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空手到 風險都由銀行承擔 - 股票

By Oliver
at 2019-03-17T15:49
at 2019-03-17T15:49
Table of Contents
台商空手到 風險都由銀行承擔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3701631
2019-03-17 02:16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各公股銀行大搶此波台商回台商機,還加碼提供優惠貸款,利率、成數寬限期等條件極優
,資格限制也放寬,難怪台商趨之若鶩。不過,有銀行私下抱怨,台商可貸九成、寬限期
三年,根本是「空手到」,與吸引資金回台的目標根本不符。
公股銀行高層表示,國銀殺價競爭已經「血流成河」,現在有了政策助力,台商更有恃無
恐,緊咬國發會最低百分之一點五的優惠利率,「多一點都不願意加」,利率比青年安心
成家方案平均利率還低,「政府對年輕人的照顧,還不如過去沒在台灣繳稅的業者」,風
險都由銀行來承擔。
另一位公股高層坦言,利率殺到百分之一點五以下確實已差不多是「成本價」,但相較廿
年前「債留台灣、錢進大陸」,現在即使台商是「空手到」、錢都是向銀行借的,但至少
是真的回來,錢也是留在台灣投資,對台灣整體就業及經濟發展有幫助,「例如現在工業
區土地就漲了幾倍」。
他表示,台商回台融資設廠,還是要拿出一、二成的自備款,銀行也會看產業屬性及投資
內容綜合考量利率條件。雖然利率確實很低,開出百分之一點四九的條件比利息補貼還低
,且要承受貸款廿年的風險,但台灣爛頭寸太多,有去處總比沒去處好。
資深會計師表示,企業投資布局的調整是大工程,不太可能只因政府有推出投資專案就回
台投資,還要綜合考量勞工成本、稅負成本及匯率等因素,其實台商是早有規畫,政府補
貼與協助是錦上添花、增加誘因。
資深會計師說,資金回台的分為企業及個人兩種。企業的財務狀況及報表資訊相對完善明
確,依據投資架構及全球布局的成本分析就可做出決策;個人則要考慮海外所得課稅問題
。雖然全球反避稅,資金能藏的地方不多了,但是富人要思考的不只是一次匯回台灣,還
要思考後續長久的租稅負擔。
銀行把錢借給台商,台商錢進房地產。
房地產漲台商才能還利息,房地產崩跌銀行慘兮兮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3701631
2019-03-17 02:16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各公股銀行大搶此波台商回台商機,還加碼提供優惠貸款,利率、成數寬限期等條件極優
,資格限制也放寬,難怪台商趨之若鶩。不過,有銀行私下抱怨,台商可貸九成、寬限期
三年,根本是「空手到」,與吸引資金回台的目標根本不符。
公股銀行高層表示,國銀殺價競爭已經「血流成河」,現在有了政策助力,台商更有恃無
恐,緊咬國發會最低百分之一點五的優惠利率,「多一點都不願意加」,利率比青年安心
成家方案平均利率還低,「政府對年輕人的照顧,還不如過去沒在台灣繳稅的業者」,風
險都由銀行來承擔。
另一位公股高層坦言,利率殺到百分之一點五以下確實已差不多是「成本價」,但相較廿
年前「債留台灣、錢進大陸」,現在即使台商是「空手到」、錢都是向銀行借的,但至少
是真的回來,錢也是留在台灣投資,對台灣整體就業及經濟發展有幫助,「例如現在工業
區土地就漲了幾倍」。
他表示,台商回台融資設廠,還是要拿出一、二成的自備款,銀行也會看產業屬性及投資
內容綜合考量利率條件。雖然利率確實很低,開出百分之一點四九的條件比利息補貼還低
,且要承受貸款廿年的風險,但台灣爛頭寸太多,有去處總比沒去處好。
資深會計師表示,企業投資布局的調整是大工程,不太可能只因政府有推出投資專案就回
台投資,還要綜合考量勞工成本、稅負成本及匯率等因素,其實台商是早有規畫,政府補
貼與協助是錦上添花、增加誘因。
資深會計師說,資金回台的分為企業及個人兩種。企業的財務狀況及報表資訊相對完善明
確,依據投資架構及全球布局的成本分析就可做出決策;個人則要考慮海外所得課稅問題
。雖然全球反避稅,資金能藏的地方不多了,但是富人要思考的不只是一次匯回台灣,還
要思考後續長久的租稅負擔。
銀行把錢借給台商,台商錢進房地產。
房地產漲台商才能還利息,房地產崩跌銀行慘兮兮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19-03-21T01:49
at 2019-03-21T01:49

By Sarah
at 2019-03-24T06:04
at 2019-03-24T06:04

By Delia
at 2019-03-25T08:09
at 2019-03-25T08:09

By Dorothy
at 2019-03-28T10:26
at 2019-03-28T10:26

By Puput
at 2019-03-29T19:34
at 2019-03-29T19:34

By Frederica
at 2019-04-02T23:10
at 2019-04-02T23:10

By Kelly
at 2019-04-05T05:26
at 2019-04-05T05:26

By Agnes
at 2019-04-07T21:35
at 2019-04-07T21:35

By Elvira
at 2019-04-10T00:26
at 2019-04-10T00:26

By Wallis
at 2019-04-12T18:04
at 2019-04-12T18:04

By Catherine
at 2019-04-13T08:26
at 2019-04-13T08:26

By Audriana
at 2019-04-18T00:10
at 2019-04-18T00:10

By Olga
at 2019-04-20T16:27
at 2019-04-20T16:27

By Hazel
at 2019-04-25T06:25
at 2019-04-25T06:25

By Dora
at 2019-04-29T22:57
at 2019-04-29T22:57

By Xanthe
at 2019-05-01T13:47
at 2019-05-01T13:47

By Jacob
at 2019-05-02T18:52
at 2019-05-02T18:52

By Yedda
at 2019-05-04T16:53
at 2019-05-04T16:53

By Oliver
at 2019-05-07T04:46
at 2019-05-07T04:46

By Genevieve
at 2019-05-07T18:33
at 2019-05-07T18:33
Related Posts
手中存股的股價越來越高該怎麼加碼?

By Aaliyah
at 2019-03-17T15:15
at 2019-03-17T15:15
智駕車產業鏈為下個黃金十年?

By Annie
at 2019-03-17T14:14
at 2019-03-17T14:14
在台灣看大陸盤

By James
at 2019-03-17T13:53
at 2019-03-17T13:53
特朗普習近平會面結束貿易戰可能推遲到6月

By Emily
at 2019-03-17T13:30
at 2019-03-17T13:30
《各報要聞》13檔多頭排列,人氣爆發

By Emily
at 2019-03-17T13:10
at 2019-03-17T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