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的觀念與心得 - 投資

By Steve
at 2007-12-24T14:44
at 2007-12-24T14:4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ryanchao (養貓咪的牛)》之銘言:
: 其實講白了任何「市場」一定有莊家與閒家
: 或者更世俗的講法就是組頭與賭徒
: 所以我這邊講的市場沒有針對性....
之所以問「大魚吃小魚」觀點,
主要是因為筆者心目中的投資世界比較純粹,
不太像賭場,所以自然不覺得我有被大戶或外資坑殺的感覺。
因此r大認為「大魚吃小魚」的事情會發生在所有市場,
市場裡面有莊家跟閒家,
這些概念和筆者心中的投資世界不太一樣。
不過,在「投機的零和遊戲」中,
的確是有莊家跟閒家之分。
這麼說來,
或許爭議點只在於「投資」與「投機」的分際。
但即使站在投資的觀點看,
雖然市場會受到大戶或外資等銀彈夠多夠強的「玩家」影響,
他們頂多影響企業的「股票價格」,
在某種程度上無法影響企業的「內在價值」。
: 如果從賭場與賭博角度來看
如果是談論「投資」,
筆者個人自然比較不傾向賭場的比喻;
但如果是談「頻繁交易」的「投機」作為,
確實是非常類似賭博。
當然,這是筆者個人看法而已。
有些人還是覺得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
命運都操控在「莊家」手上。
這個莊家可能是外資,可能是法人,
也可能是政府,
甚至可能是公司管理當局(違法掏空)。
: 莊家與閒家在賭場廝殺的目的就是要從對方口袋裡撈錢
: 但是為啥我們會說十賭九詐,甚至會說莊家「幾乎」穩贏不賠
: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知?
: 其實金融市場、法規都是政府定的
: 所以各國政府對其國內金融市場就是最大的莊家(抽頭)
: 接著就是底下的金融機構等次級莊家(看市場實力而定)
: 以金融市場而言,誰的籌碼多、交易策略與技巧好
: 就是市場交易的大莊家與贏家...
: 而且西方金融市場是Winer Take All
: 這就是西方金融資本市場的殘酷現實...
: 所以在我眼裡這就是一種食物鏈關係....
: 如何在這種食物鏈裡求得生存避免被剝削
: 便是底層的生物(如我們散戶)要思考的地方
各國政府比較像是賭場的老闆,
遊戲規則都是他在定,
只是他通常負責抽頭,並不實際參與賭局。
(不過近年來的主權基金,似乎也意味著「老闆們」發現贏面超高,因此各各下海去了)
至於「投機」的世界裡面,
有一個提高致勝率的法則就是:銀彈越多,贏面越大
以賭博來說,
假使沒有任何賭金上限,
輸了1塊下回可以押2塊;
再輸了2塊可以押4塊;
再輸了可以押8塊.......依此類推...
在公平賭局--甚至是10賭9輸的情況下,
你還是會贏錢。
: 非常好~果然是S大..切問題就是切重點...:)
: 一般來說做交易最care的會是以下幾種風險:
: 1.價格衝擊
: 2.低於預期甚低的報酬
: 3.連續虧損導致帳戶破產
: 4.系統失靈
: 例如「價格衝擊」意思是發生於某些變動所導致的價格快速變化
: 這些變動通常來自於政治、經濟層面的劇烈衝擊
: 例如911事件、1987年道瓊大崩盤、長期資本公司崩盤事件
筆者以為,第1點是第2、第3兩點的「因」。
所以這樣的分類似乎不太符合MECE的分類原則。
p.s(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 Exhaustive的縮寫)
: 我們一般人會去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 但是很少人會去思考未來發生的「機率」
: 會去思考未來發生某件事機率的人,一定會去找應對的方法
: 就像達賴說過「明天與來世,你永遠不知道何者先來」
: 那麼明天與來世何者先來就是「機率」問題
: 而不是「可能性」問題....
如此一來,筆者擅自揣測r大的意思應該是,
思考「交易風險的發生機率」,重要性高於「交易風險」本身,
right?
不知道有沒有曲解r大的意思?^^
: 所以各位投保的意外險是跟保險公司「賭」未來發生保險事故的機率
: 而不是「保險事故的可能性」
: 因為每個人未來都一定發生意外,保險公司幹嘛跟你賭...= =a
: 它在這段賭博期間穩輸的...
: 交易的本質其實就是「機率」
^^^^^^^^^^^^^^^^^^^^^^^^^
