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2018 台股大盤市場報酬 - 股票
By Erin
at 2019-10-12T17:29
at 2019-10-12T17:2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sjan (...)》之銘言:
: 感謝bey大提供的這篇論文
: 台灣股票市場的長期績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系
: https://tinyurl.com/y2vtfsvt (pdf檔)
: 裡面推算了1967~2009台股的市場報酬率
: 於是我結合了這篇論文的資料
: 和證交所在2003年開始編撰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 畫出了1967~2018的「每年市場報酬率」和「累積報酬」
: 1967~2002 採論文資料
: 2003~2018 採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 橘色直條圖是每年報酬率 對應到左邊縱軸
: 藍色折線圖是累積報酬率 對應到右邊縱軸
: https://imgur.com/l2Ugxym
: 1987~1989這三年實在很可怕,可以想像當時的炒股盛況
: 論文裡還提到前43年的名目報酬率有14.55%
: 就算扣掉通膨也還有10.68%
: 同時期的美股大約是10% 和 7% (憑印象的數字)
: 真的是很可怕的報酬,經濟奇蹟不是說假的
: 倒是這16年來的台股報酬和美股趨於同步
: 應該是台股市場趨於成熟和全球化的影響吧
感謝《csjan (...)》分享的延伸資料
我也說一下對上述延伸資料的感想
其實我在過往文章裡講過很多次
對於股市漲跌 大家一定要有``循環``的概念
所謂``循環`` 就是事情在固定時間重複發生的現象
這也是預測未來的科學方法之一
在股市裡 7-8年是常見的中期循環時間
婚姻裡有所謂7年之癢的說法
政治制度上 台灣與美國總統最長任期為8年
(台灣每次選完總統 都是股市大轉折)
7年也是天王星行運1個宮位的時間長度(跑完12宮約需要84年)
8年則是金星在天空中畫出五芒星軌跡的時間長度
講到這裡喔... 先說個題外話
XDDDD 忍不住一定要先講這個... 噗哧~
-------------------------------------------------------題外話開始
``73、84(歲) 閻王不請自己去``
這個中國民間流傳的俗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
其實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科學家曾經做過研究
發現人的生命有週期性的規律 大約7-8年=1週期
週期的中間是高潮 週期的始末是低潮
高潮時 免疫力強 生命力就高
低潮時 免疫力弱 生命力就低
7年週期 =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70 77 84
8年週期 =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大週天的歲差年行運1度約等於72年(跑完1圈360度約需要25800年)
太陽黑子循環約為11年=1週期 7個太陽黑子循環=77年
目前台灣人的平均死亡年齡是77歲(男)-84歲(女)
人的一生其實跟盧卡斯數列(3-4-7-11-18-29-47-76)有很大的關係(神秘數字``7``)
3歲會說話
4歲能跑能跳
5歲能抬頭 XDDDD (好吧... 老高梗其實是錯的 是5個月)
7歲上小學
11歲後轉青少年 --> 女生較早 男生較晚 大概7x2=14~13歲(中二病...)
18歲成年 --> +4=22歲 大學畢業 最晚+7=25歲 男生念完書當完兵出社會找到工作
29歲結婚 --> +4=33歲 男生會晚一點
47歲買房子 --> +18=65歲 法定強制退休年齡(60歲可退休 約為買房子後7x2=14年)
76歲死亡 --> +7=83歲 女生會活久一點
俗話說``人生70古來稀``
73與84歲 都超過古稀之年 又處於生命低潮
免疫力降低的狀況下 就容易生病去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Ux8cLCzek
請從影片40分30秒開始看
我不想多說甚麼了...
