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Barro-2000的跨期一致總體經濟體系 - 經濟

By Kelly
at 2011-05-29T03:25
at 2011-05-29T03:25
Table of Contents
Barro在他第十五版的總體經濟學課本,提到「跨期一致性」總體經濟架構中:
一、貨幣需求假設只存在「交易需求」,換言之沒有跨期選擇的問題,
那麼如果加入「投機性的貨幣需求」呢?
還是說Barro而言,消費者的投機並不存在或存在於商品市場中呢?
因為,如果按照古典學派架構的體系(samuelson的新古典綜合理論),
商品市場一定均衡(薩伊法則+充分就業),貨幣只是交易需求的,
而勞動市場由於名目工資可以自由調整,也可以透過價格機能調整,
若按照「瓦拉斯法則」則借貸市場應該也會均衡,
而「投機」存在於借貸市場上,所以不用討論這樣嗎?
二、如果政府必須要「收支均衡」,而定義式為:
G1+V1/P1+R0*B0=T1/P1+(M1-M0)/P1+(B1-B0)
那麼如果政府用「租稅融通」來增加公共支出,不是反而降低消費嗎?
那麼是不是Barro是不支持政府增加支出來促進經濟成長呢?
倘若政府改用「貨幣融通」或「債券融通」來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的話,
是不是也都會符合「李嘉圖對等定理」呢?
政府增加支出似乎會造成之後的通膨啦與未來租稅增加造成消費減少?
可是用模型操作的話,暫時性的政府支出增加利率升降不定,
但是恆久性的政府支出增加,利率與物價下降而產出增加了,
這樣的話,感覺與我們一般對政府支出增加造成通膨的觀念有所不同吧?
三、Barro的體系與「理性預期學派」、「重貨幣學派」
都是被歸類於古典體系的,「應該」是偏向政府「少」干預市場的吧!
可是根據他跨期一致的模型,市場結清後政府支出增加反而是有效的?
所以他是支持政府干涉的?
我感到疑惑的是,每個經濟學家在應用總體模型分析經濟體系時,
都是在作政策的辯護與證明自己的立場,也就是「規範經濟學」的分析,
那麼Barro本身是贊成政府實施各項經濟政策的?
以上這三個問題是我最近看Barro的書與賴景昌老師教科書的解釋所產生的問題,
會不會是對於原文書不懂的部分,我拿賴老師的書作參考時,他們解讀不一樣呢?
另外,我聽說Barro最近的教科書有點失去2000年的「韻味」,
是不是已經放棄了這個跨期一致性模型呢?
而Barro到底是支持政府干涉的古典學派,還是凱因斯學派呢?
最後,我想離題問一下,之前有一份台灣實證的paper說,
如果政府支出用在基礎建設或人力投資上,所造成的政策效果較為顯著,
反之如果用在其他非基礎建設的支出所造成的政策效果則較不明顯,
那麼,台灣在十大建設時代所造就的經濟成長,是否無法在現代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呢?
希望有網友能提供點意見,謝謝!祝大家期末考「all high pass」
--
人性本賤,非戰之罪!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民常畏死,而為奇者,
執而殺之,熟敢?常有司殺者殺
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手矣!
--
一、貨幣需求假設只存在「交易需求」,換言之沒有跨期選擇的問題,
那麼如果加入「投機性的貨幣需求」呢?
還是說Barro而言,消費者的投機並不存在或存在於商品市場中呢?
因為,如果按照古典學派架構的體系(samuelson的新古典綜合理論),
商品市場一定均衡(薩伊法則+充分就業),貨幣只是交易需求的,
而勞動市場由於名目工資可以自由調整,也可以透過價格機能調整,
若按照「瓦拉斯法則」則借貸市場應該也會均衡,
而「投機」存在於借貸市場上,所以不用討論這樣嗎?
二、如果政府必須要「收支均衡」,而定義式為:
G1+V1/P1+R0*B0=T1/P1+(M1-M0)/P1+(B1-B0)
那麼如果政府用「租稅融通」來增加公共支出,不是反而降低消費嗎?
那麼是不是Barro是不支持政府增加支出來促進經濟成長呢?
倘若政府改用「貨幣融通」或「債券融通」來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的話,
是不是也都會符合「李嘉圖對等定理」呢?
政府增加支出似乎會造成之後的通膨啦與未來租稅增加造成消費減少?
可是用模型操作的話,暫時性的政府支出增加利率升降不定,
但是恆久性的政府支出增加,利率與物價下降而產出增加了,
這樣的話,感覺與我們一般對政府支出增加造成通膨的觀念有所不同吧?
三、Barro的體系與「理性預期學派」、「重貨幣學派」
都是被歸類於古典體系的,「應該」是偏向政府「少」干預市場的吧!
可是根據他跨期一致的模型,市場結清後政府支出增加反而是有效的?
所以他是支持政府干涉的?
我感到疑惑的是,每個經濟學家在應用總體模型分析經濟體系時,
都是在作政策的辯護與證明自己的立場,也就是「規範經濟學」的分析,
那麼Barro本身是贊成政府實施各項經濟政策的?
以上這三個問題是我最近看Barro的書與賴景昌老師教科書的解釋所產生的問題,
會不會是對於原文書不懂的部分,我拿賴老師的書作參考時,他們解讀不一樣呢?
另外,我聽說Barro最近的教科書有點失去2000年的「韻味」,
是不是已經放棄了這個跨期一致性模型呢?
而Barro到底是支持政府干涉的古典學派,還是凱因斯學派呢?
最後,我想離題問一下,之前有一份台灣實證的paper說,
如果政府支出用在基礎建設或人力投資上,所造成的政策效果較為顯著,
反之如果用在其他非基礎建設的支出所造成的政策效果則較不明顯,
那麼,台灣在十大建設時代所造就的經濟成長,是否無法在現代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呢?
希望有網友能提供點意見,謝謝!祝大家期末考「all high pass」
--
人性本賤,非戰之罪!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民常畏死,而為奇者,
執而殺之,熟敢?常有司殺者殺
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手矣!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Catherine
at 2011-05-31T15:56
at 2011-05-31T15:56

By Anonymous
at 2011-06-03T07:13
at 2011-06-03T07:13

By Mason
at 2011-06-03T14:43
at 2011-06-03T14:43

By Tracy
at 2011-06-03T17:19
at 2011-06-03T17:19

By Emma
at 2011-06-06T08:06
at 2011-06-06T08:06
Related Posts
世紀征戰-凱因斯v.s海耶克

By Brianna
at 2011-05-29T02:04
at 2011-05-29T02:04
個經問題

By Enid
at 2011-05-29T00:53
at 2011-05-29T00:53
排隊經濟學

By Frederica
at 2011-05-28T23:03
at 2011-05-28T23:03
[轉錄][情報] 6月3日WETA研討會訊息

By Frederic
at 2011-05-27T06:42
at 2011-05-27T06:42
Countercyclical & Procyclical

By Bethany
at 2011-05-26T23:09
at 2011-05-26T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