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 又稱Wiener 過程,
是由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Robert Brown (1773-1858)在顯微鏡中觀察到,
懸浮於溶液中之微小的粒子,呈現一連續而不規則的運動。
最初由選擇權評價理論的開山祖師--Paul Samuelson進行研究,
最後,經過長時間的醞釀,透過一連串財務+物理+數學的結合,
Black與Scholes以此發展出令人嘖嘖稱奇的Black-Scholes Model。
這個Model之所以得了諾貝爾獎,
主要是因為其里程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意味著人類「終於」可以掌握部份機率的特性,
並且從可觀察的參數中,推敲未來的演變。
然而,LTCM在一個掌握「機率」特性如此精深的Myron Scholes;
以及另一位在MIT主攻工程數學的諾貝爾獎得主Robert Merton主導下,
最後因為「俄羅斯事件」引發的債市「流動性衰竭」而倒閉。
他們倒楣嗎?
很倒楣。
然而,正因為他們對自己掌握「機率」太有信心,
以為透過精密計算的機率模型可以藉此達成套利交易,
才會疏忽了資金配置比重的風險。
回到現實生活來,
在某種程度上,
次貸風暴也有類似的影子。
LTCM是「精確地」掌握機率,卻敗給微乎其微的「風險」;
次貸風暴則是因為貪婪而忽略了風險。
好像人類的金融發展歷史,
永遠只能鑑往,而無法知來。
從歷史中所學到的教訓就是,
人類無法學到教訓。
: 這段話其實精神衍生自先前有提到一個觀念:
: 「我們永遠不知道價格走勢圖的右邊會是怎麼走」
: 所以往上、往下、盤整的「機率」都是一樣大
: 對交易者來說,某種程度來看
: 交易就是針對這些行情未來走勢機率做一種「保險」動作
補充一下,
保險基本上就是一種選擇權的概念。
: 換做上面「保險」的觀念來詮釋的話就是「賭」行情走法....
: 所以交易本身就是一種對未來事件發生機率的判斷問題
: 也是對未來的風險一種「保護作用」:
: 保護不被軋空手、不會錯失行情、不會賺不到可以賺到的機會
: 或者是當市場風險發生時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補償
: 但是相對也會有看錯的「風險」(這還是機率問題)
^^^^^^^^^^^^^^^^^^^^^^^^^^^^^^^^^^^^^^^^^^^^^
其實個人覺得,
LTCM之所以倒閉,
大概不是因為掌握風險的機率失去準頭,
而是他們很可能沒料到「俄羅斯事件」這件事情,
也是他們的風險之一。
風險之所以是風險,
在於它徹徹底底是一種「不確定性」。
舉例來說,
果凍是軟的,白開水是液態的,
但就是有人會吃果凍噎死;
喝白開水被嗆到咳嗽,最後居然中風。
這種事情發生的風險,
很有可能是一般人根本料想不到,
甚至是料想到也懶得理的風險。
只因為我們都認為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太小,
小到讓我們完全可以忽略這件事情。
然而,管理數千億美金天文數字的LTCM,
即使可以掌握任何情資,計算各種精密的機率,
最後依然敗給機率很小,損失卻很大的事件。
有人說,真的只能說他們倒楣,
為此劃下故事的結論。
但我的看法是,這個故事說明了,
人類不可能透過人的智慧,
精準計算上帝所安排的事件發生機率,
並準確預期什麼事情。
: 會賠錢、會變成輸家、投資金額被大魚吃掉....
: 所以追根究底談市場風險
: 從交易者眼中不是可不可能發生的問題
: 而是會研究這個事件發生的機率多高?
: 要不要為這個發生機率做交易(投保動作)
: 這也就是「避險」的由來...
: 另外題外話...
: 避險」資金(也就是「保費」)基本上就是用來「賠」的
: 是用來當市場風險發生時可以當作保護使用
: s大這點理解正確,要傳達的觀念s大有闡釋出來...
: 「買高買更高、賣低賣更低」很少人會這樣想
: 再以我前文裡面解釋的例子來說明一次好了...
: 因為我看推文有人也是對這觀念有點疑惑...
: 其實我覺得老巴做交易的精神簡單來說一句話歸納就是:
: 如果某物有其價值,就算漲上天他也會追買它
: 不會因為它「變貴」就沒有「價值」
: 反之,如果某物沒有「價值」,就算跌到地版他也不會去買
: 並不會因為它跌價「變便宜」而變得有價值....:)
是,所以跟價值比較有關係。
倒是跟價格沒什麼關係。
: 另外交易還有很重要的原則不是買貴或買便宜
: 而是進場的「優勢」(Edge)是什麼?
