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S&P原油正2事件擴大!立委質疑券商 - 股票

By Zora
at 2020-03-21T19:19
at 2020-03-21T19:19
Table of Contents
剛剛找到一篇,應該可以平衡一下報導
也說明了這檔2倍槓桿的ETF
https://reurl.cc/O1X9pg
這篇報導有推銷課程的情況,請注意瀏覽
可閱讀相關新聞即可
為什麼00672L要向金管會申請清算?
元大投信也的確在3月19日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為什麼是這一天?其實看看下面的淨值表
就清楚了,3月18日是第一次淨值低於2.0元,也是最近三天的平均淨值低於2.0,而
00672L的上市價格是20元,依規定必須提出申請
3月19日上午提出申請,元大投信也發出公告,大多數媒體也報導了,造成投資人拋售元大
S&P原油正2,其實當天原油是上漲的。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5月原油期貨3月19日收
盤大漲5.08美元(24.4%)到每桶25.91美元,創下歷來單日最大漲幅。從上面我們也可以
看到淨值幾乎完全呈現這樣的漲幅,尤其是00672L是單日兩倍槓桿ETF,應該上漲的幅度
是接近48.8%,所以1.4元的淨值漲到2.0元相當合理。
00672L的大幅溢價轉為大幅折價
但問題就在於申請清算的公告已經發出,投資人的拋售也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3月
18日,原本00672L的淨值只有1.4元,市價卻高達2.4元,這是被過度追買造成的大幅溢價
,高達71%。結果3月19日投資人拋售後,情況卻完全相反了,00672L的淨值2.0元,市價
卻跌到只剩下1.61元,反而變成過度拋售造成的大幅折價,高達20%。這其實就是公開說
明書中所提到的「交易價格可能不同於基金淨值之風險」:
造市者提供流動性,同時進行套利
造市者的正式名稱叫做流動量提供券商,每檔ETF發行時都會跟許多券商簽約,請造市者
隨時提供流動性。
簡單來說,造市者就是幫忙掛單,委買、委賣的幾個價位都掛上一些委託單,讓想買的人
買得到、想賣的人賣得掉。但是這樣做對造市者有什麼好處呢?當然,造市者也是想套利
賺錢的,如果買價稍微低一點、賣價稍微高一點,就可以同時做到創造流動性同時又可以
賺點微薄的利潤。
造市者的另一個套利方式,就是在折價買進,溢價賣出,但這樣做的風險很高,所以一般
來說不太常見,除非折溢價幅度大於價格的波動,3月19日其實就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從
前面的討論已經知道當天折價高達20%,換句話說造市者是用80元買進值100元的資產。下
圖也可以看到,造市券商的確在當天相當努力,讓想賣的投資人可以賣得掉,買超了不少
的00672L,均價是1.58元。其中,屬於造市者的元大證券買超12.88萬張,凱基證券買超
6.98萬張,統一證券買超3.5萬張,永豐金證券買超1.71萬張。
這邊要提醒兩點:第一,主力進出明細不全然都是造市行為;第二,同一券商也都有買進
和賣出的交易,造市的目的是創造流動性,因此通常委買、委賣都會掛單
但是金管會臨時修改規則,也讓3月19日因為擔心清算而賣出00672L的投資人受創慘重。3
月20日,大幅買單再度進場搶購00672L,折價又再度轉為溢價,截至收盤時,溢價已高達
35%:
而造市商當然也順勢拋售套利,同時也讓想買的人能買得到,其實拋售的量還不夠,所以
才會溢價。最終,元大證券賣超11.53萬張,凱基證券賣超6.26萬張,統一證券賣超3.59
萬張,永豐金證券賣超1.9萬張,均價則是2.73元。
換句話說,元大證券前一天買12.88萬張,隔天再賣11.53萬張,價差則是1.15元,等於就
賺了1.33億元。但是再次強調:這不純粹都是元大證券的造市交易。
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造市者的交易比例,但是可以從自營商的持股變化來了解。自營商在3
月19日買超281,514張,在3月20日賣超244,532張,其實跟主力進出的趨勢是很接近的,
也就是造市商大概以20萬張左右的規模在做套利,同時也提供了流動性,讓3月19日的投
資人賣得掉,也讓3月20日的投資人買得到。
要知道的是,套利不一定賺錢,尤其是這種利用折溢價的套利往往會超過一個交易日,必
須承擔額外的價格變動。試想,如果3月20日原油再次演出像是3月9日那樣的大跌30%,這
檔ETF的淨值會崩跌60%,造市者恐怕就很難賺到錢了。
邱顯智問金管會五個問題:
1.03/19元大發布公告前,元大是否有跟金管會請求放寬規定?
2.若有,是否向元大透漏擬放寬規定的政策?
3.03/19 盤後的規定放寬,元大是否提前得知?
4.若元大事先得知規定將放寬,03/19、03/20元大的買賣行為,金管會要不要介入調查?
5.除了元大外,有沒有其他券商也事先得知消息,從中牟利?
我很樂見這五個問題能被釐清,但我擔心的是造市者的套利被污名化,如果ETF市場因此
而失去流動性,對投資人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將會變成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掉,或
是沒有適當的造市,造成買賣的價格不連續
--
所以可解讀3/19太多人要賣,但賣不掉,所以元大是造市者需形成市場流動性而買超
然後當天原油又大漲,加上不用清算了,投資人又大量回補,元大只好賣超
也給了元大套利的機會
--
