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頭已經五年了,可是台灣感覺不到 - 投資

By Audriana
at 2007-10-14T11:49
at 2007-10-14T11:4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poutars (阿蘭輝茲的光榮)》之銘言:
: 剛看版上的一則文章,原來全球多頭已經五年了,
: 但台灣怎麼都感覺不到?反而有空頭的感覺。
台灣曾經也是新興國家 高度成長
光是銀行利率就快10% 遍地黃金
跟當年對照起來 有誰會說現在景氣很好?
: 多頭的時候都退步了,很難想像幾年後空頭來臨時
: 台灣會變成什麼樣?
: 這幾個月才開始接觸、投資基金,也開始在仔細觀察
: 國際財經情勢,原來多頭已經走了這麼多年了,走出去
: 才知世界這麼廣大。
這就是M型趨勢阿
很多中小企業(未上市) 這兩三年大賺 尤其是有在中國布局的
一般薪水階級 當然感受不到
只會感覺物價越來越高 (可以去看原物料 重金屬 民生用品的漲幅)
要怪就怪布希跟中國人的大胃口
全世界都在走M型趨勢
中產階級一直往新興市場移動
老闆賺再多也不願意調薪 你不來 鄰居國家便宜勞工搶著要
在美國很多服務業甚至隔海外包到印度去 例如客服部門、甚至是法律事務所
中國對台灣吸金的功力真的很可怕 有能力過去的都過去了
留下出不去的 就越來越弱(金融營建 一般散戶)
目前經濟結構出現很大的問題:資金缺口擴大 供給=需求+負債 負債提高即資金缺口
舉例說明: 例如甲公司在美國原本營收100 薪資50
現在甲公司遷廠到中國 人事成本低的地方 變成營收100 薪資20
甲公司大賺 股票大漲 造成資金越來越多 物價也跟著大漲
(股票可以拿來借錢 或是提高消費能力)
假設美國人基本消費是45 但是因為裁員換工作使得他們的薪資變成40
這時候就要負債來消費 或是緊縮消費
當美國人消費能力滑落 而中國人的消費(薪資才20)卻無法補足缺口
這時候就要不斷提高負債來補足需求(這個負債 可以用股票大漲的錢來補)
而錢越來越集中到有錢人的手上 但是這些有錢人消費的比重相當的低
甚至越來越低 不像一般中產階級 幾乎是賺多少花多少
因此 需求=消費+負債 消費額越來越少 負債越來越高
只要有一天市場驚覺 通貨過度膨脹時 股票開始下跌
供需開始出現大缺口時 大空頭就來了..
很多媒體大師 一直吹噓中國的內需能力 事實上根本無法補足美國人
消費能力衰退的問題 而且中國內需很多是在建設上面
當奧運結束 需求減弱 公司盈餘減少 股票下跌 消費衰退
空頭的循環就來了...
前些陣子跟一些人聊天
我提到空頭入市的看法 竟然有人不相信像2000年的空頭還會再來
一個大多頭 智商鬧空頭
實在有夠無言...
--
: 剛看版上的一則文章,原來全球多頭已經五年了,
: 但台灣怎麼都感覺不到?反而有空頭的感覺。
台灣曾經也是新興國家 高度成長
光是銀行利率就快10% 遍地黃金
跟當年對照起來 有誰會說現在景氣很好?
: 多頭的時候都退步了,很難想像幾年後空頭來臨時
: 台灣會變成什麼樣?
: 這幾個月才開始接觸、投資基金,也開始在仔細觀察
: 國際財經情勢,原來多頭已經走了這麼多年了,走出去
: 才知世界這麼廣大。
這就是M型趨勢阿
很多中小企業(未上市) 這兩三年大賺 尤其是有在中國布局的
一般薪水階級 當然感受不到
只會感覺物價越來越高 (可以去看原物料 重金屬 民生用品的漲幅)
要怪就怪布希跟中國人的大胃口
全世界都在走M型趨勢
中產階級一直往新興市場移動
老闆賺再多也不願意調薪 你不來 鄰居國家便宜勞工搶著要
在美國很多服務業甚至隔海外包到印度去 例如客服部門、甚至是法律事務所
中國對台灣吸金的功力真的很可怕 有能力過去的都過去了
留下出不去的 就越來越弱(金融營建 一般散戶)
目前經濟結構出現很大的問題:資金缺口擴大 供給=需求+負債 負債提高即資金缺口
舉例說明: 例如甲公司在美國原本營收100 薪資50
現在甲公司遷廠到中國 人事成本低的地方 變成營收100 薪資20
甲公司大賺 股票大漲 造成資金越來越多 物價也跟著大漲
(股票可以拿來借錢 或是提高消費能力)
假設美國人基本消費是45 但是因為裁員換工作使得他們的薪資變成40
這時候就要負債來消費 或是緊縮消費
當美國人消費能力滑落 而中國人的消費(薪資才20)卻無法補足缺口
這時候就要不斷提高負債來補足需求(這個負債 可以用股票大漲的錢來補)
而錢越來越集中到有錢人的手上 但是這些有錢人消費的比重相當的低
甚至越來越低 不像一般中產階級 幾乎是賺多少花多少
因此 需求=消費+負債 消費額越來越少 負債越來越高
只要有一天市場驚覺 通貨過度膨脹時 股票開始下跌
供需開始出現大缺口時 大空頭就來了..
很多媒體大師 一直吹噓中國的內需能力 事實上根本無法補足美國人
消費能力衰退的問題 而且中國內需很多是在建設上面
當奧運結束 需求減弱 公司盈餘減少 股票下跌 消費衰退
空頭的循環就來了...
前些陣子跟一些人聊天
我提到空頭入市的看法 竟然有人不相信像2000年的空頭還會再來
一個大多頭 智商鬧空頭
實在有夠無言...
--
All Comments