: 這點我跟s大的看法接近,老巴的作法是很好的
: 因為有了進場優勢等於是有了某種「保險」
: 所以不會怕未來發生與預期走勢相反的風險所帶來的傷害
因此,根據上述,
老巴難道就不怕預期不到的風險嗎?
當然,他也怕,
只是他會透過「了解風險」,並設想最壞最糟糕打算下,
他還有什麼退路。
這個退路,就是涵蓋筆者曾經解釋過的「安全邊際」概念。
不僅僅要在買賣的價格上求取安全邊際,
更要在風險評估上加入安全邊際概念,
如筆者所言,
這就是「要是預期失誤,退路在哪裡」的意思。
如此雖然無法避免損失,
但卻可以盡可能降低投資預期失誤所帶來的傷害。
: 其實我倒不認為投資跟交易一定是「二分法」或者彼此切割很清楚
: 因為交易者往往看的是「價格」
: 但是投資者往往看的是「價值」
這大概是r大與少數版友慢慢逐漸接受的觀點,
但其實筆者身邊太多以頻繁交易為樂的朋友,
還是不怎麼在意價格與價值的差異。
對他們而言,
能賺錢的觀念就是好觀念,
所以或許是因為他們還能因此賺大錢,
才會這麼樂此不疲吧。
投資理念畢竟沒有100%正確這回事,
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接受程度而定。
: 兩者的可能的交集會在於「價值」大於或等於「價格」時
: 而投機者則是會找價值與價格出現落差的狀況時出手交易
: 投機者一定是壞人嗎?投資者一定是好人嗎?
: 我想這是出自道德上的誤解...
以台灣卡神為例,
套利行為雖然一度被銀行臭罵,
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有助於市場效率。
投機者在財務上的正面貢獻,
比較傾向於他們往往見獵心喜,
因此一出手就是驚天動地,
可以修補市場上的不效率性。
所以銀行在經過卡神事件之後,
確實有很多銀行開始檢視自己所發行的信用卡是否有漏洞,
藉此消弭可能被套利的空間。
不過,前陣子有個醫生利用網路轉帳的方式套利,
這表示人類雖然可以鑑往,卻不見得知來。
這個醫生則被稱為「網神」。
老巴說的好:
「市場具有效率我同意,卻不是時時刻刻具有效率」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
自然要狠狠賺它一番。
: 對投資者而言除非有符合該「價值」的價格才會動作
: 但是對交易者而言只會關心「價格」變動是否符合趨勢
: 是否符合自身對於未來走勢的預期與發生的機率
: 事實上在我眼中某種程度來說,價值投資者也是一種「投機者」
: 只是這個「投機」是等待時機切入做交易
: 當價值與價值沒有出現某種程度差異時
: 就不會有超額利潤可以賺取...
: 可惜他沒成功...XD
: 但是銀行卻倒了...Orz
其實,價值投資對老巴來說是多餘的,
因為他說:
「明知付出去的價格高於得到的價值,哪還能算是投資呢?」
所以一般人對於價值投資的概念,
其實並不等同於老巴的投資概念。
我看過「單純價值投資」的書籍,
主要概念有點像是老巴談的「雪茄屁股」(Cigarette butt)理論。
但就像筆者個人觀察一樣,
老巴的心法很一致,
但是出招卻是千變萬化。
因此並不是只侷限在一定要「價值 > 價格」才出手,
別忘了,他的合夥人查理.孟格曾經說服老巴,
「以合理價位買入喜斯糖果」
非以低於價值的時候才買入。
而如果沒有喜斯糖果這項投資,
「也不會有後來的可口可樂投資」
: 然後...歷史按照既有的軌跡前進.....
: 繼續上演貪婪與懲罰的無窮迴圈...
: 呼~寫完了..
: 可是覺得很棒的地方是s大與其他人對於一些觀念問題掌握得很好
: 讓我感覺可以交流更多與切入更多重點...
: 其實坦白講,做交易前機率去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 然後擬定進場策略與優勢,基本上你的勝率就比一般散戶贏了一大半
: 被大魚吃掉的機會就比較小了很多...
筆者也贊同應該考慮機率這回事,
但這也同時呼應過去筆者在本版提過的觀念,
任何人都必須依靠知識與經驗的累積,
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投資人。
因為累積越多知識,
擁有越多次投資的體認,
自然可以提高獲勝的機會。
而非單一抓著什麼觀念不放,
就可以賺到大錢。
: 另外最多人問我「買高買更高,賣低賣更低」那樣報酬率怎麼算?
: 其實我要表達的意見還是那句老話:
: 當市場表態突破時,有價值的東西不會因為價格漲上天而減少
: 沒價值的東西不會因為價格變便宜而變得有價值...
: 價值不會因為價格而有變化,只有它自己會去變化...
: 因為價格永遠不會充分反應價值所在...
