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大吉大利金喜年年之你發我發大家發 - 理財

By John
at 2007-12-21T19:46
at 2007-12-21T19:4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iriue (siriue)》之銘言:
: 筆者用這樣的手法,不是要隱射什麼機構,也不是諷刺理專的不專業。
: 只是要凸顯出人類在金融史上越走越投機的趨勢。
: e大曾在CFP版引述的台大教授所說,
: 連動債這種東西,連財金所研究生都要花個兩三天才能捉摸清楚,
: 又何況是一般人?
: 筆者在念研究所的過程中,
: 確實在財務工程的課程裡學到很多關於連動債的設計原理。
: 這些原理恕我無法一一說明,
: 因為這牽涉到太多龐雜的物理及數學概念。
: 然而,筆者只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文章,
: 去呈現出人類對於金融商品已經發展到瘋狂的境界。
: 螢幕上跳動的數據,
: 牽涉到妳的財富變化,本身並不瘋狂;
: 最瘋狂的是金融業者為了賺錢,
: 將連動債最原始的避險精神弄丟了,
: 轉而將風險轉嫁到投資人身上,
: 自己卻因此獲利。
: 當然,商品有好有壞,
: 不能一概而論。
: 其實也不是所有連動債都是妖魔鬼怪,
: 筆者之所以為文,
: 只是對於人類在金融世界的發展感到無奈。
: 如此一來,跟賭博有何分別?
: 賭場也是設計數顆骰子、撲克牌出現的種種變化,
: 然後透過機率的方式去設計每一種報酬情況。
: 因此,當投資行為演變為投機,
: 金融機構也不過就是合法的、變相的賭場而已。
: 連動債、期貨、選擇權..
: (沒記錯的話,本版好像有人打算以選擇權作為理財的工具....)
: 有太多商品(未來肯定有更多)都是從很單純的行為當中,
: 演變成為不可思議的遊戲。
: 當投資的本質消失殆盡,
: 取而代之的,將會是貪婪又瘋狂的投機行為。
: ==============================
: 以上 淺見
最近工作之餘在看有關「海龜交易法則」方面的書
對於「交易風險」這件事有一些體會...
很少人會對於市場行情用「機率」或者是「或然率」來看待
人們會對未來思考「可能性」,但是卻不是用機率
如果你知道做了交易未來「一定」會賺大錢
那麼我想一定會有人鼓吹「借錢投資」(因為期望值是絕對正數)
如果我知道做了交易未來「一定」會賠錢
我想我會做的是遠離交易
這想當然爾,如果「我知道....」後續還要說嗎?... = =a
就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市場上總是會有人看多也看空
也就自然造成市場會有「交易」發生
我長期在想「投資」跟「交易」兩者差別倒底哪?
為什麼巴菲特、彼得林區等「投資大師」永遠只有寥寥數人?
我個人覺得投資本質上還是出自於「交易」
但是這些「投資大師」深深瞭解交易的精髓
知道如何進場最具有優勢以及如何為自己的「交易」做好投保相關動作
坦白說我認為整個金融市場的交易本質上就帶有「投機性質」
交易的本質本來就是對於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做某種程度的「投保動作」
如果你看好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向上
你的「投保動作」就是確保市場向上時的「風險」你沒有承擔到
簡單說就是沒錯失掉行情...反之亦然...
而在這其中交易者能做的只有確定長期的報酬能夠大過風險才會去做交易
如果從機率的角度來看交易的未來發展
交易的樣本數如果夠多的話,應該會呈現常態分佈的樣式
從機率的角度出發思考「交易」
那就應該思考如何發展出具有正數期望值(或者投資)上
以OP當「理財工具」真的是胡說八道嗎?
若是該位作者發展出自己的交易法則與系統
能夠創造出正數期望值的話,我認為不是不可以
只是新手常常以為自己可以承受這些壓力與連續虧損挫敗
但是實際面對時卻是不堪一擊...= =
另外我倒覺得貪婪投機的行為是人類的本質
歷史上從沒斷過這類瘋狂行為所帶來的禍害
南海泡沫、鬱金香泡沫、經濟大蕭條、達康泡沫、金融風暴等
但是從樂觀角度來待這些歷史
卻是人類歷史進步的動力的足跡
我不認為需要太過悲觀
就如同當初衍金商品發明是為了要做避險用途
