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只有保險推銷員,沒有顧問之2 - 投資
By Oliver
at 2008-06-27T23:43
at 2008-06-27T23:43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Salesperson 看板]
作者: elvies (累請離職莫怪他人) 看板: Salesperson
標題: Re: [問題] 請問保險要找哪一家做呢
時間: Wed Jun 25 08:29:05 2008
※ 引述《Hly (若有似無)》之銘言:
: ※ 引述《elvies (累請離職莫怪他人)》之銘言:
: : 以台灣對業務員入行的要求...
: : 你只要是人,會說話,能考上兩張基本證照就好了(壽險加投資型)
: : 至於專業,套句話是這麼說的:「講清楚就賣不出去了」..
: : 懂吧?模稜兩可的說法,似是而非的陳述, 這是你"賺錢"的方法之一
: : 至於這種方法銷售到最後,得到了一堆錢究竟會有什麼果報?
: : 那只有神最清楚...
: : 簡單的說,台灣沒有壽險顧問,只有壽險推銷員...
: 還是有少數的壽險顧問,
: 一竿子打翻所有,未免以偏概全了些
: 只是你沒有遇到吧了
: 真正從需求、保障出發
: 針對高資產客戶,以節稅角度切入
: 當你有幸遇到黃志明、陳玉婷等類似的人,
: 就會瞭解何謂真正的壽險顧問
: 而非這個月公司推出什麼新商品,就急著推銷給客戶
: 以天花亂墜的話術、和銀行定存相比、退佣等方式取得業績
: 的壽險推銷員完全不同
: 業績長年保持頂尖的壽險顧問,若沒有專業,是絕對福永久維持的
問題一樣 一家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同類型商品相對有其優缺..
商品細節我舉出兩例:
a.A公司現售「防癌險」商品,不理賠併發症
"顧問"經諮詢認為A公司商品有此缺陷,會誠實告知
"業務"經諮詢認為A公司商品不算缺陷,不一定會誠實告知
b.A公司現售「醫療險」商品,住院日額僅給付90天(120天)上限
"顧問"經諮詢認為A公司商品天數低於他公司180天or365天,會誠實告知
"業務"經諮詢認為A公司商品天數低於他公司180天or365天,不一定會誠實告知
其他各家商品給付內容細節不一、費率不一、商品缺陷不一
(比如:主約終止附約失效無附約延續、終身醫療絕對不理賠先天疾病無論投保前後.etc.)
顧問站在提供諮詢可收費的情況下,而非業績決定收入的情形下,
故較可能提供"客觀"建議的...(客觀指對客戶的觀點而言,貨比三家乃人之常情)
有些商品的條款「說得愈清楚愈賣不出去」(也難怪公司條款櫃總是堆積如山沒啥人用)
業務員的說詞是:自家的商品組合最好的就沒問題了
舉例來說好了:1.XX公司防癌險就是不理賠併發症
2.XX公司本身並無銷售失能險
3.XX公司本身並無實支實付險
4.XX公司本身並無無上限終身醫療or終身防癌
5.XX公司只有前置費用100%之投資型保單
............
例子不勝枚舉,客戶在業務面前所能得到的商品資訊最後只能看"該家"..
以客觀貨比三家之"人之常情",試問:客觀何在?
業務員發展出"服務比較重要",也同樣是規避商品缺點導致銷售額下降的說法..
因為承諾"服務"的業務,難保不流動(離職、各個公司來來去去或人間蒸發),究竟
承諾這服務,意義何在?(當然承諾而做到的也有,但上述自家商品問題仍存在)
最後:台灣確實沒有顧問,乃因:
1.制度上,諮詢無法收費,規劃無法收費,只有"成交"才有..(成交決定一切)
2.懂太多並不重要,只懂自家,奉為信仰,自家最好才是好業務(失去客觀)
所以我說"自己做功課"是真正客觀的起點,終點是當下找到"良心業務"簽單..
PS:做功課其實很簡單~~去看業務員不一定愛攜帶的"條款"就會學到多了~~
保經還是沒有代理全部公司(全部商品),問題一樣 ..
另外自己作完功課的人,還可以選擇自己去保險公司登錄自己簽自己..
以上...
--
作者: elvies (累請離職莫怪他人) 看板: Salesperson
標題: Re: [問題] 請問保險要找哪一家做呢
時間: Wed Jun 25 08:29:05 2008
※ 引述《Hly (若有似無)》之銘言:
: ※ 引述《elvies (累請離職莫怪他人)》之銘言:
: : 以台灣對業務員入行的要求...
