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歷經四次股市崩盤資產從600萬翻成3,000 - 股票

By Genevieve
at 2020-03-15T10:56
at 2020-03-15T10:56
Table of Contents
又是鬼扯蛋的故事
都不用算通膨把資產吃掉的部分嗎?
經歷4次股市崩盤? 故事主人從 1973 年開始投資, 只買進不出?
1973年, 20萬美金有多大? 都可以買下一座莊園了, 現在何止只值 98萬美金?
又再騙散戶催眠自己不停損, 讓大戶法人出貨
寫這種新聞的人真的害人不淺
目前這市況, 沒有別的路, 拉高就是減碼
不管未來指數衝多高, 風險控管已經比獲利更重要了
除非, 資產都賠掉也不影響生活, 那再繼續賭吧!!
否則, 根本不需要擔心未來沒標的投資
只怕到時有便宜的股票, 手邊卻沒有多餘的資金進場
拜託, 別再幻想 13000 點了!! 想想如果 7000 來臨時, 你是否承受得住?
先想風險, 再考慮要獲利多少好嗎?
※ 引述《fantasy14 (我可以看見嗎)》之銘言:
: 他歷經四次股市崩盤
: 資產從600萬翻成3,000萬!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4407901
: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 *
: 「99%的時間中,投資人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做。」---華爾
: 街日報專欄作家Jason Zweig
: 很多投資人都會認為選擇一個好的進場時點很重要,這點當然可以理解,但問題是,你永
: 遠不會知道何時才會是好的進場時點?當你有一筆閒錢能夠長期投資的話,最正確的進場
: 時點就是:「現在!想要成功投資,關鍵不在於你何時進場,關鍵在於你進場之後的行為
: ,這才是重點!」
: 此時你可能還是會想,那萬一我進場之後,股市就大跌了怎麼辦呢?別急,先看看of dol
: lars and data財經部落格所分享的一個小故事:
: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最倒楣股市投資人的故事,我們姑且稱這個人為Bob好了。
: Bob在1973-2007年期間一共僅做過四次較大筆的投資,
: 第一次是在1973年,買進股票之後沒多久就碰到股市下跌了48%!
: 第二次是在1987年,就在股市下跌34%之前進場買進!
: 第三次投資的時候是在2000年網路科技股泡沫之前,
: 第四次則是在2007年金融海嘯之前進場投資!
: 這個人夠倒楣了吧?每一次都是在股市大跌前才進場投資,是個標準的反指標投資人,如
: 果你是Bob,應該早就對股市失望透頂了,不是嗎?
: 這四次Bob一共投資入了20萬美元(約新台幣600萬元),現在Bob的情況如何呢?其實Bob
: 現在非常的滿意,因為他的投資資金已經累積到了98萬美元(約新台幣2,942萬元),
: 平均每年的投資報酬率為9%,
: 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呢?
: 祕訣就是:不論市場出現何種變化,
: 他從來都沒有把投資賣掉!
: 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知道,何時進場並不是重點,進場之後的行為才是關鍵,如同良藥苦口
: 一樣,聽起最容易被接受的建議往往並不是最正確的建議!
: 免責宣言: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
: 擔交易風險。
: 心得: 一張不賣 奇蹟自來?
: 沒有賣就不算賠錢?
: 歷經了四次股市崩盤 都在崩盤前進場
: 不過最後資產還是翻倍了
: 這你敢信?
: 我懷疑的是 他在崩盤後 進場投資的更多吧
: 因為股價更便宜了 而且美股一直在創高
: 現在資產剩多少? 新聞就沒講了
--
都不用算通膨把資產吃掉的部分嗎?
經歷4次股市崩盤? 故事主人從 1973 年開始投資, 只買進不出?
1973年, 20萬美金有多大? 都可以買下一座莊園了, 現在何止只值 98萬美金?
又再騙散戶催眠自己不停損, 讓大戶法人出貨
寫這種新聞的人真的害人不淺
目前這市況, 沒有別的路, 拉高就是減碼
不管未來指數衝多高, 風險控管已經比獲利更重要了
除非, 資產都賠掉也不影響生活, 那再繼續賭吧!!
否則, 根本不需要擔心未來沒標的投資
只怕到時有便宜的股票, 手邊卻沒有多餘的資金進場
拜託, 別再幻想 13000 點了!! 想想如果 7000 來臨時, 你是否承受得住?
先想風險, 再考慮要獲利多少好嗎?
※ 引述《fantasy14 (我可以看見嗎)》之銘言:
: 他歷經四次股市崩盤
: 資產從600萬翻成3,000萬!
: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4407901
: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 *
: 「99%的時間中,投資人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其實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做。」---華爾
: 街日報專欄作家Jason Zweig
: 很多投資人都會認為選擇一個好的進場時點很重要,這點當然可以理解,但問題是,你永
: 遠不會知道何時才會是好的進場時點?當你有一筆閒錢能夠長期投資的話,最正確的進場
: 時點就是:「現在!想要成功投資,關鍵不在於你何時進場,關鍵在於你進場之後的行為
: ,這才是重點!」
: 此時你可能還是會想,那萬一我進場之後,股市就大跌了怎麼辦呢?別急,先看看of dol
: lars and data財經部落格所分享的一個小故事:
: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最倒楣股市投資人的故事,我們姑且稱這個人為Bob好了。
: Bob在1973-2007年期間一共僅做過四次較大筆的投資,
: 第一次是在1973年,買進股票之後沒多久就碰到股市下跌了48%!
: 第二次是在1987年,就在股市下跌34%之前進場買進!
: 第三次投資的時候是在2000年網路科技股泡沫之前,
: 第四次則是在2007年金融海嘯之前進場投資!
: 這個人夠倒楣了吧?每一次都是在股市大跌前才進場投資,是個標準的反指標投資人,如
: 果你是Bob,應該早就對股市失望透頂了,不是嗎?
: 這四次Bob一共投資入了20萬美元(約新台幣600萬元),現在Bob的情況如何呢?其實Bob
: 現在非常的滿意,因為他的投資資金已經累積到了98萬美元(約新台幣2,942萬元),
: 平均每年的投資報酬率為9%,
: 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呢?
: 祕訣就是:不論市場出現何種變化,
: 他從來都沒有把投資賣掉!
: 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知道,何時進場並不是重點,進場之後的行為才是關鍵,如同良藥苦口
: 一樣,聽起最容易被接受的建議往往並不是最正確的建議!
: 免責宣言: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
: 擔交易風險。
: 心得: 一張不賣 奇蹟自來?
: 沒有賣就不算賠錢?
: 歷經了四次股市崩盤 都在崩盤前進場
: 不過最後資產還是翻倍了
: 這你敢信?
: 我懷疑的是 他在崩盤後 進場投資的更多吧
: 因為股價更便宜了 而且美股一直在創高
: 現在資產剩多少? 新聞就沒講了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Steve
at 2020-03-19T17:55
at 2020-03-19T17:55

