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房地稅收 連三月衰退 - 稅務
By Selena
at 2022-09-15T08:55
at 2022-09-15T08:55
Table of Contents
個人房地稅收 連三月衰退
2022-09-15 01:30 經濟日報/ 記者 朱曼寧/台北報導
https://reurl.cc/lenpg6
圖/經濟日報提供
根據官方最新統計,今年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1.4億元,年增135%,儘管年增幅度大
,但個人的房地合一稅收已經連續三個月走跌,也是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首見連三個月衰
退,反映房市受到疫情、升息、打炒房等因素影響,市場交易熱度已經降溫。
觀察六都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稅收最高的仍是台中市5.6億元,年增147%、月減11%;
新北市、高雄市則居第二,均為5億元;新北市年增138%、月增3%;高雄市年增212%、月
增13%。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個人申報時間為房屋、土地完成
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的次日起算30日內,與簽約當下約有一至三個月的落差,以過去幾個月
市場交易量都已經開始量縮來看,房地合一稅正緩步縮減。
曾敬德表示,,令人意外的是,近五個月的房地合一稅,單月稅收都還是能維持30億元以
上,由此可見2016年以後買進交易的不動產,房價都有顯著的增值,即使交易量縮,但申
報的房地合一稅收仍高。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1.4億元,年增率達135%。曾敬德指出,年
增率成長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爲去年7月房地合一2.0新制上路,許多交易趕在新制上路前
完成,導致8月的基期較低;今年稅收高峰落在5月的35.6億元,8月的個人房地合一稅收
已經連續三月衰退,緩步減少至31.4億元,顯示房市交易有退燒跡象。
曾敬德分析,今年5月開始陸續受到疫情、股災、升息等外在因素干擾,房市交易量已經
逐漸下滑,加上預售換約也被納入房地合一稅收內,在政策上路前,還是會有些預售換約
轉手,繳納房地合一稅。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661317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
2022-09-15 01:30 經濟日報/ 記者 朱曼寧/台北報導
https://reurl.cc/lenpg6
圖/經濟日報提供
根據官方最新統計,今年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1.4億元,年增135%,儘管年增幅度大
,但個人的房地合一稅收已經連續三個月走跌,也是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首見連三個月衰
退,反映房市受到疫情、升息、打炒房等因素影響,市場交易熱度已經降溫。
觀察六都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稅收最高的仍是台中市5.6億元,年增147%、月減11%;
新北市、高雄市則居第二,均為5億元;新北市年增138%、月增3%;高雄市年增212%、月
增13%。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地合一稅個人申報時間為房屋、土地完成
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的次日起算30日內,與簽約當下約有一至三個月的落差,以過去幾個月
市場交易量都已經開始量縮來看,房地合一稅正緩步縮減。
曾敬德表示,,令人意外的是,近五個月的房地合一稅,單月稅收都還是能維持30億元以
上,由此可見2016年以後買進交易的不動產,房價都有顯著的增值,即使交易量縮,但申
報的房地合一稅收仍高。
統計資料顯示,今年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31.4億元,年增率達135%。曾敬德指出,年
增率成長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爲去年7月房地合一2.0新制上路,許多交易趕在新制上路前
完成,導致8月的基期較低;今年稅收高峰落在5月的35.6億元,8月的個人房地合一稅收
已經連續三月衰退,緩步減少至31.4億元,顯示房市交易有退燒跡象。
曾敬德分析,今年5月開始陸續受到疫情、股災、升息等外在因素干擾,房市交易量已經
逐漸下滑,加上預售換約也被納入房地合一稅收內,在政策上路前,還是會有些預售換約
轉手,繳納房地合一稅。
https://udn.com/news/story/7243/661317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
Tags:
稅務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資誠:台美租稅協定 兩好處
By William
at 2022-09-15T08:53
at 2022-09-15T08:53
土地參與重劃 有條件免稅
By Lydia
at 2022-09-15T08:50
at 2022-09-15T08:50
產創發獎酬股 留意三規則
By Agatha
at 2022-09-14T10:22
at 2022-09-14T10:22
控制轉讓時機 降低稅負
By Enid
at 2022-09-14T10:16
at 2022-09-14T10:16
買節能家電 可採直撥退款
By Liam
at 2022-09-14T09:44
at 2022-09-14T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