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債務創新高 生活帳單晒出重負 - 股票

By Agnes
at 2018-10-03T11:45
at 2018-10-03T11:45
Table of Contents
1.原文連結: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0/2/n10756548.htm
2.原文內容:
(大紀元記者何堅報導)
儘管華為公司在國際上名聲不佳,但在中國卻有高薪水的名氣。然而數月前一位年薪50萬的華為員工,卻因為公司每月減少了2000元的公積金補貼而在網絡上訴苦。離奇的反差折射出中國家庭正承受著越來越重的負擔和債務壓力。
網名chanjoe的華為員工生活在北京,今年7月華為將北京員工的公積金標準從12%下調至5%,致使其每月收入減少2000元,chanjoe說好似「晴天霹靂」。
chanjoe表示,他非常缺這2000塊。因為已經成家有了孩子,他不得不在北京六環邊上買了房。買房時掏光所有身家也不夠,還得借外債。現在還有30萬信用貸款要在2019年底還清。每個月房貸加信用貸款要還一萬八。從買房到現在,他的褲子都是穿到破洞才會買新的,自己每月花銷不超過1000塊。
據業內人士分析,通過公積金調整比例可以估算出該華為員工月收入在3萬以上,再加上各種獎金和補貼,年薪至少50萬元,收入應該排在中國民眾的前列。
一個年薪50萬的中國中產家庭,在房子和債務的壓力下,顯得脆弱無比。而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年收入還遠不及50萬,在不斷刷新歷史紀錄的債務壓力下,中國家庭正如同中國經濟一樣,越來越不堪重負。
中國家庭債務創新高
去年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的中國家庭債務,給中國家庭的消費力以及經濟增長,都投上厚厚的陰影。
德國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的 最新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居民槓桿率(居民部門債務占GDP比重)在2017年達到49.1%(40.6萬億/82.7萬億)的歷史新高,比2008年的18%,激增173%。
如果算上去年住房公積金貸款(4.5萬億)和P2P、現金貸等新型貸款,2017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實際已突破54.5%。
這反映了中國家庭整體債務增長迅速。美國居民槓桿率從20%升至50%用了40年,而中國不到10年。安聯表示,沒有其它國家的私人債務負擔增長如此之快。
高房價令家庭住房債務激增
飛速躥升的家庭債務正在侵蝕中國人的消費力,拖累經濟增長。其中高房價是主要推手。
一方面,房價飆漲導致家庭房貸激增,在家庭負債中占比越來越高。中共央行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人的住房貸款(個人房貸21.9萬億元+公積金貸款4.5萬億),在中國家庭債務中占比高達65%。
與此同時,中國人的非房貸消費債務也在急速增長。《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 2017年消費貸款(剔除個人房貸)餘額為9.36萬億元,同比增長36.43%。
不過,就像那位華為員工的境遇一樣,中國人的消費貸款中,有相當大的部分也是被用於購房。
據銀行業年報,今年上半年中國個人房貸餘額已高達23.84萬億元,同比增長18.6%;消費貸款(剔除個人房貸)也保持逾20%的增速。
這些數據反映出,中國人的債務仍在高速增長,而且住房依舊是中國家庭最沉重的負擔。
二線城市生活帳單 晒出生活重負
不過,築起中國家庭重負的,不僅僅是住房這一座高山,還有教育和醫療。
中國人素有重視教育的傳統。《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發現,中國家庭的教育負擔的確很重。
《白皮書》顯示,中國家庭非常捨得在教育上花錢,51%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消費比家庭其它消費更重要。30%的家長願意支付超出消費能力的學費。
