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反擊? 美國債遭拋售 - 股票
By Poppy
at 2009-01-26T10:40
at 2009-01-26T10:4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paperavi (paperavi)》之銘言:
: → sartan:二十年前的台灣,四十年前的日本,政府用便宜勞力換得資本,而 01/26 02:12
: → sartan:再用這些資本去"真正"搞經濟,講實話之前二十年只是前菜,他 01/26 02:14
: → sartan:們現在才開始真正去把內需經濟整個做大,十三億的人口,每人 01/26 02:16
: → sartan:只要平均GDP有到10000 USD,差不多就跟美國一樣了,一萬美金 01/26 02:18
: → sartan:台灣花多久,南韓花多久,日本花多久? 有興趣查查看,而且如果 01/26 02:24
: → sartan:在去看當增長率暴增的那幾年,大家都有甚麼特徵~你就曉得美 01/26 02:25
: → sartan:國現在那麼抖中國,不是沒原因的~ 01/26 02:26
這段是很奇怪的.
GDP 雖然可以用來比較經濟力, 但 GDP 是不反映經濟的絕對值吧? 這
裡用的貨幣單位還要是美金, 卻用這個單位來跟美國比較, 就更加難
以想像.
要解釋的話, 我舉的例子是現在的辛巴威, 如果各國的經濟是用辛巴
威貨幣去算 GDP 的話. 那每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都是天文數字, 那並
不是真的指各國的經濟有天文數字的成長, 一粒米變十粒米, 而是那
個貨幣本身的價值在暴跌.
也許有一天中國人均的 GDP 可以去到一萬美元, 但是到時美元的幣值
又是多少? 如果到時美元的價值像辛巴威貨幣一般暴跌, 隨時一個第
三世界國家都可以有人均 GDP 十萬美元了. 這個「未來 GDP」根本就
是建立在一個相對價值下.
況且這個用美元算 GDP 的世界, 已經意味著, 幾乎所有參與這市場的
國家的經濟和美國的動態都是連動的. 一旦美國有甚麼衰退波動, 其
他國家的經濟也必然會被牽連. 而這又會牽涉到美元幣值的改變, 用
一個以美元為單位的 GDP 去宣言甚麼時候能跟美國平頭, 對我來說是
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而且你到底對於「經濟」和「資本」的概念是甚麼? 你所說的資本到
底是指廣義上的資本, 也就是一切有生產價值的事物, 還是狹義上的
資本, 即是金融資本?
在你的眼中, 經濟發展就好像癌細胞一樣, 可以無限增殖. 但現實去
看經濟是不可能永遠持續的發展下去的, 「經濟增長」並不是東西無
中生有地增加了, 經濟增長是指正在改良運用手頭上的資源的方法,
增加的是「價值」, 比方說將橙搾成橙汁, 使更多人喜歡吃了, 那就
是增值.
但那不意味著價值是可以無限提升的, 因為價值是取決於市場的供求
, 任何過度供應的東西價值都會下降. 而且不論是工藝還是生產過程
, 隨著質素的提高, 再提高其價值將會變得更複雜, 成本更大, 最終
因為不合乎成本效益而會停在某個點上.
無論怎樣增值也好, 世界上可用的資源都是有限的, 不論是礦物資源
, 海洋資源, 淡水資源還是土地資源. 同樣都是十萬人, 同樣的知識
水平, 同樣的勤勞程度, 放在一片肥沃的草原和放在一片沙漠當中,
產生的價值就是差天共地遠. 因為他們的生產行為還是得依賴既成的
資源.
美國那高的人均產值, 本身就是建基在其已有的資源下吧? 美國本土
擁有的是長期沒開發的礦物資源, 大面積的可耕地, 可以直達歐洲和
亞洲的兩條海岸線, 以及從日本手上奪來的整個太平洋. 這些根本就
不是中國會擁有的資本, 況且中國的面積有很多都是從新疆和西藏這
兩大片沒有海岸線的土地灌水灌出來的數字.
當年美國預言日本可以經濟上統治美國, 但現實來看卻是沒有可能,
日本差不多已經把其所有資源的效益發揮至盡頭, 經濟就再也不可能
繼續躍進了. 這本身還得依賴韓戰, 跟蘇聯對抗等機遇, 讓美國得不
斷照顧日本才可行的, 一旦蘇聯解體, 美國稍為顧忌日本的經濟力,
日本的順境就結束.
而日本也很清楚, 自己的順境就是依賴美國市場的, 而所謂美國市場
之所以存在, 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地球上那麼多資源. 這點是不會改變
的, 所謂廉價勞動力並不是一種本錢, 而只是在你沒有資源和人口過
剩的時候, 你會產生的「天然資本」而已. 所謂廉價勞動力完全是意
味著你的議價能力比別人低, 要做更多的事情去換別人較少的勞力.
