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8長榮航 Q1財報 -0.45 - 股票

By Necoo
at 2021-05-04T21:44
at 2021-05-04T21:44
Table of Contents
2020Q4 vs 2021Q1,單純比這兩季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16376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37236
綜合營收 營業利益
2020Q4 211.24億 7.46億
2021Q1 196.79億 -17.62億
===============================================
相差 14.45億
(也就是這個 14.45 億的差距,決定了營利是正或負)
綜合營收會差,我猜是
1.2020Q4 跟 2021Q1 差兩天
2.節日影響(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元旦、中國新年、..)
3.季節影響(旺季、淡季、..)
4.運價調整影響(或海運運價影響、海運爆倉程度影響)
5.運送路線(遠東─北美線、大陸航線、歐洲線、..)
6.其它因素
去年遠東─北美線航空運價調整情況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10/28/2/8850050.jpg
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968758
以及提到了「因應第四季旺季來臨、加上各電子廠新品問世、
年底各大節日的消費需求等因素」。
所以是節日、季節、運價調整、運送路線等影響。
長榮航去年 Q1~Q3 都是營損,Q4 獲利我覺得是節日、旺季、
及主要運送路線(遠東─北美線)運費調漲的關係。
google 空運旺季淡季
1.大抵上從10月到年底(就是Q4)肯定是旺季
2.每年9月是航空貨運包機的傳統旺季
3.往年5到7月是空運淡季
長榮航最近新聞是新訂的三架貨機提早於Q4交機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22004376-260410
從 20210401 起調漲大陸線運價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1948726
從 20210401、0415、0429 調漲大陸線、歐洲線、美國線運價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4678
去年11月
美西480-500元以上 330元
美中約490-510元以上 350元
美東則將在500-520元 370元
那今年 1-3 月(Q1) 價錢? 有一種說法是如果是傳統淡季,
運價不會高,運價會高,會調漲,肯定是
1.進入了旺季
2.或者空運爆倉/準爆倉狀態
這裡有個 20210225 華航的新聞
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421437.html
華航(2610)傳出3月3日起調整美國線價格,漲幅高達3到4成
航空貨運去年11月曾經調漲一次,最近一次在農曆年前反而
是小幅調降。但近期航空貨運持續熱絡,貨攬業者指出,
第1季底本來就是小旺季,這次漲幅3到4成相較以往15到20%
,的確調整很大,漲價後美國線每公斤估計接近300美元。
所以合理懷疑過了Q4年底聖誕節(最多新年吧)後,330/350/370
的價格一定是調降到了205-230之間,這樣才會符合上面的「再
調漲後,漲幅高達3至4成」的接近300美元。
(假設是290元,290/1.3=223元,290/1.4=207元)
換言之,遠東─北美線航空運費三月漲回300美元,我認為這是
今年的正常價格,去年的正常價格應該比這個低,可能250而已
,而1-2月的淡季則就真的會回到一般價格。
結論
