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搶下訂單!特斯拉自駕晶片有多神? - 股票

By Emily
at 2020-09-04T21:30
at 2020-09-04T21:30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台積電搶下訂單!領先6年的強大武器 特斯拉自駕晶片有多神?
https://udn.com/news/story/6841/4825814
2.原文內容:
全球車廠自駕等級PK!日廠大嘆「做不到」、領先對手6年的特斯拉黑科技,到底多神?
不僅將解放你我雙手,更將顛覆賣車只有一次性收入的舊玩法。
7月9日,世界人工智慧線上大會開幕式,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胸有成竹地
表示,特斯拉已經「非常接近」開發出完全自動駕駛的電動車,最快今年就可能掌握這項
技術的基礎。
「我有信心,我們今年就會擁有L5級自駕的基本功能,」他說。所謂L5等級的自動駕駛,
就是指完全不須有人操作的全自駕車。
不只特斯拉,從科技大廠Alphabet旗下的Waymo,到傳統車廠通用汽車的自駕部門Cruise
,都正競賽著看誰能先開發全球首輛百分百無人車。
但特斯拉顯然還是技高一籌。
推出至今,特斯拉銷量雖然一直遠不如豐田、福斯等傳統車廠,卻有傳統車廠難以匹敵的
內建車用電子技術,領先程度高達6年。
今年4月,一則特斯拉終於可以「看懂」紅綠燈等交通號誌的訊息,在市場引起熱議。一
直積極發展自駕的特斯拉,讓旗下最新車款系統升級,能辨識「紅綠燈」或「停」等交通
號誌。這些新功能適用於配備特斯拉Hardware 3(簡稱HW3.0)的車款。
《日經》今年2月披露,拆解特斯拉平價暢銷車款「Model 3」後,發現特斯拉內部最強大
的武器,就是「HW3.0」。「HW3.0」正是電動車的大腦:中央控制系統,也就是所謂的「
完全自駕電腦」(FSD,full-self-driving computer)。
整車都能升級的神奇AI晶片
這套系統到底有多強大?一名大型日系車廠工程師檢視過HW3.0後,對《日經》不斷驚嘆
,「我們做不到。」
據了解,HW3.0於去年春季在特斯拉新款Model 3、Model S、Model X發表時釋出。(看更
多:已經追不上特斯拉? 專家:豐田的問題其實不在技術)
這款模組是特斯拉自己研發,裡頭有兩片客製化晶片,用於自駕系統和支援車內資訊娛樂
系統,同時為了解決大量運算時所產生的熱,兩塊晶片中間還放置了散熱器。
這種能處理大量資料的智慧自駕車系統,傳統車界原本預估要到2025年才成熟,「這代表
特斯拉足足領先對手6年之久,」《日經》指出。
特斯拉這套自駕系統FSD核心中的核心,正是那兩塊260平方公厘的AI晶片。
「這次是特斯拉開發自己的FSD晶片,和傳統晶片最大差別是,特斯拉叫它『類神經網路
晶片』(NPU),最核心功能是類神經學習,」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何心宇指出。
何心宇解釋,一般車廠的軟體層次,頂多更新座艙娛樂系統,但特斯拉的HW3.0是自行用
開源軟體研發,不只是應用軟體層次的更新,而是可以深入整車OTA(over-the-air
programming,空中下載更新),動力層次、底盤層次都能更新。
賣車不再是一次性收入
「整車OTA更新升級,就代表可以實現車子重要功能的常用更新,連車體的bug(程式錯誤
)都可以幫你更新,這是特斯拉HW3.0厲害的地方,」何心宇說。
這背後最大的意義就是,當這台車售出後,特斯拉依然能透過OTA更新升級功能的模式,
持續獲得收入。
這是馬斯克推動特斯拉的基本信念。他相信,未來搭載類似HW3.0這類完全自動駕駛系統
(FSD)的車型,會是「持續升值」的產品。這也是其他車廠急欲發展FSD的重要原因,因
為賣車將不再是一次性收入。
相較其他車廠開發電動車,自駕系統晶片多仍使用Nvidia的繪圖處理器(GPU),來進行
高速運算,特斯拉為何選擇自主研發晶片的道路?
特斯拉自駕晶片負責人巴能(Peter Bannon)曾表示,2016年時,車界都在增加CPU或GPU
的運算能力。
蘋果人助陣,事故仍頻傳?
「沒人想過要自己來做這件事(研發晶片),市面上也沒有專為類神經網路架構的自駕晶