北大財政所2017年底的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家庭每年為基礎教育階段(幼兒園、小學和初中)的每個孩子,平均花費1萬元。這還只是平均數。
以生活在中國省會城市武漢、寶寶讀幼兒園的三口之家為例。
房貸,分期20年算,每月至少3000元。水、電、燃氣費用每月約250元(50+100+100)。
家庭伙食費每月1500元左右。工作午餐費,兩人每天40元,每月需要880元。
電話費、網費每月150元。交通每天擠公交、地鐵,每月200元。
孩子奶粉錢大概每月1000元。幼兒園每月約2000元(含伙食、興趣班費用)。
也就是說,生活在武漢這種二線城市的三口之家,每月基本生活開銷8980元,一年約11萬元。這裡沒算上醫療開支。
另據北大財政所的研究,中國家庭在幼兒園的支出比入學階段略高,但大學階段的支出最高。
除了住房和教育,醫療也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痛。
中國人以前是看病難,現在不僅難,而且還昂貴到生不起病。
今年2月份,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網文在網絡上瘋傳。這是一名北京中產階級親身經歷的事情,在北京擁有一套房、存款百萬的中產家庭,竟被一場流感弄得幾乎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年薪數十萬的中國中產家庭,生活都如履薄冰,受不住2000元損失,擋不住一場流感。中國家庭的負擔到底有多重?
3.心得/評論: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L型的社會,
年薪50萬在中國應該算是前前前段班;
至少是贏過其他95%人口的收入水準。
在台灣這種收入水準絕對是爽爽過的,
而在中國就只是一顆大一點的韭菜、連病都不敢生的那種;
結婚「不得不」買房的觀念支撐著中國不合理的高房價,
試想連這種收入水準的都會快撐不住的情況下房價如何能再漲?
距離中國最後一道防線-房市,崩盤還會遠嗎?
更別說股票、外匯這些跟生活無關的金融商品,
一般民眾根本不會有任何多餘的錢去做這種財務規劃。
--
「川普總統天天看大紀元」 真實報導獲讚賞
http://tinyurl.com/y9tpd2r2
--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0/2/n10756548.htm
2.原文內容:
(大紀元記者何堅報導)
儘管華為公司在國際上名聲不佳,但在中國卻有高薪水的名氣。然而數月前一位年薪50萬的華為員工,卻因為公司每月減少了2000元的公積金補貼而在網絡上訴苦。離奇的反差折射出中國家庭正承受著越來越重的負擔和債務壓力。
網名chanjoe的華為員工生活在北京,今年7月華為將北京員工的公積金標準從12%下調至5%,致使其每月收入減少2000元,chanjoe說好似「晴天霹靂」。
chanjoe表示,他非常缺這2000塊。因為已經成家有了孩子,他不得不在北京六環邊上買了房。買房時掏光所有身家也不夠,還得借外債。現在還有30萬信用貸款要在2019年底還清。每個月房貸加信用貸款要還一萬八。從買房到現在,他的褲子都是穿到破洞才會買新的,自己每月花銷不超過1000塊。
據業內人士分析,通過公積金調整比例可以估算出該華為員工月收入在3萬以上,再加上各種獎金和補貼,年薪至少50萬元,收入應該排在中國民眾的前列。
一個年薪50萬的中國中產家庭,在房子和債務的壓力下,顯得脆弱無比。而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年收入還遠不及50萬,在不斷刷新歷史紀錄的債務壓力下,中國家庭正如同中國經濟一樣,越來越不堪重負。
中國家庭債務創新高
去年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的中國家庭債務,給中國家庭的消費力以及經濟增長,都投上厚厚的陰影。
德國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的 最新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居民槓桿率(居民部門債務占GDP比重)在2017年達到49.1%(40.6萬億/82.7萬億)的歷史新高,比2008年的18%,激增173%。