根據上面的圖片,去年5月遠東─北美運價平均400元,最高到東
岸500元,今年則是落在480-520,平均500??
我認為去年運價天花板每公斤500元算是極限了再多可能會超過
客戶的接受範圍,而且要得是美東的情況才會接受接近500元這
個價格,今年則是美西/美中也通通都可以接受接近500元了
就像口罩稀少難買時你可以接受5元一片甚至10元一片,但理論
上你仍會有無法接受的價位。
可接受這樣的運價,也反映了:
1.目前空運貨櫃是爆倉/準爆倉狀態
2.我覺得會這樣的原因是海運貨櫃也是爆倉/準爆倉狀態
→那海運應該也有調運價
因為這是再合理不過的情況,當海運漲價時,空運漲價自然就能
被接受。(類似超市大賣場vs超商的相同物品價差同樣被接受)
海運敢漲價,空運就會跟著漲,會維持合理的價差。
所以我認為長榮航Q2的貨運營收部份
4月 - 不會虧。我認為貨運價只要接近300它就不會虧,若高於350
可能還能有盈餘。
5月 - 會賺,而且會賺比去年同期多。(這個就看6月初營收報告)
6月 - 不知道。如果一般價格如我所推測接近300,不虧的機率就
高一些,這個就要看海運貨櫃的爆倉情況了。
但因為營收跟營利是看綜合營收以及成本,從長榮航2020Q4跟今年
Q1的比較,我覺得如果它的單季綜合營收不到20x億的話,一定是
虧錢的,所以目前我會觀望到 5/10 左右的 4 月綜合營收報告,
再給它一個較客觀的評價,我覺得現在談買進或賣出都還太早。
https://www.wantgoo.com/stock/2618/financial-statements/monthly-revenue
2020Q3~2021Q1綜合營收
202007 61.91億
202008 62.82億
202009 59.28億 2020Q3 184.01億 eps -0.37
202010 65.98億
202011 73.03億
202012 72.22億 2020Q4 211.23億 eps 0.06
202101 66.98億
202102 58.04億 <=若以31天計 58/28x31=64.25億
202103 71.76億 2021Q1 198.78億 eps -0.45
則可見營收要衝高,才能期望有營利。
那有疑慮的部份有以下幾個
一、今年的營運成本是否更增加了?
(我只是有這個感覺,況且如果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增加的原因)
二、海運是否在擴充船運規模的速度上比空運更快?
(長榮航要到第4季)
三、許多地方的疫情有回升跡象?
(而美國開始解封,解封不代表從此一帆風順,去年也解封過)
四、華航機師事件是否會影響長榮航?
(比方被華航帶塞,被要求提高檢疫隔離規格造成營運成本增加)
但是這些有疑慮的部份暫時不會妨礙我觀察到 5/10 左右,在那之前
它跌停幾根我都覺得無感,我的持有成本連我月薪一半都不到,所以
放著也沒差。
只是如果4月單月綜合營收無法達到70億元,我短期很難看好這支。
--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16376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37236
綜合營收 營業利益
2020Q4 211.24億 7.46億
2021Q1 196.79億 -17.62億
===============================================
相差 14.45億
(也就是這個 14.45 億的差距,決定了營利是正或負)
綜合營收會差,我猜是
1.2020Q4 跟 2021Q1 差兩天
2.節日影響(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元旦、中國新年、..)
3.季節影響(旺季、淡季、..)
4.運價調整影響(或海運運價影響、海運爆倉程度影響)
5.運送路線(遠東─北美線、大陸航線、歐洲線、..)
6.其它因素
去年遠東─北美線航空運價調整情況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10/28/2/8850050.jpg

