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V市場低迷下,南韓卻逆勢成長、歐 - 股票

By George
at 2019-10-24T10:19
at 2019-10-24T10:19
Table of Contents
全球EV市場低迷下,南韓卻逆勢成長、歐盟車載電池聯合計劃生變?
1.原文連結:
http://bit.ly/2BBrsx9
2.原文內容:
2019年10月20日,能源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表示,今年8月EV電池總使用量為7.1 GWh,比去年同期下降10%,也是自2017年1月以來首次下跌。
由於中國政府的補貼減少以及全球經濟衰退,導致2019年下半年全球電動車(EV)電池市場的停滯。然而,南韓三大EV電池商LG Chem、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卻在今年8月增進其市佔率。
除了中國領導電動車電池生產商 寧德時代(CATL) 外,中國和日本的電池製造商正受到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和美國)貿易戰的打擊而下滑。
汽車產業之中,第四大製造商比亞迪(BYD)的電池用量暴跌61.1%,排名第五的AESC也下降0.6%。此外,由於美國客戶特斯拉(Tesla)的銷售疲軟,排名第二的日商松下(Panasonic)也下跌了22.5%。
然而,南韓的電池製造商LG Chem、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宣布其電池使用量上漲。也因此,三家廠商的合併市佔率激增至18.8%,比去年同期(11.4%)提升了7.4%。全球汽車產業排名中,LG Chem的電池使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9.9%,排名第三(12.6%);三星SDI增長10%,排名第六(4.4%);SK Innovation增長8.1%,排名第八(1.85%)。
由於政府縮減補貼加上全球經濟衰退,原先快速增長的中國EV市場如今顯得步履蹣跚。中國現處於電池供過於求的狀態,目前仍有許多中國小型製造商依賴政府補貼。一些分析家表示,這些新進者極有可能接二連三出局。不僅如此,預計未來全球EV市場的中心將從中國轉移到歐洲。
歐洲籌組車載電池聯合計劃,可能存在變數?
對於整合歐洲企業,計畫從2022年起聯合生産純電動汽車(EV)電池的計劃,法國Total公司表示「尚未決定是否參加(企業聯合)」。原因被認為是面對中國企業沒有取勝的把握。
雖然,歐盟(EU)於2017年就集結歐洲企業生産面向純電動汽車的電池達成了共識。德法政府等將提供約12億歐元的補貼,計劃2022年在法國、2024年在德國啟動生産。德國政府決定投資10億美元在研發未來電池技術,以挽救德國最重要的汽車產業。
然而由於,德國和其他幾個歐盟國家一樣,正在經歷衰退。一個重要因素是汽車製造商正在努力維持工廠產量,同時還要減少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到歐盟監管機構的要求。簡單來說,德國政府可以通過投資電池技術,幫助其汽車製造商與特斯拉競爭並緩解歐盟監管要求,也能夠趕上亞洲對於電池產業的追求。
至於,2022年開始生産的目標,政府的補貼是否足夠將成為一個考量關鍵點。還有,中國對汽車市場需求是否恢復也是待觀察。
3.心得/評論:
雖然中國一直是EV市場大國,但由於補貼政策的縮減,市場萎縮,專家估計未來市場將轉移至歐洲。
--
1.原文連結:
http://bit.ly/2BBrsx9
2.原文內容:
2019年10月20日,能源市場研究公司SNE Research表示,今年8月EV電池總使用量為7.1 GWh,比去年同期下降10%,也是自2017年1月以來首次下跌。
由於中國政府的補貼減少以及全球經濟衰退,導致2019年下半年全球電動車(EV)電池市場的停滯。然而,南韓三大EV電池商LG Chem、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卻在今年8月增進其市佔率。
除了中國領導電動車電池生產商 寧德時代(CATL) 外,中國和日本的電池製造商正受到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和美國)貿易戰的打擊而下滑。
汽車產業之中,第四大製造商比亞迪(BYD)的電池用量暴跌61.1%,排名第五的AESC也下降0.6%。此外,由於美國客戶特斯拉(Tesla)的銷售疲軟,排名第二的日商松下(Panasonic)也下跌了22.5%。
然而,南韓的電池製造商LG Chem、三星SDI和SK Innovation宣布其電池使用量上漲。也因此,三家廠商的合併市佔率激增至18.8%,比去年同期(11.4%)提升了7.4%。全球汽車產業排名中,LG Chem的電池使用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9.9%,排名第三(12.6%);三星SDI增長10%,排名第六(4.4%);SK Innovation增長8.1%,排名第八(1.85%)。
由於政府縮減補貼加上全球經濟衰退,原先快速增長的中國EV市場如今顯得步履蹣跚。中國現處於電池供過於求的狀態,目前仍有許多中國小型製造商依賴政府補貼。一些分析家表示,這些新進者極有可能接二連三出局。不僅如此,預計未來全球EV市場的中心將從中國轉移到歐洲。
歐洲籌組車載電池聯合計劃,可能存在變數?
對於整合歐洲企業,計畫從2022年起聯合生産純電動汽車(EV)電池的計劃,法國Total公司表示「尚未決定是否參加(企業聯合)」。原因被認為是面對中國企業沒有取勝的把握。
雖然,歐盟(EU)於2017年就集結歐洲企業生産面向純電動汽車的電池達成了共識。德法政府等將提供約12億歐元的補貼,計劃2022年在法國、2024年在德國啟動生産。德國政府決定投資10億美元在研發未來電池技術,以挽救德國最重要的汽車產業。
然而由於,德國和其他幾個歐盟國家一樣,正在經歷衰退。一個重要因素是汽車製造商正在努力維持工廠產量,同時還要減少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達到歐盟監管機構的要求。簡單來說,德國政府可以通過投資電池技術,幫助其汽車製造商與特斯拉競爭並緩解歐盟監管要求,也能夠趕上亞洲對於電池產業的追求。
至於,2022年開始生産的目標,政府的補貼是否足夠將成為一個考量關鍵點。還有,中國對汽車市場需求是否恢復也是待觀察。
3.心得/評論:
雖然中國一直是EV市場大國,但由於補貼政策的縮減,市場萎縮,專家估計未來市場將轉移至歐洲。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Jessica
at 2019-10-29T08:55
at 2019-10-29T08:55