-------------------------------------------------------題外話結束
《csjan (...)》提供的橘色直條圖
我們也可以看出很明顯的7-8年循環的現象
以下列出時間點 供大家對照
爆漲 = 當年度漲70%以上 共9年
崩跌 = 當年度跌40%以上 共4年
+7年 +14年 +21年 +8年 +16年
1972(爆漲) 1993(爆漲) 1988(爆漲)
1973(爆漲) 1987(爆漲) 1989(爆漲)
1974(崩跌) 1988(爆漲) 1990(崩跌)
1975(爆漲) 1989(爆漲) 1983(爆漲)
1983(爆漲) 1990(崩跌)
1987(爆漲) 2008(崩跌)
1988(爆漲) 2009(爆漲)
1989(爆漲)
1990(崩跌)
1993(爆漲) 2000(崩跌) 2009(爆漲)
2000(崩跌) 2021(未知) 2008(崩跌)
2008(崩跌) 2022(未知) 2029(未知) 2024(未知)
2009(爆漲) 2023(未知) 2030(未知) 2025(未知)
從1972-2000年 我們可以確定爆漲跟崩跌的年份 每1次都可以對應到循環
而因為2008-2009年連續2年的崩跌與爆漲
所以接下來的2021-2025年會是崩跌與爆漲機率大大增高的一段時間
大家要抓緊了 雲霄飛車快要開了...
如果再參考《csjan (...)》提供的藍色折線圖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爆漲先發生 起碼漲70%以上
那台股會漲到幾點???? XDDDD
蔡英文連任 她會是中華民國最偉大的總統(對股民而言)!!!!
我估計至少會到15000-18000點... 大家走著瞧
ps.戰後嬰兒潮世代 美國定義為1946-1964年出生的人口
中華民國在台灣從1949年開始
1946+77=2023 1964+77=2041 1949+77=2026 1964+60=2024
建議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上述4個時間的意義 XDDDD
我們正處在1個超級大轉折的年代
--
: 感謝bey大提供的這篇論文
: 台灣股票市場的長期績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金融資訊系
: https://tinyurl.com/y2vtfsvt (pdf檔)
: 裡面推算了1967~2009台股的市場報酬率
: 於是我結合了這篇論文的資料
: 和證交所在2003年開始編撰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 畫出了1967~2018的「每年市場報酬率」和「累積報酬」
: 1967~2002 採論文資料
: 2003~2018 採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 橘色直條圖是每年報酬率 對應到左邊縱軸
: 藍色折線圖是累積報酬率 對應到右邊縱軸
: https://imgur.com/l2Ugxym
: 1987~1989這三年實在很可怕,可以想像當時的炒股盛況
: 論文裡還提到前43年的名目報酬率有14.55%
: 就算扣掉通膨也還有10.68%
: 同時期的美股大約是10% 和 7% (憑印象的數字)
: 真的是很可怕的報酬,經濟奇蹟不是說假的
: 倒是這16年來的台股報酬和美股趨於同步
: 應該是台股市場趨於成熟和全球化的影響吧
感謝《csjan (...)》分享的延伸資料
我也說一下對上述延伸資料的感想
其實我在過往文章裡講過很多次
對於股市漲跌 大家一定要有``循環``的概念
所謂``循環`` 就是事情在固定時間重複發生的現象
這也是預測未來的科學方法之一
在股市裡 7-8年是常見的中期循環時間
婚姻裡有所謂7年之癢的說法
政治制度上 台灣與美國總統最長任期為8年
(台灣每次選完總統 都是股市大轉折)
7年也是天王星行運1個宮位的時間長度(跑完12宮約需要84年)
8年則是金星在天空中畫出五芒星軌跡的時間長度
講到這裡喔... 先說個題外話
XDDDD 忍不住一定要先講這個... 噗哧~
-------------------------------------------------------題外話開始
``73、84(歲) 閻王不請自己去``
這個中國民間流傳的俗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
其實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科學家曾經做過研究
發現人的生命有週期性的規律 大約7-8年=1週期
週期的中間是高潮 週期的始末是低潮
高潮時 免疫力強 生命力就高
低潮時 免疫力弱 生命力就低
7年週期 = 7 14 21 28 35 42 49 56 63 70 77 84
8年週期 =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大週天的歲差年行運1度約等於72年(跑完1圈360度約需要25800年)
太陽黑子循環約為11年=1週期 7個太陽黑子循環=77年
目前台灣人的平均死亡年齡是77歲(男)-84歲(女)
人的一生其實跟盧卡斯數列(3-4-7-11-18-29-47-76)有很大的關係(神秘數字``7``)
3歲會說話
4歲能跑能跳
5歲能抬頭 XDDDD (好吧... 老高梗其實是錯的 是5個月)
7歲上小學
11歲後轉青少年 --> 女生較早 男生較晚 大概7x2=14~13歲(中二病...)