By Jack
at 2007-10-14T22:39
at 2007-10-14T22:39

By Hamiltion
at 2007-10-15T17:25
at 2007-10-15T17:25

By Lily
at 2007-10-18T14:53
at 2007-10-18T14:53

By Yedda
at 2007-10-23T10:15
at 2007-10-23T10:15

By Daniel
at 2007-10-25T19:09
at 2007-10-25T19:09

By Hedwig
at 2007-10-28T22:17
at 2007-10-28T22:17

By Agatha
at 2007-10-29T19:11
at 2007-10-29T19:11

By Jake
at 2007-11-02T22:59
at 2007-11-02T22:59

By Irma
at 2007-11-05T20:22
at 2007-11-05T20:22

By Madame
at 2007-11-09T20:57
at 2007-11-09T20:57

By Adele
at 2007-11-13T15:23
at 2007-11-13T15:23

By Dora
at 2007-11-14T21:28
at 2007-11-14T21:28

By Irma
at 2007-11-18T11:31
at 2007-11-18T11:31

By Regina
at 2007-11-20T18:54
at 2007-11-20T18:54

By Annie
at 2007-11-25T11:43
at 2007-11-25T11:43

By Adele
at 2007-11-26T20:42
at 2007-11-26T20:42

By Liam
at 2007-11-28T19:35
at 2007-11-28T19:35
Related Posts
推薦新手看的文章or作者

By George
at 2007-10-14T09:38
at 2007-10-14T09:38
給我意見 有關理財 你會怎麼作

By Bennie
at 2007-10-14T09:31
at 2007-10-14T09:31
全球多頭已經五年了,可是台灣感覺不到

By Daniel
at 2007-10-14T09:14
at 2007-10-14T09:14
贖回基金...卻又匆忙的買進...

By Leila
at 2007-10-14T03:22
at 2007-10-14T03:22
全球多頭已經五年了,可是台灣感覺不到

By Faithe
at 2007-10-14T02:46
at 2007-10-14T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