而經濟提升的成果就是勞動力價格的提升, 不然經濟有何意義? 勞動
力能一直保持價格低落, 代表的只是一直在做賠本生意. 而勞動力的
價格上升就會導致需求減少, 經濟增長也會變冷吧. 而這個價值就取
決於市場對那些勞動力的需求, 事實上, 工人越生產, 市場對於勞動
力的需求就會越少, 因為需求被勞動滿足了.
價格的變動是曲線, 因為人類到頭來還是在交換全世界的資源, 你今
天能夠用二百美元買一兩金, 而全世界有一萬兩, 不等於你用二百萬
美元就可以把全世界的金買回來. 因為你每買一兩, 價格就會變動,
最終會去到你買不起的價錢.
這樣的話, 怎可能如你所說地上升到所謂的 10000 GDP 然後跟美國
平頭? 當你上升的過程中, 上升的推力也會隨之減弱, 最終會去到某
個點浮沉, 直至經濟技術或者思想上有某些突破或者增加了天然資源
為止. 而現實就是中國這麼有限的資源是由十二億人分的, 將來更會
面臨勞動力結構因為人口老化而大幅改變的問題, 假設這一波問題差
不多解決, 而美國而不是跟人打了場敗仗, 在資源上也還未去到美國
的起跑線.
況且所謂的內需本來就是指自身的消費能力, 而現在所指的內需, 是
消費自己所建立的生產出口品的能力. 可是生產這些產品, 資源卻很
多都是外求的, 根本就必須先滿足這些外求的資源價格, 然後才能夠
去滿足內需. 偏偏你的產品供過於求, 價格就會下降, 也就是說在你
能滿足內需之前, 就要先面對原料價格的相對成本上漲的問題.
為何我們會覺得內需是一定可以開發得出來的? 有些人覺得內需並不
一定是消費, 也可以是投資. 但他們是否意識到投資的目的最終也是
為了消費? 用投資來創造的內需, 最終還是得靠消費才能夠體現其價
值, 投資是可以短暫拖延一段短時間的需求問題, 但投資一旦完成就
必須透過消費才能夠兌現其價值.
不斷投資而建造了消費量不如預期的東西, 最終就會產生連環引爆經
濟炸彈的結果, 大規模的擴大對國內的投資, 本身無異於賭博, 因為
根本就沒有經過市場去證明那些投資是否真的有市場. 全是少數政府
官員一廂情願的投資, 假設被他們博贏了, 固然可以領功, 萬一輸了
怎樣辦? 到時只怕誰也不負責, 然後費用由全民去承受.
這種擴大內需的手段, 最終大部份都會製造了短期的景氣之後再承受
長期的惡果. 因為任何生產最終都必然要消費才能夠產生價值, 不然
生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負價值的行為.
同樣是被美國開放市場, 菲律賓和南美都曾經經過某個經濟增長期,
之後就停下來了, 美國開放市場可以將一塊沒效益的地方慢慢變成有
效益, 但其效益到頭來還是限制在其天然資源, 人口密度, 制度水準
之上. 這種成長就像人的成長一樣是有限度的, 覺得經濟可以無限推
上去, 到底是甚麼經濟觀念?
: 推 richjf:樓上要去搶買印度股市基金了嗎?.... 01/26 03:06
: → honjaw:老大?古今多少事.. 01/26 03:09
: 推 tevil:我覺得不管中國是不是真有能力,重點真的在美國能不能有自知 01/26 03:32
: → tevil:之名,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以為用這些金融政治手段 01/26 03:33
: → tevil:又可以大肆舉債消費過奢華生活,最後一定會開啟動亂~ 01/26 03:33
相反, 美國是靠奢華的生活, 去進行他們的金融政治手段.
美國之所以有充足的資本去支援盟國, 以及收買, 安撫各國, 全都是
因為美國人生活奢侈. 這種奢侈的生活產生了一個很充足的美國市場
, 這個市場的存在, 提供了很多國家的人希望去努力工作, 重建他們
的經濟. 說穿了, 美國賦與了這些國家勞動的「價值」, 你弄一對球
鞋出來人家就肯用一百美元跟你買, 而那一百美元跟你在老家買一百
碗麵.
西歐能夠復興就是靠這種消費, 日本能夠成為工業大國也是靠美國麵
粉給他們造拉麵. 臺灣香港都是這樣走過來, 也就是這樣, 高傲的西
歐才不會一腳踢開那些鄉巴佬 Yankee , 日本也被馴服不致於一聲萬
歲去神風特攻那些美國人. 香港和臺灣才親美親到這地步, 中國大陸
的改革開放才可行. 完全被美國拉了去對付蘇聯.
美國人不買這些東西, 改革開放的東西該賣給誰? 何不一開始就給他
搞內需? 那還靠甚麼美國人? 美國人提供的正是市場彈性, 當你有甚
麼欠缺的時候, 他都可以供應給你. 你的糧食不夠? 他就出口小麥,
你可以安心繼續生產, 不用「三年自然災難」, 你的能源不夠? 他就
出口石油, 你沒有工具機械如電腦可用? 他就出口機械, 電腦. 你需
要交通工具? 他們有汽車, 有飛機.