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968758
以及提到了「因應第四季旺季來臨、加上各電子廠新品問世、
年底各大節日的消費需求等因素」。
所以是節日、季節、運價調整、運送路線等影響。
長榮航去年 Q1~Q3 都是營損,Q4 獲利我覺得是節日、旺季、
及主要運送路線(遠東─北美線)運費調漲的關係。
google 空運旺季淡季
1.大抵上從10月到年底(就是Q4)肯定是旺季
2.每年9月是航空貨運包機的傳統旺季
3.往年5到7月是空運淡季
長榮航最近新聞是新訂的三架貨機提早於Q4交機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22004376-260410
從 20210401 起調漲大陸線運價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1948726
從 20210401、0415、0429 調漲大陸線、歐洲線、美國線運價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44678
去年11月
美西480-500元以上 330元
美中約490-510元以上 350元
美東則將在500-520元 370元
那今年 1-3 月(Q1) 價錢? 有一種說法是如果是傳統淡季,
運價不會高,運價會高,會調漲,肯定是
1.進入了旺季
2.或者空運爆倉/準爆倉狀態
這裡有個 20210225 華航的新聞
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421437.html
華航(2610)傳出3月3日起調整美國線價格,漲幅高達3到4成
航空貨運去年11月曾經調漲一次,最近一次在農曆年前反而
是小幅調降。但近期航空貨運持續熱絡,貨攬業者指出,
第1季底本來就是小旺季,這次漲幅3到4成相較以往15到20%
,的確調整很大,漲價後美國線每公斤估計接近300美元。
所以合理懷疑過了Q4年底聖誕節(最多新年吧)後,330/350/370
的價格一定是調降到了205-230之間,這樣才會符合上面的「再
調漲後,漲幅高達3至4成」的接近300美元。
(假設是290元,290/1.3=223元,290/1.4=207元)
換言之,遠東─北美線航空運費三月漲回300美元,我認為這是
今年的正常價格,去年的正常價格應該比這個低,可能250而已
,而1-2月的淡季則就真的會回到一般價格。
結論
根據上面的圖片,去年5月遠東─北美運價平均400元,最高到東
岸500元,今年則是落在480-520,平均500??
我認為去年運價天花板每公斤500元算是極限了再多可能會超過
客戶的接受範圍,而且要得是美東的情況才會接受接近500元這
個價格,今年則是美西/美中也通通都可以接受接近500元了
就像口罩稀少難買時你可以接受5元一片甚至10元一片,但理論
上你仍會有無法接受的價位。
可接受這樣的運價,也反映了:
1.目前空運貨櫃是爆倉/準爆倉狀態
2.我覺得會這樣的原因是海運貨櫃也是爆倉/準爆倉狀態
→那海運應該也有調運價
因為這是再合理不過的情況,當海運漲價時,空運漲價自然就能
被接受。(類似超市大賣場vs超商的相同物品價差同樣被接受)
海運敢漲價,空運就會跟著漲,會維持合理的價差。
所以我認為長榮航Q2的貨運營收部份
4月 - 不會虧。我認為貨運價只要接近300它就不會虧,若高於350
可能還能有盈餘。
5月 - 會賺,而且會賺比去年同期多。(這個就看6月初營收報告)
6月 - 不知道。如果一般價格如我所推測接近300,不虧的機率就
高一些,這個就要看海運貨櫃的爆倉情況了。
但因為營收跟營利是看綜合營收以及成本,從長榮航2020Q4跟今年
Q1的比較,我覺得如果它的單季綜合營收不到20x億的話,一定是
虧錢的,所以目前我會觀望到 5/10 左右的 4 月綜合營收報告,
再給它一個較客觀的評價,我覺得現在談買進或賣出都還太早。
https://www.wantgoo.com/stock/2618/financial-statements/monthly-revenue
2020Q3~2021Q1綜合營收
202007 61.91億
202008 62.82億
202009 59.28億 2020Q3 184.01億 eps -0.37
202010 65.98億
202011 73.03億
202012 72.22億 2020Q4 211.23億 eps 0.06
202101 66.98億
202102 58.04億 <=若以31天計 58/28x31=64.25億
202103 71.76億 2021Q1 198.78億 eps -0.45
則可見營收要衝高,才能期望有營利。
那有疑慮的部份有以下幾個
一、今年的營運成本是否更增加了?
(我只是有這個感覺,況且如果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增加的原因)
二、海運是否在擴充船運規模的速度上比空運更快?
(長榮航要到第4季)
三、許多地方的疫情有回升跡象?
(而美國開始解封,解封不代表從此一帆風順,去年也解封過)
四、華航機師事件是否會影響長榮航?
(比方被華航帶塞,被要求提高檢疫隔離規格造成營運成本增加)
但是這些有疑慮的部份暫時不會妨礙我觀察到 5/10 左右,在那之前
它跌停幾根我都覺得無感,我的持有成本連我月薪一半都不到,所以
放著也沒差。
只是如果4月單月綜合營收無法達到70億元,我短期很難看好這支。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Kristin
at 2021-05-05T12:48
at 2021-05-05T12:48