片,所以特斯拉決定自己做,」巴能說。HW3.0中最核心的兩顆AI晶片,正是巴能主導。
巴能是馬斯克從蘋果挖角來的晶片設計能手,曾參與多款iPhone晶片開發,包括iPhone 5
的A5晶片。巴能加入特斯拉時,就曾問馬斯克是否願意大筆投資完全自駕系統,馬斯克豪
爽地回他,「I am in(我支持)。」
特斯拉從2016年就開始組織晶片研發團隊,2018年底著手改裝車輛測試軟體。直到2019年
4月,搭載AI晶片的HW3.0的Model 3才開始生產。
這兩顆晶片是獨立運行,任一部份出現故障,FSD依然能正常驅動車子進行自動駕駛。「
電腦失效機率遠低於人失去意識,」馬斯克在2019年的特斯拉「自動駕駛日」上強調。
美國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分析師甚至大幅調升特斯拉股票目標價格,從939美元升至超
過2000美元,就是肯定這套FSD軟體系統「有大商機」。「但目前這些新技術特斯拉仍處
於自用階段,研發成本還降不下來,」何心宇坦言。
Piper Sandler則預估,即使只有一半的顧客選購FSD,但因FSD利潤高,特斯拉可能到
2030年就能用成本價或低於成本的價格賣車,屆時將能拉抬營業利潤。
但特斯拉曾傳出多起自駕車事故,外界疑慮仍高,德國法院還曾判定特斯拉「自動駕駛」
廣告誤導大眾。
一名持續關注特斯拉的台灣科技廠總經理直言,與其說這是「自動駕駛」,應該說是「輔
助駕駛」,「要做到完全自動駕駛,難度很高。」
領先六年的新科技,凸顯馬斯克下重本稱霸電車界與引領規格的企圖,但也考驗特斯拉產
量與銷量。
3.心得/評論:
剛剛看一個節目提到特斯拉的『類神經網路晶片』(NPU),查了一下股板和車板
都沒人貼這一則三天前的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NWeRSA6gs
之前看到這個影片裡面提到特斯拉竟然能預測及避開事故,如果是真的,那簡直太
神了,那特斯拉的車子我一定非買不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yd-HjaaF-4
看到火箭回收真是令人感動,全世界的公司何其多,但能帶給人們感動的感覺又有
幾家呢!?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看特斯拉股價回調,卻沒錢加碼!!!我持續看好特斯拉。
--
https://udn.com/news/story/6841/4825814
2.原文內容:
全球車廠自駕等級PK!日廠大嘆「做不到」、領先對手6年的特斯拉黑科技,到底多神?
不僅將解放你我雙手,更將顛覆賣車只有一次性收入的舊玩法。
7月9日,世界人工智慧線上大會開幕式,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胸有成竹地
表示,特斯拉已經「非常接近」開發出完全自動駕駛的電動車,最快今年就可能掌握這項
技術的基礎。
「我有信心,我們今年就會擁有L5級自駕的基本功能,」他說。所謂L5等級的自動駕駛,
就是指完全不須有人操作的全自駕車。
不只特斯拉,從科技大廠Alphabet旗下的Waymo,到傳統車廠通用汽車的自駕部門Cruise
,都正競賽著看誰能先開發全球首輛百分百無人車。
但特斯拉顯然還是技高一籌。
推出至今,特斯拉銷量雖然一直遠不如豐田、福斯等傳統車廠,卻有傳統車廠難以匹敵的
內建車用電子技術,領先程度高達6年。
今年4月,一則特斯拉終於可以「看懂」紅綠燈等交通號誌的訊息,在市場引起熱議。一
直積極發展自駕的特斯拉,讓旗下最新車款系統升級,能辨識「紅綠燈」或「停」等交通
號誌。這些新功能適用於配備特斯拉Hardware 3(簡稱HW3.0)的車款。
《日經》今年2月披露,拆解特斯拉平價暢銷車款「Model 3」後,發現特斯拉內部最強大
的武器,就是「HW3.0」。「HW3.0」正是電動車的大腦:中央控制系統,也就是所謂的「
完全自駕電腦」(FSD,full-self-driving computer)。
整車都能升級的神奇AI晶片
這套系統到底有多強大?一名大型日系車廠工程師檢視過HW3.0後,對《日經》不斷驚嘆
,「我們做不到。」
據了解,HW3.0於去年春季在特斯拉新款Model 3、Model S、Model X發表時釋出。(看更
多:已經追不上特斯拉? 專家:豐田的問題其實不在技術)