而為甚麼他們肯給你這些東西? 正是因為他們生活奢侈, 大家光是出
口一些輕工業品他們無限量地要, 像那些球鞋, 籃球, 玩具, 他們可
以無限量地進口. 如果他們是那些衣服破了拿去補, 球鞋三年只換一
對的人, 你拿甚麼去換人家的飛機電腦小麥?
沒有了美國, 你的國家糧食欠收, 而你手頭上拿著的是甚麼? 玩具?
Nike 球鞋? 你打算拿這些去跟阿富汗換山羊嗎? 美國的奢侈生活使
很多勞力密集的工業品有了市場. 而這些奢侈生活背後的支柱, 正是
他們擁有最尖端的技術, 和極度豐富, 遠超他們所能消費限度的天然
資源. 而這正是和美國交易的國家所沒有的東西.
如果美國不這樣做, 那麼立即就會動亂, 動亂的可不是美國, 而是這
世界上各個需要市場去調節國內資源不平衡的國家.
所謂金融信用的背後全都是實物和技術, 你拿著美國國債代表了甚麼
? 你拿著美國國債代表你把一些物資, 或者一些勞力, 出賣了給美國
, 他們則甚麼都沒有給你, 只是給了你一張叫作「國債」的紙. 然後
你的勞動力和物資間接成為了美國的經濟力和國力. 那張紙有甚麼用
途? 就是每年的把他們國力的很小一部份回報你當報酬, 我們稱之為
「利息」.
然後你拿著那張紙, 大叫「我便宜賣出去, 你怕了吧, 哈哈! 」, 但
美國人手上已得到了你的勞動成果, 而你則是得到一個承諾, 到底是
誰怕誰?
根本你買了他的債, 你等於把你家的錢存進他家的戶口, 以後是他控
制你不是你控制他, 你當然可以高呼一聲, 這些錢我不要了, 以後我
自由了! 那你真的會這樣做?
這完全上了賊船還覺得自己正在海盜當中埋伏.
: → jerrylin:美國從來不怕打仗的 除非本土內亂 01/26 03:37
: 推 yuwei0705:美國宣布中國持有之美國國債全部作廢 中國就哭了 01/26 06:43
: 推 glorywin:他們都很聰明的,以合作取代對抗,才是雙贏之道。 01/26 07:42
: 推 glorywin:樓上72層樓,都陷入對抗的迷思了,嘆~~~!! 01/26 07:47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 sartan:二十年前的台灣,四十年前的日本,政府用便宜勞力換得資本,而 01/26 02:12
: → sartan:再用這些資本去"真正"搞經濟,講實話之前二十年只是前菜,他 01/26 02:14
: → sartan:們現在才開始真正去把內需經濟整個做大,十三億的人口,每人 01/26 02:16
: → sartan:只要平均GDP有到10000 USD,差不多就跟美國一樣了,一萬美金 01/26 02:18
: → sartan:台灣花多久,南韓花多久,日本花多久? 有興趣查查看,而且如果 01/26 02:24
: → sartan:在去看當增長率暴增的那幾年,大家都有甚麼特徵~你就曉得美 01/26 02:25
: → sartan:國現在那麼抖中國,不是沒原因的~ 01/26 02:26
這段是很奇怪的.
GDP 雖然可以用來比較經濟力, 但 GDP 是不反映經濟的絕對值吧? 這
裡用的貨幣單位還要是美金, 卻用這個單位來跟美國比較, 就更加難
以想像.
要解釋的話, 我舉的例子是現在的辛巴威, 如果各國的經濟是用辛巴
威貨幣去算 GDP 的話. 那每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都是天文數字, 那並
不是真的指各國的經濟有天文數字的成長, 一粒米變十粒米, 而是那
個貨幣本身的價值在暴跌.
也許有一天中國人均的 GDP 可以去到一萬美元, 但是到時美元的幣值
又是多少? 如果到時美元的價值像辛巴威貨幣一般暴跌, 隨時一個第
三世界國家都可以有人均 GDP 十萬美元了. 這個「未來 GDP」根本就
是建立在一個相對價值下.
況且這個用美元算 GDP 的世界, 已經意味著, 幾乎所有參與這市場的
國家的經濟和美國的動態都是連動的. 一旦美國有甚麼衰退波動, 其
他國家的經濟也必然會被牽連. 而這又會牽涉到美元幣值的改變, 用
一個以美元為單位的 GDP 去宣言甚麼時候能跟美國平頭, 對我來說是
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而且你到底對於「經濟」和「資本」的概念是甚麼? 你所說的資本到
底是指廣義上的資本, 也就是一切有生產價值的事物, 還是狹義上的
資本, 即是金融資本?
在你的眼中, 經濟發展就好像癌細胞一樣, 可以無限增殖. 但現實去
看經濟是不可能永遠持續的發展下去的, 「經濟增長」並不是東西無
中生有地增加了, 經濟增長是指正在改良運用手頭上的資源的方法,
增加的是「價值」, 比方說將橙搾成橙汁, 使更多人喜歡吃了, 那就
是增值.
