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裝傻!5大證據警告美股泡沫再現 - 投資
By Wallis
at 2013-10-31T14:38
at 2013-10-31T14:38
Table of Contents
別再裝傻!5大證據警告美股泡沫再現
眾人歡欣鼓舞、多頭難擋!美國股市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 500 指數本週再創
空前新高,小型股羅素 (Russell) 2000 也衝上歷史新高水準;美國政府結束關閉,聯準
會 (Fed) 印鈔機全速啟動…一切看似美好。
等等!難道沒有人想到,這會不會又是一場非理性榮景 (irrational exuberance)?這是
前 Fed 主席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在 1996 年 12 月 5 日警告股市泡沫提出的知
名詞彙;如今 17 年過去,相同場景彷彿重現,令人焦慮…。不相信?《MarketWatch》
舉出下列 5 大證據。
1. 股價處於泡沫水準
在 1996 年,S&P 500 指數股利殖利率達 2%。今日呢?也是 2% 左右。而當時股價是企
業過去 10 年每股獲利 (EPS) 平均的約 28 倍,如今也已達 24 倍;這個指標與投資人
未來報酬有強烈逆向連動,亦即數值越大未來報酬就越低。
這個所謂的席勒本益比 (Shiller P/E ratio),乃根據剛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耶魯
教授席勒 (Robert Shiller) 所命名。今日水準雖然不如 1996-2000 年美股大泡沫時來
得高,但已明顯超越歷史平均的 16 倍,並接近史上 2 次股市大牛市,分別在 1901 年
及 1966 年;而這 2 波牛市之後,股市都陷入多年慘澹報酬。
另一個股價反映出的惡兆,是在 1996 年 12 月,美股價格是企業全年營收的約 1.3 倍
,如今已高達 1.4 倍;當時非金融企業類股價格是重置成本的 104%──即所謂 Q 比率
(equity q),如今也高達 93%,遠高於長期平均的 60% 左右。這與席勒本益比相同,意
味股市價格已昂貴,接下來報酬將不怎麼強。
2. 空頭人士轉看多
長期看空、喊空的知名加拿大財富管理公司 Gluskin Sheff 經理人 David Rosenberg,
在 2009 年以來股市飆漲的大部分期間都袖手旁觀,如今卻轉為更樂觀。不僅如此,有「
末日博士」封號的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 (Nouriel Roubin) 也性情大變、轉為看多。
天真的人或許會說:「看,這些悲觀人士都變樂觀了,股市一定還會漲!」但市場老江湖
人士卻說:「牛市只有等到最後一批空頭人士轉多才會觸頂」,意味最後投降的時刻到來
,抱持最深懷疑態度的人也上船了。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牛市再也不需要說服任何人,股價將反映普遍樂觀,但聰明投資人也
已出場了。在 2000 年初期網路泡沫及 2006 年房市泡沫興起時,都是如此。(接下頁)
3. 沒人要買債券
《MarketWatch》記者最近買了一些長期美國公債及抗通膨債券 (TIPS),作為投資組合避
險。雖然金額很少,但大部分華爾街人士仍認為他瘋了,應該把全部資金拿去買股票才對
──正如 1999 年及 2006 年時市場人士的想法。
沒錯,債券價格現在可能昂貴,殖利率還接近歷史谷底;但實際上殖利率水準已較一年前
上升不少。而長期公債價格上漲,通常發生在經濟或股市大跌時。你勸別人別抱公債的唯
一理由,只是單純認為不會有任何危險。我的老天爺!