: ryanchao
謝謝r大的文章,
筆者受益良多。
============================
以上 淺見
--
剛申請好的Blog,歡迎大家光臨~
http://tw.myblog.yahoo.com/siriue0
--
: 其實講白了任何「市場」一定有莊家與閒家
: 或者更世俗的講法就是組頭與賭徒
: 所以我這邊講的市場沒有針對性....
之所以問「大魚吃小魚」觀點,
主要是因為筆者心目中的投資世界比較純粹,
不太像賭場,所以自然不覺得我有被大戶或外資坑殺的感覺。
因此r大認為「大魚吃小魚」的事情會發生在所有市場,
市場裡面有莊家跟閒家,
這些概念和筆者心中的投資世界不太一樣。
不過,在「投機的零和遊戲」中,
的確是有莊家跟閒家之分。
這麼說來,
或許爭議點只在於「投資」與「投機」的分際。
但即使站在投資的觀點看,
雖然市場會受到大戶或外資等銀彈夠多夠強的「玩家」影響,
他們頂多影響企業的「股票價格」,
在某種程度上無法影響企業的「內在價值」。
: 如果從賭場與賭博角度來看
如果是談論「投資」,
筆者個人自然比較不傾向賭場的比喻;
但如果是談「頻繁交易」的「投機」作為,
確實是非常類似賭博。
當然,這是筆者個人看法而已。
有些人還是覺得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
命運都操控在「莊家」手上。
這個莊家可能是外資,可能是法人,
也可能是政府,
甚至可能是公司管理當局(違法掏空)。
: 莊家與閒家在賭場廝殺的目的就是要從對方口袋裡撈錢
: 但是為啥我們會說十賭九詐,甚至會說莊家「幾乎」穩贏不賠
: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知?
: 其實金融市場、法規都是政府定的
: 所以各國政府對其國內金融市場就是最大的莊家(抽頭)
: 接著就是底下的金融機構等次級莊家(看市場實力而定)
: 以金融市場而言,誰的籌碼多、交易策略與技巧好
: 就是市場交易的大莊家與贏家...
: 而且西方金融市場是Winer Take All
: 這就是西方金融資本市場的殘酷現實...
: 所以在我眼裡這就是一種食物鏈關係....
: 如何在這種食物鏈裡求得生存避免被剝削
: 便是底層的生物(如我們散戶)要思考的地方
各國政府比較像是賭場的老闆,
遊戲規則都是他在定,
只是他通常負責抽頭,並不實際參與賭局。
(不過近年來的主權基金,似乎也意味著「老闆們」發現贏面超高,因此各各下海去了)
至於「投機」的世界裡面,
有一個提高致勝率的法則就是:銀彈越多,贏面越大
以賭博來說,
假使沒有任何賭金上限,
輸了1塊下回可以押2塊;
再輸了2塊可以押4塊;
再輸了可以押8塊.......依此類推...
在公平賭局--甚至是10賭9輸的情況下,
你還是會贏錢。
: 非常好~果然是S大..切問題就是切重點...:)
: 一般來說做交易最care的會是以下幾種風險:
: 1.價格衝擊
: 2.低於預期甚低的報酬
: 3.連續虧損導致帳戶破產
: 4.系統失靈
: 例如「價格衝擊」意思是發生於某些變動所導致的價格快速變化
: 這些變動通常來自於政治、經濟層面的劇烈衝擊
: 例如911事件、1987年道瓊大崩盤、長期資本公司崩盤事件
筆者以為,第1點是第2、第3兩點的「因」。
所以這樣的分類似乎不太符合MECE的分類原則。
p.s(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 Exhaustive的縮寫)
: 我們一般人會去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 但是很少人會去思考未來發生的「機率」
: 會去思考未來發生某件事機率的人,一定會去找應對的方法
: 就像達賴說過「明天與來世,你永遠不知道何者先來」
: 那麼明天與來世何者先來就是「機率」問題
: 而不是「可能性」問題....
如此一來,筆者擅自揣測r大的意思應該是,
思考「交易風險的發生機率」,重要性高於「交易風險」本身,
right?
不知道有沒有曲解r大的意思?^^
: 所以各位投保的意外險是跟保險公司「賭」未來發生保險事故的機率
: 而不是「保險事故的可能性」
: 因為每個人未來都一定發生意外,保險公司幹嘛跟你賭...= =a
: 它在這段賭博期間穩輸的...
: 交易的本質其實就是「機率」
^^^^^^^^^^^^^^^^^^^^^^^^^
布朗運動(Brownian motion) 又稱Wiener 過程,
是由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Robert Brown (1773-1858)在顯微鏡中觀察到,
