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問不同國家工資多寡的問題--think out of th … - 經濟

By Jake
at 2007-12-16T22:04
at 2007-12-16T22:0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iton (歐吉桑留學生)》之銘言:
: 我一開始拋出兩個議題
: 1.同工不同酬
: 2.物價成長速度與薪資成長速度
: 其實是想讓大家Think out of the box
: 本篇先就同工不同酬來討論
: ----
: 沒錯 課堂上的經濟學教你有些勞動流動的障礙
: 所以造成同工不同酬
: 但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 我想說的是課堂教授上沒教你的
: 我特別舉一些職場上最low end的job
: 一些part time的工作 例如服務生 清潔員
: 就這些low end的job
: 我假設台灣 和 英國 美國 澳洲等國家一樣
: 星巴克 麥當勞 清潔工 看護工等工作
: 供給和需求的ratio是一樣的(佔全體勞動力的比率)
: 那為何台灣和其他國家這些工作的"絕對"薪資差那麼多
: 我用一個假設的數據來說明(轉換成台幣)
: 台灣的High-End你或許可以想像成聯發科理工碩士學歷Entry-Level 的R&D Engineer
: 英國的High-End你或許可以想像成金融業數理財金碩士學歷 Entry-Level的從業人員
: Low-End High-End
: 台灣 350K 1,200K
: 英國 1,000K 3,600K
: (上述是以年薪計算,英國的收入是我當年觀察 Low-end以時薪乘8小時再乘250工作天)
: Low-End Job兩地絕對薪資差了2.8倍左右
: High-End Job兩地差了3倍左右
: 但如果轉換成相對薪資呢?
: 台灣 1,200/350=3.4
: 英國 3,600/1,200=3.6
我有不同看法
在不同區域所造成的同工不同酬 主要造成因素因該還是在兩點上
一是勞動障礙 二是該國本身在全世界的價值評比
舉例來說 當地的星巴克請的工讀生 沒辦法使用廉價區的勞力
因為有區域性有語言障礙 否則東歐非洲 或大陸的廉價勞工早就去啦
非當地人去打工 還必須將租屋交通 等等當地的食衣住行費用加上去
所以算起來機會成本 等於他在非洲或東歐的星巴克打工
為何英國的租金會比非洲貴 這就是該國在全世界的價值評比了
所以造成這樣的同工不同酬是合理的
其主要產生原因還是在於各區域國家原本價值的不同
非洲國家和英國其本身對其資產的價值不同
在國際世界上英國比非洲值錢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High End 比 Low End 是否能這樣成比例比較
我認為也不
原因為何 High End 多半是設計業 顧問業 一些腦力產業 白領階級
但不幸的是 腦力產業是可以透過網路快速交換的
並不需要到當地的成本 所以High End在最終 比例會逐漸趨向平衡
也就是高薪區國家和低薪區國家 會趨向1:1
但Low End則仍會維持1:3的比例
舉例來說 台灣的IC設計業 今年為何股票大漲
原因很簡單 因為已經有人發現這樣簡單的邏輯思考
設計人才在哪裡不是都可以設計嗎 為何一定要在英國設計(星巴克打工才需要在那裏)
所以台灣設計業被認為價值應該同英國比較
事實上 應該是英國的設計價格down 台灣的設計價格up
上述的說法是很合邏輯的
所以預估其他產業都是如此
只要是腦力產業 可網路化的 最終都會變成1:1
如顧問業,設計,電視電影,廣告業,金融銀行 等等
所以以您說的high end 及low end 比例維持一定
可能不必然如此
而該產業可與先進國家拉進收入者 其時政府應該設法輔導
以設計業來說 如果好好發展 是我們up 歐美down
反到是大量製造業 因為人工競爭不過低價區國家
則應該放棄
--
: 我一開始拋出兩個議題
: 1.同工不同酬
: 2.物價成長速度與薪資成長速度
: 其實是想讓大家Think out of the box
: 本篇先就同工不同酬來討論
: ----