4. 槓桿化
某方面來說,今日美國股市前景可能甚至比 1990 年代晚期還糟糕,因為有個很大的差異
──就是負債。
從 2009 年到 2012 年的利率大跌,引發了企業爭相發售新債券熱潮。根據 Fed 統計,
單單過去 3 年,非金融企業已在市場舉債逾 1 兆美元,使得總負債金額達到 14 兆美元
,高達 1996 年葛林斯潘發出警訊時的 2 倍多。企業用部分發債所得資金來買庫藏股,
減少在外流通股票。
但這裡關鍵數據並非企業市值,而是企業價值 (EV)。如今企業股票及債券的美股企業價
值與基本面相較,比例非常高,根據 FactSet 統計達 2.3 倍之多。達到紀錄有史以來僅
次於 1999-2000 年市場泡沫時的最高水準,連 1996 年葛林斯潘警告時也才 1.7 倍。
債務會導致股票的風險及波動性升高。雖然或許災難發生時,企業債券投資人最後可能會
落得報酬最低,但這還是難以預言的未知數。
5. 退休人士都在買股
市場上有個長久不散的傳說,就是「大家都討厭這波牛市」。如果這是真的,那便是多頭
訊號,意味還有很多人還沒進場;但實情是──這不是真的,只是網路隨易謠傳。因為根
據共同基金業團體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資料顯示,一般美國民眾現在是看多
而非看空。
根據 ICI 統計,流入股市共同基金的資金淨額今年以來月月呈現正值,散戶投資人總共
投入股票基金的淨額達 1080 億美元。唯一較可能的空頭訊號,是投資人總結贖出只專營
美國的股票基金,而將更多資金投入全球股票基金。不過過去幾十年證明,散戶投資人進
出股市的時機都非常糟糕;換句話說,在大家賣股時買股、當眾人出場時進場的策略,也
證明報酬表現勝過大盤。
當然,美股還能繼續再衝上更高水準。正如葛林斯潘 1996 年時警告得太早,股市泡沫當
時還漲了 3 年多才破裂。但當市場再度出現非理性榮景,難免令人擔憂。
http://ppt.cc/TSRL
--
想走快走吧
--
在世界末日之前,請允許我再點一杯伏特加+萊姆
--
眾人歡欣鼓舞、多頭難擋!美國股市標準普爾 (Standard & Poor’s) 500 指數本週再創
空前新高,小型股羅素 (Russell) 2000 也衝上歷史新高水準;美國政府結束關閉,聯準
會 (Fed) 印鈔機全速啟動…一切看似美好。
等等!難道沒有人想到,這會不會又是一場非理性榮景 (irrational exuberance)?這是
前 Fed 主席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在 1996 年 12 月 5 日警告股市泡沫提出的知
名詞彙;如今 17 年過去,相同場景彷彿重現,令人焦慮…。不相信?《MarketWatch》
舉出下列 5 大證據。
1. 股價處於泡沫水準
在 1996 年,S&P 500 指數股利殖利率達 2%。今日呢?也是 2% 左右。而當時股價是企
業過去 10 年每股獲利 (EPS) 平均的約 28 倍,如今也已達 24 倍;這個指標與投資人
未來報酬有強烈逆向連動,亦即數值越大未來報酬就越低。
這個所謂的席勒本益比 (Shiller P/E ratio),乃根據剛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耶魯
教授席勒 (Robert Shiller) 所命名。今日水準雖然不如 1996-2000 年美股大泡沫時來
得高,但已明顯超越歷史平均的 16 倍,並接近史上 2 次股市大牛市,分別在 1901 年
及 1966 年;而這 2 波牛市之後,股市都陷入多年慘澹報酬。
另一個股價反映出的惡兆,是在 1996 年 12 月,美股價格是企業全年營收的約 1.3 倍
,如今已高達 1.4 倍;當時非金融企業類股價格是重置成本的 104%──即所謂 Q 比率
(equity q),如今也高達 93%,遠高於長期平均的 60% 左右。這與席勒本益比相同,意
味股市價格已昂貴,接下來報酬將不怎麼強。
2. 空頭人士轉看多
長期看空、喊空的知名加拿大財富管理公司 Gluskin Sheff 經理人 David Rosenberg,
在 2009 年以來股市飆漲的大部分期間都袖手旁觀,如今卻轉為更樂觀。不僅如此,有「
末日博士」封號的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 (Nouriel Roubin) 也性情大變、轉為看多。
天真的人或許會說:「看,這些悲觀人士都變樂觀了,股市一定還會漲!」但市場老江湖
人士卻說:「牛市只有等到最後一批空頭人士轉多才會觸頂」,意味最後投降的時刻到來
,抱持最深懷疑態度的人也上船了。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牛市再也不需要說服任何人,股價將反映普遍樂觀,但聰明投資人也
已出場了。在 2000 年初期網路泡沫及 2006 年房市泡沫興起時,都是如此。(接下頁)
3. 沒人要買債券
《MarketWatch》記者最近買了一些長期美國公債及抗通膨債券 (TIPS),作為投資組合避
險。雖然金額很少,但大部分華爾街人士仍認為他瘋了,應該把全部資金拿去買股票才對
──正如 1999 年及 2006 年時市場人士的想法。
沒錯,債券價格現在可能昂貴,殖利率還接近歷史谷底;但實際上殖利率水準已較一年前
上升不少。而長期公債價格上漲,通常發生在經濟或股市大跌時。你勸別人別抱公債的唯
一理由,只是單純認為不會有任何危險。我的老天爺!
