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男理財規劃 - 理財
By Kyle
at 2021-09-28T19:07
at 2021-09-28T19:07
Table of Contents
男,43歲,已婚,無小孩
北市工作與租房,近期考慮置產
職業:外商主管
本薪收入:300萬台幣
每月可動用現金約15萬
信貸:400萬,剩約350萬要還,利息2.5%
手中現金:200萬
台股投資:180萬
美金定存:1萬美,匯率27.6左右進場
期貨投資:85萬
放款:約77萬,還需一年收回
還看不出成果的創業股份:100萬
因為創業失敗負債,資產從10年前重新累積
大概因為失敗過,債務還清後對自己相當好
但是沒有儲蓄或理財的觀念
也是深信房價會下跌的傻子
去年因為換車需求才用信貸取代車貸
意識到可以貸出大額貸款
才將扣除車款後的金額陸續投入股市
一年來的投資狀況
台股含股息:10%(已實現損益)
用已實現的買進賣出計算,不含目前部位
期貨:9% (不考慮匯損10%)
上述純粹只是運氣好,不是會操作
目標也是設定每年獲利大於當年利息就好
近期爬理財版後發現高人眾多
希望能請大家可以給予一些指導
因為有置產的打算,非投資自住為主
近期銀行業務又再打來,說可以再貸一百
同時感覺近期高點+出口下降+中國市場潛在影響
股市可能短期會有些震盪
期貨部份因為是自己在實驗+程式交易
加上近期匯率關係,不太想出金移至其他投資
想請問我該怎麼操作較為合適?目前想法如下:
1.存預售屋
是不是再存一點找一間預售屋,把手頭現金當簽約金
每月現金可以支撐工程款與後續尾款
2.認真存成屋頭期
跟銀行再借一百入股市,加每月現金丟進大戶領1%
存三年後直接看成屋
3.利差操作
把存股出脫,加手中現金還掉貸款
再借一筆2%以下的,等待時機投入股市
以1.8%為例,預計可以省下10萬利息支出
4. 定期定額
手頭200萬當緊急預備金,每月現金流找時機進股市
謝謝各位
不太熟悉手機發文,重新排版一次
----------------------------------------------
9/30更新後續
----------------------------------------------
謝謝各位給的寶貴意見,那怕是一句話也受益無窮
對我都是一個思考的方向
綜合大家的建議與自己的評估,資金的運用如下:
1. 緊急預備金
現金100萬,找活存利率1%+的銀行轉入
2. 台股投資金
投入部位200萬+現金100萬
不定額不定期投資台股
3. 海期實驗金
本金從78->70->85,應該還有實驗的價值
不過我的狀況是拿85萬作一口兩萬多保證金
最多不超過五口,槓桿風險相較低一點
當然獲利程度也就普通
4. 定期定額指數投資
開戶中:
基金平台與銀行定期定額扣款買入
預定每月1-2萬
已設定:
複委託VTI+VOO,每月定期定額各3股
以現在匯率約6萬左右
選擇複委託是因為避免萬一有意外發生
家人不用花心力處理這部分
雖然手續費偏高,但省去跑銀行的時間
個人覺得比較適合我
5. 償還貸款
每月現金流有多的部分直接大筆還款
6. 增貸100萬
暫時不執行,除非全球股市出現大幅修正
7. 強化本業
雖然本業收入打300王的副本提前達成
但要打400王應該沒那麼簡單
還是繼續練等磨練自己
投資自己也是一個很好的收穫
最後分享一個自己開始投資後的奈米心得
發薪日都會列一份自己的損益表
看本薪與投資+其他收入的狀況同步跟上個月比較
如果有異常狀況(我的情況都是收入減少)
就會把信用卡帳單打開對明細
多半是繳稅、捐款、保險、老婆附卡
會這麼做的方式是因為連續記帳10年後
年紀大了記憶力會下降
當支出大於一定金額後明細很多
當下沒記就會漏掉
之後改用信用卡記帳只要能刷卡的通通都刷
其他現金支付的部分則手動記帳
銀行能幫你記就不要自己花時間打
省下來的時間去研究現金回饋或里程累積都好
希望以上的內容可以給有類似需求的人幫助
文章不會刪除,預定三年後會上來更新近況,謝謝大家
祝福大家順利達成理財目標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All Comments
By Sierra Rose
at 2021-10-02T16:58
at 2021-10-02T16:58
By Zora
at 2021-10-06T14:49
at 2021-10-06T14:49
By Liam
at 2021-10-10T12:39
at 2021-10-10T12:39
By Edwina
at 2021-10-08T07:27
at 2021-10-08T07:27
By Liam
at 2021-10-12T05:18
at 2021-10-12T05:18
By Eden
at 2021-10-08T07:27
at 2021-10-08T07:27
By Michael
at 2021-10-12T05:18
at 2021-10-12T05:18
By Heather
at 2021-10-08T07:27
at 2021-10-08T07:27
By Thomas
at 2021-10-12T05:18
at 2021-10-12T05:18
By Franklin
at 2021-10-08T07:27
at 2021-10-08T07:27
By Andrew
at 2021-10-12T05:18
at 2021-10-12T05:18
By Audriana
at 2021-10-08T07:27
at 2021-10-08T07:27
By Franklin
at 2021-10-12T05:18
at 2021-10-12T05:18
By Isla
at 2021-10-08T07:27
at 2021-10-08T07:27
Related Posts
基金抗跌能力是否比較強?
By Christine
at 2021-09-28T14:04
at 2021-09-28T14:04
強制險分次理賠問題
By Bethany
at 2021-09-28T10:34
at 2021-09-28T10:34
36歲女既有保單檢視
By Blanche
at 2021-09-28T00:36
at 2021-09-28T00:36
恆大對壽險產品的影響
By Sierra Rose
at 2021-09-27T21:52
at 2021-09-27T21:52
31歲女 新保單規劃
By Ina
at 2021-09-27T21:47
at 2021-09-27T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