也說明了這檔2倍槓桿的ETF
https://reurl.cc/O1X9pg
這篇報導有推銷課程的情況,請注意瀏覽
可閱讀相關新聞即可
為什麼00672L要向金管會申請清算?
元大投信也的確在3月19日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為什麼是這一天?其實看看下面的淨值表
就清楚了,3月18日是第一次淨值低於2.0元,也是最近三天的平均淨值低於2.0,而
00672L的上市價格是20元,依規定必須提出申請
3月19日上午提出申請,元大投信也發出公告,大多數媒體也報導了,造成投資人拋售元大
S&P原油正2,其實當天原油是上漲的。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5月原油期貨3月19日收
盤大漲5.08美元(24.4%)到每桶25.91美元,創下歷來單日最大漲幅。從上面我們也可以
看到淨值幾乎完全呈現這樣的漲幅,尤其是00672L是單日兩倍槓桿ETF,應該上漲的幅度
是接近48.8%,所以1.4元的淨值漲到2.0元相當合理。
00672L的大幅溢價轉為大幅折價
但問題就在於申請清算的公告已經發出,投資人的拋售也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3月
18日,原本00672L的淨值只有1.4元,市價卻高達2.4元,這是被過度追買造成的大幅溢價
,高達71%。結果3月19日投資人拋售後,情況卻完全相反了,00672L的淨值2.0元,市價
卻跌到只剩下1.61元,反而變成過度拋售造成的大幅折價,高達20%。這其實就是公開說
明書中所提到的「交易價格可能不同於基金淨值之風險」:
造市者提供流動性,同時進行套利
造市者的正式名稱叫做流動量提供券商,每檔ETF發行時都會跟許多券商簽約,請造市者
隨時提供流動性。
簡單來說,造市者就是幫忙掛單,委買、委賣的幾個價位都掛上一些委託單,讓想買的人
買得到、想賣的人賣得掉。但是這樣做對造市者有什麼好處呢?當然,造市者也是想套利
賺錢的,如果買價稍微低一點、賣價稍微高一點,就可以同時做到創造流動性同時又可以
賺點微薄的利潤。
造市者的另一個套利方式,就是在折價買進,溢價賣出,但這樣做的風險很高,所以一般
來說不太常見,除非折溢價幅度大於價格的波動,3月19日其實就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從
前面的討論已經知道當天折價高達20%,換句話說造市者是用80元買進值100元的資產。下
圖也可以看到,造市券商的確在當天相當努力,讓想賣的投資人可以賣得掉,買超了不少
的00672L,均價是1.58元。其中,屬於造市者的元大證券買超12.88萬張,凱基證券買超
6.98萬張,統一證券買超3.5萬張,永豐金證券買超1.71萬張。
這邊要提醒兩點:第一,主力進出明細不全然都是造市行為;第二,同一券商也都有買進
和賣出的交易,造市的目的是創造流動性,因此通常委買、委賣都會掛單
但是金管會臨時修改規則,也讓3月19日因為擔心清算而賣出00672L的投資人受創慘重。3
月20日,大幅買單再度進場搶購00672L,折價又再度轉為溢價,截至收盤時,溢價已高達
35%:
而造市商當然也順勢拋售套利,同時也讓想買的人能買得到,其實拋售的量還不夠,所以
才會溢價。最終,元大證券賣超11.53萬張,凱基證券賣超6.26萬張,統一證券賣超3.59
萬張,永豐金證券賣超1.9萬張,均價則是2.73元。
換句話說,元大證券前一天買12.88萬張,隔天再賣11.53萬張,價差則是1.15元,等於就
賺了1.33億元。但是再次強調:這不純粹都是元大證券的造市交易。
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造市者的交易比例,但是可以從自營商的持股變化來了解。自營商在3
月19日買超281,514張,在3月20日賣超244,532張,其實跟主力進出的趨勢是很接近的,
也就是造市商大概以20萬張左右的規模在做套利,同時也提供了流動性,讓3月19日的投
資人賣得掉,也讓3月20日的投資人買得到。
要知道的是,套利不一定賺錢,尤其是這種利用折溢價的套利往往會超過一個交易日,必
須承擔額外的價格變動。試想,如果3月20日原油再次演出像是3月9日那樣的大跌30%,這
檔ETF的淨值會崩跌60%,造市者恐怕就很難賺到錢了。
邱顯智問金管會五個問題:
1.03/19元大發布公告前,元大是否有跟金管會請求放寬規定?
2.若有,是否向元大透漏擬放寬規定的政策?
3.03/19 盤後的規定放寬,元大是否提前得知?
4.若元大事先得知規定將放寬,03/19、03/20元大的買賣行為,金管會要不要介入調查?
5.除了元大外,有沒有其他券商也事先得知消息,從中牟利?
我很樂見這五個問題能被釐清,但我擔心的是造市者的套利被污名化,如果ETF市場因此
而失去流動性,對投資人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將會變成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掉,或
是沒有適當的造市,造成買賣的價格不連續
--
所以可解讀3/19太多人要賣,但賣不掉,所以元大是造市者需形成市場流動性而買超
然後當天原油又大漲,加上不用清算了,投資人又大量回補,元大只好賣超
也給了元大套利的機會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20-03-25T21:58
at 2020-03-25T21:58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3-29T21:11
at 2020-03-29T21:11

