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南美天氣乾旱影響 CBOT黃豆上 - 股票

By Michael
at 2020-11-05T21:57
at 2020-11-05T21:57
Table of Contents
-------------------------------發文提醒----------------------------------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goo.gl/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按ctrl+y可刪除以上內容。----------------------
1.原文連結:
https://m.moneydj.com/f1a.aspx?a=a042c3d8-7408-4842-b28f-8f8e4b4df176
2.原文內容: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與黃豆期貨11月4日上漲,因南美天氣乾旱或影響作物產
量,將有利於美國農產品的出口,小麥則是下跌。12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1.1%成為每英斗
4.0525美元,12月小麥下跌0.3%成為每英斗6.06美元,1月黃豆上漲2.1%成為每英斗10.86
25美元。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12月棉花期貨11月4日下跌0.01%成為每磅70.2
3美分,11月粗糖期貨下跌0.5%成為每磅14.65美分。
巴西貿易部11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巴西黃豆出口量為249.3萬噸,較前月
以及去年同期分別減少44%與48%,因今年巴西黃豆的銷售較快,巴西黃豆已經進入銷售季
節尾聲的影響;1-10月,巴西黃豆出口量累計年增26%至8,740萬噸。根據巴西農業部發布
的2020/21作物年度首個預測報告,巴西黃豆產量預估將年增7.1%至創新高的1.336億噸。
美國普渡大學與芝商所集團(CME Group)11月3日共同發布的農業經濟指標顯示,2020年
10月,美國農業經濟指標較前月的156點上漲27點至183點,創下數據發布以來的新高,原
先的高點為今年2月疫情爆發之前所創下的168點;現況指數從前月的142點上漲至178點,
預期指數則是從前月的163點上漲至186點,也都是創下數據發布以來的新高。該指標是每
月透過對400名農業生產者的電話訪問調查而得,本次調查的電訪期間為10月19-23日。
普渡大學商業性農業中心主任明特爾特(Jim Mintert)表示,農業經濟指標在今年4月因
為疫情爆發而觸底至96點之後,過去幾個月來迅速回升,直到10月份重新超過疫情之前的
高點而創下新高,主要原因在於農戶對收入前景的展望出現戲劇性的改善,包括農產品價
格的回升、美國政府的補貼,以及預期新作物將會豐收等,都是帶動農業經濟指標迅速回
升並且再創新高的主因。
美國農業部預估,美國玉米的單位產量將創下歷史新高,黃豆單產也將達到歷來第四高的
水平,但這並未阻止黃豆以及玉米價格的上漲,主要得益於美國對大陸的農產品出口大幅
增長的影響。截至10月22日,美國對大陸的黃豆出口銷售累計達到2,600萬噸,相比去年
同期僅為620萬噸;玉米出口銷售累計達到1,055萬噸,去年同期僅為6萬噸;小麥出口銷
售累計達到160萬噸,去年同期僅為19.3萬噸。
T&F Agroeconomica市場分析師Luiz Pacheco表示,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使得巴西的
農業出口受益,如果拜登贏得總統大選的話,巴西農業部門可能會面臨一些壓力,因市場
預期拜登會有更大規模的刺激方案,將會促使美元下跌,從而使得巴西的農產品出口面臨
較大的競爭。
3.心得/評論:
一大早黃豆就噴出...我還以為是Biden逆轉後,中國大量進口大豆....原來是天候影響~
看起來有機會突破高點!1400?
https://i.imgur.com/6Wgw0uG.jpg
https://i.imgur.com/cyMYsyf.jpg
--
1.發文前請先詳閱[新聞]分類發文規範,未依規範發文將受處份。
2.連結過長請善用 https://goo.gl/ 縮網址,連結能不能點擊者板規1-2-2處份。
3.心得/評論請盡量充實,心得過短或濫竽充數將會以1-2-3&一行文規範水桶處份。
---------------------------按ctrl+y可刪除以上內容。----------------------
1.原文連結:
https://m.moneydj.com/f1a.aspx?a=a042c3d8-7408-4842-b28f-8f8e4b4df176
2.原文內容: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與黃豆期貨11月4日上漲,因南美天氣乾旱或影響作物產