By Hedda
at 2019-10-31T05:54
at 2019-10-31T05:54

By Joseph
at 2019-11-03T17:26
at 2019-11-03T17:26

By Jessica
at 2019-11-04T10:09
at 2019-11-04T10:09

By Callum
at 2019-11-08T05:49
at 2019-11-08T05:49

By Puput
at 2019-11-08T12:02
at 2019-11-08T12:02

By Kyle
at 2019-11-08T20:04
at 2019-11-08T20:04

By Lucy
at 2019-11-11T05:11
at 2019-11-11T05:11

By Joseph
at 2019-11-13T02:59
at 2019-11-13T02:59

By Necoo
at 2019-11-13T04:33
at 2019-11-13T04:33

By Necoo
at 2019-11-14T22:51
at 2019-11-14T22:51

By Zenobia
at 2019-11-16T14:07
at 2019-11-16T14:07
Related Posts
股民均賺46萬?台股創29年新高 市值年增

By Ivy
at 2019-10-24T09:29
at 2019-10-24T09:29
經濟部:全年外銷接單難正成長 年底仍有

By Jake
at 2019-10-24T09:18
at 2019-10-24T09:18
2019/10/24 盤中閒聊

By Yuri
at 2019-10-24T08:30
at 2019-10-24T08:30
財星未來50強 寧德時代稱霸陸企

By William
at 2019-10-24T02:02
at 2019-10-24T02:02
誠美材明暫停交易 有重大消息待公布

By Dinah
at 2019-10-24T00:02
at 2019-10-24T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