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賣方完全實戰解析 - 期貨

By Caitlin
at 2015-07-21T16:30
at 2015-07-21T16:30
Table of Contents
回給上面看的,以下內容來自一整年的血淚實驗
想來做賣方的你,應該有以下期待
→想要一夜好眠,不想整天盯盤
→穩定的回報
但同樣有些不能期待的事,這跟賣方特性有關
→爆賺
選擇權我認為跟期指單就特性上根本兩回事,賣方就是賭博的藝術
我的工作就是整天評估賠率,等機會。
股指的短線是很亂的,隔天會發生啥事根本不知道
但股指來回波動的特性非常明顯,不像原物料有時給你一根噴到天邊去
選擇權的走勢圖會不斷結算,不容易觀察
很多特性可能你必須要下去爽一次才知道人性多糟糕
以下簡單列出一些建議
若想達成一夜好眠與穩定,能做的與不能做的事
1. 選點: 賣方的關鍵應該是去評估" 多久時間之內,哪個價位不會到! "
選點就是選那個達標機會微乎其微的價位。
由於賣方最多只能賺權利金,最大風險就是萬一被幹進價內
所以不建議為了增加報酬率,而去選擇較危險的價位
這邊大致有兩種選法,建議至少看日格局。週的也建議看一下,下好離手抱住
第一種 : 長線上的大支撐,不容易一次破的區域,賣遠月深價外多收一點權利金吃時間
可能盤個一兩周或一個月,覺得毛毛的可以先跑,猜對邊可以當成波段單。
這是基本面順勢的時候用,跟均線用法大概差不多吧
例如現在所有人都知道要放空非美貨幣,美股還是多頭走勢之類的
第二種 : 幾天內幾乎不可能到的位置,加減收一點。這個要配合波動率。
例如希臘惡搞開崩的時候,標普在隔周到期要跌12%的位置上有20幾美金可以吃
(只出現幾小時)
急殺的時候,常會在天邊出現報價
什麼兩天5%外的地方有五百元這種事,在台灣基本上沒有,請忽略吧哈哈
所以台灣通常只能玩第一種
反正目的就是想要完全不理會短線波動,加減穩穩賺一點就好
沒什麼方式會比賣方勝算更高了
2. 波動率: VIX聽過嗎? 美股的OP報價會隨消息面快速爆衝,港股也會,連韓國也很明顯
台灣就...所以我比較喜歡國外的OP,連波動率都能放空,喔耶
波動率的特性是,在快速漲跌的時候,權利金會飆高,尤其是崩崩
賣方是最適合拿來逆勢操作的選項,賣方想提升報酬率就是等這種時候!
我會建議去學一下怎麼看漲跌幅滿足,你必須耐心等等等,等到他走到末端
這時候波動率大,做賣方只要走勢停頓一下,盤個兩天,就能獲利
(你會看到權利金隨波動率大幅下跌,隨便出現一個反彈就能爽出)
我的經驗是在滿足區域附近矇著眼睛進去撈,效果居然不錯
例如我正在等黃金再殺兩根,以及等澳幣再往下殺個一百點。
你也可以在波動率突然爆衝的時候去賣個幾天內不大可能到的位置,這在美股頗常見
以下舉例
舉例1 : 破底暴跌三根之後眼睛閉著賣出價外PUT,機會難得,距離時間自行拿捏
舉例2 : 波段滿足點差不多到的時候賣出遠月深價外
舉例3 : 明顯的趨勢走勢中(最好是盤漲),有急殺賣出深價外周選PUT
平時建議不要放太多賣方部位給他跑,尤其是波動率死掉的時候,千萬不要手癢
例如現在,千萬別去賣太近價位的OP留倉,萬一衰了可是很爽的。
不然就乖乖的當沖 (通常賣價平附近吧)