但那不意味著價值是可以無限提升的, 因為價值是取決於市場的供求
, 任何過度供應的東西價值都會下降. 而且不論是工藝還是生產過程
, 隨著質素的提高, 再提高其價值將會變得更複雜, 成本更大, 最終
因為不合乎成本效益而會停在某個點上.
無論怎樣增值也好, 世界上可用的資源都是有限的, 不論是礦物資源
, 海洋資源, 淡水資源還是土地資源. 同樣都是十萬人, 同樣的知識
水平, 同樣的勤勞程度, 放在一片肥沃的草原和放在一片沙漠當中,
產生的價值就是差天共地遠. 因為他們的生產行為還是得依賴既成的
資源.
美國那高的人均產值, 本身就是建基在其已有的資源下吧? 美國本土
擁有的是長期沒開發的礦物資源, 大面積的可耕地, 可以直達歐洲和
亞洲的兩條海岸線, 以及從日本手上奪來的整個太平洋. 這些根本就
不是中國會擁有的資本, 況且中國的面積有很多都是從新疆和西藏這
兩大片沒有海岸線的土地灌水灌出來的數字.
當年美國預言日本可以經濟上統治美國, 但現實來看卻是沒有可能,
日本差不多已經把其所有資源的效益發揮至盡頭, 經濟就再也不可能
繼續躍進了. 這本身還得依賴韓戰, 跟蘇聯對抗等機遇, 讓美國得不
斷照顧日本才可行的, 一旦蘇聯解體, 美國稍為顧忌日本的經濟力,
日本的順境就結束.
而日本也很清楚, 自己的順境就是依賴美國市場的, 而所謂美國市場
之所以存在, 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地球上那麼多資源. 這點是不會改變
的, 所謂廉價勞動力並不是一種本錢, 而只是在你沒有資源和人口過
剩的時候, 你會產生的「天然資本」而已. 所謂廉價勞動力完全是意
味著你的議價能力比別人低, 要做更多的事情去換別人較少的勞力.
而經濟提升的成果就是勞動力價格的提升, 不然經濟有何意義? 勞動
力能一直保持價格低落, 代表的只是一直在做賠本生意. 而勞動力的
價格上升就會導致需求減少, 經濟增長也會變冷吧. 而這個價值就取
決於市場對那些勞動力的需求, 事實上, 工人越生產, 市場對於勞動
力的需求就會越少, 因為需求被勞動滿足了.
價格的變動是曲線, 因為人類到頭來還是在交換全世界的資源, 你今
天能夠用二百美元買一兩金, 而全世界有一萬兩, 不等於你用二百萬
美元就可以把全世界的金買回來. 因為你每買一兩, 價格就會變動,
最終會去到你買不起的價錢.
這樣的話, 怎可能如你所說地上升到所謂的 10000 GDP 然後跟美國
平頭? 當你上升的過程中, 上升的推力也會隨之減弱, 最終會去到某
個點浮沉, 直至經濟技術或者思想上有某些突破或者增加了天然資源
為止. 而現實就是中國這麼有限的資源是由十二億人分的, 將來更會
面臨勞動力結構因為人口老化而大幅改變的問題, 假設這一波問題差
不多解決, 而美國而不是跟人打了場敗仗, 在資源上也還未去到美國
的起跑線.
況且所謂的內需本來就是指自身的消費能力, 而現在所指的內需, 是
消費自己所建立的生產出口品的能力. 可是生產這些產品, 資源卻很
多都是外求的, 根本就必須先滿足這些外求的資源價格, 然後才能夠
去滿足內需. 偏偏你的產品供過於求, 價格就會下降, 也就是說在你
能滿足內需之前, 就要先面對原料價格的相對成本上漲的問題.
為何我們會覺得內需是一定可以開發得出來的? 有些人覺得內需並不
一定是消費, 也可以是投資. 但他們是否意識到投資的目的最終也是
為了消費? 用投資來創造的內需, 最終還是得靠消費才能夠體現其價
值, 投資是可以短暫拖延一段短時間的需求問題, 但投資一旦完成就
必須透過消費才能夠兌現其價值.
不斷投資而建造了消費量不如預期的東西, 最終就會產生連環引爆經
濟炸彈的結果, 大規模的擴大對國內的投資, 本身無異於賭博, 因為
根本就沒有經過市場去證明那些投資是否真的有市場. 全是少數政府
官員一廂情願的投資, 假設被他們博贏了, 固然可以領功, 萬一輸了
怎樣辦? 到時只怕誰也不負責, 然後費用由全民去承受.
這種擴大內需的手段, 最終大部份都會製造了短期的景氣之後再承受
長期的惡果. 因為任何生產最終都必然要消費才能夠產生價值, 不然
生產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負價值的行為.