卻無意間救了自達康泡沫與911事件衝擊後的美國經濟一把
我倒是最近看了一些財務行為學的資料後
很多人在做交易(或者投資)都不自覺犯了這些毛病
挺覺得有趣說....有機會再分享....
ryanchao
--
: 筆者用這樣的手法,不是要隱射什麼機構,也不是諷刺理專的不專業。
: 只是要凸顯出人類在金融史上越走越投機的趨勢。
: e大曾在CFP版引述的台大教授所說,
: 連動債這種東西,連財金所研究生都要花個兩三天才能捉摸清楚,
: 又何況是一般人?
: 筆者在念研究所的過程中,
: 確實在財務工程的課程裡學到很多關於連動債的設計原理。
: 這些原理恕我無法一一說明,
: 因為這牽涉到太多龐雜的物理及數學概念。
: 然而,筆者只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文章,
: 去呈現出人類對於金融商品已經發展到瘋狂的境界。
: 螢幕上跳動的數據,
: 牽涉到妳的財富變化,本身並不瘋狂;
: 最瘋狂的是金融業者為了賺錢,
: 將連動債最原始的避險精神弄丟了,
: 轉而將風險轉嫁到投資人身上,
: 自己卻因此獲利。
: 當然,商品有好有壞,
: 不能一概而論。
: 其實也不是所有連動債都是妖魔鬼怪,
: 筆者之所以為文,
: 只是對於人類在金融世界的發展感到無奈。
: 如此一來,跟賭博有何分別?
: 賭場也是設計數顆骰子、撲克牌出現的種種變化,
: 然後透過機率的方式去設計每一種報酬情況。
: 因此,當投資行為演變為投機,
: 金融機構也不過就是合法的、變相的賭場而已。
: 連動債、期貨、選擇權..
: (沒記錯的話,本版好像有人打算以選擇權作為理財的工具....)
: 有太多商品(未來肯定有更多)都是從很單純的行為當中,
: 演變成為不可思議的遊戲。
: 當投資的本質消失殆盡,
: 取而代之的,將會是貪婪又瘋狂的投機行為。
: ==============================
: 以上 淺見
最近工作之餘在看有關「海龜交易法則」方面的書
對於「交易風險」這件事有一些體會...
很少人會對於市場行情用「機率」或者是「或然率」來看待
人們會對未來思考「可能性」,但是卻不是用機率
如果你知道做了交易未來「一定」會賺大錢
那麼我想一定會有人鼓吹「借錢投資」(因為期望值是絕對正數)
如果我知道做了交易未來「一定」會賠錢
我想我會做的是遠離交易
這想當然爾,如果「我知道....」後續還要說嗎?... = =a
就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市場上總是會有人看多也看空
也就自然造成市場會有「交易」發生
我長期在想「投資」跟「交易」兩者差別倒底哪?
為什麼巴菲特、彼得林區等「投資大師」永遠只有寥寥數人?
我個人覺得投資本質上還是出自於「交易」
但是這些「投資大師」深深瞭解交易的精髓
知道如何進場最具有優勢以及如何為自己的「交易」做好投保相關動作
坦白說我認為整個金融市場的交易本質上就帶有「投機性質」
交易的本質本來就是對於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做某種程度的「投保動作」
如果你看好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向上
你的「投保動作」就是確保市場向上時的「風險」你沒有承擔到
簡單說就是沒錯失掉行情...反之亦然...
而在這其中交易者能做的只有確定長期的報酬能夠大過風險才會去做交易
如果從機率的角度來看交易的未來發展
交易的樣本數如果夠多的話,應該會呈現常態分佈的樣式
從機率的角度出發思考「交易」
那就應該思考如何發展出具有正數期望值(或者投資)上
以OP當「理財工具」真的是胡說八道嗎?
若是該位作者發展出自己的交易法則與系統
能夠創造出正數期望值的話,我認為不是不可以
只是新手常常以為自己可以承受這些壓力與連續虧損挫敗
但是實際面對時卻是不堪一擊...= =
另外我倒覺得貪婪投機的行為是人類的本質
歷史上從沒斷過這類瘋狂行為所帶來的禍害
南海泡沫、鬱金香泡沫、經濟大蕭條、達康泡沫、金融風暴等
但是從樂觀角度來待這些歷史
卻是人類歷史進步的動力的足跡
我不認為需要太過悲觀
就如同當初衍金商品發明是為了要做避險用途
卻無意間救了自達康泡沫與911事件衝擊後的美國經濟一把
我倒是最近看了一些財務行為學的資料後
很多人在做交易(或者投資)都不自覺犯了這些毛病
挺覺得有趣說....有機會再分享....
ryanchao
--
All Comments