By Ida
at 2020-03-31T08:56
at 2020-03-31T08:5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3-31T22:51
at 2020-03-31T22:51

By Frederic
at 2020-04-02T01:23
at 2020-04-02T01:23

By Carol
at 2020-04-05T18:54
at 2020-04-05T18:54

By Emily
at 2020-04-07T23:31
at 2020-04-07T23:31

By Steve
at 2020-04-11T06:25
at 2020-04-11T06:25

By Olivia
at 2020-04-12T20:01
at 2020-04-12T20:01

By Carol
at 2020-04-14T06:40
at 2020-04-14T06:40

By Frederic
at 2020-04-14T15:40
at 2020-04-14T15:40

By Jessica
at 2020-04-16T05:27
at 2020-04-16T05:27

By Agatha
at 2020-04-20T15:09
at 2020-04-20T15:09

By Liam
at 2020-04-24T03:33
at 2020-04-24T03:33

By Selena
at 2020-04-24T21:40
at 2020-04-24T21:40

By Edward Lewis
at 2020-04-29T15:12
at 2020-04-29T15:12

By Ula
at 2020-05-02T19:15
at 2020-05-02T19:15

By Edith
at 2020-05-03T00:33
at 2020-05-03T00:33

By Edwina
at 2020-05-07T07:34
at 2020-05-07T07:34

By Mia
at 2020-05-12T04:31
at 2020-05-12T04:31

By Ivy
at 2020-05-13T05:48
at 2020-05-13T05:48

By Odelette
at 2020-05-16T17:52
at 2020-05-16T17:52

By Edith
at 2020-05-17T11:15
at 2020-05-17T11:15

By Andrew
at 2020-05-19T21:42
at 2020-05-19T21:42

By Jessica
at 2020-05-23T17:07
at 2020-05-23T17:07

By Belly
at 2020-05-26T21:48
at 2020-05-26T21:48

By Todd Johnson
at 2020-05-28T05:58
at 2020-05-28T05:58

By Daniel
at 2020-06-01T01:38
at 2020-06-01T01:38

By Xanthe
at 2020-06-05T17:58
at 2020-06-05T17:58

By Megan
at 2020-06-07T21:09
at 2020-06-07T21:09
Related Posts
台灣這幾十年總財富都沒有增加的趨勢?

By Isla
at 2020-03-21T19:16
at 2020-03-21T19:16
聽大媽的話

By Lauren
at 2020-03-21T19:15
at 2020-03-21T19:15
定風坡

By Kristin
at 2020-03-21T19:14
at 2020-03-21T19:14
如何兼顧防疫與經濟呢?

By Puput
at 2020-03-21T19:09
at 2020-03-21T19:09
歐印忍者-急瘋傳

By Michael
at 2020-03-21T19:08
at 2020-03-21T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