18歲成年 --> +4=22歲 大學畢業 最晚+7=25歲 男生念完書當完兵出社會找到工作
29歲結婚 --> +4=33歲 男生會晚一點
47歲買房子 --> +18=65歲 法定強制退休年齡(60歲可退休 約為買房子後7x2=14年)
76歲死亡 --> +7=83歲 女生會活久一點
俗話說``人生70古來稀``
73與84歲 都超過古稀之年 又處於生命低潮
免疫力降低的狀況下 就容易生病去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Ux8cLCzek
請從影片40分30秒開始看
我不想多說甚麼了...
-------------------------------------------------------題外話結束
《csjan (...)》提供的橘色直條圖
我們也可以看出很明顯的7-8年循環的現象
以下列出時間點 供大家對照
爆漲 = 當年度漲70%以上 共9年
崩跌 = 當年度跌40%以上 共4年
+7年 +14年 +21年 +8年 +16年
1972(爆漲) 1993(爆漲) 1988(爆漲)
1973(爆漲) 1987(爆漲) 1989(爆漲)
1974(崩跌) 1988(爆漲) 1990(崩跌)
1975(爆漲) 1989(爆漲) 1983(爆漲)
1983(爆漲) 1990(崩跌)
1987(爆漲) 2008(崩跌)
1988(爆漲) 2009(爆漲)
1989(爆漲)
1990(崩跌)
1993(爆漲) 2000(崩跌) 2009(爆漲)
2000(崩跌) 2021(未知) 2008(崩跌)
2008(崩跌) 2022(未知) 2029(未知) 2024(未知)
2009(爆漲) 2023(未知) 2030(未知) 2025(未知)
從1972-2000年 我們可以確定爆漲跟崩跌的年份 每1次都可以對應到循環
而因為2008-2009年連續2年的崩跌與爆漲
所以接下來的2021-2025年會是崩跌與爆漲機率大大增高的一段時間
大家要抓緊了 雲霄飛車快要開了...
如果再參考《csjan (...)》提供的藍色折線圖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如果爆漲先發生 起碼漲70%以上
那台股會漲到幾點???? XDDDD
蔡英文連任 她會是中華民國最偉大的總統(對股民而言)!!!!
我估計至少會到15000-18000點... 大家走著瞧
ps.戰後嬰兒潮世代 美國定義為1946-1964年出生的人口
中華民國在台灣從1949年開始
1946+77=2023 1964+77=2041 1949+77=2026 1964+60=2024
建議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上述4個時間的意義 XDDDD
我們正處在1個超級大轉折的年代
--
Tags:
股票
All Comments
By Elma
at 2019-10-17T16:33
at 2019-10-17T16:33
By Daniel
at 2019-10-18T17:32
at 2019-10-18T17:32
By Olga
at 2019-10-22T13:36
at 2019-10-22T13:36
By Regina
at 2019-10-26T08:47
at 2019-10-26T08:47
By Ethan
at 2019-10-26T23:08
at 2019-10-26T23:08
By Gary
at 2019-10-31T06:38
at 2019-10-31T06:38
By Aaliyah
at 2019-11-05T01:10
at 2019-11-05T01:10
By Rebecca
at 2019-11-07T16:52
at 2019-11-07T16:52
By Necoo
at 2019-11-10T16:57
at 2019-11-10T16:57
By Elizabeth
at 2019-11-14T16:56
at 2019-11-14T16:56
By Ursula
at 2019-11-14T22:31
at 2019-11-14T22:31
By Ethan
at 2019-11-15T18:07
at 2019-11-15T18:07
By Hedy
at 2019-11-16T12:58
at 2019-11-16T12:58
By Xanthe
at 2019-11-16T14:48
at 2019-11-16T14:48
By Isla
at 2019-11-21T13:17
at 2019-11-21T13:17
By Yedda
at 2019-11-23T11:13
at 2019-11-23T11:13
By Anthony
at 2019-11-26T07:17
at 2019-11-26T07:17
By Puput
at 2019-11-27T03:31
at 2019-11-27T03:31
By Elizabeth
at 2019-11-30T16:30
at 2019-11-30T16:30
By Delia
at 2019-12-05T07:43
at 2019-12-05T07:43
By Hedy
at 2019-12-08T16:41
at 2019-12-08T16:41
By Hazel
at 2019-12-11T20:54