這款模組是特斯拉自己研發,裡頭有兩片客製化晶片,用於自駕系統和支援車內資訊娛樂
系統,同時為了解決大量運算時所產生的熱,兩塊晶片中間還放置了散熱器。
這種能處理大量資料的智慧自駕車系統,傳統車界原本預估要到2025年才成熟,「這代表
特斯拉足足領先對手6年之久,」《日經》指出。
特斯拉這套自駕系統FSD核心中的核心,正是那兩塊260平方公厘的AI晶片。
「這次是特斯拉開發自己的FSD晶片,和傳統晶片最大差別是,特斯拉叫它『類神經網路
晶片』(NPU),最核心功能是類神經學習,」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何心宇指出。
何心宇解釋,一般車廠的軟體層次,頂多更新座艙娛樂系統,但特斯拉的HW3.0是自行用
開源軟體研發,不只是應用軟體層次的更新,而是可以深入整車OTA(over-the-air
programming,空中下載更新),動力層次、底盤層次都能更新。
賣車不再是一次性收入
「整車OTA更新升級,就代表可以實現車子重要功能的常用更新,連車體的bug(程式錯誤
)都可以幫你更新,這是特斯拉HW3.0厲害的地方,」何心宇說。
這背後最大的意義就是,當這台車售出後,特斯拉依然能透過OTA更新升級功能的模式,
持續獲得收入。
這是馬斯克推動特斯拉的基本信念。他相信,未來搭載類似HW3.0這類完全自動駕駛系統
(FSD)的車型,會是「持續升值」的產品。這也是其他車廠急欲發展FSD的重要原因,因
為賣車將不再是一次性收入。
相較其他車廠開發電動車,自駕系統晶片多仍使用Nvidia的繪圖處理器(GPU),來進行
高速運算,特斯拉為何選擇自主研發晶片的道路?
特斯拉自駕晶片負責人巴能(Peter Bannon)曾表示,2016年時,車界都在增加CPU或GPU
的運算能力。
蘋果人助陣,事故仍頻傳?
「沒人想過要自己來做這件事(研發晶片),市面上也沒有專為類神經網路架構的自駕晶
片,所以特斯拉決定自己做,」巴能說。HW3.0中最核心的兩顆AI晶片,正是巴能主導。
巴能是馬斯克從蘋果挖角來的晶片設計能手,曾參與多款iPhone晶片開發,包括iPhone 5
的A5晶片。巴能加入特斯拉時,就曾問馬斯克是否願意大筆投資完全自駕系統,馬斯克豪
爽地回他,「I am in(我支持)。」
特斯拉從2016年就開始組織晶片研發團隊,2018年底著手改裝車輛測試軟體。直到2019年
4月,搭載AI晶片的HW3.0的Model 3才開始生產。
這兩顆晶片是獨立運行,任一部份出現故障,FSD依然能正常驅動車子進行自動駕駛。「
電腦失效機率遠低於人失去意識,」馬斯克在2019年的特斯拉「自動駕駛日」上強調。
美國投資銀行Piper Sandler分析師甚至大幅調升特斯拉股票目標價格,從939美元升至超
過2000美元,就是肯定這套FSD軟體系統「有大商機」。「但目前這些新技術特斯拉仍處
於自用階段,研發成本還降不下來,」何心宇坦言。
Piper Sandler則預估,即使只有一半的顧客選購FSD,但因FSD利潤高,特斯拉可能到
2030年就能用成本價或低於成本的價格賣車,屆時將能拉抬營業利潤。
但特斯拉曾傳出多起自駕車事故,外界疑慮仍高,德國法院還曾判定特斯拉「自動駕駛」
廣告誤導大眾。
一名持續關注特斯拉的台灣科技廠總經理直言,與其說這是「自動駕駛」,應該說是「輔
助駕駛」,「要做到完全自動駕駛,難度很高。」
領先六年的新科技,凸顯馬斯克下重本稱霸電車界與引領規格的企圖,但也考驗特斯拉產
量與銷量。
3.心得/評論:
剛剛看一個節目提到特斯拉的『類神經網路晶片』(NPU),查了一下股板和車板
都沒人貼這一則三天前的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NWeRSA6gs
之前看到這個影片裡面提到特斯拉竟然能預測及避開事故,如果是真的,那簡直太
神了,那特斯拉的車子我一定非買不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yd-HjaaF-4
幾家呢!?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看特斯拉股價回調,卻沒錢加碼!!!我持續看好特斯拉。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Ina
at 2020-09-09T18:10
at 2020-09-09T18:10