4. 槓桿化
某方面來說,今日美國股市前景可能甚至比 1990 年代晚期還糟糕,因為有個很大的差異
──就是負債。
從 2009 年到 2012 年的利率大跌,引發了企業爭相發售新債券熱潮。根據 Fed 統計,
單單過去 3 年,非金融企業已在市場舉債逾 1 兆美元,使得總負債金額達到 14 兆美元
,高達 1996 年葛林斯潘發出警訊時的 2 倍多。企業用部分發債所得資金來買庫藏股,
減少在外流通股票。
但這裡關鍵數據並非企業市值,而是企業價值 (EV)。如今企業股票及債券的美股企業價
值與基本面相較,比例非常高,根據 FactSet 統計達 2.3 倍之多。達到紀錄有史以來僅
次於 1999-2000 年市場泡沫時的最高水準,連 1996 年葛林斯潘警告時也才 1.7 倍。
債務會導致股票的風險及波動性升高。雖然或許災難發生時,企業債券投資人最後可能會
落得報酬最低,但這還是難以預言的未知數。
5. 退休人士都在買股
市場上有個長久不散的傳說,就是「大家都討厭這波牛市」。如果這是真的,那便是多頭
訊號,意味還有很多人還沒進場;但實情是──這不是真的,只是網路隨易謠傳。因為根
據共同基金業團體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 資料顯示,一般美國民眾現在是看多
而非看空。
根據 ICI 統計,流入股市共同基金的資金淨額今年以來月月呈現正值,散戶投資人總共
投入股票基金的淨額達 1080 億美元。唯一較可能的空頭訊號,是投資人總結贖出只專營
美國的股票基金,而將更多資金投入全球股票基金。不過過去幾十年證明,散戶投資人進
出股市的時機都非常糟糕;換句話說,在大家賣股時買股、當眾人出場時進場的策略,也
證明報酬表現勝過大盤。
當然,美股還能繼續再衝上更高水準。正如葛林斯潘 1996 年時警告得太早,股市泡沫當
時還漲了 3 年多才破裂。但當市場再度出現非理性榮景,難免令人擔憂。
http://ppt.cc/TSRL
--
想走快走吧
--
在世界末日之前,請允許我再點一杯伏特加+萊姆
--
All Comments
By David
at 2013-11-02T04:54
at 2013-11-02T04:54
By Heather
at 2013-11-03T17:22
at 2013-11-03T17:22
By Connor
at 2013-11-06T16:36
at 2013-11-06T16:36
By Todd Johnson
at 2013-11-10T16:07
at 2013-11-10T16:07
By Margaret
at 2013-11-14T16:12
at 2013-11-14T16:12
By Callum
at 2013-11-15T15:07
at 2013-11-15T15:07
By Odelette
at 2013-11-17T13:18
at 2013-11-17T13:18
By Candice
at 2013-11-20T02:18
at 2013-11-20T02:18
By Carol
at 2013-11-20T20:37
at 2013-11-20T20:37
Related Posts
10/31 盤勢閒聊
By Lydia
at 2013-10-31T08:15
at 2013-10-31T08:15
十年新低!南非蘭特匯價觸底 將迎雙位數
By Una
at 2013-10-31T06:43
at 2013-10-31T06:43
28歲女的理財規劃
By Andrew
at 2013-10-30T22:43
at 2013-10-30T22:43
免費講座-搶進馬來西亞淘金之城
By Callum
at 2013-10-30T18:45
at 2013-10-30T18:45
免費講座-復甦年代 布局新亮點
By Olivia
at 2013-10-30T18:28
at 2013-10-30T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