at 2019-12-11T20:54
By Valerie
at 2019-12-13T17:10
at 2019-12-13T17:10
By James
at 2019-12-18T14:48
at 2019-12-18T14:48
By Hedda
at 2019-12-19T04:57
at 2019-12-19T04:57
By Skylar Davis
at 2019-12-19T23:55
at 2019-12-19T23:55
By Agatha
at 2019-12-22T18:33
at 2019-12-22T18:33
By Wallis
at 2019-12-26T11:10
at 2019-12-26T11:10
By Christine
at 2019-12-27T20:40
at 2019-12-27T20:40
By Aaliyah
at 2020-01-01T02:23
at 2020-01-01T02:23
By Una
at 2020-01-03T00:06
at 2020-01-03T00:06
By Harry
at 2020-01-06T05:58
at 2020-01-06T05:58
By Carol
at 2020-01-11T03:11
at 2020-01-11T03:11
By Candice
at 2020-01-11T15:37
at 2020-01-11T15:37
By Oscar
at 2020-01-13T12:37
at 2020-01-13T12:37
By Yedda
at 2020-01-13T20:50
at 2020-01-13T20:50
By Barb Cronin
at 2020-01-16T03:39
at 2020-01-16T03:39
By Gilbert
at 2020-01-20T03:39
at 2020-01-20T03:39
By Oliver
at 2020-01-22T17:37
at 2020-01-22T17:37
By Oliver
at 2020-01-26T02:06
at 2020-01-26T02:06
By Olga
at 2020-01-28T21:10
at 2020-01-28T21:10
By Isabella
at 2020-02-01T22:37
at 2020-02-01T22:37
By Kama
at 2020-02-06T00:35
at 2020-02-06T00:35
By Hazel
at 2020-02-07T15:33
at 2020-02-07T15:33
By Lucy
at 2020-02-11T20:32
at 2020-02-11T20:32
By David
at 2020-02-14T20:36
at 2020-02-14T20:36
By Harry
at 2020-02-14T22:16
at 2020-02-14T22:16
By Liam
at 2020-02-17T22:02
at 2020-02-17T22:02
By Ingrid
at 2020-02-22T05:37
at 2020-02-22T05:37
By Xanthe
at 2020-02-25T19:34
at 2020-02-25T19:34
By Charlotte
at 2020-02-29T12:24
at 2020-02-29T12:24
By Margaret
at 2020-03-02T17:46
at 2020-03-02T17:46
By Belly
at 2020-03-07T11:30
at 2020-03-07T11:30
By Zora
at 2020-03-08T20:13
at 2020-03-08T20:13
By Elvira
at 2020-03-10T08:11
at 2020-03-10T08:11
By Michael
at 2020-03-12T01:58
at 2020-03-12T01:58
By Kristin
at 2020-03-15T08:00
at 2020-03-15T08:00
By Ida
at 2020-03-16T16:13
at 2020-03-16T16:13
By Irma
at 2020-03-17T00:57
at 2020-03-17T00:57
By Charlie
at 2020-03-21T01:59
at 2020-03-21T01:59
By Eartha
at 2020-03-23T09:10
at 2020-03-23T09:10
By William
at 2020-03-23T17:25
at 2020-03-23T17:25
Related Posts
該如何分散風險?
By Ursula
at 2019-10-12T16:58
at 2019-10-12T16:58
該如何分散風險?
By Isla
at 2019-10-12T16:18
at 2019-10-12T16:18
現在萬點算高點嗎?
By Catherine
at 2019-10-12T15:18
at 2019-10-12T15:18
每月達600億美元 Fed宣布將啟動購債計畫
By Mason
at 2019-10-12T13:40
at 2019-10-12T13:40
每月達600億美元 Fed宣布將啟動購債計畫
By Wallis
at 2019-10-12T13:33
at 2019-10-12T13:33