量,將有利於美國農產品的出口,小麥則是下跌。12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1.1%成為每英斗
4.0525美元,12月小麥下跌0.3%成為每英斗6.06美元,1月黃豆上漲2.1%成為每英斗10.86
25美元。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12月棉花期貨11月4日下跌0.01%成為每磅70.2
3美分,11月粗糖期貨下跌0.5%成為每磅14.65美分。
巴西貿易部11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巴西黃豆出口量為249.3萬噸,較前月
以及去年同期分別減少44%與48%,因今年巴西黃豆的銷售較快,巴西黃豆已經進入銷售季
節尾聲的影響;1-10月,巴西黃豆出口量累計年增26%至8,740萬噸。根據巴西農業部發布
的2020/21作物年度首個預測報告,巴西黃豆產量預估將年增7.1%至創新高的1.336億噸。
美國普渡大學與芝商所集團(CME Group)11月3日共同發布的農業經濟指標顯示,2020年
10月,美國農業經濟指標較前月的156點上漲27點至183點,創下數據發布以來的新高,原
先的高點為今年2月疫情爆發之前所創下的168點;現況指數從前月的142點上漲至178點,
預期指數則是從前月的163點上漲至186點,也都是創下數據發布以來的新高。該指標是每
月透過對400名農業生產者的電話訪問調查而得,本次調查的電訪期間為10月19-23日。
普渡大學商業性農業中心主任明特爾特(Jim Mintert)表示,農業經濟指標在今年4月因
為疫情爆發而觸底至96點之後,過去幾個月來迅速回升,直到10月份重新超過疫情之前的
高點而創下新高,主要原因在於農戶對收入前景的展望出現戲劇性的改善,包括農產品價
格的回升、美國政府的補貼,以及預期新作物將會豐收等,都是帶動農業經濟指標迅速回
升並且再創新高的主因。
美國農業部預估,美國玉米的單位產量將創下歷史新高,黃豆單產也將達到歷來第四高的
水平,但這並未阻止黃豆以及玉米價格的上漲,主要得益於美國對大陸的農產品出口大幅
增長的影響。截至10月22日,美國對大陸的黃豆出口銷售累計達到2,600萬噸,相比去年
同期僅為620萬噸;玉米出口銷售累計達到1,055萬噸,去年同期僅為6萬噸;小麥出口銷
售累計達到160萬噸,去年同期僅為19.3萬噸。
T&F Agroeconomica市場分析師Luiz Pacheco表示,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使得巴西的
農業出口受益,如果拜登贏得總統大選的話,巴西農業部門可能會面臨一些壓力,因市場
預期拜登會有更大規模的刺激方案,將會促使美元下跌,從而使得巴西的農產品出口面臨
較大的競爭。
3.心得/評論:
一大早黃豆就噴出...我還以為是Biden逆轉後,中國大量進口大豆....原來是天候影響~
看起來有機會突破高點!1400?
https://i.imgur.com/6Wgw0uG.jpg
https://i.imgur.com/cyMYsyf.jpg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Isla
at 2020-11-09T04:29
at 2020-11-09T04:29

By Michael
at 2020-11-11T07:05
at 2020-11-11T07:05

By Valerie
at 2020-11-14T08:02
at 2020-11-14T08:02

By Dorothy
at 2020-11-16T12:56
at 2020-11-16T12:56

By Delia
at 2020-11-17T21:02
at 2020-11-17T21:02

By Megan
at 2020-11-22T04:17
at 2020-11-22T04:17

By Ivy
at 2020-11-23T23:16
at 2020-11-23T23:16

By Barb Cronin
at 2020-11-27T04:07
at 2020-11-27T04:07

By Margaret
at 2020-11-30T06:01
at 2020-11-30T06:01
Related Posts
台灣虎航現金增資收足股款暨增資基準日

By Michael
at 2020-11-05T21:55
at 2020-11-05T21:55
2376 技嘉 空?

By Dinah
at 2020-11-05T21:08
at 2020-11-05T21:08
109年11月05日信用交易統計

By Rae
at 2020-11-05T21:01
at 2020-11-05T21:01
世芯-KY

By Una
at 2020-11-05T20:47
at 2020-11-05T20:47
大盤

By Donna
at 2020-11-05T20:46
at 2020-11-05T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