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自由》 - 經濟

By Skylar Davis
at 2010-07-19T21:12
at 2010-07-19T21:12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5109
為什麼要讀《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
事實上, 若不是作者 Milton Friedman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光環,
單從書名我們甚至沒有概念為什麼這是本經濟學的著作。
好吧,「選擇」與經濟行為有關, 但是「自由」又與經濟學有什麼關係呢?
在本書中, Friedman 將試圖告訴我們: 個人自由與經濟體制是一體之兩面,
也由這點, 他將我們的視野重新帶回「什麼是一個社會理想的經濟體制」的思索。
這種層次的問題─社會制度的討論─遠至自由市場與計畫經濟, 近至教育管制與福利政策,
看似抽象遙遠, 卻與你我切身相關。
具體的說,《選擇的自由》處理經濟體制─ 一個社會如何指引其經濟活動─的光譜兩端:
市場與政府的關係; 或者說, 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Friedman 在全書中有個明確的戰鬥對象, 就是反對政府管制。
為什麼他這麼說? 此外, 一個問題也會自然地浮現出來: 究竟什麼是「市場」?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 我們會在書中看到以下幾個主題, 它們有的用專章討論,
有的散布在書中各個角落:
1、價格體系是如何運作的? 它發揮了什麼功能?
2、經濟平等對個人自由的意涵
3、政府管制如何「沒」達到它的目標
4、對於支持政府管制論點的反駁
由這幾點, 我簡單地分析本書論述的兩大面向:
一、透過解說市場機制的運作及其功能, 我們將看到政府管制如何影響這些功能,
也就是政府管制如何破壞了經濟體系的良好特質; 二、指出政府管制的動機與實際結果,
分析管制的本質, 解釋為什麼政府管制無法達成其初始的目標。
綜合這兩點, Friedman 要引領我們評估: 政府合理的經濟角色何在。
由於《選擇的自由》的寫作對象是一般民眾, 對於受過經濟學訓練的我們來說
書中前半部對於市場機制運作邏輯的解說早已熟悉, 然而, 此種邏輯背後隱含的意義則是
較少被注意的; 書中也簡單觸及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的關係, 但並沒有深入的論證。
關於這兩部分的內容, 可直接閱讀 Friedman 另一本著作《資本主義與自由》
(Capitalism and Freedom), 兩本書承襲一貫的主題, 而《資》書更側重抽象的
哲學論理、探討更深層的問題。
我認為在《選擇的自由》中有兩點特別值得一看。
第一是關於教育問題的分析(Ch6), Friedman 以自由市場的概念闡釋教育品質的問題,
並提出著名的教育券(vouchers)構想; 第二是書中關於貨幣的章節,
如貨幣政策與大蕭條(Ch3)、通貨膨脹的成因與對策(Ch9), 這部分是Friedman的學術專長,
所以論述格外清楚、具說服力, 我們會對貨幣的角色有更多理解。
即使是大家之作, 仍有些值得批評之處, 以下提出兩點:
1、書中的論述常以概括性的名詞一概打翻。例如Friedman反對的管制,
究竟是「規範」(as a referee)還是「干預」(as a player)、或是都有?
在第8章對工會的討論中, 也將現代「同業公會」與代表勞資抗爭的「工會」
(labor union)意義混淆。
2、以自由市場的理想面攻擊政府干預的現實面。站在攻擊政府管制的立場,
書中諸多例子指出政府干預的缺失, 但同時, Friedman 忽略了市場在相同問題上
如何回應, 也未提及市場同樣潛在的諸多問題。
其實以Friedman的高度, 我不認為他不知道這些問題。我將前者解讀為強化渲染力的修辭
手法, 後者是基於本書論述焦點上有意的議題選擇; 畢竟, 本書就是要攻擊政府管制,
而非政府與市場的通盤討論。但是, 站在希望對這些議題得到全面性理解的角度,
我們在閱讀時也應該把這些問題放在心裡。
最後, 我想討論閱讀本書的主要意義。首先如作者自己所說(中譯本第10-11頁,
出自《資本主義與自由》1982年版序): 一、它提供了自由討論的題目, 以各章的主題為
主軸, 可作為很好的思考、討論出發點; 二、我們可在書中看到Friedman如何提出各種
政策的替代方案(alternative)─
「在私人行事中, 尤其是在政府的體制中, 都存著一種巨大的慣性…只有在面臨危機時─
不管是實際發生的還是預期到的危機─才能產生真正的改變。一旦危機發生, 應付危機
採取的行動是依當時社會廣為流傳的理念所定
…這就是我們的基本功能; 亦即, 對應現存的政策發展出不同的方案, 使這些方案持續
存活且具可行性, 直到它們從政治上的不可能採行變成政治上的不可避免。」
另外, 從本書的各個實例, 我們會看到自由市場其實比我們所想的要脆弱,
這才是為什麼我們要時時檢視政府與市場的界線。
我們為什麼要讀《選擇的自由》?
經過多年學習, 我們從教科書的經濟學學到「市場」是怎麼運作的、也耳熟能詳「市場」
帶來的許多好處(MRS = MRT? 社會福利極大?)。
但是我們很少去問: 為什麼要有市場? 別的社會體制不行嗎?
如果缺乏這層反省, 只要: 1、對你來說有個缺點抵過其他所有優點; 或2、有種經濟體制
看起來可以完全取代市場, 我們就很容易拋棄自願交易與市場機制, 擁抱集權與計畫。
本書探討的就是這種類型的問題,《選擇的自由》有時被當做經普書, 但這是錯的,
因為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讓你更了解教科書上的內容、也不是降低進入障礙的休閒消遣,
而是補足教科書中沒有談的問題。
了解這本書所要傳達的, 我們對經濟學的了解才算完整。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By Rosalind
at 2010-07-21T20:40
at 2010-07-21T20:40

By Donna
at 2010-07-25T07:54
at 2010-07-25T07:54

By Selena
at 2010-07-26T10:40
at 2010-07-26T10:40

By Audriana
at 2010-07-29T17:27
at 2010-07-29T17:27

By Aaliyah
at 2010-07-31T20:18
at 2010-07-31T20:18
Related Posts
生產理論與成本理論

By Olivia
at 2010-07-17T16:10
at 2010-07-17T16:10
21小時 縮短工時 迎向繁華的未來(英文딠…

By Sierra Rose
at 2010-07-17T12:33
at 2010-07-17T12:33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By Daniel
at 2010-07-16T17:04
at 2010-07-16T17:04
國金考古題一問

By Olive
at 2010-07-16T02:31
at 2010-07-16T02:31
準線性效用函數的問題

By Daph Bay
at 2010-07-15T20:20
at 2010-07-15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