同樣是被美國開放市場, 菲律賓和南美都曾經經過某個經濟增長期,
之後就停下來了, 美國開放市場可以將一塊沒效益的地方慢慢變成有
效益, 但其效益到頭來還是限制在其天然資源, 人口密度, 制度水準
之上. 這種成長就像人的成長一樣是有限度的, 覺得經濟可以無限推
上去, 到底是甚麼經濟觀念?
: 推 richjf:樓上要去搶買印度股市基金了嗎?.... 01/26 03:06
: → honjaw:老大?古今多少事.. 01/26 03:09
: 推 tevil:我覺得不管中國是不是真有能力,重點真的在美國能不能有自知 01/26 03:32
: → tevil:之名,如果還是像以前一樣,以為用這些金融政治手段 01/26 03:33
: → tevil:又可以大肆舉債消費過奢華生活,最後一定會開啟動亂~ 01/26 03:33
相反, 美國是靠奢華的生活, 去進行他們的金融政治手段.
美國之所以有充足的資本去支援盟國, 以及收買, 安撫各國, 全都是
因為美國人生活奢侈. 這種奢侈的生活產生了一個很充足的美國市場
, 這個市場的存在, 提供了很多國家的人希望去努力工作, 重建他們
的經濟. 說穿了, 美國賦與了這些國家勞動的「價值」, 你弄一對球
鞋出來人家就肯用一百美元跟你買, 而那一百美元跟你在老家買一百
碗麵.
西歐能夠復興就是靠這種消費, 日本能夠成為工業大國也是靠美國麵
粉給他們造拉麵. 臺灣香港都是這樣走過來, 也就是這樣, 高傲的西
歐才不會一腳踢開那些鄉巴佬 Yankee , 日本也被馴服不致於一聲萬
歲去神風特攻那些美國人. 香港和臺灣才親美親到這地步, 中國大陸
的改革開放才可行. 完全被美國拉了去對付蘇聯.
美國人不買這些東西, 改革開放的東西該賣給誰? 何不一開始就給他
搞內需? 那還靠甚麼美國人? 美國人提供的正是市場彈性, 當你有甚
麼欠缺的時候, 他都可以供應給你. 你的糧食不夠? 他就出口小麥,
你可以安心繼續生產, 不用「三年自然災難」, 你的能源不夠? 他就
出口石油, 你沒有工具機械如電腦可用? 他就出口機械, 電腦. 你需
要交通工具? 他們有汽車, 有飛機.
而為甚麼他們肯給你這些東西? 正是因為他們生活奢侈, 大家光是出
口一些輕工業品他們無限量地要, 像那些球鞋, 籃球, 玩具, 他們可
以無限量地進口. 如果他們是那些衣服破了拿去補, 球鞋三年只換一
對的人, 你拿甚麼去換人家的飛機電腦小麥?
沒有了美國, 你的國家糧食欠收, 而你手頭上拿著的是甚麼? 玩具?
Nike 球鞋? 你打算拿這些去跟阿富汗換山羊嗎? 美國的奢侈生活使
很多勞力密集的工業品有了市場. 而這些奢侈生活背後的支柱, 正是
他們擁有最尖端的技術, 和極度豐富, 遠超他們所能消費限度的天然
資源. 而這正是和美國交易的國家所沒有的東西.
如果美國不這樣做, 那麼立即就會動亂, 動亂的可不是美國, 而是這
世界上各個需要市場去調節國內資源不平衡的國家.
所謂金融信用的背後全都是實物和技術, 你拿著美國國債代表了甚麼
? 你拿著美國國債代表你把一些物資, 或者一些勞力, 出賣了給美國
, 他們則甚麼都沒有給你, 只是給了你一張叫作「國債」的紙. 然後
你的勞動力和物資間接成為了美國的經濟力和國力. 那張紙有甚麼用
途? 就是每年的把他們國力的很小一部份回報你當報酬, 我們稱之為
「利息」.
然後你拿著那張紙, 大叫「我便宜賣出去, 你怕了吧, 哈哈! 」, 但
美國人手上已得到了你的勞動成果, 而你則是得到一個承諾, 到底是
誰怕誰?
根本你買了他的債, 你等於把你家的錢存進他家的戶口, 以後是他控
制你不是你控制他, 你當然可以高呼一聲, 這些錢我不要了, 以後我
自由了! 那你真的會這樣做?
這完全上了賊船還覺得自己正在海盜當中埋伏.