如果算上去年住房公積金貸款(4.5萬億)和P2P、現金貸等新型貸款,2017年中國居民槓桿率實際已突破54.5%。
這反映了中國家庭整體債務增長迅速。美國居民槓桿率從20%升至50%用了40年,而中國不到10年。安聯表示,沒有其它國家的私人債務負擔增長如此之快。
高房價令家庭住房債務激增
飛速躥升的家庭債務正在侵蝕中國人的消費力,拖累經濟增長。其中高房價是主要推手。
一方面,房價飆漲導致家庭房貸激增,在家庭負債中占比越來越高。中共央行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人的住房貸款(個人房貸21.9萬億元+公積金貸款4.5萬億),在中國家庭債務中占比高達65%。
與此同時,中國人的非房貸消費債務也在急速增長。《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 2017年消費貸款(剔除個人房貸)餘額為9.36萬億元,同比增長36.43%。
不過,就像那位華為員工的境遇一樣,中國人的消費貸款中,有相當大的部分也是被用於購房。
據銀行業年報,今年上半年中國個人房貸餘額已高達23.84萬億元,同比增長18.6%;消費貸款(剔除個人房貸)也保持逾20%的增速。
這些數據反映出,中國人的債務仍在高速增長,而且住房依舊是中國家庭最沉重的負擔。
二線城市生活帳單 晒出生活重負
不過,築起中國家庭重負的,不僅僅是住房這一座高山,還有教育和醫療。
中國人素有重視教育的傳統。《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發現,中國家庭的教育負擔的確很重。
《白皮書》顯示,中國家庭非常捨得在教育上花錢,51%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消費比家庭其它消費更重要。30%的家長願意支付超出消費能力的學費。
北大財政所2017年底的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家庭每年為基礎教育階段(幼兒園、小學和初中)的每個孩子,平均花費1萬元。這還只是平均數。
以生活在中國省會城市武漢、寶寶讀幼兒園的三口之家為例。
房貸,分期20年算,每月至少3000元。水、電、燃氣費用每月約250元(50+100+100)。
家庭伙食費每月1500元左右。工作午餐費,兩人每天40元,每月需要880元。
電話費、網費每月150元。交通每天擠公交、地鐵,每月200元。
孩子奶粉錢大概每月1000元。幼兒園每月約2000元(含伙食、興趣班費用)。
也就是說,生活在武漢這種二線城市的三口之家,每月基本生活開銷8980元,一年約11萬元。這裡沒算上醫療開支。
另據北大財政所的研究,中國家庭在幼兒園的支出比入學階段略高,但大學階段的支出最高。
除了住房和教育,醫療也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痛。
中國人以前是看病難,現在不僅難,而且還昂貴到生不起病。
今年2月份,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網文在網絡上瘋傳。這是一名北京中產階級親身經歷的事情,在北京擁有一套房、存款百萬的中產家庭,竟被一場流感弄得幾乎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年薪數十萬的中國中產家庭,生活都如履薄冰,受不住2000元損失,擋不住一場流感。中國家庭的負擔到底有多重?
3.心得/評論: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L型的社會,
年薪50萬在中國應該算是前前前段班;
至少是贏過其他95%人口的收入水準。
在台灣這種收入水準絕對是爽爽過的,
而在中國就只是一顆大一點的韭菜、連病都不敢生的那種;
結婚「不得不」買房的觀念支撐著中國不合理的高房價,
試想連這種收入水準的都會快撐不住的情況下房價如何能再漲?
距離中國最後一道防線-房市,崩盤還會遠嗎?
更別說股票、外匯這些跟生活無關的金融商品,
一般民眾根本不會有任何多餘的錢去做這種財務規劃。
--
「川普總統天天看大紀元」 真實報導獲讚賞
http://tinyurl.com/y9tpd2r2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Emily
at 2018-10-06T02:08
at 2018-10-06T02:08

