50
By Yuri
at 2018-06-24T03:15
at 2018-06-24T03:15
By Blanche
at 2018-06-28T13:35
at 2018-06-28T13:35
By Quanna
at 2018-06-30T17:12
at 2018-06-30T17:12
By Christine
at 2018-07-01T20:37
at 2018-07-01T20:37
By Hedwig
at 2018-07-02T19:53
at 2018-07-02T19:53
By Quanna
at 2018-07-05T01:59
at 2018-07-05T01:59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7-09T13:28
at 2018-07-09T13:28
By Jacky
at 2018-07-11T21:04
at 2018-07-11T21:04
By Charlotte
at 2018-07-15T22:48
at 2018-07-15T22:48
By Carol
at 2018-07-16T19:42
at 2018-07-16T19:42
By Zora
at 2018-07-20T08:52
at 2018-07-20T08:52
By Rosalind
at 2018-07-20T10:34
at 2018-07-20T10:34
By Zora
at 2018-07-23T14:59
at 2018-07-23T14:59
By Lauren
at 2018-07-24T11:05
at 2018-07-24T11:05
By John
at 2018-07-27T16:02
at 2018-07-27T16:02
By Donna
at 2018-07-29T00:15
at 2018-07-29T00:15
By Edwina
at 2018-07-29T18:47
at 2018-07-29T18:47
By Rae
at 2018-07-31T04:13
at 2018-07-31T04:13
By Ivy
at 2018-08-03T11:32
at 2018-08-03T11:32
By Elizabeth
at 2018-08-05T12:31
at 2018-08-05T12:31
By Jessica
at 2018-08-08T10:27
at 2018-08-08T10:27
By Connor
at 2018-08-12T15:44
at 2018-08-12T15:44
By Sarah
at 2018-08-15T08:44
at 2018-08-15T08:44
By Daniel
at 2018-08-19T08:58
at 2018-08-19T08:58
By Ida
at 2018-08-23T18:10
at 2018-08-23T18:10
By Joe
at 2018-08-26T13:45
at 2018-08-26T13:45
By Kumar
at 2018-08-27T23:24
at 2018-08-27T23:24
By Irma
at 2018-08-30T23:10
at 2018-08-30T23:10
By Faithe
at 2018-09-04T14:59
at 2018-09-04T14:59
Related Posts
本週程式選股結果
By Olga
at 2018-05-19T19:41
at 2018-05-19T19:41
空, 2330台積電
By Emily
at 2018-05-19T19:29
at 2018-05-19T19:29
年砸1490億 中國成臉書第二大廣告主市場
By Hedwig
at 2018-05-19T19:27
at 2018-05-19T19:27
如何能最接近每天獲利1%的目標
By Catherine
at 2018-05-19T18:42
at 2018-05-19T18:42
北韓警告川金會恐告吹 美轟炸機改道
By Olivia
at 2018-05-19T16:59
at 2018-05-19T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