: → jerrylin:美國從來不怕打仗的 除非本土內亂 01/26 03:37
: 推 yuwei0705:美國宣布中國持有之美國國債全部作廢 中國就哭了 01/26 06:43
: 推 glorywin:他們都很聰明的,以合作取代對抗,才是雙贏之道。 01/26 07:42
: 推 glorywin:樓上72層樓,都陷入對抗的迷思了,嘆~~~!! 01/26 07:47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Tracy
at 2009-01-27T20:28
at 2009-01-27T20:28
By Sarah
at 2009-01-29T01:33
at 2009-01-29T01:33
By Edith
at 2009-01-31T00:50
at 2009-01-31T00:50
By Thomas
at 2009-02-04T21:56
at 2009-02-04T21:56
By Cara
at 2009-02-09T09:15
at 2009-02-09T09:15
By Poppy
at 2009-02-12T05:51
at 2009-02-12T05:51
By Andy
at 2009-02-14T11:17
at 2009-02-14T11:17
By Margaret
at 2009-02-17T03:04
at 2009-02-17T03:04
By Caitlin
at 2009-02-20T04:54
at 2009-02-20T04:54
By Xanthe
at 2009-02-20T20:21
at 2009-02-20T20:21
By John
at 2009-02-25T07:03
at 2009-02-25T07:03
By Zora
at 2009-02-28T20:28
at 2009-02-28T20:28
By Victoria
at 2009-03-03T09:27
at 2009-03-03T09:27
By Regina
at 2009-03-07T10:11
at 2009-03-07T10:11
By Linda
at 2009-03-07T16:40
at 2009-03-07T16:40
By Elvira
at 2009-03-09T17:09
at 2009-03-09T17:09
By Kama
at 2009-03-12T20:55
at 2009-03-12T20:55
By Gary
at 2009-03-17T03:33
at 2009-03-17T03:33
By Aaliyah
at 2009-03-18T01:39
at 2009-03-18T01:39
By Joseph
at 2009-03-20T06:40
at 2009-03-20T06:40
By Hedda
at 2009-03-22T11:19
at 2009-03-22T11:19
By Emma
at 2009-03-23T00:53
at 2009-03-23T00:53
By Lauren
at 2009-03-24T10:02
at 2009-03-24T10:02
By Wallis
at 2009-03-25T22:37
at 2009-03-25T22:37
By Regina
at 2009-03-26T19:55
at 2009-03-26T19:55
By Edwina
at 2009-03-30T23:22
at 2009-03-30T23:22
By Jacky
at 2009-04-02T10:18
at 2009-04-02T10:18
By Freda
at 2009-04-07T02:01
at 2009-04-07T02:01
By Suhail Hany
at 2009-04-11T19:17
at 2009-04-11T19:17
By Robert
at 2009-04-14T13:23
at 2009-04-14T13:23
By Odelette
at 2009-04-16T07:47
at 2009-04-16T07:47
By Ursula
at 2009-04-19T15:26
at 2009-04-19T15:26
By Erin
at 2009-04-20T19:47
at 2009-04-20T19:47
By Brianna
at 2009-04-25T16:59
at 2009-04-25T16:59
By Joseph
at 2009-04-26T20:22
at 2009-04-26T20:22
By Zora
at 2009-04-27T18:42
at 2009-04-27T18:42
By Sarah
at 2009-04-28T13:58
at 2009-04-28T13:58
By Emily
at 2009-04-29T21:26
at 2009-04-29T21:26
By Eden
at 2009-05-03T01:11
at 2009-05-03T01:11
By Ursula
at 2009-05-05T07:06
at 2009-05-05T07:06
By Queena
at 2009-05-06T15:42
at 2009-05-06T15:42
By Andrew
at 2009-05-07T01:42
at 2009-05-07T01:42
By Ethan
at 2009-05-08T22:23
at 2009-05-08T22:23
By Mason
at 2009-05-12T12:33
at 2009-05-12T12:33
By Charlie
at 2009-05-15T02:50
at 2009-05-15T02:50
By Frederic
at 2009-05-19T20:39
at 2009-05-19T20:39
By Kumar
at 2009-05-22T01:08
at 2009-05-22T01:08
By Carol
at 2009-05-23T12:35
at 2009-05-23T12:35
By Eartha
at 2009-05-28T02:35
at 2009-05-28T02:35
By Hedwig
at 2009-05-30T03:04
at 2009-05-30T03:04
By Emily
at 2009-05-31T15:31
at 2009-05-31T15:31
By Queena
at 2009-06-04T07:20
at 2009-06-04T07:20
By Kyle
at 2009-06-05T03:37
at 2009-06-05T03:37
By Isabella
at 2009-06-08T05:51
at 2009-06-08T05:51
By George
at 2009-06-08T21:33
at 2009-06-08T21:33
By Steve
at 2009-06-10T09:56
at 2009-06-10T09:56
By Noah
at 2009-06-11T03:07
at 2009-06-11T03:07
By Ursula
at 2009-06-14T08:51
at 2009-06-14T08:51
By Yedda
at 2009-06-15T08:30
at 2009-06-15T08:30
By Dinah
at 2009-06-19T17:59
at 2009-06-19T17:59
By Tracy
at 2009-06-23T10:34
at 2009-06-23T10:34
By Lydia