OP賣方當沖我玩過,優點我認為是不容易被洗掉,適合震盪區間
缺點是萬一做對大根的會賭爛
3. 規模/報酬率 : 我的下單很孬,平時槓桿很小,跟很多神人大大比起來不算根毛
如果以我的槓桿規模來算,幾乎是1比1 ~ 1比2, 而且會分散不同市場
可以攤平一下,建議分批進場 (最好是能猜到高低點)
例如100萬的情況下,台指OP的起始單只有2~4口
(100萬除以 檔位點數X50。 跟小台一樣算法)
非常孬,這樣的報酬率大概只有每月1%上下,但每天都過得很涼爽
優點是部位很難受到威脅,設定的警戒線很少被觸發
連港指那根創紀錄的末跌大爆殺都頂住了,萬一賣太多我看就噴汁了 (好後悔沒加碼)
因為我只賣了3口,頂多被插到價內一小時。
不過這是例外,超跌太明顯了,通常明顯錯邊最好乖乖認賠
尤其是槓桿用比較大的,風險意識要更敏感
只要看到明顯突破盤整平台,就是絕對錯邊,那瞬間最好清倉
否則大多數時候的股價指數就是不斷波動,規模大或小而已
波動的過程中就會吃掉時間價值。
簡單來說,賣方就是躲大根的。判斷哪裡不會到,遠比判斷會到哪邊容易。
重覆一次,哪裡不會到是最重要的!
買方賣方不是天天都有機會進場,但賣方機會多很多,而且成功率高
就是千萬不能貪,還有萬一偶爾錯了要認命
這樣帳戶淨值就不會太辛苦,當做放合法高利貸就好,利息要太高很容易遭天譴的
千萬不要問我什麼放大幾倍規模,就可以多賺幾倍%數這種問題
只要你的帳戶頂得住最大風險,隨便你怎麼下,爆了有江能投就好
大口數的賣方凹單死得比期指更快。
推薦"選擇權賣方交易總覽" 這本書
在實戰的驗證上,這本書講得實在多了
個人做的以國外商品居多,台指只占部分,鬼島OP報價是我覺得最悶的
自從想通以上幾項,終於能好好睡覺了,啊哈哈哈。
請參考一下,畢竟OP很吃經驗,我好像很少看到有人出來講賣方
--
想來做賣方的你,應該有以下期待
→想要一夜好眠,不想整天盯盤
→穩定的回報
但同樣有些不能期待的事,這跟賣方特性有關
→爆賺
選擇權我認為跟期指單就特性上根本兩回事,賣方就是賭博的藝術
我的工作就是整天評估賠率,等機會。
股指的短線是很亂的,隔天會發生啥事根本不知道
但股指來回波動的特性非常明顯,不像原物料有時給你一根噴到天邊去
選擇權的走勢圖會不斷結算,不容易觀察
很多特性可能你必須要下去爽一次才知道人性多糟糕
以下簡單列出一些建議
若想達成一夜好眠與穩定,能做的與不能做的事
1. 選點: 賣方的關鍵應該是去評估" 多久時間之內,哪個價位不會到! "
選點就是選那個達標機會微乎其微的價位。
由於賣方最多只能賺權利金,最大風險就是萬一被幹進價內
所以不建議為了增加報酬率,而去選擇較危險的價位
這邊大致有兩種選法,建議至少看日格局。週的也建議看一下,下好離手抱住
第一種 : 長線上的大支撐,不容易一次破的區域,賣遠月深價外多收一點權利金吃時間
可能盤個一兩周或一個月,覺得毛毛的可以先跑,猜對邊可以當成波段單。
這是基本面順勢的時候用,跟均線用法大概差不多吧
例如現在所有人都知道要放空非美貨幣,美股還是多頭走勢之類的
第二種 : 幾天內幾乎不可能到的位置,加減收一點。這個要配合波動率。
例如希臘惡搞開崩的時候,標普在隔周到期要跌12%的位置上有20幾美金可以吃
(只出現幾小時)
急殺的時候,常會在天邊出現報價