By Harry
at 2018-10-09T03:15
at 2018-10-09T03:15

By Kelly
at 2018-10-11T18:10
at 2018-10-11T18:10

By Audriana
at 2018-10-12T04:20
at 2018-10-12T04:20

By Isabella
at 2018-10-12T12:42
at 2018-10-12T12:42

By Selena
at 2018-10-14T05:45
at 2018-10-14T05:45

By Lauren
at 2018-10-17T23:57
at 2018-10-17T23:57

By Heather
at 2018-10-18T17:45
at 2018-10-18T17:45

By Jessica
at 2018-10-20T08:54
at 2018-10-20T08:54

By Freda
at 2018-10-21T14:25
at 2018-10-21T14:25

By Yedda
at 2018-10-23T05:34
at 2018-10-23T05:34

By Suhail Hany
at 2018-10-25T03:54
at 2018-10-25T03:54

By Doris
at 2018-10-28T01:11
at 2018-10-28T01:11

By Barb Cronin
at 2018-10-29T04:55
at 2018-10-29T04:55

By Valerie
at 2018-11-02T08:43
at 2018-11-02T08:43

By Damian
at 2018-11-06T00:25
at 2018-11-06T00:25

By Cara
at 2018-11-07T21:57
at 2018-11-07T21:57

By Victoria
at 2018-11-12T06:42
at 2018-11-12T06:42

By Charlotte
at 2018-11-13T09:22
at 2018-11-13T09:22

By Puput
at 2018-11-14T06:54
at 2018-11-14T06:54

By Charlotte
at 2018-11-15T02:24
at 2018-11-15T02:24

By Andy
at 2018-11-15T10:57
at 2018-11-15T10:57

By Rachel
at 2018-11-19T01:10
at 2018-11-19T01:10

By Iris
at 2018-11-19T13:49
at 2018-11-19T13:49

By Isabella
at 2018-11-21T04:40
at 2018-11-21T04:40

By Daniel
at 2018-11-26T00:25
at 2018-11-26T00:25

By Tom
at 2018-11-30T08:53
at 2018-11-30T08:53

By Emily
at 2018-12-03T17:57
at 2018-12-03T17:57

By Tom
at 2018-12-04T17:07
at 2018-12-04T17:07

By Hedda
at 2018-12-06T23:01
at 2018-12-06T23:01

By Steve
at 2018-12-10T03:45
at 2018-12-10T03:45

By Linda
at 2018-12-14T11:10
at 2018-12-14T11:10

By Valerie
at 2018-12-18T00:10
at 2018-12-18T00:10

By Hedwig
at 2018-12-19T17:56
at 2018-12-19T17:56

By Dinah
at 2018-12-21T03:02
at 2018-12-21T03:02

By Necoo
at 2018-12-25T07:03
at 2018-12-25T07:03

By Michael
at 2018-12-26T01:57
at 2018-12-26T01:57

By Rachel
at 2018-12-29T17:28
at 2018-12-29T17:28

By Caitlin
at 2019-01-01T10:48
at 2019-01-01T10:48

By Isabella
at 2019-01-03T05:03
at 2019-01-03T05:03

By Charlotte
at 2019-01-05T17:17
at 2019-01-05T17:17

By Ula
at 2019-01-06T09:32
at 2019-01-06T09:32

By Lucy
at 2019-01-09T01:49
at 2019-01-09T01:49

By Robert
at 2019-01-09T09:08
at 2019-01-09T09:08

By Dorothy
at 2019-01-10T13:51
at 2019-01-10T13:51

By Elizabeth
at 2019-01-15T10:14
at 2019-01-15T10:14
Related Posts
東森 2614 多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10-03T11:37
at 2018-10-03T11:37
「30年內不賺錢」 高鐵延伸屏東可行性評估

By Odelette
at 2018-10-03T11:17
at 2018-10-03T11:17
奎爾斯:Fed考慮對大型銀行減少管制

By Christine
at 2018-10-03T11:05
at 2018-10-03T11:05
外資翻臉 狂吐122億

By Frederica
at 2018-10-03T10:56
at 2018-10-03T10:56
陸房市壓力湧現!建商房價對半砍、碧桂

By Todd Johnson
at 2018-10-03T10:05
at 2018-10-03T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