at 2009-06-24T22:36
at 2009-06-24T22:36
By Candice
at 2009-06-28T09:43
at 2009-06-28T09:43
By Aaliyah
at 2009-06-30T09:03
at 2009-06-30T09:03
By Wallis
at 2009-07-04T17:19
at 2009-07-04T17:19
By Hamiltion
at 2009-07-08T08:31
at 2009-07-08T08:31
By William
at 2009-07-13T00:04
at 2009-07-13T00:04
By Belly
at 2009-07-16T05:01
at 2009-07-16T05:01
By Ophelia
at 2009-07-20T15:04
at 2009-07-20T15:04
By Rachel
at 2009-07-21T06:03
at 2009-07-21T06:03
By Hedy
at 2009-07-22T16:44
at 2009-07-22T16:44
By Margaret
at 2009-07-24T00:22
at 2009-07-24T00:22
By Quanna
at 2009-07-28T01:04
at 2009-07-28T01:04
By Rebecca
at 2009-07-28T02:12
at 2009-07-28T02:12
By George
at 2009-08-01T10:17
at 2009-08-01T10:17
By Audriana
at 2009-08-05T21:03
at 2009-08-05T21:03
By Ula
at 2009-08-06T02:38
at 2009-08-06T02:38
By Faithe
at 2009-08-10T10:58
at 2009-08-10T10:58
By Poppy
at 2009-08-14T19:13
at 2009-08-14T19:13
By Jake
at 2009-08-18T01:51
at 2009-08-18T01:51
By Dora
at 2009-08-20T22:12
at 2009-08-20T22:12
By Irma
at 2009-08-21T19:40
at 2009-08-21T19:40
By Dorothy
at 2009-08-24T11:03
at 2009-08-24T11:03
By Blanche
at 2009-08-28T15:25
at 2009-08-28T15:25
By Rebecca
at 2009-09-01T07:28
at 2009-09-01T07:28
By Oscar
at 2009-09-04T01:35
at 2009-09-04T01:35
By Catherine
at 2009-09-05T00:15
at 2009-09-05T00:15
By Kumar
at 2009-09-06T12:50
at 2009-09-06T12:50
By James
at 2009-09-10T08:38
at 2009-09-10T08:38
By Daph Bay
at 2009-09-11T13:11
at 2009-09-11T13:11
By Steve
at 2009-09-15T14:55
at 2009-09-15T14:55
By Lucy
at 2009-09-18T20:25
at 2009-09-18T20:25
By Candice
at 2009-09-20T09:12
at 2009-09-20T09:12
By Joseph
at 2009-09-24T04:53
at 2009-09-24T04:53
By Oliver
at 2009-09-25T10:24
at 2009-09-25T10:24
By Tracy
at 2009-09-25T20:57
at 2009-09-25T20:57
By Tracy
at 2009-09-26T13:45
at 2009-09-26T13:45
By Brianna
at 2009-09-29T05:30
at 2009-09-29T05:30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9-10-02T20:40
at 2009-10-02T20:40
By Victoria
at 2009-10-03T10:11
at 2009-10-03T10:11
By Eartha
at 2009-10-05T18:27
at 2009-10-05T18:27
By Charlotte
at 2009-10-09T05:12
at 2009-10-09T05:12
By Ethan
at 2009-10-09T15:30
at 2009-10-09T15:30
By Sarah
at 2009-10-10T05:15
at 2009-10-10T05:15
By Ethan
at 2009-10-13T00:55
at 2009-10-13T00:55
By Jacky
at 2009-10-15T20:00
at 2009-10-15T20:00
By Damian
at 2009-10-17T23:46
at 2009-10-17T23:46
By Edith
at 2009-10-18T20:44
at 2009-10-18T20:44
By Steve
at 2009-10-19T01:40
at 2009-10-19T01:40
By Agatha
at 2009-10-20T23:45
at 2009-10-20T23:45
By Kama
at 2009-10-23T05:40
at 2009-10-23T05:40
By Tristan Cohan
at 2009-10-25T08:36
at 2009-10-25T08:36
By Victoria
at 2009-10-28T23:24
at 2009-10-28T23:24
By Hedwig
at 2009-11-02T05:10
at 2009-11-02T05:10
By Madame
at 2009-11-05T13:17
at 2009-11-05T13:1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9-11-06T15:40
at 2009-11-06T15:40
By Franklin
at 2009-11-09T06:54
at 2009-11-09T06:54
By Rebecca
at 2009-11-14T01:00
at 2009-11-14T01:00
By Edwina
at 2009-11-15T15:31
at 2009-11-15T15:31
By Quintina
at 2009-11-15T18:59
at 2009-11-15T18:59
By Audriana
at 2009-11-18T06:02
at 2009-11-18T06:02
By James
at 2009-11-19T20:38
at 2009-11-19T20:38
By Ula
at 2009-11-22T15:41
at 2009-11-22T15:41
By Vanessa
at 2009-11-24T05:19
at 2009-11-24T05:19
By Christine
at 2009-11-27T14:50
at 2009-11-27T14:50
