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投標的問題 - 經濟

By Kyle
at 2005-12-29T14:05
at 2005-12-29T14:05
Table of Contents
節錄自
工商時報 A2/焦點新聞 2005/12/16
《社論》為什麼企業界對高鐵沒信心?
(前略)
其次,企業界對高鐵不具信心,源自於對經濟情勢變化的認識與判斷。
經濟學對於一些具有重大不確定性的投資招標案,
例如重大工程或是油田的招標,有一個很有名的理論,即「贏家的詛咒」。
換成一般的解釋就是:「誰標贏了,誰就倒楣。」
通常來說,當一家企業有意投標一個重大案件時,必須衡量兩個主要的項目,
即興建成本與預期收益。
對於一些重大工程而言,由於興建的時間很長,因此成本並不容易估計;
同樣的,由於投資收益的時程也很長,因此估計收益的困難度也很高。
重大投資事件通常會被最樂觀的企業標走,而這一家樂觀的企業不是低估興建成本,
就是高估未來收益,所以他們高估了投資利潤。等到開始興建以後,他們發現成本被低估
了,於是要求追加預算;但不幸的是,收益卻無法追加,因而難逃虧損的命運!
高鐵目前仍在興建中,面對的正是不斷增加的興建成本,雖然仍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但這無疑正是贏家的詛咒前半段的寫照。而如果未來營運的收益可觀,
仍然有預期利潤,那麼原始股東或其他民間企業自然會有願意投資。
可是為什麼高鐵每次募集資金都會困難重重呢?顯然民間企業對高鐵未來營運並不看好。
高鐵的收益主要來自兩部份:第一,高鐵本身營運的收入。依高鐵
自行估算,若不算龐大的折舊費用,營運三年後可獲利;但若把龐大的折舊費用計入,
則要營運十四年以後才能開始賺錢。
關於這一部份,人言言殊,也見仁見智,關鍵在於台灣民眾對飛機、
高鐵與汽車不同交通工具的偏好與抉擇,只能主觀判斷,也只能待日後事實證明。
第二,高鐵其實另外一個重要的收益是來自場站與土地開發的龐大收益,
其實這才是高鐵最主要的預期收入。然而如所周知,時代在變,環境在變,
民國八十七年高鐵案開標時與當前的台灣,經濟情況實有極大的差異。
景氣下滑、企業外移、政黨惡鬥,以及少子化趨勢,在在指出台灣經濟已不復當年的活力
,也就是說,台灣不動產市場有可能長期陷入低迷,這使得臺灣高鐵土地開發案的
如意算盤落空,從而應驗了「贏家的詛咒」!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Callum
at 2006-01-03T06:10
at 2006-01-03T06:10

By Donna
at 2006-01-05T12:21
at 2006-01-05T12:21

By Barb Cronin
at 2006-01-06T13:15
at 2006-01-06T13:15

By Callum
at 2006-01-07T10:32
at 2006-01-07T10:3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6-01-11T18:18
at 2006-01-11T18:18
Related Posts
一個關於投標的問題

By Emily
at 2005-12-29T13:46
at 2005-12-29T13:46
一個關於投標的問題

By Quanna
at 2005-12-28T23:51
at 2005-12-28T23:51
第一波徵文發錢

By Ina
at 2005-12-28T21:49
at 2005-12-28T21:49
第一次捐款大德名錄

By Mary
at 2005-12-28T21:48
at 2005-12-28T21:48
問一個很簡單的全微分

By Olivia
at 2005-12-28T16:07
at 2005-12-28T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