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建立自主的EDA產業,企圖拉進與美 - 股票
By Ursula
at 2020-11-30T19:40
at 2020-11-30T19:40
Table of Contents
中國正建立自主的EDA產業,企圖拉進與美國在半導體差距
1.原文連結:
https://bit.ly/39mPxtU
2.原文內容:
中國為了打破美國在半導體產業近乎壟斷的地位,除了要往半導體材料、設備與晶圓製造領域佈署之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領域也成為其積極佈署的領域。
許多在美國頂尖的晶片設計工具之資深的工程師和高層管理人員,在離開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之後,於2019年9月在中國成立了三家EDA新創公司。分別是總部位於南京的芯華章(X-Epic),上海和艦工業軟體和合肥的全芯智造(Amedac)。
其實,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忽視建立自己的EDA工具產業。因為在2002年於北京成立的Cellixsoft(北京芯願景軟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在2009年成立的國有Empyrean Software (北京華大九天軟體有限公司),歷經幾年努力都無法與Synopsys和Cadence的產品相提並論。甚至2010年由Cadence的一位前高級主管於濟南成立的Primarius Technologies(概倫電子)也無法撼動美國競爭對手的地位。
美國近年來不斷限制中國在半導體製造、EDA工具以及晶圓廠設備等,的確讓中國政府警覺到其前十幾年的戰略發生嚴重錯誤。從好的方面來說,這一警鐘讓中國重新審視自己的半導體產業缺點,可是要真正建立一條完整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絕非十年之內可以達成。
哈佛商學院教授Willy Shih認為,Synopsys和Cadence主導了EDA市場的關鍵,在於客戶與EDA公司之間的黏著性非常之高。一旦其採用某一家EDA工具之後,很難再轉換到其他供應商,因為設計工具與現有晶片製程是緊密相關的。
如果,中國想要脫離美國EDA公司的IP限制,進而創造出自己的關鍵工具,即使有足夠的金錢,也不一定能夠找出可替代的方案。畢竟,科技是一連串不斷進步的結果。
例如:中國本土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正試圖建立一條不依賴美國技術的製造設備以及晶片生產線。如果一切順利,中芯國際能夠在2020年年底之前建立一條40奈米製程生產線,這比起其原先2008年結合美國技術建立的40奈米生產線已經差距12年之久。中芯國際的下一個目標是在2023年建立一條完全使用中國技術與IP的28奈米生產線(那時候三星與台積電都進入3奈米時代了),這也於2011年中芯國際首次結合美國技術建立的28奈米生產線,差距了12年之久。
無論如何,從歷史發展來看,中國於未來10至20年是不可能脫離美國在半導體技術的地位,可是現在不試圖建立,那麼未來面臨的挑戰將會更大。
3.心得/評論:
中國在半導體方面的發展又有了新的目標——電子設計自動化。雖然在短期內是件難事,但可見中國在這方面的野心越來越大。
--
1.原文連結:
https://bit.ly/39mPxtU
2.原文內容:
中國為了打破美國在半導體產業近乎壟斷的地位,除了要往半導體材料、設備與晶圓製造領域佈署之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領域也成為其積極佈署的領域。
許多在美國頂尖的晶片設計工具之資深的工程師和高層管理人員,在離開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之後,於2019年9月在中國成立了三家EDA新創公司。分別是總部位於南京的芯華章(X-Epic),上海和艦工業軟體和合肥的全芯智造(Amedac)。
其實,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忽視建立自己的EDA工具產業。因為在2002年於北京成立的Cellixsoft(北京芯願景軟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在2009年成立的國有Empyrean Software (北京華大九天軟體有限公司),歷經幾年努力都無法與Synopsys和Cadence的產品相提並論。甚至2010年由Cadence的一位前高級主管於濟南成立的Primarius Technologies(概倫電子)也無法撼動美國競爭對手的地位。
美國近年來不斷限制中國在半導體製造、EDA工具以及晶圓廠設備等,的確讓中國政府警覺到其前十幾年的戰略發生嚴重錯誤。從好的方面來說,這一警鐘讓中國重新審視自己的半導體產業缺點,可是要真正建立一條完整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絕非十年之內可以達成。
哈佛商學院教授Willy Shih認為,Synopsys和Cadence主導了EDA市場的關鍵,在於客戶與EDA公司之間的黏著性非常之高。一旦其採用某一家EDA工具之後,很難再轉換到其他供應商,因為設計工具與現有晶片製程是緊密相關的。
如果,中國想要脫離美國EDA公司的IP限制,進而創造出自己的關鍵工具,即使有足夠的金錢,也不一定能夠找出可替代的方案。畢竟,科技是一連串不斷進步的結果。
例如:中國本土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正試圖建立一條不依賴美國技術的製造設備以及晶片生產線。如果一切順利,中芯國際能夠在2020年年底之前建立一條40奈米製程生產線,這比起其原先2008年結合美國技術建立的40奈米生產線已經差距12年之久。中芯國際的下一個目標是在2023年建立一條完全使用中國技術與IP的28奈米生產線(那時候三星與台積電都進入3奈米時代了),這也於2011年中芯國際首次結合美國技術建立的28奈米生產線,差距了12年之久。
