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降息難挽市場信心 1930年代流動性陷阱重現美國? - 投資

By Tristan Cohan
at 2007-12-12T23:48
at 2007-12-12T23:48
Table of Contents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7&fi=\NEWSBASE\
20071212\WEB2424&vi=33623&sdt=20071202&edt=20071212&top
=50&date=20071212&time=22:01:07&cls=index1_headline
〈分析〉Fed降息難挽市場信心 1930年代流動性陷阱重現美國?
鉅亨網程宜華.綜合外電
2007 / 12 / 12 星期三 22:01
聽過「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嗎?那是1930年代的美國最好寫照。
當時全國正陷入經濟大蕭條。聯邦儲備委員會試圖不停降息加強資金流動,期盼經濟走出
低迷的陰霾。
但不幸地,幾乎降到零的利率政策沒有得到效果,也無法有效幫助美國經濟由逆差轉為順
差。放款人不願出借資金,而可能的借款人也不願去借錢。銀行背債累累,更沒有心情投
入市場。多數的企業不願承擔新的債務,因為他們認為隨著銷售獲利慘跌,借錢也於事無
補。
當時 John Maynard Keynes(凱因斯)稱此種社會現象為「流動性陷阱」,而這也閉O史上
首度質疑聯邦儲備理事會權力的學說。
曾被英國哲學家羅素譽為「所見過最敏銳、聰明的知識份子。」的凱因斯,挑戰了經濟
古典學派的理論根基,認為政府運用貨幣手段來解決經濟蕭條,可能是無效的手法。
的確,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業、國內投資、消費生活,帶動經濟成長,但如果利率降
到最低標準,而央行仍一再靠增加貨幣量來降低利率,人投資和消費的程度並不會因此
提高,於是貨幣政策開始失靈,國民支出水準與利率高低脫鉤,此現象稱為「流動性陷
阱」。
在流動性陷阱下的市場,人民在低利環境中仍會選擇儲蓄,不願投資或消費。如果一旦
利率為零,貨幣和債券利率也都為零的時候,人們將不再投資債券,殖利率因此下降。
因此,靠增加貨幣供應再也無法影響利率或是國民平均收入,於是貨幣政策從此失去了
對經濟的作用力。
1913年創立的聯邦儲備理事會 (Fed),主要職責在於安撫民心,像1907美國流動資金不
足的情況,當時如果 Fed沒有出手,美國經濟可能將毀於一旦。但像1907或之前的經濟
狀況,最終結果只有經濟衰退(recession)。但1930年代所發生的流動性陷阱,導致了
之後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回到2007年的今天,美國一樣出現類似流動性陷阱的徵兆。信貸緊縮顯然是其中之一,
而且就算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昨日決議降息一碼,也不足以融化冷若冰霜的金融市場。
《MarketWatch》 主筆 Irwin Kellner博士指出,市場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信心不足
。當銀行開始拒絕借貸給企業或是消費者,貪婪將逐漸被恐懼取代。人民的恐懼使得信
貸市場緊縮,由 3月期倫敦同業拆款利率 (LIBOR)頻頻走高可也瞧見端倪,未來要想挽
救金融市場,光靠注資是不夠的。
流動性陷阱的存在,顯示貨幣政策並不是解決經濟蕭條問題的答案。以整體的角度來看
,一個經濟體困在流動性陷阱中,國內市場因而需求減少,人民投資和消費大為減少,
失業情況嚴重,市場調節的弁鄍╞h作用。且在低利環境下,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信心明顯
不足,市場一片悲觀態度,更無法讓經濟狀況復甦,也使貨幣需求利率彈性趨向無限大
。
而促成這次危機的罪魁禍首,正是那些不確定價值的房屋抵押證券(MBS)。雖然美國財政
部長 Henry Paulson已提出凍結利率政策長達 5年的時間,來幫助次級房貸借款屋主,
但也引起了市場更多疑慮,因為政府開始插手干預了投資者之間的遊戲規則。
但其實在某些程度上來說, Fed必須劃清界線,以免自身落入道德風險(moral hazard)
的困境,和引起另一波的通貨膨脹。
--
不要要求主管給你溫暖 因為他站的比你高處 他比你還感到寒冷
--
20071212\WEB2424&vi=33623&sdt=20071202&edt=20071212&top
=50&date=20071212&time=22:01:07&cls=index1_headline