By Ivy
at 2009-12-02T14:01
at 2009-12-02T14:01
By Gary
at 2009-12-04T07:29
at 2009-12-04T07:29
By Robert
at 2009-12-04T21:31
at 2009-12-04T21:31
By Quanna
at 2009-12-05T20:07
at 2009-12-05T20:07
By Quanna
at 2009-12-07T12:52
at 2009-12-07T12:52
By Xanthe
at 2009-12-10T15:16
at 2009-12-10T15:16
By Linda
at 2009-12-11T13:45
at 2009-12-11T13:45
By Yedda
at 2009-12-15T01:15
at 2009-12-15T01:15
By Christine
at 2009-12-15T11:14
at 2009-12-15T11:14
By Skylar Davis
at 2009-12-17T06:26
at 2009-12-17T06:26
By Lily
at 2009-12-18T18:46
at 2009-12-18T18:46
By Victoria
at 2009-12-19T10:00
at 2009-12-19T10:00
By Bennie
at 2009-12-20T23:01
at 2009-12-20T23:01
By Xanthe
at 2009-12-21T13:12
at 2009-12-21T13:12
By Jake
at 2009-12-25T15:26
at 2009-12-25T15:26
By Jacky
at 2009-12-28T03:40
at 2009-12-28T03:40
By Blanche
at 2009-12-31T23:43
at 2009-12-31T23:43
By Tom
at 2010-01-05T15:35
at 2010-01-05T15:35
By Ina
at 2010-01-08T05:40
at 2010-01-08T05:40
By Olivia
at 2010-01-12T20:15
at 2010-01-12T20:15
By Ophelia
at 2010-01-14T01:42
at 2010-01-14T01:42
By Caroline
at 2010-01-14T07:45
at 2010-01-14T07:45
By Adele
at 2010-01-16T15:43
at 2010-01-16T15:43
By Dora
at 2010-01-20T02:55
at 2010-01-20T02:55
By Daniel
at 2010-01-21T18:56
at 2010-01-21T18:56
By Caitlin
at 2010-01-26T11:57
at 2010-01-26T11:57
By Quanna
at 2010-01-30T16:54
at 2010-01-30T16:54
By Heather
at 2010-02-02T11:35
at 2010-02-02T11:35
By Joe
at 2010-02-02T14:02
at 2010-02-02T14:02
By Rebecca
at 2010-02-07T13:22
at 2010-02-07T13:22
By Adele
at 2010-02-11T02:46
at 2010-02-11T02:46
By Anthony
at 2010-02-14T03:11
at 2010-02-14T03:11
By Ula
at 2010-02-19T01:09
at 2010-02-19T01:09
By Jack
at 2010-02-22T11:16
at 2010-02-22T11:16
By Zenobia
at 2010-02-24T16:47
at 2010-02-24T16:47
By Hardy
at 2010-03-01T08:05
at 2010-03-01T08:05
By Rae
at 2010-03-01T11:21
at 2010-03-01T11:21
By Elizabeth
at 2010-03-02T14:17
at 2010-03-02T14:17
By Kyle
at 2010-03-04T12:04
at 2010-03-04T12:04
By Elizabeth
at 2010-03-05T03:45
at 2010-03-05T03:45
By Doris
at 2010-03-08T21:30
at 2010-03-08T21:30
By Dorothy
at 2010-03-11T23:23
at 2010-03-11T23:23
By Carol
at 2010-03-12T16:34
at 2010-03-12T16:34
By Una
at 2010-03-15T01:06
at 2010-03-15T01:06
By Faithe
at 2010-03-15T12:26
at 2010-03-15T12:26
By Zora
at 2010-03-17T02:56
at 2010-03-17T02:5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0-03-20T07:54
at 2010-03-20T07:54
By Zenobia
at 2010-03-23T16:28
at 2010-03-23T16:28
By Connor
at 2010-03-28T14:51
at 2010-03-28T14:51
By Damian
at 2010-03-31T04:11
at 2010-03-31T04:11
By Kelly
at 2010-03-31T09:53
at 2010-03-31T09:53
By Quintina
at 2010-04-02T04:11
at 2010-04-02T04:11
By Selena
at 2010-04-02T06:44
at 2010-04-02T06:44
By Donna
at 2010-04-04T20:27
at 2010-04-04T20:27
By Noah
at 2010-04-07T20:45
at 2010-04-07T20:45
By Isabella
at 2010-04-11T01:51
at 2010-04-11T01:51
By Olivia
at 2010-04-15T17:04
at 2010-04-15T17:04
By Daniel
at 2010-04-17T19:38
at 2010-04-17T19:38
Related Posts
巴菲特持股
By Susan
at 2009-01-22T13:07
at 2009-01-22T13:07
如何買美股?
By Valerie
at 2009-01-22T10:35
at 2009-01-22T10:35
Re: 買賣黃金
By Edith
at 2009-01-17T18:08
at 2009-01-17T18:08
請問關於政府舉債的事情
By Barb Cronin
at 2009-01-15T17:58
at 2009-01-15T17:58
投資新手必讀書籍整理
By Iris
at 2009-01-11T00:05
at 2009-01-11T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