By Irma
at 2020-09-09T22:03
at 2020-09-09T22:03

By Tom
at 2020-09-12T17:23
at 2020-09-12T17:23

By Ula
at 2020-09-17T06:40
at 2020-09-17T06:40

By Ida
at 2020-09-19T17:39
at 2020-09-19T17:39

By William
at 2020-09-22T16:53
at 2020-09-22T16:53

By Suhail Hany
at 2020-09-23T19:08
at 2020-09-23T19:08

By Gilbert
at 2020-09-28T16:24
at 2020-09-28T16:24

By Kumar
at 2020-09-29T15:56
at 2020-09-29T15:56

By Eden
at 2020-09-30T10:26
at 2020-09-30T10:26

By Robert
at 2020-10-01T21:51
at 2020-10-01T21:51

By Ula
at 2020-10-06T16:18
at 2020-10-06T16:1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10-07T10:31
at 2020-10-07T10:31

By Blanche
at 2020-10-11T08:48
at 2020-10-11T08:48

By Yedda
at 2020-10-14T06:47
at 2020-10-14T06:47

By Blanche
at 2020-10-16T10:32
at 2020-10-16T10:32

By Ursula
at 2020-10-19T01:43
at 2020-10-19T01:43

By Brianna
at 2020-10-22T00:08
at 2020-10-22T00:08

By Connor
at 2020-10-22T12:36
at 2020-10-22T12:36

By Cara
at 2020-10-27T04:53
at 2020-10-27T04:53

By Edith
at 2020-10-30T18:49
at 2020-10-30T18:49

By Hardy
at 2020-11-01T12:42
at 2020-11-01T12:42

By Sierra Rose
at 2020-11-02T23:19
at 2020-11-02T23:19

By Leila
at 2020-11-05T14:11
at 2020-11-05T14:11

By Olga
at 2020-11-08T18:44
at 2020-11-08T18:44

By Charlotte
at 2020-11-11T13:07
at 2020-11-11T13:07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11-12T12:03
at 2020-11-12T12:03

By Valerie
at 2020-11-13T11:26
at 2020-11-13T11:26

By Hamiltion
at 2020-11-15T11:26
at 2020-11-15T11:26

By Caitlin
at 2020-11-15T20:12
at 2020-11-15T20:12

By Steve
at 2020-11-20T18:31
at 2020-11-20T18:31

By Rosalind
at 2020-11-23T13:49
at 2020-11-23T13:49

By Vanessa
at 2020-11-26T12:59
at 2020-11-26T12:59

By Emily
at 2020-11-26T20:59
at 2020-11-26T20:59

By Quanna
at 2020-11-29T05:23
at 2020-11-29T05:23

By Robert
at 2020-12-02T02:31
at 2020-12-02T02:31

By Megan
at 2020-12-05T08:30
at 2020-12-05T08:30

By Anthony
at 2020-12-09T09:40
at 2020-12-09T09:40

By Frederic
at 2020-12-11T19:39
at 2020-12-11T19:39

By Erin
at 2020-12-13T16:40
at 2020-12-13T16:40

By Oliver
at 2020-12-18T10:05
at 2020-12-18T10:05

By Lydia
at 2020-12-21T16:00
at 2020-12-21T16:00

By Todd Johnson
at 2020-12-26T00:47
at 2020-12-26T00:47

By Robert
at 2020-12-30T12:49
at 2020-12-30T12:49

By Cara
at 2021-01-04T03:01
at 2021-01-04T03:01

By Caitlin
at 2021-01-06T03:25
at 2021-01-06T03:25
Related Posts
羅氏區分武漢肺炎和流感檢驗 獲美FDA緊

By Valerie
at 2020-09-04T21:25
at 2020-09-04T21:25
台灣50增矽力、瑞昱 剔除新光金、中壽

By Puput
at 2020-09-04T21:20
at 2020-09-04T21:20
就算買台積電 多數散戶還是賠錢!

By Irma
at 2020-09-04T21:09
at 2020-09-04T21:09
太子 起乩多

By Jessica
at 2020-09-04T20:14
at 2020-09-04T20:14
5G合作? 遠傳、亞太電信8點半召開重訊記

By Yuri
at 2020-09-04T20:09
at 2020-09-04T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