By Dora
at 2021-05-08T03:42
at 2021-05-08T03:42

By Christine
at 2021-05-11T10:18
at 2021-05-11T10:18

By Kelly
at 2021-05-14T15:18
at 2021-05-14T15:18

By Isabella
at 2021-05-19T03:36
at 2021-05-19T03:36

By James
at 2021-05-19T05:41
at 2021-05-19T05:41

By Bethany
at 2021-05-20T12:16
at 2021-05-20T12:16

By Steve
at 2021-05-23T06:06
at 2021-05-23T06:06

By Kelly
at 2021-05-26T08:40
at 2021-05-26T08:40

By Mason
at 2021-05-26T14:05
at 2021-05-26T14:05

By Blanche
at 2021-05-28T08:31
at 2021-05-28T08:31

By Brianna
at 2021-06-02T00:33
at 2021-06-02T00:33

By Lydia
at 2021-06-04T09:29
at 2021-06-04T09:29

By Liam
at 2021-06-06T23:53
at 2021-06-06T23:53

By Valerie
at 2021-06-10T12:39
at 2021-06-10T12:39

By Suhail Hany
at 2021-06-13T08:40
at 2021-06-13T08:40

By Lydia
at 2021-06-15T18:31
at 2021-06-15T18:31

By Todd Johnson
at 2021-06-16T07:06
at 2021-06-16T07:06

By Margaret
at 2021-06-19T03:18
at 2021-06-19T03:18

By Lily
at 2021-06-23T22:05
at 2021-06-23T22:05

By Elizabeth
at 2021-06-24T01:18
at 2021-06-24T01:18

By Ophelia
at 2021-06-25T10:52
at 2021-06-25T10:52

By Eden
at 2021-06-26T16:02
at 2021-06-26T16:02

By Franklin
at 2021-06-27T00:33
at 2021-06-27T00:33

By Elma
at 2021-06-30T11:21
at 2021-06-30T11:21

By William
at 2021-07-01T12:03
at 2021-07-01T12:03

By Linda
at 2021-07-05T08:29
at 2021-07-05T08:29

By Oscar
at 2021-07-08T08:41
at 2021-07-08T08:41

By Zanna
at 2021-07-12T09:19
at 2021-07-12T09:19

By Carol
at 2021-07-12T17:44
at 2021-07-12T17:44

By Ophelia
at 2021-07-16T11:41
at 2021-07-16T11:41

By Elvira
at 2021-07-17T03:27
at 2021-07-17T03:27

By Sarah
at 2021-07-18T18:50
at 2021-07-18T18:50

By Christine
at 2021-07-19T04:03
at 2021-07-19T04:03

By Irma
at 2021-07-21T05:03
at 2021-07-21T05:03

By Irma
at 2021-07-25T15:10
at 2021-07-25T15:10

By Oliver
at 2021-07-26T23:39
at 2021-07-26T23:39

By Erin
at 2021-07-27T06:13
at 2021-07-27T06:13

By Selena
at 2021-07-27T18:33
at 2021-07-27T18:33

By George
at 2021-07-31T07:32
at 2021-07-31T07:32

By Olive
at 2021-08-02T17:48
at 2021-08-02T17:48

By Delia
at 2021-08-07T15:20
at 2021-08-07T15:20

By Ida
at 2021-08-08T04:22
at 2021-08-08T04:22

By Joseph
at 2021-08-10T03:46
at 2021-08-10T03:46

By Tom
at 2021-08-11T23:43
at 2021-08-11T23:43

By David
at 2021-08-12T05:42
at 2021-08-12T05:42

By Vanessa
at 2021-08-15T15:14
at 2021-08-15T15:14

By Connor
at 2021-08-17T15:52
at 2021-08-17T15:52

By Emily
at 2021-08-20T13:55
at 2021-08-20T13:55
Related Posts
有人有每天看這不是新聞嗎?

By John
at 2021-05-04T21:35
at 2021-05-04T21:35
特斯拉德國廠 延期投產

By Vanessa
at 2021-05-04T21:35
at 2021-05-04T21:35
銅礦不夠用?美銀估庫存只能滿足3.3周需

By Bennie
at 2021-05-04T21:30
at 2021-05-04T21:30
大盤 空

By Regina
at 2021-05-04T21:23
at 2021-05-04T21:23
弱弱的問一下

By Susan
at 2021-05-04T21:23
at 2021-05-04T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