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年可以接受的保費是多少? - 保險
By Tom
at 2016-08-22T06:15
at 2016-08-22T06:1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iondrag (大俠最愛隔日沖)》之銘言:
: 一般來說坊間保險的書都會教人家
: 平均一個月保費不要超過月薪的1/10
: 以一般上班族來說,上限大概就是3000~4000左右
: 小弟現在一年保費16000
: 主約是10萬終身壽險, 一年保費約2800
: 附約有:意外死殘,意外日額,意外實支,醫療日額,醫療實支
: 哩哩叩叩加起來也一萬三千多
: 這樣的保險費可能大家覺得很少
: 但我還是覺得太多
: 小弟今年30,這十年來去看病的錢可能連2000都不到
: 醫療險對現在的我來說根本沒有用,就算要保40歲以後再來說也不遲
: 還有意外死殘,300萬的保額一年保費就要4000,我覺得偏貴
: 大家覺得現在花大錢保險,真的符合目前的需求嗎?
: 又或是一年保費多少是大家覺得可以接受,就算沒用到也無所謂呢?
雙十原則是傳達的是一個概念 --- 用小錢買大保障的概念
建議你看完這三篇
Apin醫師:漫談保險 https://goo.gl/9E0IXi
如何了解自身的保障需求 https://goo.gl/HPnNEx
保障需求高低隨年齡如何調整 https://goo.gl/BPMGif
基本上了解保險意義再去認識保險商品後會發現
其實16~45歲年保費大約為 年紀 * 1000 可以做足一定程度的保障
(不含家庭責任壽險)
壽險 依照自身在家庭地位及負擔而定
意外險 500 萬,可依照壽險、殘廢殘扶及預算調整額度
住院醫療
每日額度 4 千以上
雜費額度 20 萬左右
重疾(癌症) 150~200 萬
殘廢一次金 300 萬以上
殘廢月扶金 3 萬以上
基本上我不認為保險是必買。但是不買保險,風險就自留而已
其實,保險不是非買不可 http://goo.gl/dHbRqE
上面三篇文章中保障需求高低隨年齡如何調整亦提及到
越有錢的人 越有資格選擇「風險自留」 選擇「不買保險」
如同我以前的文章所說的
「一個躺著不用工作就可以月入十萬的人是不用失能險的
一個存摺裡有上千萬的人,是不需要區區百萬的意外險的
一個一次住院花費五十萬,
付錢時像去7-11買杯飲料那麼簡單的人是不需要醫療險、重疾險的」
又或者像是這篇 http://goo.gl/ObsEZk
內容寫到
產險業者透過再保險轉嫁部份賠償責任
自留保費是產險公司安排再保險之後實際入袋的保費
由於這部分的業務沒再保險公司分攤理賠責任,產險公司得自己承擔風險
因此從自留保費比例可以看出一家保險公司實際承擔風險的程度與能力。
了解自身可以承受哪些程度的風險,這才是買保險的意義
但是當你要了解那些風險勢必要去了解現在醫療制度
至少要有基本上的花費概念
例如像是症花費主要有哪些部份呢?
治療方面:手術切除、放療、化療、標靶藥物
住院、其他花費(雜七雜八醫療費用)
放療花費: 2~35 萬/次(依照醫生判斷用哪種治療為主、有些健保條件給付)
化療花費: 40 萬/年
標靶藥物: 4~30 萬/月
所以版上建議在這部分保障額度至少 150~200 萬較為安全
又或者是長期照護狀態要花多少錢?
外籍看護 2 萬/月、本籍看護 6 萬/月、療養院 2~6 萬/月
還有其他相關設備、生活雜費、工作損失等等花費
再來是了解什麼是保大不保小
綠角財經筆記---保大不保小 http://goo.gl/wm83uZ
內文中提到:
錯誤心態 "Buy insurance so you don't have to pay out of pocket."
意即買了保險,日後就不必從口袋中出錢。
記住保險並非保你人生中所有風險,保險只保你無法承受的重大損失
稍微去認識一下哪些風險可能要花費 50 萬以上,甚至可能要花費數百萬以上
能夠了解這些東西後,你才會知道你該買的是什麼樣的保險
--
: 一般來說坊間保險的書都會教人家
: 平均一個月保費不要超過月薪的1/10
: 以一般上班族來說,上限大概就是3000~4000左右
: 小弟現在一年保費16000
: 主約是10萬終身壽險, 一年保費約2800
: 附約有:意外死殘,意外日額,意外實支,醫療日額,醫療實支
: 哩哩叩叩加起來也一萬三千多
: 這樣的保險費可能大家覺得很少
: 但我還是覺得太多
: 小弟今年30,這十年來去看病的錢可能連2000都不到
: 醫療險對現在的我來說根本沒有用,就算要保40歲以後再來說也不遲
: 還有意外死殘,300萬的保額一年保費就要4000,我覺得偏貴
: 大家覺得現在花大錢保險,真的符合目前的需求嗎?