什麼兩天5%外的地方有五百元這種事,在台灣基本上沒有,請忽略吧哈哈
所以台灣通常只能玩第一種
反正目的就是想要完全不理會短線波動,加減穩穩賺一點就好
沒什麼方式會比賣方勝算更高了
2. 波動率: VIX聽過嗎? 美股的OP報價會隨消息面快速爆衝,港股也會,連韓國也很明顯
台灣就...所以我比較喜歡國外的OP,連波動率都能放空,喔耶
波動率的特性是,在快速漲跌的時候,權利金會飆高,尤其是崩崩
賣方是最適合拿來逆勢操作的選項,賣方想提升報酬率就是等這種時候!
我會建議去學一下怎麼看漲跌幅滿足,你必須耐心等等等,等到他走到末端
這時候波動率大,做賣方只要走勢停頓一下,盤個兩天,就能獲利
(你會看到權利金隨波動率大幅下跌,隨便出現一個反彈就能爽出)
我的經驗是在滿足區域附近矇著眼睛進去撈,效果居然不錯
例如我正在等黃金再殺兩根,以及等澳幣再往下殺個一百點。
你也可以在波動率突然爆衝的時候去賣個幾天內不大可能到的位置,這在美股頗常見
以下舉例
舉例1 : 破底暴跌三根之後眼睛閉著賣出價外PUT,機會難得,距離時間自行拿捏
舉例2 : 波段滿足點差不多到的時候賣出遠月深價外
舉例3 : 明顯的趨勢走勢中(最好是盤漲),有急殺賣出深價外周選PUT
平時建議不要放太多賣方部位給他跑,尤其是波動率死掉的時候,千萬不要手癢
例如現在,千萬別去賣太近價位的OP留倉,萬一衰了可是很爽的。
不然就乖乖的當沖 (通常賣價平附近吧)
OP賣方當沖我玩過,優點我認為是不容易被洗掉,適合震盪區間
缺點是萬一做對大根的會賭爛
3. 規模/報酬率 : 我的下單很孬,平時槓桿很小,跟很多神人大大比起來不算根毛
如果以我的槓桿規模來算,幾乎是1比1 ~ 1比2, 而且會分散不同市場
可以攤平一下,建議分批進場 (最好是能猜到高低點)
例如100萬的情況下,台指OP的起始單只有2~4口
(100萬除以 檔位點數X50。 跟小台一樣算法)
非常孬,這樣的報酬率大概只有每月1%上下,但每天都過得很涼爽
優點是部位很難受到威脅,設定的警戒線很少被觸發
連港指那根創紀錄的末跌大爆殺都頂住了,萬一賣太多我看就噴汁了 (好後悔沒加碼)
因為我只賣了3口,頂多被插到價內一小時。
不過這是例外,超跌太明顯了,通常明顯錯邊最好乖乖認賠
尤其是槓桿用比較大的,風險意識要更敏感
只要看到明顯突破盤整平台,就是絕對錯邊,那瞬間最好清倉
否則大多數時候的股價指數就是不斷波動,規模大或小而已
波動的過程中就會吃掉時間價值。
簡單來說,賣方就是躲大根的。判斷哪裡不會到,遠比判斷會到哪邊容易。
重覆一次,哪裡不會到是最重要的!
買方賣方不是天天都有機會進場,但賣方機會多很多,而且成功率高
就是千萬不能貪,還有萬一偶爾錯了要認命
這樣帳戶淨值就不會太辛苦,當做放合法高利貸就好,利息要太高很容易遭天譴的
千萬不要問我什麼放大幾倍規模,就可以多賺幾倍%數這種問題
只要你的帳戶頂得住最大風險,隨便你怎麼下,爆了有江能投就好
大口數的賣方凹單死得比期指更快。
推薦"選擇權賣方交易總覽" 這本書
在實戰的驗證上,這本書講得實在多了
個人做的以國外商品居多,台指只占部分,鬼島OP報價是我覺得最悶的
自從想通以上幾項,終於能好好睡覺了,啊哈哈哈。
請參考一下,畢竟OP很吃經驗,我好像很少看到有人出來講賣方
--
Tags:
期貨
All Comments