懸浮於溶液中之微小的粒子,呈現一連續而不規則的運動。
最初由選擇權評價理論的開山祖師--Paul Samuelson進行研究,
最後,經過長時間的醞釀,透過一連串財務+物理+數學的結合,
Black與Scholes以此發展出令人嘖嘖稱奇的Black-Scholes Model。
這個Model之所以得了諾貝爾獎,
主要是因為其里程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意味著人類「終於」可以掌握部份機率的特性,
並且從可觀察的參數中,推敲未來的演變。
然而,LTCM在一個掌握「機率」特性如此精深的Myron Scholes;
以及另一位在MIT主攻工程數學的諾貝爾獎得主Robert Merton主導下,
最後因為「俄羅斯事件」引發的債市「流動性衰竭」而倒閉。
他們倒楣嗎?
很倒楣。
然而,正因為他們對自己掌握「機率」太有信心,
以為透過精密計算的機率模型可以藉此達成套利交易,
才會疏忽了資金配置比重的風險。
回到現實生活來,
在某種程度上,
次貸風暴也有類似的影子。
LTCM是「精確地」掌握機率,卻敗給微乎其微的「風險」;
次貸風暴則是因為貪婪而忽略了風險。
好像人類的金融發展歷史,
永遠只能鑑往,而無法知來。
從歷史中所學到的教訓就是,
人類無法學到教訓。
: 這段話其實精神衍生自先前有提到一個觀念:
: 「我們永遠不知道價格走勢圖的右邊會是怎麼走」
: 所以往上、往下、盤整的「機率」都是一樣大
: 對交易者來說,某種程度來看
: 交易就是針對這些行情未來走勢機率做一種「保險」動作
補充一下,
保險基本上就是一種選擇權的概念。
: 換做上面「保險」的觀念來詮釋的話就是「賭」行情走法....
: 所以交易本身就是一種對未來事件發生機率的判斷問題
: 也是對未來的風險一種「保護作用」:
: 保護不被軋空手、不會錯失行情、不會賺不到可以賺到的機會
: 或者是當市場風險發生時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補償
: 但是相對也會有看錯的「風險」(這還是機率問題)
^^^^^^^^^^^^^^^^^^^^^^^^^^^^^^^^^^^^^^^^^^^^^
其實個人覺得,
LTCM之所以倒閉,
大概不是因為掌握風險的機率失去準頭,
而是他們很可能沒料到「俄羅斯事件」這件事情,
也是他們的風險之一。
風險之所以是風險,
在於它徹徹底底是一種「不確定性」。
舉例來說,
果凍是軟的,白開水是液態的,
但就是有人會吃果凍噎死;
喝白開水被嗆到咳嗽,最後居然中風。
這種事情發生的風險,
很有可能是一般人根本料想不到,
甚至是料想到也懶得理的風險。
只因為我們都認為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太小,
小到讓我們完全可以忽略這件事情。
然而,管理數千億美金天文數字的LTCM,
即使可以掌握任何情資,計算各種精密的機率,
最後依然敗給機率很小,損失卻很大的事件。
有人說,真的只能說他們倒楣,
為此劃下故事的結論。
但我的看法是,這個故事說明了,
人類不可能透過人的智慧,
精準計算上帝所安排的事件發生機率,
並準確預期什麼事情。
: 會賠錢、會變成輸家、投資金額被大魚吃掉....
: 所以追根究底談市場風險
: 從交易者眼中不是可不可能發生的問題
: 而是會研究這個事件發生的機率多高?
: 要不要為這個發生機率做交易(投保動作)
: 這也就是「避險」的由來...
: 另外題外話...
: 避險」資金(也就是「保費」)基本上就是用來「賠」的
: 是用來當市場風險發生時可以當作保護使用
: s大這點理解正確,要傳達的觀念s大有闡釋出來...
: 「買高買更高、賣低賣更低」很少人會這樣想
: 再以我前文裡面解釋的例子來說明一次好了...
: 因為我看推文有人也是對這觀念有點疑惑...
: 其實我覺得老巴做交易的精神簡單來說一句話歸納就是:
: 如果某物有其價值,就算漲上天他也會追買它
: 不會因為它「變貴」就沒有「價值」
: 反之,如果某物沒有「價值」,就算跌到地版他也不會去買
: 並不會因為它跌價「變便宜」而變得有價值....:)
是,所以跟價值比較有關係。
倒是跟價格沒什麼關係。
: 另外交易還有很重要的原則不是買貴或買便宜
: 而是進場的「優勢」(Edge)是什麼?
: 這點我跟s大的看法接近,老巴的作法是很好的
: 因為有了進場優勢等於是有了某種「保險」
: 所以不會怕未來發生與預期走勢相反的風險所帶來的傷害
因此,根據上述,
老巴難道就不怕預期不到的風險嗎?