: 又或是一年保費多少是大家覺得可以接受,就算沒用到也無所謂呢?
雙十原則是傳達的是一個概念 --- 用小錢買大保障的概念
建議你看完這三篇
Apin醫師:漫談保險 https://goo.gl/9E0IXi
如何了解自身的保障需求 https://goo.gl/HPnNEx
保障需求高低隨年齡如何調整 https://goo.gl/BPMGif
基本上了解保險意義再去認識保險商品後會發現
其實16~45歲年保費大約為 年紀 * 1000 可以做足一定程度的保障
(不含家庭責任壽險)
壽險 依照自身在家庭地位及負擔而定
意外險 500 萬,可依照壽險、殘廢殘扶及預算調整額度
住院醫療
每日額度 4 千以上
雜費額度 20 萬左右
重疾(癌症) 150~200 萬
殘廢一次金 300 萬以上
殘廢月扶金 3 萬以上
基本上我不認為保險是必買。但是不買保險,風險就自留而已
其實,保險不是非買不可 http://goo.gl/dHbRqE
上面三篇文章中保障需求高低隨年齡如何調整亦提及到
越有錢的人 越有資格選擇「風險自留」 選擇「不買保險」
如同我以前的文章所說的
「一個躺著不用工作就可以月入十萬的人是不用失能險的
一個存摺裡有上千萬的人,是不需要區區百萬的意外險的
一個一次住院花費五十萬,
付錢時像去7-11買杯飲料那麼簡單的人是不需要醫療險、重疾險的」
又或者像是這篇 http://goo.gl/ObsEZk
內容寫到
產險業者透過再保險轉嫁部份賠償責任
自留保費是產險公司安排再保險之後實際入袋的保費
由於這部分的業務沒再保險公司分攤理賠責任,產險公司得自己承擔風險
因此從自留保費比例可以看出一家保險公司實際承擔風險的程度與能力。
了解自身可以承受哪些程度的風險,這才是買保險的意義
但是當你要了解那些風險勢必要去了解現在醫療制度
至少要有基本上的花費概念
例如像是症花費主要有哪些部份呢?
治療方面:手術切除、放療、化療、標靶藥物
住院、其他花費(雜七雜八醫療費用)
放療花費: 2~35 萬/次(依照醫生判斷用哪種治療為主、有些健保條件給付)
化療花費: 40 萬/年
標靶藥物: 4~30 萬/月
所以版上建議在這部分保障額度至少 150~200 萬較為安全
又或者是長期照護狀態要花多少錢?
外籍看護 2 萬/月、本籍看護 6 萬/月、療養院 2~6 萬/月
還有其他相關設備、生活雜費、工作損失等等花費
再來是了解什麼是保大不保小
綠角財經筆記---保大不保小 http://goo.gl/wm83uZ
內文中提到:
錯誤心態 "Buy insurance so you don't have to pay out of pocket."
意即買了保險,日後就不必從口袋中出錢。
記住保險並非保你人生中所有風險,保險只保你無法承受的重大損失
稍微去認識一下哪些風險可能要花費 50 萬以上,甚至可能要花費數百萬以上
能夠了解這些東西後,你才會知道你該買的是什麼樣的保險
--
All Comments
By Heather
at 2016-08-24T15:26
at 2016-08-24T15:26
By Hedda
at 2016-08-24T22:32
at 2016-08-24T22:32
By Doris
at 2016-08-26T18:20
at 2016-08-26T18:20
By Jessica
at 2016-08-27T11:00
at 2016-08-27T11:00
By Caroline
at 2016-08-27T21:38
at 2016-08-27T21:38
By Eden
at 2016-08-30T00:59
at 2016-08-30T00:59
By Hardy
at 2016-09-02T21:12
at 2016-09-02T21:12
By Delia
at 2016-09-03T17:08
at 2016-09-03T17:08
By Queena
at 2016-09-04T09:35
at 2016-09-04T09:35
By Gilbert
at 2016-09-06T15:30
at 2016-09-06T15:30
By George
at 2016-09-08T11:35
at 2016-09-08T11:35
By Eden
at 2016-09-09T15:40
at 2016-09-09T15:40
Related Posts
31歲男富邦保單檢視
By Isabella
at 2016-08-21T21:19
at 2016-08-21T21:19
31歲男 富邦 殘廢險
By Regina
at 2016-08-21T20:54
at 2016-08-21T20:54
28歲男保單檢視+新增(遠雄、友邦)
By Sarah
at 2016-08-21T16:56
at 2016-08-21T16:56
26歲男 三商 醫療 意外 第一次投保
By Lucy
at 2016-08-21T16:09
at 2016-08-21T16:09
遠雄單家雙實支
By Zora
at 2016-08-21T15:25
at 2016-08-21T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