: : 你只要是人,會說話,能考上兩張基本證照就好了(壽險加投資型)
: : 至於專業,套句話是這麼說的:「講清楚就賣不出去了」..
: : 懂吧?模稜兩可的說法,似是而非的陳述, 這是你"賺錢"的方法之一
: : 至於這種方法銷售到最後,得到了一堆錢究竟會有什麼果報?
: : 那只有神最清楚...
: : 簡單的說,台灣沒有壽險顧問,只有壽險推銷員...
: 還是有少數的壽險顧問,
: 一竿子打翻所有,未免以偏概全了些
: 只是你沒有遇到吧了
: 真正從需求、保障出發
: 針對高資產客戶,以節稅角度切入
: 當你有幸遇到黃志明、陳玉婷等類似的人,
: 就會瞭解何謂真正的壽險顧問
: 而非這個月公司推出什麼新商品,就急著推銷給客戶
: 以天花亂墜的話術、和銀行定存相比、退佣等方式取得業績
: 的壽險推銷員完全不同
: 業績長年保持頂尖的壽險顧問,若沒有專業,是絕對福永久維持的
問題一樣 一家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同類型商品相對有其優缺..
商品細節我舉出兩例:
a.A公司現售「防癌險」商品,不理賠併發症
"顧問"經諮詢認為A公司商品有此缺陷,會誠實告知
"業務"經諮詢認為A公司商品不算缺陷,不一定會誠實告知
b.A公司現售「醫療險」商品,住院日額僅給付90天(120天)上限
"顧問"經諮詢認為A公司商品天數低於他公司180天or365天,會誠實告知
"業務"經諮詢認為A公司商品天數低於他公司180天or365天,不一定會誠實告知
其他各家商品給付內容細節不一、費率不一、商品缺陷不一
(比如:主約終止附約失效無附約延續、終身醫療絕對不理賠先天疾病無論投保前後.etc.)
顧問站在提供諮詢可收費的情況下,而非業績決定收入的情形下,
故較可能提供"客觀"建議的...(客觀指對客戶的觀點而言,貨比三家乃人之常情)
有些商品的條款「說得愈清楚愈賣不出去」(也難怪公司條款櫃總是堆積如山沒啥人用)
業務員的說詞是:自家的商品組合最好的就沒問題了
舉例來說好了:1.XX公司防癌險就是不理賠併發症
2.XX公司本身並無銷售失能險
3.XX公司本身並無實支實付險
4.XX公司本身並無無上限終身醫療or終身防癌
5.XX公司只有前置費用100%之投資型保單
............
例子不勝枚舉,客戶在業務面前所能得到的商品資訊最後只能看"該家"..
以客觀貨比三家之"人之常情",試問:客觀何在?
業務員發展出"服務比較重要",也同樣是規避商品缺點導致銷售額下降的說法..
因為承諾"服務"的業務,難保不流動(離職、各個公司來來去去或人間蒸發),究竟
承諾這服務,意義何在?(當然承諾而做到的也有,但上述自家商品問題仍存在)
最後:台灣確實沒有顧問,乃因:
1.制度上,諮詢無法收費,規劃無法收費,只有"成交"才有..(成交決定一切)
2.懂太多並不重要,只懂自家,奉為信仰,自家最好才是好業務(失去客觀)
所以我說"自己做功課"是真正客觀的起點,終點是當下找到"良心業務"簽單..
PS:做功課其實很簡單~~去看業務員不一定愛攜帶的"條款"就會學到多了~~
保經還是沒有代理全部公司(全部商品),問題一樣 ..
另外自己作完功課的人,還可以選擇自己去保險公司登錄自己簽自己..
以上...
--
All Comments
By Erin
at 2008-07-02T19:30
at 2008-07-02T19:30
By Rebecca
at 2008-07-07T12:03
at 2008-07-07T12:03
By Hardy
at 2008-07-09T08:26
at 2008-07-09T08:26
By Elizabeth
at 2008-07-12T22:35
at 2008-07-12T22:35
By Hedy
at 2008-07-14T08:22
at 2008-07-14T08:22
By Yedda
at 2008-07-14T19:28
at 2008-07-14T19:28
Related Posts
投資型保單一問
By Freda
at 2008-06-27T16:49
at 2008-06-27T16:49
投資型保單一問
By Jessica
at 2008-06-26T21:50
at 2008-06-26T21:50
投資型保單一問
By Jacky
at 2008-06-26T18:09
at 2008-06-26T18:09
投資比例試算軟體
By Kristin
at 2008-06-25T12:29
at 2008-06-25T12:29
即將進入研究所就讀的我
By Erin
at 2008-06-25T01:51
at 2008-06-25T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