當然,他也怕,
只是他會透過「了解風險」,並設想最壞最糟糕打算下,
他還有什麼退路。
這個退路,就是涵蓋筆者曾經解釋過的「安全邊際」概念。
不僅僅要在買賣的價格上求取安全邊際,
更要在風險評估上加入安全邊際概念,
如筆者所言,
這就是「要是預期失誤,退路在哪裡」的意思。
如此雖然無法避免損失,
但卻可以盡可能降低投資預期失誤所帶來的傷害。
: 其實我倒不認為投資跟交易一定是「二分法」或者彼此切割很清楚
: 因為交易者往往看的是「價格」
: 但是投資者往往看的是「價值」
這大概是r大與少數版友慢慢逐漸接受的觀點,
但其實筆者身邊太多以頻繁交易為樂的朋友,
還是不怎麼在意價格與價值的差異。
對他們而言,
能賺錢的觀念就是好觀念,
所以或許是因為他們還能因此賺大錢,
才會這麼樂此不疲吧。
投資理念畢竟沒有100%正確這回事,
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接受程度而定。
: 兩者的可能的交集會在於「價值」大於或等於「價格」時
: 而投機者則是會找價值與價格出現落差的狀況時出手交易
: 投機者一定是壞人嗎?投資者一定是好人嗎?
: 我想這是出自道德上的誤解...
以台灣卡神為例,
套利行為雖然一度被銀行臭罵,
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有助於市場效率。
投機者在財務上的正面貢獻,
比較傾向於他們往往見獵心喜,
因此一出手就是驚天動地,
可以修補市場上的不效率性。
所以銀行在經過卡神事件之後,
確實有很多銀行開始檢視自己所發行的信用卡是否有漏洞,
藉此消弭可能被套利的空間。
不過,前陣子有個醫生利用網路轉帳的方式套利,
這表示人類雖然可以鑑往,卻不見得知來。
這個醫生則被稱為「網神」。
老巴說的好:
「市場具有效率我同意,卻不是時時刻刻具有效率」
當機會來臨的時候,
自然要狠狠賺它一番。
: 對投資者而言除非有符合該「價值」的價格才會動作
: 但是對交易者而言只會關心「價格」變動是否符合趨勢
: 是否符合自身對於未來走勢的預期與發生的機率
: 事實上在我眼中某種程度來說,價值投資者也是一種「投機者」
: 只是這個「投機」是等待時機切入做交易
: 當價值與價值沒有出現某種程度差異時
: 就不會有超額利潤可以賺取...
: 可惜他沒成功...XD
: 但是銀行卻倒了...Orz
其實,價值投資對老巴來說是多餘的,
因為他說:
「明知付出去的價格高於得到的價值,哪還能算是投資呢?」
所以一般人對於價值投資的概念,
其實並不等同於老巴的投資概念。
我看過「單純價值投資」的書籍,
主要概念有點像是老巴談的「雪茄屁股」(Cigarette butt)理論。
但就像筆者個人觀察一樣,
老巴的心法很一致,
但是出招卻是千變萬化。
因此並不是只侷限在一定要「價值 > 價格」才出手,
別忘了,他的合夥人查理.孟格曾經說服老巴,
「以合理價位買入喜斯糖果」
非以低於價值的時候才買入。
而如果沒有喜斯糖果這項投資,
「也不會有後來的可口可樂投資」
: 然後...歷史按照既有的軌跡前進.....
: 繼續上演貪婪與懲罰的無窮迴圈...
: 呼~寫完了..
: 可是覺得很棒的地方是s大與其他人對於一些觀念問題掌握得很好
: 讓我感覺可以交流更多與切入更多重點...
: 其實坦白講,做交易前機率去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 然後擬定進場策略與優勢,基本上你的勝率就比一般散戶贏了一大半
: 被大魚吃掉的機會就比較小了很多...
筆者也贊同應該考慮機率這回事,
但這也同時呼應過去筆者在本版提過的觀念,
任何人都必須依靠知識與經驗的累積,
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投資人。
因為累積越多知識,
擁有越多次投資的體認,
自然可以提高獲勝的機會。
而非單一抓著什麼觀念不放,
就可以賺到大錢。
: 另外最多人問我「買高買更高,賣低賣更低」那樣報酬率怎麼算?
: 其實我要表達的意見還是那句老話:
: 當市場表態突破時,有價值的東西不會因為價格漲上天而減少
: 沒價值的東西不會因為價格變便宜而變得有價值...
: 價值不會因為價格而有變化,只有它自己會去變化...
: 因為價格永遠不會充分反應價值所在...
: ryanchao
謝謝r大的文章,
筆者受益良多。
============================
以上 淺見
--
剛申請好的Blog,歡迎大家光臨~
http://tw.myblog.yahoo.com/siriue0
--
All Comments