By Lily
at 2007-12-23T00:39
at 2007-12-23T00:39

By Enid
at 2007-12-24T17:15
at 2007-12-24T17:15

By Freda
at 2007-12-25T00:22
at 2007-12-25T00:22

By Tristan Cohan
at 2007-12-27T10:46
at 2007-12-27T10:46

By Jacob
at 2007-12-31T17:12
at 2007-12-31T17:12

By Hardy
at 2008-01-01T17:29
at 2008-01-01T17:29

By Erin
at 2008-01-03T11:24
at 2008-01-03T11:24

By Zenobia
at 2008-01-05T18:23
at 2008-01-05T18:23

By Jack
at 2008-01-08T15:22
at 2008-01-08T15:22

By Susan
at 2008-01-10T01:25
at 2008-01-10T01:25

By Hedwig
at 2008-01-13T19:44
at 2008-01-13T19:44

By Kelly
at 2008-01-16T12:44
at 2008-01-16T12:44

By Bethany
at 2008-01-17T07:31
at 2008-01-17T07:31

By Victoria
at 2008-01-20T17:33
at 2008-01-20T17:33

By Edward Lewis
at 2008-01-23T15:37
at 2008-01-23T15:37

By Christine
at 2008-01-24T23:56
at 2008-01-24T23:56

By Una
at 2008-01-29T18:26
at 2008-01-29T18:2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8-01-29T23:35
at 2008-01-29T23:35

By Madame
at 2008-02-03T19:17
at 2008-02-03T19:17

By Kyle
at 2008-02-07T06:14
at 2008-02-07T06:14

By Steve
at 2008-02-09T05:21
at 2008-02-09T05:21

By Callum
at 2008-02-13T06:51
at 2008-02-13T06:51

By Doris
at 2008-02-14T18:51
at 2008-02-14T18:51

By Ethan
at 2008-02-17T15:18
at 2008-02-17T15:18

By Odelette
at 2008-02-19T20:08
at 2008-02-19T20:08

By Oliver
at 2008-02-24T01:12
at 2008-02-24T01:12

By Olga
at 2008-02-24T02:54
at 2008-02-24T02:54

By Olive
at 2008-02-24T07:49
at 2008-02-24T07:49

By Kyle
at 2008-02-26T21:16
at 2008-02-26T21:16

By Daph Bay
at 2008-03-01T05:39
at 2008-03-01T05:39

By Lucy
at 2008-03-05T07:34
at 2008-03-05T07:34

By Necoo
at 2008-03-06T19:21
at 2008-03-06T19:21

By Zenobia
at 2008-03-10T16:07
at 2008-03-10T16:07

By Anonymous
at 2008-03-13T07:06
at 2008-03-13T07:06
Related Posts
分享

By Emma
at 2007-12-21T19:12
at 2007-12-21T19:12
目前的資產配置,請大家給我一些意見

By Linda
at 2007-12-21T19:01
at 2007-12-21T19:01
請問台銀網銀的定期定額申購後,可再更改金額嗎?

By Cara
at 2007-12-21T18:21
at 2007-12-21T18:21
證期局核准摩根富林明新絲路基金募集

By Hamiltion
at 2007-12-21T18:11
at 2007-12-21T18:11
投資型保單 課25%營所稅-投資人全額免稅

By Susan
at 2007-12-21T18:07
at 2007-12-21T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