By George
at 2020-03-22T08:43
at 2020-03-22T08:43

By Ula
at 2020-03-22T14:54
at 2020-03-22T14:54

By Necoo
at 2020-03-26T14:18
at 2020-03-26T14:18

By Edith
at 2020-03-30T06:12
at 2020-03-30T06:12

By Joseph
at 2020-04-02T20:41
at 2020-04-02T20:41

By Kelly
at 2020-04-04T22:29
at 2020-04-04T22:29

By Lydia
at 2020-04-05T03:05
at 2020-04-05T03:05

By Rebecca
at 2020-04-05T13:45
at 2020-04-05T13:45

By Kelly
at 2020-04-10T04:00
at 2020-04-10T04:00

By Jack
at 2020-04-12T20:12
at 2020-04-12T20:12

By Hardy
at 2020-04-15T07:05
at 2020-04-15T07:05

By Harry
at 2020-04-16T13:40
at 2020-04-16T13:40

By Odelette
at 2020-04-19T08:33
at 2020-04-19T08:33

By Megan
at 2020-04-19T12:12
at 2020-04-19T12:12

By Sarah
at 2020-04-20T01:14
at 2020-04-20T01:14

By Lauren
at 2020-04-24T05:03
at 2020-04-24T05:03

By Catherine
at 2020-04-28T23:11
at 2020-04-28T23:11

By Leila
at 2020-04-29T17:04
at 2020-04-29T17:04

By Hedwig
at 2020-05-04T13:04
at 2020-05-04T13:04

By Kristin
at 2020-05-06T09:42
at 2020-05-06T09:42

By Cara
at 2020-05-11T07:03
at 2020-05-11T07:03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5-16T01:11
at 2020-05-16T01:11

By Ivy
at 2020-05-19T09:59
at 2020-05-19T09:59

By Callum
at 2020-05-21T09:15
at 2020-05-21T09:15

By Ula
at 2020-05-26T06:18
at 2020-05-26T06:18

By Poppy
at 2020-05-28T11:52
at 2020-05-28T11:52

By Harry
at 2020-05-31T03:24
at 2020-05-31T03:24

By John
at 2020-06-03T00:34
at 2020-06-03T00:34

By Christine
at 2020-06-07T18:27
at 2020-06-07T18:2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0-06-11T03:52
at 2020-06-11T03:52

By Madame
at 2020-06-14T23:15
at 2020-06-14T23:15

By Quintina
at 2020-06-16T10:09
at 2020-06-16T10:09

By Steve
at 2020-06-20T04:05
at 2020-06-20T04:05

By Noah
at 2020-06-20T10:15
at 2020-06-20T10:15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06-22T22:48
at 2020-06-22T22:48
Related Posts
宏達電VR新品 強攻企業戶

By Kyle
at 2020-03-15T10:28
at 2020-03-15T10:28
兩名紐約州議會議員確診武漢肺炎

By David
at 2020-03-15T10:02
at 2020-03-15T10:02
西班牙首相之妻確診

By Susan
at 2020-03-15T09:40
at 2020-03-15T09:40
加州迪士尼最後1天大爆滿!

By Mason
at 2020-03-15T09:03
at 2020-03-15T09:03
存股只買一支跟買多支會有差嗎?

By Rae
at 2020-03-15T08:28
at 2020-03-15T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