: 沒錯 課堂上的經濟學教你有些勞動流動的障礙
: 所以造成同工不同酬
: 但這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 我想說的是課堂教授上沒教你的
: 我特別舉一些職場上最low end的job
: 一些part time的工作 例如服務生 清潔員
: 就這些low end的job
: 我假設台灣 和 英國 美國 澳洲等國家一樣
: 星巴克 麥當勞 清潔工 看護工等工作
: 供給和需求的ratio是一樣的(佔全體勞動力的比率)
: 那為何台灣和其他國家這些工作的"絕對"薪資差那麼多
: 我用一個假設的數據來說明(轉換成台幣)
: 台灣的High-End你或許可以想像成聯發科理工碩士學歷Entry-Level 的R&D Engineer
: 英國的High-End你或許可以想像成金融業數理財金碩士學歷 Entry-Level的從業人員
: Low-End High-End
: 台灣 350K 1,200K
: 英國 1,000K 3,600K
: (上述是以年薪計算,英國的收入是我當年觀察 Low-end以時薪乘8小時再乘250工作天)
: Low-End Job兩地絕對薪資差了2.8倍左右
: High-End Job兩地差了3倍左右
: 但如果轉換成相對薪資呢?
: 台灣 1,200/350=3.4
: 英國 3,600/1,200=3.6
我有不同看法
在不同區域所造成的同工不同酬 主要造成因素因該還是在兩點上
一是勞動障礙 二是該國本身在全世界的價值評比
舉例來說 當地的星巴克請的工讀生 沒辦法使用廉價區的勞力
因為有區域性有語言障礙 否則東歐非洲 或大陸的廉價勞工早就去啦
非當地人去打工 還必須將租屋交通 等等當地的食衣住行費用加上去
所以算起來機會成本 等於他在非洲或東歐的星巴克打工
為何英國的租金會比非洲貴 這就是該國在全世界的價值評比了
所以造成這樣的同工不同酬是合理的
其主要產生原因還是在於各區域國家原本價值的不同
非洲國家和英國其本身對其資產的價值不同
在國際世界上英國比非洲值錢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High End 比 Low End 是否能這樣成比例比較
我認為也不
原因為何 High End 多半是設計業 顧問業 一些腦力產業 白領階級
但不幸的是 腦力產業是可以透過網路快速交換的
並不需要到當地的成本 所以High End在最終 比例會逐漸趨向平衡
也就是高薪區國家和低薪區國家 會趨向1:1
但Low End則仍會維持1:3的比例
舉例來說 台灣的IC設計業 今年為何股票大漲
原因很簡單 因為已經有人發現這樣簡單的邏輯思考
設計人才在哪裡不是都可以設計嗎 為何一定要在英國設計(星巴克打工才需要在那裏)
所以台灣設計業被認為價值應該同英國比較
事實上 應該是英國的設計價格down 台灣的設計價格up
上述的說法是很合邏輯的
所以預估其他產業都是如此
只要是腦力產業 可網路化的 最終都會變成1:1
如顧問業,設計,電視電影,廣告業,金融銀行 等等
所以以您說的high end 及low end 比例維持一定
可能不必然如此
而該產業可與先進國家拉進收入者 其時政府應該設法輔導
以設計業來說 如果好好發展 是我們up 歐美down
反到是大量製造業 因為人工競爭不過低價區國家
則應該放棄
--
Tags:
經濟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極限價格理論

By Isla
at 2007-12-16T17:54
at 2007-12-16T17:54
虛擬變數的檢定方式

By George
at 2007-12-16T16:20
at 2007-12-16T16:20
虛擬變數的檢定方式

By Tracy
at 2007-12-16T15:50
at 2007-12-16T15:50
請問一下

By Olga
at 2007-12-16T12:26
at 2007-12-16T12:26
有關SAC跟LAC的問題

By Audriana
at 2007-12-16T11:28
at 2007-12-16T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