By Ophelia
at 2007-12-26T06:21
at 2007-12-26T06:21

By Charlotte
at 2007-12-28T21:32
at 2007-12-28T21:32

By Doris
at 2007-12-29T10:06
at 2007-12-29T10:06

By Rachel
at 2008-01-03T03:44
at 2008-01-03T03:44

By Irma
at 2008-01-04T09:38
at 2008-01-04T09:38

By Audriana
at 2008-01-05T20:37
at 2008-01-05T20:37

By Blanche
at 2008-01-10T14:10
at 2008-01-10T14:10

By Irma
at 2008-01-12T20:23
at 2008-01-12T20:23

By Sierra Rose
at 2008-01-16T10:13
at 2008-01-16T10:13

By Irma
at 2008-01-19T03:28
at 2008-01-19T03:28

By Elvira
at 2008-01-21T16:27
at 2008-01-21T16:27

By Bennie
at 2008-01-23T20:30
at 2008-01-23T20:30

By Bennie
at 2008-01-26T11:42
at 2008-01-26T11:42

By Heather
at 2008-01-30T23:56
at 2008-01-30T23:56

By Oliver
at 2008-02-02T04:35
at 2008-02-02T04:35

By Jake
at 2008-02-04T01:58
at 2008-02-04T01:58

By Irma
at 2008-02-06T10:38
at 2008-02-06T10:38

By Brianna
at 2008-02-09T08:02
at 2008-02-09T08:02
Related Posts
台股真的可以買了...嗎

By Audriana
at 2007-12-24T14:23
at 2007-12-24T14:23
立法院通過 四大基金比照三大法人 須按日公布投資標的

By Sarah
at 2007-12-24T14:20
at 2007-12-24T14:20
台新銀行基金不能購買

By Mary
at 2007-12-24T13:44
at 2007-12-24T13:44
基金過戶

By Freda
at 2007-12-24T13:43
at 2007-12-24T13:43
外幣帳戶之基金操作是否可行?

By Edwina
at 2007-12-24T13:40
at 2007-12-24T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