By Poppy
at 2015-07-21T19:07
at 2015-07-21T19:07

By Ivy
at 2015-07-24T20:56
at 2015-07-24T20:56

By Christine
at 2015-07-26T23:20
at 2015-07-26T23:20

By Audriana
at 2015-07-29T23:06
at 2015-07-29T23:06

By Audriana
at 2015-08-03T13:01
at 2015-08-03T13:01

By Hedda
at 2015-08-03T16:54
at 2015-08-03T16:54

By Carol
at 2015-08-08T04:42
at 2015-08-08T04:42

By Ida
at 2015-08-09T15:18
at 2015-08-09T15:18

By Lily
at 2015-08-11T19:56
at 2015-08-11T19:56

By Jacky
at 2015-08-12T12:18
at 2015-08-12T12:18

By Damian
at 2015-08-14T15:15
at 2015-08-14T15:15

By Cara
at 2015-08-18T03:31
at 2015-08-18T03:31

By Jacob
at 2015-08-21T18:41
at 2015-08-21T18:41

By Doris
at 2015-08-25T13:08
at 2015-08-25T13:08

By Elma
at 2015-08-28T09:57
at 2015-08-28T09:57

By Poppy
at 2015-08-31T13:27
at 2015-08-31T13:27

By Michael
at 2015-09-04T19:34
at 2015-09-04T19:34

By Agnes
at 2015-09-05T09:29
at 2015-09-05T09:29

By Adele
at 2015-09-09T09:02
at 2015-09-09T09:02

By Odelette
at 2015-09-11T18:48
at 2015-09-11T18:48

By Oscar
at 2015-09-15T05:44
at 2015-09-15T05:44

By Ina
at 2015-09-18T12:20
at 2015-09-18T12:20

By Cara
at 2015-09-20T14:53
at 2015-09-20T14:53

By Ina
at 2015-09-21T13:38
at 2015-09-21T13:38

By Oscar
at 2015-09-22T23:22
at 2015-09-22T23:22

By Jacky
at 2015-09-25T04:36
at 2015-09-25T04:36

By Tracy
at 2015-09-25T20:03
at 2015-09-25T20:03

By Dorothy
at 2015-09-26T21:51
at 2015-09-26T21:51

By Sandy
at 2015-09-28T02:06
at 2015-09-28T02:06

By Yuri
at 2015-10-01T04:28
at 2015-10-01T04:28

By Charlie
at 2015-10-02T09:58
at 2015-10-02T09:58

By Ursula
at 2015-10-07T08:12
at 2015-10-07T08:12

By Gilbert
at 2015-10-10T14:39
at 2015-10-10T14:39

By Queena
at 2015-10-13T02:33
at 2015-10-13T02:33

By Puput
at 2015-10-16T16:19
at 2015-10-16T16:19

By Connor
at 2015-10-19T17:25
at 2015-10-19T17:25

By Christine
at 2015-10-21T21:17
at 2015-10-21T21:17

By Tristan Cohan
at 2015-10-22T01:41
at 2015-10-22T01:41

By Zenobia
at 2015-10-26T14:56
at 2015-10-26T14:56

By Victoria
at 2015-10-27T02:32
at 2015-10-27T02:32

By Jack
at 2015-10-27T05:17
at 2015-10-27T05:17

By Isabella
at 2015-10-27T14:31
at 2015-10-27T14:31

By Olga
at 2015-10-31T18:55
at 2015-10-31T18:55

By Tristan Cohan
at 2015-11-04T16:22
at 2015-11-04T16:22

By Liam
at 2015-11-06T05:20
at 2015-11-06T05:20

By James
at 2015-11-09T00:22
at 2015-11-09T00:22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5-11-10T13:01
at 2015-11-10T13:01

By Robert
at 2015-11-14T14:45
at 2015-11-14T14:45

By Selena
at 2015-11-18T13:24
at 2015-11-18T13:24

By Kelly
at 2015-11-19T05:01
at 2015-11-19T05:01

By Edith
at 2015-11-20T19:41
at 2015-11-20T19:41

By Franklin
at 2015-11-22T16:29
at 2015-11-22T16:29
Related Posts
104年07月21日三大法人買賣金額統計表

By Margaret
at 2015-07-21T15:22
at 2015-07-21T15:22
2015/07/21 盤後閒聊

By Ivy
at 2015-07-21T14:54
at 2015-07-21T14:54
關於正價差

By Elvira
at 2015-07-21T14:14
at 2015-07-21T14:14
2015/07/21 盤中閒聊

By Christine
at 2015-07-21T08:16
at 2015-07-21T08:16
轉讓海期、台指軟體

By Mia
at 2015-07-21T04:21
at 2015-07-21T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