無論如何,從歷史發展來看,中國於未來10至20年是不可能脫離美國在半導體技術的地位,可是現在不試圖建立,那麼未來面臨的挑戰將會更大。
3.心得/評論:
中國在半導體方面的發展又有了新的目標——電子設計自動化。雖然在短期內是件難事,但可見中國在這方面的野心越來越大。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Rosalind
at 2020-12-05T14:07
at 2020-12-05T14:07
By Damian
at 2020-12-08T11:24
at 2020-12-08T11:24
By Todd Johnson
at 2020-12-10T15:09
at 2020-12-10T15:09
By Leila
at 2020-12-14T22:43
at 2020-12-14T22:43
By Zenobia
at 2020-12-17T22:20
at 2020-12-17T22:20
By Hamiltion
at 2020-12-18T00:06
at 2020-12-18T00:06
By Regina
at 2020-12-21T17:16
at 2020-12-21T17:16
By Christine
at 2020-12-23T07:26
at 2020-12-23T07:26
By Lauren
at 2020-12-25T17:13
at 2020-12-25T17:13
By Franklin
at 2020-12-28T13:21
at 2020-12-28T13:21
By Damian
at 2020-12-29T21:50
at 2020-12-29T21:50
By Ethan
at 2021-01-02T10:02
at 2021-01-02T10:02
By Aaliyah
at 2021-01-04T04:42
at 2021-01-04T04:42
By Steve
at 2021-01-08T08:00
at 2021-01-08T08:00
By Carol
at 2021-01-10T11:18
at 2021-01-10T11:18
By Una
at 2021-01-14T13:31
at 2021-01-14T13:31
By Charlotte
at 2021-01-15T07:25
at 2021-01-15T07:25
By Agatha
at 2021-01-19T04:18
at 2021-01-19T04:18
By Dinah
at 2021-01-23T07:54
at 2021-01-23T07:54
By Lily
at 2021-01-26T10:55
at 2021-01-26T10:55
By Mia
at 2021-01-30T03:13
at 2021-01-30T03:13
By Jessica
at 2021-01-30T18:37
at 2021-01-30T18:37
By Jack
at 2021-01-31T16:26
at 2021-01-31T16:26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2-03T23:05
at 2021-02-03T23:05
By Selena
at 2021-02-07T00:23
at 2021-02-07T00:23
By Annie
at 2021-02-07T17:59
at 2021-02-07T17:59
By Cara
at 2021-02-07T21:44
at 2021-02-07T21:44
By Noah
at 2021-02-09T22:09
at 2021-02-09T22:09
By Charlie
at 2021-02-14T18:57
at 2021-02-14T18:57
By Valerie
at 2021-02-17T06:40
at 2021-02-17T06:40
By Anthony
at 2021-02-20T17:24
at 2021-02-20T17:24
By Frederica
at 2021-02-25T08:42
at 2021-02-25T08:42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2-27T12:04
at 2021-02-27T12:04
By Rebecca
at 2021-03-01T08:46
at 2021-03-01T08:46
By Sandy
at 2021-03-05T18:33
at 2021-03-05T18:33
By Kumar
at 2021-03-06T02:20
at 2021-03-06T02:20
By Andrew
at 2021-03-07T22:47
at 2021-03-07T22:47
By Iris
at 2021-03-12T01:40
at 2021-03-12T01:40
By Lydia
at 2021-03-15T16:51
at 2021-03-15T16:51
By Mia
at 2021-03-19T15:07
at 2021-03-19T15:07
By Olivia
at 2021-03-21T16:50
at 2021-03-21T16:50
By Hedwig
at 2021-03-25T16:36
at 2021-03-25T16:36
By Daph Bay
at 2021-03-27T07:20
at 2021-03-27T07:20
Related Posts
全年經濟成長高 蔡英文:四小龍唯一成長
By Regina
at 2020-11-30T18:21
at 2020-11-30T18:21
華新科大馬廠完成員工篩檢12/1復工
By Faithe
at 2020-11-30T18:12
at 2020-11-30T18:12
中國批准Tesla銷售滬製Model Y
By Necoo
at 2020-11-30T17:48
at 2020-11-30T17:48
東京證交所系統異常事故 金融廳令改善社
By Heather
at 2020-11-30T17:24
at 2020-11-30T17:24
「台幣28元成常態」 機械業:逼人出走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11-30T17:19
at 2020-11-30T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