〈分析〉Fed降息難挽市場信心 1930年代流動性陷阱重現美國?
鉅亨網程宜華.綜合外電
2007 / 12 / 12 星期三 22:01
聽過「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嗎?那是1930年代的美國最好寫照。
當時全國正陷入經濟大蕭條。聯邦儲備委員會試圖不停降息加強資金流動,期盼經濟走出
低迷的陰霾。
但不幸地,幾乎降到零的利率政策沒有得到效果,也無法有效幫助美國經濟由逆差轉為順
差。放款人不願出借資金,而可能的借款人也不願去借錢。銀行背債累累,更沒有心情投
入市場。多數的企業不願承擔新的債務,因為他們認為隨著銷售獲利慘跌,借錢也於事無
補。
當時 John Maynard Keynes(凱因斯)稱此種社會現象為「流動性陷阱」,而這也閉O史上
首度質疑聯邦儲備理事會權力的學說。
曾被英國哲學家羅素譽為「所見過最敏銳、聰明的知識份子。」的凱因斯,挑戰了經濟
古典學派的理論根基,認為政府運用貨幣手段來解決經濟蕭條,可能是無效的手法。
的確,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業、國內投資、消費生活,帶動經濟成長,但如果利率降
到最低標準,而央行仍一再靠增加貨幣量來降低利率,人投資和消費的程度並不會因此
提高,於是貨幣政策開始失靈,國民支出水準與利率高低脫鉤,此現象稱為「流動性陷
阱」。
在流動性陷阱下的市場,人民在低利環境中仍會選擇儲蓄,不願投資或消費。如果一旦
利率為零,貨幣和債券利率也都為零的時候,人們將不再投資債券,殖利率因此下降。
因此,靠增加貨幣供應再也無法影響利率或是國民平均收入,於是貨幣政策從此失去了
對經濟的作用力。
1913年創立的聯邦儲備理事會 (Fed),主要職責在於安撫民心,像1907美國流動資金不
足的情況,當時如果 Fed沒有出手,美國經濟可能將毀於一旦。但像1907或之前的經濟
狀況,最終結果只有經濟衰退(recession)。但1930年代所發生的流動性陷阱,導致了
之後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回到2007年的今天,美國一樣出現類似流動性陷阱的徵兆。信貸緊縮顯然是其中之一,
而且就算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昨日決議降息一碼,也不足以融化冷若冰霜的金融市場。
《MarketWatch》 主筆 Irwin Kellner博士指出,市場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信心不足
。當銀行開始拒絕借貸給企業或是消費者,貪婪將逐漸被恐懼取代。人民的恐懼使得信
貸市場緊縮,由 3月期倫敦同業拆款利率 (LIBOR)頻頻走高可也瞧見端倪,未來要想挽
救金融市場,光靠注資是不夠的。
流動性陷阱的存在,顯示貨幣政策並不是解決經濟蕭條問題的答案。以整體的角度來看
,一個經濟體困在流動性陷阱中,國內市場因而需求減少,人民投資和消費大為減少,
失業情況嚴重,市場調節的弁鄍╞h作用。且在低利環境下,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信心明顯
不足,市場一片悲觀態度,更無法讓經濟狀況復甦,也使貨幣需求利率彈性趨向無限大
。
而促成這次危機的罪魁禍首,正是那些不確定價值的房屋抵押證券(MBS)。雖然美國財政
部長 Henry Paulson已提出凍結利率政策長達 5年的時間,來幫助次級房貸借款屋主,
但也引起了市場更多疑慮,因為政府開始插手干預了投資者之間的遊戲規則。
但其實在某些程度上來說, Fed必須劃清界線,以免自身落入道德風險(moral hazard)
的困境,和引起另一波的通貨膨脹。
--
不要要求主管給你溫暖 因為他站的比你高處 他比你還感到寒冷
--
Tags:
投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印度即將翻多為空?!

By Odelette
at 2007-12-12T23:18
at 2007-12-12T23:18
李嘉誠投資秘訣:未買先想賣

By Jessica
at 2007-12-12T21:07
at 2007-12-12T21:07
新手基金選擇

By Caitlin
at 2007-12-12T20:36
at 2007-12-12T20:36
我想請教一些個人理財規劃的建議

By Linda
at 2007-12-12T19:59
at 2007-12-12T19:59
是否該轉換了?

By Connor
at 2007-12-12T19:19
at 2007-12-12T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